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1 总则本规程适用于二氧化碳汽提法 40万吨/年尿素装置尿素刮料机组的检修,但不包括电器、仪表检修。1.1 设备结构简介尿素刮粒机主要由主机、机架,以及行星减速器、液力联轴器、电机等动力传动装置组成。电机与行星减速器之间采用液力联轴器连接。机组设有单独的润滑脂供给系统以及转速监控和带式输送机连锁等安全装置。刮臂是由三节截面成等腰三角形,并由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到钢板焊制构件组成。处于刮臂底边斜面上共装有 38块 304L不锈钢的刮板,刮板与造粒塔地面的距离可以调节。刮臂中节底盘安装在外齿轮轴承的外圈上并随同外齿圈一起回转。外齿轮轴承主要由轴承座圈、外齿圈、钢滚柱、尼龙隔套等组成
2、。在外齿轮与轴承座圈之间的滚道内等间隔放置有滚柱以及隔套。外齿轮轴承采用迷宫密封和唇形橡胶圈密封,外齿轮轴承由安装于轴承座圈内并与外齿轮啮合的两个传动齿轮驱动。液力联轴器为延充式安全型。液力联轴器由主动轴、泵叶轮、从动轴以及转动外壳等主要零部件组成。泵叶轮和从动轮采用对称布置,在直径相同和各轮内铸有径向辐射叶片,从动轴由两个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为避免发生机械损伤事故,液力联轴器装有因内部油温升高(140)而自动熔化泄出传动油使传动失效的可熔丝堵。液力联轴器结构见图 4。在主机的外齿轮轴承座圈下部均布由 4根润滑脂导管,可以直接向外齿轮轴承滚道供油,用以润滑滚道内的滚柱、隔套。滚道上下空隙由唇型
3、密封环密封,以防粉尘、杂志等进入滚道。另有 2根导管在主传动轴承箱内用来润滑小齿轮及其轴承。所有这些点都由设计在现场的手动干油泵定时加油。在主机的外齿轮轴承座圈下部,沿座圈的周边配置有压缩空气接管,通过这些接管可以向外齿轮轴承支座圈的罩内喷射压缩空气,形成外齿轮轴承的空气密封。刮料机组还与造粒塔下皮带(H102)及整个皮带运输机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联锁,即当带带式输送机系统停车或没有启动时,刮料机也停车或不能启动。2 检修内容2.1 主机1) 清除塔顶、刮臂及地板上的尿素结块;2) 检查、调整刮板与塔底距离,应大于或等于 35mm,并将刮板紧固可靠;3) 检查密封空气管道是否畅通,空气压力是否正
4、常;4) 检查润滑干油泵运行是否正常,供油是否均与、稳定;5) 检查减速器、液力联轴器油位、油量是否正常,油质是否良好;6) 检查转速监控装置等是否稳固可靠。7) 解体检查外齿轮轴承;8) 清洗、测量、修理或更换轴承座圈、外齿圈、钢球滚道、钢球、隔套;9) 检查、更换唇型、橡胶密封圈;10)清除刮臂圆锥罩内的尿素粉尘及油污;11)检查外齿轮轴承座圈周边空气喷嘴是否赌塞;12)检查各部位紧固件是否牢固、完好;13)折卸并解体检查三级行星减速主传动轴承箱;14)清洗、检查主传动轴完好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15)更换个滚动轴承、油封;16)检查传动小齿轮齿面磨损及啮合情况;17)检查润滑脂导管是否堵
5、塞;18)给主传动轴承箱内注满新油脂;19)检查紧固螺栓是否完好,必要时进行更换;20)检查液力联轴器是否完好,键、键槽、减振橡胶块是否完好。2.2 行星减速器1) 用专用丝杆讲行星减速器部分放下至能够检查到齿轮的位置,检查齿轮部位润滑情况;2) 检查齿轮啮合及齿面磨损情况;3) 必要时更换或加装润滑脂。4) 减速器解体检查;5) 检查各级齿轮轴的完好情况,测量各级齿轮啮合间隙;6) 各轴、各齿轮进行无损伤检查;7) 检查各轴承磨损情况,更换超标或损坏的轴承;8) 清洗减速器壳体内的油垢和污物;9) 检查上、下箱体定位螺栓配合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10)检查、更换输入、输出轴油封;11)检查、
6、更换并拧紧箱体固定螺栓。2.3 液力联轴器1) 检查、更换液力联轴器橡胶减震块;2) 检查并处理由泵盖螺栓、丝堵松动而产生的泄漏;3) 检查个轴封的密封情况;4) 检查液力联轴器充油量是否合适,油质是否合格。5) 解体检查液力联轴器泵叶轮、从动轮的冲刺、腐蚀情况;6) 检查并更换轴承及油封;7) 检查次级轴内孔是否逛街、完好,如有损伤应仔细进行修复;8) 仔细检查并处理大盖密封面缺陷;9) 清洗检查并更换大盖联结螺栓;10)液力联轴器回转修复后进行耐压试验。2.4 润滑及空气密封1) 拆除全部润滑脂导管及压缩空气导管;2) 清除导管内的污渍等,并用压缩空气吹通;3) 检查各导管接头螺纹是否完好
7、,导管油污腐蚀并视情况修理活更换;4) 润滑脂干油泵解体检查,修复更换损坏的零部件。3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3.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a. 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特征,确定检修的项目及内容;做好备品备件、消耗资料的准备;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b. 检修前必须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之熟悉所承担的检修内容、各项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做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c. 检修前应完成工器具、专用机具、记录图表的准备工作;d. 所有检修项目都应填写检修任务书,检修负责人根据检修任务书会同生产工艺负责人一起到检修现场逐项查对,并做好必要的标记;e. 机组停机时,运行人员因按规定处理好设备,使设备符合检修条件
8、;生产工艺负责人必须亲自对断电、排放、置换、隔离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核查无误,并简述设备检修移交手续;f. 一切检修工作均应在办理好设备检修移交手续,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3.2 主机检修3.2.1 拆装程序a. 清除刮臂及造粒塔底面的尿素结块及粉尘;b. 利用 4跟 M20600的丝杆拆除行星减速器;c. 利用 4根 M241000的丝杆拆除大齿轮外罩;d. 拆除刮臂底盘与外齿圈的的联结螺栓后将刮臂吊起;e. 拆除外齿轮轴承座圈上的 4根润滑脂接管;f. 拆除轴承座圈与机架的联结螺栓,将外齿轮轴承整体吊离机架;g. 将外齿轮轴承放置平稳,拔出定位销,取出锁塞后逐一取出滚柱、隔套;h. 将外齿圈
9、吊离轴承座圈;i. 利用专用机具将行星减速器小齿轮轴压出;j. 由下到上逐级拆卸行星减速器油封、齿轮箱、中间法兰、接头及各级行星减速齿轮及支架;k. 组装程序与拆卸程序相反。3.2.2 检修质量标准3.2.2.1 刮臂a. 刮臂板厚腐蚀深度应小于 2.5mm,刮板刃口磨损应小于或等于 1.5mm;b. 刮臂钢板拼接焊缝应进行宏观检查,如发现可见缺陷应进行表面无损探伤检查以确定缺陷范围,并酌情修复;c. 两刮臂的各联结螺栓应紧固可靠,无松动现象;d. 刮臂与外齿轮圈的连接应紧固可靠,拧紧固定螺栓应对称进行,扭矩应均匀一致;e. 刮板与造粒塔底平面的间隙为 35mm,刮板固定螺栓应无腐蚀,螺纹无损
10、坏,刮板应易于调节并能紧固可靠;f. 刮臂外表面防腐层应完好,如有损坏应补涂防腐漆(氯磺化聚乙烯漆) 。3.2.2.2 外齿轮轴承a. 外齿轮轴承与传动小齿轮啮合顶隙应为 7.508.00mm,啮合侧间隙应为 0.200.40mm 左右,齿面接触面积沿齿高应不小于 30%,沿齿长应不低于40%;b. 外齿圈各齿节圆处齿厚磨损值应小于 0.24mm,各齿面不得有严重的点蚀、裂纹、毛刺等缺陷;c. 滚柱滚道、滚柱、隔套表面应无裂纹、点蚀和剥落现象,滚柱滚道如有局部损坏应仔细修复;d. 各滚柱直径偏差应不大于 0.015mm,滚柱、隔套在滚道中的排列应分布均匀;e. 将外齿轮轴承安装到机架上,检查其
11、安装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0.1/1000mm,并应使各座圈上标有的记号与机架的记号对齐,确保注油接头螺孔与机架上注油孔对齐;f. 外齿轮轴承座圈与机架接触应贴合良好,其接触面用 0.10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否则必须进行调整;g. 外齿圈与座圈径向游间隙应为 0.60.8mm;h. 外齿轮轴承滚道内应加注足量的锂基润滑脂;i. 外齿轮轴承座圈上的 4个注油导管螺孔应完好,无螺纹损坏现象;个润滑油脂通道应无堵塞,沿内齿圈周边溢出的油脂应均匀分布。3.2.2.3 行星减速器a. 主传动轴又无裂纹、碰伤、磨损等明显缺陷,并经无损探伤检验合格;轴颈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 Ra1.6,轴颈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应
12、不大于 0.01mm;b. 滚动轴承的滚柱和内外滚道、保持架不得有可见裂纹、点蚀、过热等缺陷,拆除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火焰对轴直接加热;c. 滚动轴承装入轴颈后其内圈端面必须紧贴轴间或定位环,用塞尺检查其间隙不得超过 0.05mm;d. 油封应无老化、龟裂、缺损,安装时注意下轴承油封的密封口应向箱内;e. 主传动轴承箱安装时应仔细调整主传动齿轮与外齿圈的啮合间隙,用手盘主传动轴,应平滑自如,无卡涩;f. 上、下轴承座与机架的联结螺栓应完好,安装时必须配上弹簧垫圈并加以紧固;g. 通往上、下轴承齿轮的润滑脂导管应畅通无阻,沿各管口挤出的油脂应均匀;h. 各级齿轮不得有缺损、裂纹等缺陷,
13、无损探伤应合格,各级齿轮齿的啮合工作面应无严重的剥蚀、毛刺;i. 各级轴承应无沟槽,伤痕等可见缺陷,各轴颈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各轴颈圆度、圆柱度偏差不大于 0.01mm,各键槽对其轴线的对成都不大于 0.05mm,倾斜度偏差应不大于 0.05mm/100mm;j. 各级齿轮啮合间隙、接触面积、中心距偏差、轮缘径向跳动见检修标准;k. 各级滚动轴承的滚针应无变形、点蚀、毛刺、裂纹等缺陷。3.3 液力联轴器检修3.3.1 拆装程序3.3.1.1 拆卸液力联轴器与电机之间的爪型弹性联轴器固定螺栓,把爪型弹性联轴器同电机一起移开。3.3.1.2 松开次级轴固定螺栓,取出带防转销孔的盖板。3.
14、3.1.3 用专用丝杆将液力联轴器顶离减速器输入轴,其具体拆卸方法见图纸。3.3.1.4 拆除液力联轴器壳体联接螺栓,用螺栓作顶丝将联轴器壳体分开。3.3.1.5 用压力机将从动轴顶离联轴器壳体后取出轴承和油封。3.3.1.6 将液力联轴器装入输入轴时应用一根专用的螺栓拧入输入轴端螺孔内,再用螺母通过圆盘使压紧力作用于从动轴上缓慢将液力联轴器压入输入轴。其具体装配方法见图纸。3.3.1.7 其余组装程序与拆卸时相反。3.3.2 检修质量标准3.3.2.1 液力耦合器叶轮与从动轮a. 液力耦合器叶轮与从动轮应无裂纹、腐蚀以及明显冲刷痕迹;b. 从动轮与动轴的铆接应可靠,铆钉无松动,铆头无缺损;c
15、. 从动轮与壳体应无任何形式的摩擦和碰撞;d. 从动轴内孔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 Ra1.6,如有拉伤、沟槽等缺陷必须仔细修复;e. 从动轴外圆面配合出应光滑,无沟槽以及其他形式的损伤,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 Ra1.6;f. 从动轴上螺纹孔应完好,无任何形式的螺纹损坏,若有缺陷应修复。3.3.2.2 轴承与油封a. 各轴承内、外圈以及滚动体、保持架应无裂纹、麻点、腐蚀等缺陷;b. 各轴承孔内的波形弹簧环应无裂纹、变形、磨损等缺陷;c. 各油封采用唇形橡胶骨架油封,油封唇口应无老化、裂纹、缺损,油封弹簧应无锈蚀断裂、松紧不当等缺陷。3.3.2.3 壳体a. 壳体密封面应保持光滑、平整,不得有缺损裂纹等
16、缺陷,如有缺陷仔细修复;b. 无论组装还是拆卸液力联轴器都不准对壳体施加任何形式的外力;c. 液力联轴器出厂已整体校过平衡,当需要解体时,壳体联接螺栓应作出位置记号,便于回装;d. 从动轴固定螺栓、防转销等应无螺纹损坏、缺损、弯曲等缺陷;e. 液力联轴器采用 140时熔化的可熔丝堵,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可熔丝堵的预整定值;f. 液力联轴器加油量为 6L,每次应按规定要求加油;g. 液力联轴器装复后应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油压 0.5Mpa,保持 5分钟不得泄露。3.4 附属设备检修3.4.1 润滑系统3.4.1.1 拆卸机组所有润滑脂管线、接头、阀门,采用加热、吹除、清洗等方法除去管线、接头、阀门内
17、的油污、尿素等杂质。3.4.1.2 检修所有润滑脂管线有无破损、变形,检查所有接头密封面及螺纹是否完好,所有阀门是否开关灵活。3.4.1.3 润滑干油泵解体大修:a. 检查干油泵手动传动部分是否平稳、有效;b. 检查各传动部分是否完好,有无破损;c. 检查油仓内注油及弹簧有无摩擦、卡涩;e. 检查各注油单向阀是否灵活,弹簧有无断裂,偏心轮装置是否正确、传动可靠。 3.4.1.4 各润油脂管线排列合理,管夹稳固。3.4.2 密封空气管线3.4.2.1 检查空气总管有无堵塞,锈蚀是否严重,有无泄露等缺陷。3.4.2.2 检查空气总阀开关是否灵活、好用。3.4.2.3 空气管接头是否完好,密封是否有
18、效,各焊缝应无裂纹等缺陷。3.4.2.4 空气喷嘴应畅通无阻塞,空气喷出方向应合理。4 试车与验收4.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4.1.1 机组全部检修完毕:机械、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已经完成,防腐工作已结束,现场清洁、整齐、无杂物。4.1.2 减速器、液力联轴器加油至规定油位、油量,启动润滑脂干油泵向各润滑点加足润滑脂。4.1.3 制定好试车方案、操作控制要点及试车安全注意事项,制备好试车记录表格,确定参加试车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4.1.4 机、电、仪、工艺操作人员进入现场对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并确认机组是否达到开车条件。4.1.5 机组开车条件得到确认后,人力盘车数周,机组应转动灵活,无卡涩、异常
19、声音、轻重不均感觉。4.1.6 仔细检查电器是否准确无误,各联锁点是否灵敏、准确。4.1.7 接通电源,送密封空气,启动皮带运输系统运行。4.2 试车4.2.1 确认试车准备工作结束,皮带运输系统已正常运行。4.2.2 单独瞬时启动电机,确认电机转向一致并符合规定方向后可启动机组运行。4.2.3 行星减速器、液力联轴器运行正常,齿轮啮合良好、无冲击、振动及不均匀的异常声响。4.2.4 刮臂转动平稳,无卡涩;与造粒塔底无摩擦,无异常响声;两端部在垂直平面内的跳动应不大于 5mm。4.2.5 机组各动、静密封部位应无跑、冒、滴、漏现象,各联接、紧固件应牢固、可靠,无松动现象。4.2.6 液力联轴器
20、连续运转油温不得超过 85。行星减速器连续运转温升不得超过 35,各滚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 40。4.2.7 电器控制有效,保险装置可靠,电机温升正常,电流稳定无异常。4.2.8 逐步调整机组系统电器、仪表联锁系统,此间机组自动停车,应检查各转动部件有无受阻情况。4.2.9 机组试车正常后可做安全联锁试验,皮带运输系统停止运行,刮料机组均应自动停车。4.2.10 机组空负荷试车不得低于 2小时,生产负荷试车不少于 24小时。4.2.11 机组试车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待查明原因,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启动机组。4.2.12 详细记录试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机组运行情况。4.3 验收4.3.
21、1 验收工作应在机组生产负荷下运转 24小时后运行。4.3.2 验收工作应由工厂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生产和检修单位进行三级技术验收工作,验收记录存档;a. 检修项目负责人对设备的检修质量负责,对所进行的检修项目应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组织返修;自检符合要求并具备完整的检修记录后,可交由承修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检查;b. 承修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班组的检修结果进行详细核查,对关键部位应进行抽检,发现存在检修质量问题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处理,发现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上级设备管理部门,确认检修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后应在检修记录上签字;c. 由工厂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承修单位、生产使用单位以及工厂设备主
22、管负责人参加的检修质量审查会议,对承修单位技术负责人提交的检修记录和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并作出 同意质量验收的结论。4.3.3 机组试车验收必须具备以下齐全、准确的技术记录:a. 机组检修技术方案和检修记录;b. 机组重大缺陷处理,结构更改及备件更换记录;c. 机组 和回装时的数据记录;d. 检修遗留问题及未处理缺陷记录;e. 机组试运行合格记录。4.3.4 验收记录过程中应对整个检修、试车工作做出全面、实事求是的技术评价。对凡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应作出限期加以整改或处理的决定;对不能立即处理的问题,必须提出相应的维护使用措施及事故预防措施。4.3.5 机组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正式移交生产。
23、5 安全注意事项所有的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化工部颁发的以及国家其他有关生产和检修的安全规定。5.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5.1.1 设备所在的平台、地面应清洁、平整。平台护栏应完好,现场照明应充足、安全,消防器材完好齐备。5.1.2 根据维护安全的需要设置必要的遮拦、护罩、安全标志等安全防护装置。5.1.3 所有的设备维护工作均应在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5.1.4 机组运行中进行维护工作时应按工厂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机械、电气作业时应填写有关工作票,拟定好安全措施并在有关人员的监护和配合下进行。5.1.5 维护工作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消除并向有关部门报告。5.2 检修
24、安全注意事项5.2.1 检修工作开始前应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指定专人负责检修安全措施的落实,办理好有关安全检修手续作为开始施工的根据。5.2.2 进入造粒塔内进行检修作业前应将附着在塔顶、塔臂及刮臂上的尿素结块彻底消除干净,并装好安全网。5.2.3 机组交付检修前及检修过程中,凡需进行排放、置换、分析的设备、场所均应按有关安全规程执行,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妥当。5.2.4 检修工器具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合格,起重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动、静负荷试验。5.2.5 起吊刮臂应缓慢、小心进行,确保刮臂能水平起吊。刮臂吊到合适高度后应用专用支架支撑稳当。5.2.6 现场使用汽油、煤油清洗零部件时,应
25、注意防火。需动火时,应按有关现场动火的安全规定办理动火许可证。5.2.7 施工照明应采用 36KV以下的电源电压,所有电源线及器材应符合有关规定。5.2.8 拆卸相关零部件,如啮合齿轮副时应按其相互部位或相关尺寸做好记录和标记。如采用钢字头打印记号,禁止在配合面、结合面、密封面上进行。5.2.9 拆、装液力联轴器、主传动轴承、内齿轮座圈销塞及机组所有滚动轴承时必须尽量采用专用工、机具,实行文明检修,严禁不适当地使用拉、拖、打、撬等方法进行拆装。5.2.10 清洗零、部件应使用中性的煤油或汽油。内外齿轮轴承滚道、滚柱、隔套以及其他重要零、部件装配前应使用没有毛边纤维的白布或白绸擦拭干净,禁止带手
26、套装配精密零部件。5.2.11 拆下的零、部件应分别摆放整齐,不能混淆,精密零、部件应放入专用存放架,凡不再进一步拆卸的部件均应妥善保管。5.2.12 发现零、部件丢失、损坏或组装完毕以后发现有剩余零、部件,应及时报告并重新拆装核对,确保组装正确。5.2.13 行星减速器、液力联轴器扣盖前应仔细检查有无杂物、工具等落入或遗留其中,确认零、部件没有装错或漏装。5.2.14 检修工作完成后应做到工完、料净、场地请。不允许有任何杂物留在造粒塔内,恢复设备原有的遮拦、护罩、安全等防护装置。5.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5.3.1 试车工作开始前,现场应清洁、整齐,无杂物、油污,应增设辅助灯光,使照明充足。5
27、.3.2 参加试车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试车现场,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5.3.3 仔细检查造粒塔内是否留有异物,确认干净后,人力盘动刮臂数周后无异常。5.3.4 试车应采用瞬时启动的方式进行,确认电机转向、刮臂转向无误后继续进行试车。5.3.5 试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机组运行,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确保试车安全进行。6 风险评估:尿素刮料机根据检修计划需要进行检修,按照标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中规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即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等应进行风险评价。6.1 尿素刮料机风险主要应考虑以下因
28、素:6.1.1 火灾:由于尿素刮料机检修需要电气焊配合,容易引起火灾。6.1.2 人机工程因素、冲击和撞击:尿素刮料机检修需多工种配合,存在交叉检修,需要多工种多人配合、吊车配合,造粒塔较高,塔外内作业时易发生工具材料坠落,容易对人或设备造成撞击伤害。6.1.3 触电:尿素刮料机检修大部分时间需在塔内部检修,需增加临时照明用电,存在触电危险因素。6.1.4 窒息:设备运行时需用氮气吹除,易残留气体氮,易发生窒息危险。6.2 控制措施:针对以上风险制定安全可靠控制措施。6.2.1 火灾预防和控制:系统停车后,进入造粒塔前严格办理各种安全作业票证,塔内气体取样分析合格,动火前清理周围易燃物,灭火器
29、材放在动火地点。6.2.2 人机工程因素、冲击和撞击预防和控制:尿素刮料机检修时,各参检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维修人员严格穿戴劳保用品;起重工应持证上岗;吊装机具灵活好用,高处作业时应严格办理登高作业证,配好安全带及防坠落工具包,工具应佩带防打飞设施,严禁高空抛物。大型吊装时应指定专业人员制定可靠吊装方案,工人、技术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严格按照检修规程进行修理,测量各技术参数。6.2.3 触电预防和控制:照明应严格执行设备内照明管理规定,照明电压不得超过 12V,应按规定接线,并做好防漏电措施。监护人应严守岗位,及时和设备内参检人员联系沟通,操作人员严格穿戴劳保用品。6.2.4 窒息及中毒预防和控制:进入造粒塔内施工时需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分析取样合格,设备应加强通风,加快空气循环速度。检修人员应严格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监护人应坚守岗位,并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发现异常果断采取措施,按预案实施抢险救助。7 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 张勇质量负责人: 朱强安全负责人: 刘跃华检修负责人: 陈文丰8 检修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