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 学 音 乐 第 11 册 教 案渤海所小学齐乌兰全册备课对课标的理解:音乐教育的任务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是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能够实践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提高鉴赏、表现能力,点定期终生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为重要理念,音乐创造为基本理念 ,提倡学科综合。要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的现象,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
2、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才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之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内容:一 、唱歌:学习本课中的歌曲;学习正确的口型、唱歌姿势和方法。二 、欣赏:欣赏中外优秀作品;了解人生分类和演唱形式;认识常见乐器和演唱形式;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三 、器乐: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自制乐器。四 、识谱:学习简谱基本知识中的音符、拍号、强度记号、重音记号等知识。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
3、熏陶,培养乐观的态度与友爱精神。2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3 、通过作品中表现得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的演唱,培养唱歌的自信心和技巧。2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一些常见记号。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自制简单乐器,培养学生创编律动或舞蹈、音乐故事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造能力。3 、具有一定感受能力。聆听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情绪的乐曲。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度音乐的感受。4
4、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教学难点: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简单的演唱技巧。2 、能够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具有一定的感受和鉴赏能力。3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基本一致的律动、舞蹈、故事等。并参与演唱。4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周次 内容 课时1 2 1 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32 3 2采菱 23 4 切分音、反复记号 35 3小小花伞 26 旋律连接 27 4摇篮曲 28 听辨和声效果 29 10 5星星和灯光 311 复习 212 放假 213 6踏雪寻梅 214 三声部练习 215 复习 216 17 7童年多美好 317 19 复习 520 考试 2第一课 党的关怀
5、亲亲的哩教学目的:一、学生能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哩 ,并且根据歌曲的情绪需要调整、控制声音的力度。二、通过进行三声部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统一、和谐的声音。教学重点:一、通过学习歌曲党的关怀亲亲哩 ,从而抒发学生对党的真挚情感。二、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做到三声部的和谐、统一。教学难点:三声部发声练习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抒发学生对党的深情。2、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教学重、难点:根据歌曲的需要调整、控制声音的力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复习第十册教学内容。1、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歌曲。2、学生自选两首印象比较深的歌
6、曲进行演唱。 三、新授(一)新授、听录音范唱2、随琴学唱歌曲旋律,并找出视唱中出现的难点,师指导演唱技巧3、学生分组自学师巡视指导4、学生分组练习5、完整试唱歌谱6、个别汇报7、学生分组练习8、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表演四、小结:这是一首歌唱共产党的歌曲,歌颂了在党的关怀与培养下,广大少年儿童在幸福的成长。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三声部发声练习,做到声部的和谐、统一。2、歌曲填入歌词,能够完整演唱出来。教学重、难点:1、三声部合唱做到和谐、统一。2、歌曲两个声部的旋律基本掌握并完整演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 、 新授、发声练习2、随琴分唱三声部旋律,教师指
7、导演唱技巧3、学生分组自学师巡视指导4、学生分组练习5、完整试唱三声部旋律。6、随琴试唱歌曲,加歌词。7、学生分为两个声部练习。8、两个声部的学生完整掌握自己声部的旋律。9、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表演四、小结:学生掌握三声部合唱技巧,完整演唱自己声部的旋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对歌曲进行处理,使学生完整演唱此二声部歌曲。2、咬字、吐字的清晰和稍快的速度都要处理好。教学重、难点:1、二声部的轮唱要衔接好。2、两个声部的速度要一致。3、部的声音要和谐、统一。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 、 新授、发声练习2、随琴分唱三声部旋律,教师指导演唱技巧3、听磁带范唱,主要注
8、意两声部的衔接。4、先让学生进行衔接练习。5、高声部先唱,老师与低声部同学唱低声部旋律。6、由学生试着进行分声部合唱。7、老师进行指导、纠正。8、两个声部的学生完整掌握自己声部的旋律。9、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表演四、小结:学生掌握三声部合唱技巧,完整演唱二声部旋律。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看出高年级对歌曲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二声部的轮唱,通过练习能够演唱出来.但声音的和谐与统一性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慢慢提升.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二课 采 菱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二、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 DS三、通过旋律连接的练
9、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四、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一、通过学习歌曲采菱了解水乡儿童在南湖上采菱的情景,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二、掌握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三、通过对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欣赏,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难点:一、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二、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 DS。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及反复记号 D.S.的运用。2、完成综合练习(一)的演唱及节奏伴奏。3、熟悉歌曲采菱的基本旋律。教学重、难点:1、掌握切分音的唱法及反复记号 D.S.的运用。2、默契的合作
10、综合练习的唱与伴奏。3、初步熟悉歌曲的基本旋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 、 新授、学习切分音的打法,进行练习。2、学唱综合练习的旋律,并进行用规定节奏伴奏。3、教师指导,并给出节奏的速度。4、听采菱的范唱带,先熟悉旋律。5、随琴唱歌谱,注意切分音的正确应用。6、对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范唱。7、师、生共同随琴唱旋律。8、学生随琴唱歌曲旋律。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切分音的唱法,并能运用到歌曲的旋律演唱中。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歌曲的节奏和曲调的视唱。 2、学唱歌词,唱好一字多音。 3、使学生在演唱时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 出水乡的
11、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一、综合训练(二) 通过视唱及学生自由讨论,选出自己喜欢的旋律连接,充分发展 学生的音乐思维. 二、对采菱 进行歌曲处理三、欣赏曲渔舟唱晚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的节奏和曲调的视唱。 2、学唱歌词,唱好一字多音。 3、告诉学生:演唱时宜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一字多音处要唱得连贯4、复习歌曲的节奏和曲调的视唱。 5、学唱歌词,唱好一字多音。 6、告诉学生:演唱时宜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一字多音处要唱得连贯介绍筝。 7、初听渔舟唱
12、晚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视听结合,更得于加深对乐曲的印象和感受。 8、分三部分细听,按教材听听想想的说明及提问,启发学生听辨三部分的不同速度的对比,并要求他们讲出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如何表达不同的内容与情绪。 9、听第二部分时,引导他们听辨出中间出现的“fa”增添了新的色彩;听第三部分时,引导他们听辨一连串的下行模进音型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5、复听全曲,让学生完整地感受全曲,并用语言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6、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作品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 音乐艺术的热爱 . 教学反思: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有着一定的能力,但有时对歌曲的强弱规
13、律的处理还不太到位 .通过令听欣赏曲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筝的音色及演奏形式,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第三课 小小花伞教学目的:1 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歌声表达歌曲小小花伞的愉悦欢快的情绪,歌唱各族儿童的大团结。2 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3 通过欣赏北京喜讯传边寨以及学唱歌曲小小花伞的旋律,进一步学习并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中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难.点:1 歌曲中的跳进要掌握好,准确唱出来.2 正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演唱时要正确唱出.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14、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2 演唱时情绪要轻快 活泼.教学重难.点:1 歌曲中的跳进要掌握好2 注意演唱的情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 、 新授1 、发声练习2、听磁带范唱,主要听歌中的几个跳进音程.3、先让学生随琴进行练习。4、老师与学生共同唱旋律。5、由学生试着进行演唱。6、老师进行指导、纠正。7、分组进行旋律演唱。8、全体学生演唱旋律.小结: 结尾的切分音节奏比较难掌握,通过反复练习基本上掌握.歌曲采用了畲族特点的民族音调,曲调富有特色.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得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2 欣赏及歌曲小小花伞感受民族音调
15、风格.教学重难.点:1 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2 加强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 、 新授1、发声练习2、听磁带范唱,.3、先让学生随琴把歌词加进去试唱歌曲。4、老师带学生加词唱歌曲。5、把学生掌握不好的跳进多范唱几遍。6、老师进行指导、纠正。7、分组进行全曲演唱。8、全体学生演唱完整演唱歌曲.小结: 旋律的跳进部分长掌握的不算很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多次训练 . 第四课 摇篮曲教学目的:1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气息演唱连音唱法.2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3 通过听辨三.四度音程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的和声听辨能力.4 欣赏 了解作曲家舒伯特的成就及贡献.教学重难.点: 1 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听辨能力.2 以柔和.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通过综合练习,听辨不同的和声效果.2 学习歌曲. 基本上掌握歌曲的旋律.教学重难.点:1 分辨二声部的组合效果,通过唱.听,分辨相同与不同.2 用正确的气息,和甜美.柔和的音色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 、 新授1、发声练习2、综合练习,听辨两组二声部组合的效果3、分两个声部来演唱一下这两组二声部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