1、图解纳兰词书评与纳兰词的邂逅是在残阳如血的黄昏,它犹如一丝丝多情的红线将我的心紧紧地缠绕起来。自此我才知道这世上有一个如此惊才绝艳的男子纳兰容若。题记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 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进的首辅之臣。容 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 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塞疾而殁。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于词。其词现存 349 得。刊印为侧帽集和饮水集两册,后多称纳兰词 ,他的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
2、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第一学人 ”,后世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有评:“ 北宋以来,一人而。曾是惊鸿照影来轻念他的名字,纳兰容若,心中不禁浮现出一名惆怅多情的翩翩君子。正如他的名字,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他为权倾朝野的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他就像一朵幽兰在纠结的宫廷势力中盛开,不为尘事所挠。就像一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时只道是寻常容若的词章名为饮水集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是啊,这个几乎背负世间所有惆怅的男子,心中的思忖又有几人懂?“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注事细思量什么事情是最残忍的?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把曾经拥有的一切美好摔碎
3、在你的面前。读容若的浣溪沙时,我仿佛听到他心中最珍贵的东西在慢慢破碎,风过,露出了残破不堪的内里。这首小令,由上阕悲凉转入下阕合欢,但读来却只会让人备添无奈与悲痛。幸福越多,幸福破灭后的痛苦是越重。读后,一股股惆怅悲哀之情在心中挥之不去,仿佛看到他独立于残阳之前,令人觉得天地之大,却容不下一人的愁思。“谁翻乐符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这首采桑子在未接触纳兰时,我便已知。全文平白易晓,以凄凉乐声喻心;以灯花消瘦喻已。他把自己的感情与愿望融入墨中,凝于笔端,现于纸上,让人不禁感慨纳兰之才。这首词,没有山盟海誓的决心,没有海枯石烂的信念,然而却像一条透明的美丽丝带飘过你的心里
4、,你伸出手去抓,却又从你的指缝中溜走,徒留一片凄凉。早在小学,便已背过长相思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当时只觉得是一首难背的古诗词罢了,并没有过多留意。如今回首再看,却发现它原来是一首令人销魂的思乡曲,郁结在委婉缠绵的音韵里的乡愁,竟然是浓的化不开,散不了。仿佛看到容若静坐在窗前,遥望窗外点点灯火,细细聆听窗外的轻微声响,然后轻叹一口气说:“故园无此声”声音中饱含无奈哀愁。此情可待成追忆他是真正的八旗弟子,却不计身份与落魄文人君子之交;他生于富贵之家,有着大好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至死不渝;他的绝世才情倾倒无数后人。他是天才!然而天才总是早逝的,莫扎特如此,容若亦如此。风华正茂的他因寒疾早早告别尘世,但他就像一场花满幽明的梦,纵然醒来也久久不能忘记!久久烟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汇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缠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间。我手写我心,便是此番道理。由暗火而郁结,由郁结而困顿,由困顿而渴望解脱,由渴望解脱而终而爆发,这样的流露往往最是真切感人。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个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