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第九册(1——4单元)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83706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九册(1——4单元)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1——4单元)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1——4单元)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1——4单元)备课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第九册(1——4单元)备课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第九册( 14单元)备课资料编者按:下面是我区小学语文第九册任课教师全员备课活动中的资料,现转载在此,供大家教师阅读参考。资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介绍的方法,都是个人之所为。由于角度或视点的不同,难免不能尽如人意。希望大家只作参考。教材综述(解读者:朱华贤)基本概况课文 28 篇,比 8 册、7 册少 4 篇。增加一个“结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四会生字:150 个,比 8 册减少 50 个。但词语量不减反增。较难理解的课文有所增加:走遍天下书为侣 、 梅花魂 、 钓鱼的启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七律 长征 。教材特点综合性:汉字的产生、演变、特点及魅力 由 11 则材料组合而成。思辨

2、性:具有议论文性质的习作要求。例如习作一,开卷有益 开卷未心有益 议论文习作四,生活启示录 结合钓鱼的启示习作六,父母的爱, 就三个不同的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性:原来的“语文园地”改变为“口语交际习作” 、 “回顾拓展” 。回顾的是单元内容和方法,拓展的是词语和阅读 第一单元(解读者:钱佳音)有节制的随意以人教版九册语文第一单元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这册教材我也是第一次教,跟大家一样,看到一篇篇从未教过的新课文,我也很困惑,教什么呢,怎么教呢,我想老师们的困惑也大抵来自这两方面。事实上现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负担很重,虽然教参、课件、光盘之类的辅助用具很多,但是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种自觉

3、的意识,或者说教师想教的教师实际在教的学生实际在学的三者无法实现统一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依然是混沌一片,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老师们不妨去试一试,在你上完一堂课后,或者隔一天,你找五六个同学问问,问问昨天那堂语文课学了什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五六个学生会给出五六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说,对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学了哪些具体的内容,学生其实并不知晓,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再把你的教学目标拿出来一观照,你就该吐血了。我这课上到天边去了。其实原因也不难找,就是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我在这节课里要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教这个,都没有想清楚,就把大量的时

4、间花在琢磨教学方法上,或者说是在“教什么” 还拿捏不定的时候,就一心陷入去 “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 ”当中了。这可能也是另一种缘木求鱼吧。我这一次备课就备得很累,一来文本都是陌生的,二来是在强迫自己一定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在课堂里有一种自觉的意识。课程标准是我思考的支点,我想至少要对整个第三学段的总目标心中有数。过深过浅都对学生不利。当然课程标准里的很多目标是无法直接和课堂里的目标划等号的,但是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对某册教材实施目标分解,在不同的单元里,我们与相应的目标进行对接。像于丹老师在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说的那样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应该从大处也就是课程标准着眼,从小处也就是每一

5、个文本着手,挑选合适的内容,再为这些选定内容量身定做一些教学方法。这样也许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的站在教室里。那么具体到这一个单元,我们该如何来确定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呢?我想我们的思考应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1、文本的特性2、学生面对文本时可能的状况3、教学的目的或者教学设计的意图即学生最终的收获。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谈谈我对这一组文本的理解。我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下面谈的主要是有关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如何展开教学的问题,可能语文学科的特征比较明显,像字词、情感之类具体要求教参上有详细说明,我这里不展开。第一篇:窃读记这篇文章从文本特性来看,应当属于文学味比较浓的叙事性作品,大家都知道

6、它的作者是写城南旧事的林海音,朴素、淡雅、自然是她最大的风格,作品中随处可见那些妙趣横生的小细节,比如躲在大人的腋下,下雨天时明明渴望雨下的大些好留在书店多看会书,却偏偏装出着急回家的模样,没有一笔是浓墨重彩,轻描淡写之间就把一个小女孩对书本的热爱描绘的自然真切。面对这样的文本,孩子们是很容易走进的,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女孩不光明正大的去书店看书呢?这是时代的隔阂,略微补充一下当时的背景就能理解了,另一些疑问可能会出现在对几个重点句的理解上,比如“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 “我咽了一口唾沫,就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但我觉得这两句话的理解也并非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7、,或者说知道读书对一个精神成长的重要性并非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这篇课文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围绕“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来对文本语句进行充分的感受,在文本语句的感受中开发学生的文学感官,让学生体验到文学感受细腻丰厚的路径与方法。而这一内容的确定又正好与课程标准中关于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求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致。在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孩子们知道作者窃读时又害怕又快乐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现这种感受的才是指向学生的最后收获的。比如“踮着脚进书店”的那段,就是用一连串极细

8、小的动作来表现这种感受的,而这些细小的动作后面有一条明显的情绪曲线,从刚进店门的暗喜,到挤进人群的满足,再到找不到书的焦急,最后再到重找一遍失而复得的那种狂喜。如果你能一步步的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些隐藏在文字里的密码,他们就会获得一条重要的阅读经验:动作可以传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我们获取感觉就可以从捕捉一些细小的动作入手。我想这样通过自悟获得的经验无论是对学生的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学习写作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像这样的点,一节课一两处足够了,比如写雨天的那个段落,心里的白描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围绕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源或者自己擅长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用想象的方式还原细节,比如用画

9、画的方式定格场景,如果你对林海音的写作风格足够了解的话,串讲也未尝不可。王荣生教授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是一堂语文课成为好课的最低标准。第二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文本特性来说,属于访谈录,这也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国外兴起的比较早,现在国内访谈也很热,电视媒体像杨澜访谈鲁豫有约都做得很好,平面媒体也有像人物周刊那样的访谈专刊,所以从另一层意思上看这也是一种新的应用文。面对这样的文本,学生首先会有新奇感,其次会有凌乱感,因为一次访谈往往会有几个话题组成,学生在阅读时会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

10、谈话要点,学会从口语化的平铺直叙中挑拣谈话中的重要信息。所谓的要点我们可以从整理问题提纲入手,苗苗提出了哪几个问题?1、读闲书到底好不好 2、偏科怎么办 3、什么时候学语言最好?而季老的几个回答要点就是属于重要信息。1、读闲书好,对写作文有帮助。2、偏科不行,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3、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古诗文也应该在小时候积累。点是很清楚的,像这样的文章如果还去扣字词,找感觉、谈文采就有点可笑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把这课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把握要点,提取有效信息上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直接会对他今后面对其他访谈文本时起作用。他会记住阅读访谈类的文章搞清楚它究竟说了些什么是最重要

11、的。我觉得从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要比“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更有意义。第三篇: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从文本特性来看既像一篇说明类的,因为它旨在说明书籍的重要,以及常读可以常新的道理;但又像一篇议论文,因为他的表达方式更接近推理,假设、设问、反问、通过层层剥笋的推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我们把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称之为哲理小品。对于这样一篇在表达方式上有鲜明特色的文章,如果我们能把主要的教学内容确定成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并能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上将会是很有意义的事。五年级的

12、孩子在表达上最大的困难就是逻辑性不强,层层深入的推理能力不够。如果能依托这个文本让他们领略到推理严谨的美,领悟到一些推理的技巧,比如设问,反问、类比、假设,相信会给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带来新的启发。上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路径:文章说了一个什么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当学生们通过反复的诵读、比较、体悟之后,他的脑海会逐渐生成一张逻辑严密的地图。一个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两个方面:1、为什么要反复读一本书?表达方式(连续的设问、反问,以及与反问相对应的类比)2、怎样常读常新?表达方式(首先、然后、再、最后) 。这一篇课

13、文上下来,学生收获的应该是一张叙述地图,而不仅仅是某一个读书方法或者一个读书的理由。这实在是一篇学习富有逻辑的表达方式的好范文。第四篇:我的“长生果”这是我们原来浙江的文联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感情真挚,层次分明。学生在阅读中也许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教材把它作为略读篇目放在这个单元的最后,我想它既是一个前面学习的延展,又是为这个专题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些具体的读写结合方法的支持。我们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位成两方面一、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一些具体的读写方法比如: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有些鲜味

14、、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最重要是发自心灵的创造。因为这些经验都来自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所以会给学生要切实的启发。上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总结作家的经验,从而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现在回到题目上来,有节制的随意,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在课堂里,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必须要精准的,有节制的。而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不必拘泥,相对随意的,我这样说不是说方法不重要,而是说对于目前的课堂,正确的内容更为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摩名师课堂习得,但是对内容的判断要靠我们自己练的内功。教学内容的少而精永远是课堂的第一法则,如果你妄想着去达成教参上的每一个目标,妄想去

15、挖掘文本里的每一处矿藏,最终你将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容量里,用最精准的方式裁剪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去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第二单元(解读者:裘海珍)品浓浓思乡情,解拳拳赤子心一、整体把握(一)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紧紧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了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 、 秋思 、 长相思 ,三篇回忆性散文梅花魂 、 桂花雨 、 小桥流水人家 。此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阅读链接中的故乡 ,口语交际训练“浓浓的乡情” ,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 ,日积月累中的思乡古诗句。(二)教材特点1、寄托的思乡情如出一辙本组教材中选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国人

16、那怀乡恋土的悠悠情感,那剪不断切不碎的乡土情结。 梅花魂中“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桂花雨中“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中“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等语句更是毫无掩饰的真情告白。2、依托的对象各不相同文中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怀念赞美故乡时并非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本组教材中,传递作者思乡情怀的景物各不相同,有传统的明月、家书、故园,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梅花,有清香悠悠的桂花,也有小桥流水、守望相助的人家等。3、承载的语言各具特色古诗三首以精炼的语言展示

17、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后三篇回忆性散文均为现当代女作家所作,总体感觉细腻委婉, 梅花魂一文语言深沉含蓄,值得细细咀嚼,桂花雨一文语言时而娓娓动听,时而激情满怀,很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则一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又如乡民般淳朴率真。4、情感体验各有侧重在表达作者思乡情感时,前两篇重在体现作者如何思念家乡;后两篇则恰恰相反,重在阐述思乡的原因。(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一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

18、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浪迹天涯、旅居他乡”的生活经历对于绝大多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是零,因此通过读书,体会作者这种深沉情感又成了教学的难点。二、分课解读古诗词三首(一)教材特点1、从内容上看王安石明月千里寄相思,张籍家书复改慰相思,纳兰性德怀念故园解相思。2、从表达上看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3、从形式上看泊船瓜洲:运用了“以近写远”的艺术手法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距离并不小,诗人却以“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反写以其近在咫尺,事实上是以空间距离上的“近” ,反衬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

19、” 。前两句的蓄势加上第三句寓情于景的铺垫,结句抒写的“乡愁”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秋思:运用了“以虚代实”的艺术手法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之情,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又不知从何写起。这种看似抽象的“万重意”却借助“以虚带实”的手法,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悟到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长相思: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这首词借助“山水风雪”将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惨烈,与故园的美好、亲人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气势庞大的队伍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教学建议1、挖掘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古典诗词中的月亮、秋风、故园,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承载着无穷的

20、韵味,成为离愁的意象。这在其他众多古诗词中都能见到。因此,可借助具有相同意象的诗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深刻地体会。2、充分体会诗词的意境中国的诗词往往借助丰富意象、含蓄的表达来展示它深沉的内涵。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情景、有层次地诵读、想象、文本拓展等方式。梅花魂(一)课文简说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墨梅、回不了国哭了、赠墨梅图、送绣有梅花的手绢”五件事,表现了新加坡著名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对梅花的挚爱,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二)教材特点1、结构明了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

21、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通过见到梅花图和绣有梅花的手绢想起外祖父,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采用倒叙,首尾呼应。具体叙述的五件事中,“吟诗落泪”和“回不了国哭了”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其他三件则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爱国的。2、乡情满文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梅花的品格历来为中国人敬仰,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墨梅、绣有梅花的手绢、梨花木大交椅、白杭绸等也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3、对比鲜明对比处 1:外公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落泪了,而年幼的我却在一旁拍手笑,老人的哭和“

22、我”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处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却谁也碰不得。值钱的古玩在外祖父眼中可让孩子玩弄,墨梅图并非名画却不许人碰。对比处 3:我不小心弄脏了外公的墨梅图时,外公大发脾气,一改原有的慈祥。对比处 4:外公如此宝贝这幅墨梅图,离别的时候却送给了我,珍爱与赠送这对矛盾很自然地形成了对比。 对比处 5:外公送我们上船时,平日里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被风吹乱了,他一下子衰老了许多。此处“乱”不如平日“齐”、此时“衰老”不如往日“精神”。对比处 6: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细细琢磨不难发现,第 1 次落泪是外祖父被古诗中的思乡的情感

23、触动了,是情不自禁地落泪;第 2 次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大哭;第 3 次落泪是在临别送行时,外祖父泪眼朦胧,他是强忍住了眼泪。从这几处对比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感受到外公眷恋祖国,渴望回归故里的迫切愿望。4、意蕴深刻(1)课题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而梅花的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2)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的精神;第三层是希望外孙女学习梅花的品格。(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难点是懂得“梅花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寄托着的一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对祖国的眷恋。此外,本课生僻艰涩之词也较多。

24、(四)教学建议1、细细品读语言抓住“常常” “一遍又一遍”感悟外祖父良苦用心。比较“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的优劣,体验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我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一段中对外祖父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可谓细腻传神,可抓住“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等词品读。抓几个“愈” “最”字,体验梅花的秉性。2、有效落实朗读训练本文中体现外祖父思念故土、热爱祖国的语句比比皆是,特别是老人的语言,有长叹一口气的遗憾,有毫不留情的训斥,也有意味深长的教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3、借助课外资料梅花魂所勾勒的眷恋祖

25、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距离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比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所以要让学生先对梅花的品格、时代背景及中国历史上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等有所了解。4、合理使用多媒体利用“梅花傲放”等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渲染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可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桂花雨一、课文简说桂花雨是现代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先写小时候喜爱桂花及其原因,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二、教材特点1、情感的流露毫不掩饰文中写“桂花香”和“摇花乐”,并没有化太多的

26、笔墨,然而我们足以透过“太迷人了、不说至少没有不、浸、这下我可乐了”等处领略到。作者直抒自己的真实情感,更是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2、全文充盈桂花之香、摇花之乐本文中随便找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读读,都不难体会到作者的真情。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人们沉浸在花香里;桂花摇落后,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谁都会被这浓浓的花香深深地陶醉。摇花“乐”在其中;不摇花时渴望体验“摇花乐” ,喝桂花茶,吃桂花糕点也能品出另一种“乐”。摇花带给我乐趣,母亲更是乐不可支:将收下来的桂花分给左邻右舍,将摇下的桂花制成桂花茶,做成桂花糕饼让大家品尝。 3、先积情蓄势,后开闸放水本文 1-6 自然段都在写“桂花香”和“

27、摇花乐”。直至第 7 自然段才写到远离故乡的母亲感言“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目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母亲浓浓的思乡情得到了彻底地释放。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四、教学建议(一)化大力气品读 “摇花乐”“摇花乐”是全文的重点,是解决“思乡情”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这份欢乐,母亲话中那份浓浓思乡情才可以不讲自悟。因此,教学时要反复地让学生品读“摇桂花”时“我

28、”的乐,体会母亲的乐,为后面解决“思乡情”作好铺垫。(二)唤起学生经验课文中“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泡桂花茶”等许多情景都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在品读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比较熟悉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月是故乡明”“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等语句来帮助理解。(三)加强朗读体会本篇课文中表现出了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等。这些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和母亲的思乡情,因此,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

29、(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和背景的介绍并非每篇课文都必需要的,但这篇课文很有必要介绍。让学生了解琦君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她对故土的眷恋,她对美丽人生的回忆!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建议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的军旅女作家谢冰莹。谢冰莹笔下的故乡是一幅用娟秀的文笔和满腹惆怅交融而成的画。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应该把文章读美,把作者那每一份“喜欢”和“爱”都读懂,然后再整合作者的身世,感悟这如画的景致中裹挟着的作者的思乡之愁。文中第 5 自然段讲到“我爱我的老家” ,后继而又说“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

30、,然而“我非常爱它” 。这一处看似前后矛盾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这虽然是篇略读课文,但文质兼美,还是建议让学生把它背下来,并摘抄其中优美的语段。习作二教学提示“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这是一种新的习作形式。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习作要求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并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因此,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仍是本次习作主要的评价标准。第三单元(解读者:朱华贤)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的主要途径一、写作顺序:根据什么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二、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三、怎

31、么科学和准确使用语言?鲸鲸的写作顺序是:体积(大小)演变种类生活习性(吃、呼吸、睡、繁殖与寿命)本文第五、六自然段调换一下更好,吃、睡,第五和七自然段,都说明哺乳动物。鲸的主要说明方法用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作比较:哺乳动物 肺鱼类 腮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3、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4、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5、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建议:删减或换词比较。松鼠写作顺序:总体描写活动范围行动特征生育方式说明方法:文学性强,比喻、拟

32、人,生动形象的描写建议:诵读、品味,近于记叙文教学新型玻璃写作顺序:并列概括,先介绍五种玻璃:夹丝网防盗、夹丝、变色、吸热、消音的特点和作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开头的报警。下定义:吃音玻璃就是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它就是吸热玻璃。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建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种玻璃的特征。假如没有灰尘通过比较说明灰尘的作用。从三个方面:光线没有灰尘,睁不开眼睛; 有灰尘,变得柔和色彩没有灰尘,只要蔚蓝色; 有灰尘,变得多姿多彩湿润没有灰尘,不能凝成水滴;有灰尘,才能形成云雨主要说明方法比较,假设。建议:从反面假设假如满天灰尘第四单元(解读者:胡飞英)走进生活这本书人教版语文五(

33、上)年级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一、品读单元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生活中的启示”,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课文,分别是: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16珍珠鸟。本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抒写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启示,“生活中”获得“启示”,“启示”得益于“生活”,这启示富有哲理,这启示引导人生。本组课文不仅人文内涵丰富,其语言也极具特色,具体表现在:细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方式颇具匠心,语言质朴简洁值得细细品味。二、品读课文13 课:钓鱼的启示1、“启示”生涩难懂本文写从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这一份启示使作者终身受益:“ 34 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本文虽语言平淡朴实,但叙事和说理的结合却显得比较生硬,尤其是作者花了 34 年才渐渐领悟的人生启示,学生可能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