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溯百年壮阔历史 共创陆安辉煌前程追溯陆安中学的历史,当始于广东汕尾市陆安师范学校。陆安中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文化沉淀丰富。著名民俗学之父、北京大学钟敬文教授是陆安师范第一届毕业生。著名农运领袖彭湃,著名作家、烈士丘东平,革命前辈陆定一等同志都在陆安师范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广东汕尾市陆安师范学校创办于 1918 年秋,是广东省几间最先创立的新式中等师范学之一。1922 年由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东莞人李樾廷继任校长,同年以海丰、陆丰两县旧名“陆安” ,正式命名为:广东陆安师范学校。1921 年冬至 1922 年夏,革命先烈彭湃任海丰教育局长时,曾兼陆安师范的图画课,宣传马列主义,发展革命组织。192
2、5 年 5 月校长黎樾廷亲自在校组织学生军,发表我校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军 ,同时施行军训教育,又组织新学生社宣传革命真理,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1926 年夏 30 多位学生参加中共省党部青年部举办的夏令讲学班,听取陈延年、郭沫若、陈公博等的讲话。1926 年冬第三届毕业班一百二十人组织赴潮汕参观工农运动旅行团,1927 年 1月学生 40 人参加十月武装思想训练班等。在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中,陆安师范学生积极投入革命运动。1927 年大革命失败,学校被迫停办。新中国成立后的 1956 年,省批准创办海丰师范学校,海丰师范继承陆安师范的革命光荣传统,至 1966 年,十年为国家输送 1247 名合
3、格小学教师。“文革”期间,学校遭受劫难,七迁八搬,以至停办。1973 年在莲花山区续办海丰师范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80 年秋开始,招收海丰、陆丰两县初中毕业生,学制恢复为三年。1982 年在陆安师范学校故址海丰县五坡岭重建新校舍。1986 年 12 月,经上级批准复名为:陆安师范学校。1980 年至 1990 年的十年中,又培养、培训了国家急需的 1875 名合格小学教师。2000 年,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全省中师停止招生。 “陆安师范”遂转制为“陆安高级中学” 。 陆安高级中学办学质量显著,每年都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成为群众认可、学生向往、上级放心的学校。2005 年
4、,因彭湃中学创建示范性高中的需要,陆安高级中学与彭湃中学合并。2006 年 9 月,原民办“海丰公学”上交县政府举办。为弘扬“陆安”光荣传统,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民办海丰公学更名为“海丰县陆安中学” 。2010 年学校顺利通过县一级学校的评估,并以此为契机,弘扬“尽心尽力,奋发奋进”的陆安精神,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化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学以来,学校充分贯彻“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依法治校,以德兴校”的治校理念,以“打好基础,全面发展,鼓励特长,培育英才”的办学
5、宗旨,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可持续进步”为办学目标,以“尽心尽力,奋发奋进”为校训,形成了“承先求实、开拓进取”的校风, “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 “勤奋、踏实、进取”的学风。近四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海丰县“先进单位” 、 “文明窗口单位” 、 “教研教改先进单位” ,连续三年被评为普通高考“达标单位” ,连续两年获得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行政管理”奖,荣获第二届“幸福杯”篮球赛第二名。短短几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居同类学校前茅,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 56 个教学班,学生 3200 多人,其中高中部 39 个班,初中部 17个班;在职教职工
6、201 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 2 人,特级教师 1 人,高级教师15 人,一级教师 58 人,本科以上学历 187 人,学历达标率为 93%。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部份论文还发表于省市级刊物上。学校所承办的科研课题在省“十一五”规划中立项并结题。目前,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已将陆安中学列入重点建设的学校之一,委托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的“陆安中学校园拓展规划方案”:学校用地面积 14 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 90 个班,学生 5760 人,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进行建设。陆安中学传承百年,毕业学生数以万计。莘莘学子步入社会,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工商英豪、科教骨干、文体精英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桃李芬芳海内外。如今,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百年老校正焕发青春,陆安人将会更加努力地把陆安中学打造成一所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办学效益的一流名校,为广东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