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章__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83453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_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三章__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三章__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三章__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三章__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以来的经济史主要研究社会经济生活中心-工业的兴起与扩张。但是,工业革命却不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工业革命以前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西欧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商业革命、农业革命、工场手工业的兴盛和近代金融制度的初步建立,这些变化无一例外影响着历史进程,最终推动经济的车轮驶入近代,工业革命是这一系列革命性变化的结果。,历史背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1566160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1794年7月27日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德国资产阶级

2、民主革命(18481849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年 ),一、商业革命 1、地理大发现,(一)促成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因素 (1)、地理大发现的经济背景 1314世纪商业变革的临界点: 第一,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欧洲的三大贸易区情况:地中海贸易区 :11世纪15世纪,西欧同近东之间的贸易地区,把西欧各国同东方各地区联系起来。君士坦丁堡贸易中心,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比萨等 主要贸易城市,汉萨同盟贸易区:汉萨同盟的职能是:组织和保护商业远征,在最重要的贸易地点建立商站,在邻近国家中获取各种商业特惠(通常是免缴关税),统一商业法,建立法庭进行商业裁判而免受封建主

3、裁判,以便保护在北欧地区进行中介贸易的商人的利益。,北欧贸易区:1415世纪,以北海和波罗的海为中心的北欧各国互市区。尼德兰的佛兰德尔省是北欧贸易区的经济中心,布鲁日是国际性市场。 亚洲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贸易区。 第二,竞争制度的安排。 第三,商业技巧的创新。,(2)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件:动机促成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因素 :第一,原始动机:西欧封建主和商人对贵金属黄金、白银的疯狂追求。,第二近东贸易危机使原有东西方贸易受阻,促使探寻通往西方的新航路。 三条通往东方的贸易线图受阻 第三,开辟新航路还是欧洲封建主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圆学说、指南针

4、的运用、造船技术的发展.,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探寻黄金最理想的地方东方国家,(二)地理大发现的简略经过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特别热衷于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开辟。著名的事件1487年的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的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南亚 第二阶段:哥伦布抵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向西航行,到达美洲。 第三阶段

5、: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示意图1:,地理大发现示意图3:,星盘和指向标是当时欧洲 航海家经常使用的两种重 要航海仪器,它们为开辟 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地理大发现示意图4:,在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之后,1492年8月 3日,哥伦布率领他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的 帕洛斯港出发了。图的左面是浩瀚的大西 洋,三艘船组成的船队正要启航,图的下方 最大的一艘船“圣玛丽亚号”是哥伦布乘坐 的旗舰。图的右部是两块大陆,上面是西 班牙的海岸,西班牙国王斐迪南、 王后伊莎贝拉正在岸边为船队送行。,地理大发现示意图5:,玛丽亚号是哥伦布首次出航所乘船只中最 大的

6、一艘,它是一艘典型的多桅帆船,从 图上可以看出,它一共有3根桅杆,而且 都加装了横帆。由于体积不大,重量小, 所以,这类船速度快,便于逆风行驶。 正是这类船的产生为寻找新航路准备了必 要的条件。这是修复后的圣玛丽亚号,现 停泊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地理大发现示意图6:,在美洲,西班牙殖民者不仅占 领土地,而且疯狂地掠夺黄金、 白银等贵重矿产品。这是张关 于1503-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 掠夺金银的图表,就形象地反 映了当时西班牙对美洲金银的 掠夺情况。,2:地理大发现的主要经济后果(商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导致世界经济史上最大的一商业冲击,使欧洲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地理大发现

7、直接引起殖民扩张和残酷的海外殖民掠夺,而这种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 争夺殖民地的斗争 英荷: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得新尼德兰,荷兰丧失海上强国地位 英法:在欧、亚、美 争霸,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夺得印度和北美大片土地 结果:英国分别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2)社会商业冲动: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扩大了世界贸易的疆域,使欧洲资本获得了空前广阔的活动领域,引起了欧洲商业的巨大变化。 3)贸易路线转移:随着世界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取道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西欧经济中心便发生了转移,这也是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发现后的重要经济

8、后果之一。 4)地理大发现引起了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 。 5)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贸易规模的扩大,需要有效率的商业组织相配合,合伙制、特权公司、特许公司、股份公司。,3: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随着商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代新兴的民族国家开始奉行重商主义的政策和观点,引起的社会观念的重大变化。 民族国家与民族经济商人要求提供更大范围的保护,国王和贵族面对巨额商业收益,也意识到更大规模的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重商主义的政策和观点重商主义两个阶段:15-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 商业战争与商业

9、文明商业原因引起的国际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4:世界市场的形成 1)欧洲贸易区 15-18世纪 地中海、波罗的海和大西洋沿岸 新航路开辟后 大西洋沿岸 2)世界两大贸易圈 太平洋贸易圈:欧洲、亚洲 大西洋贸易圈:欧洲、美洲、非洲 3)世界市场的中心、边缘和半边缘 中心区:西北欧 半边缘区:欧洲 边缘区:美洲、亚洲、非洲 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成品向边缘区销售,并控制世界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向中心区提供原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还提供销售市场。半边缘区介于其间。,二、近代农业革命 1: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马尔萨斯陷阱 欧洲主要国家

10、近代农业革命 人口革命 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创新 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为工业发展提供生活和生产资料为工业发展提供国内市场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2:英国式道路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 马克思就把“圈地运动”称之为英国的“农业革命”。因此,英国农业革命的特点就是通过圈地运动体现出来的。“圈地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5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 特点:将圈占的土地变为牧场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结果:圈占公有地及农民份地

11、的同时,也消灭了寺院土地占有制。,第二个时期17世纪40年代18世纪中叶 不同于第一个时期的显著特点:(1)圈地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牧场,而是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2)圈地方式不是私人自发进行的,而是通过国家政权实行的议会圈地。 (3)圈地规模大大超过了第一个时期。 怎样评价“圈地运动”?1、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资金、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考虑。2、产生了早期工人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3、是一场对农民的掠夺。(是“羊吃人”的运动。),“圈地运动”的实质,是以强力或暴力手段是直接生产者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相分离。“圈地运动”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

12、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且也引起了农业革命,即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型的大农场主 农业技术改革 :杰罗塔尔,3:普鲁士式道路 德国德意志邦联,1815年维也纳会议通过的邦联法案组成了德意志国家联盟,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和四个自由市(不同时期数字不同)。 德国农业革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 其特点: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其在德国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071848年前:主要在普鲁士及德国的一些邦国中有了初步的发展。 第

13、二阶段从1848年19世纪70年代:农业革命在德国取得全面胜利。集中体现在1850年5月2日普鲁士政府颁布的调整法令,给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对“普鲁士道路”的评价: 首先,大量处于半农奴地位的雇农地存在,阻碍了农业中机器的广泛采用和精耕细作,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其次,广大农民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影响了国内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最后,封建残余的保留,巩固了容克地主的统治地位,而国内市场的狭小和扩大市场的贪欲,又使资产阶级和地主拼命加紧夺取国外市场和领土。,4:美国式道路 在没有封建关系束缚的条件下,从小农自发分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农场建立和发展

14、起来。这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典型,列宁称之为“美国式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一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战争后(1783年)19世纪50年代,农业革命伴随着对西部的殖民开发而展开。 国土面积从1776年宣布独立时的36.9万平方英里扩大到1853年的302.68万平方英里,即增加了7倍多。,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英法在北美殖民地,联邦政府的三个土地法令,两项重大原则:第一,实行西部土地国有化。第二,通过分块出售的办法把公有土地变为私有。 第二阶段,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美国农业出现了一个革命性的阶段,其中宅地法实现了无偿分配西部国有土地的原则,是小农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标志着“美国

15、式道路”的胜利发展,从而奠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基础。农业革命还体现在农业技术革新和一系列农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方面 。,西进运动林肯总统审阅 解放黑奴宣言(1862),资本原始积累,西方资本主义罪恶的发家史,三角贸易(1),三角贸易(2),欧洲,非洲,美洲,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烟草、蔗糖、棉花等到欧洲,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罪恶的奴隶贸易(3),罪恶的奴隶贸易(4),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早期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兴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场手工业是这些国家近代

16、工业的基础。特别是英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传统工业与近代工业的转换环节。而在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中,工场手工业的意义并不明显,这些国家是靠直接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工业化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前奏。,1: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 1)海外市场的需求 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在16世纪开始显现出来。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化,欧洲与新大陆的联系不仅表现在贵金属、染料、蔗糖等输入,而且表现在欧洲对新大陆的商品和劳务的输出,这对欧洲的工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出口的工业品主要有亚麻布、毛织品、呢绒、金属制品,另外还有枪和火药,玻璃球和丝绸,意大利的长袜,法国的帽子,丝绸织物和缎带,花

17、边之类的奢侈品和享用品,以及纸张和法律、宗教方面的书籍。,2)欧洲市场的需求需求变化:总量的增加 消费结构的变化16-18世纪,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居民的原有消费需求增加中产阶级的兴起 消费结构的变化3)供给方面自然资源开发 技术革新 劳动力供给 资本供给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2:工场手工业的特点 (一)工场手工业的组织形式 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作坊主(师傅)、帮工、学徒是中世纪的欧洲手工业行会制度下的三个等级。手工工场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二)分料到户制 分散型的生产状况:资本主义萌芽(

18、前资本主义)时期(14世纪16世纪中);(16-17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料到户制。 16世纪以后市场规模的扩大引起了这种传统的组织生产方式的变化,独立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从纵向一体化走向专业化。分料到户制加强了专业化的发展。 “包买商”的出现 分料到户制与家庭手工业相比,是以生产工序的不断分离为特征,以生产地和销售地的扩大、第一工序的付费为表象。斯密型分工,(三)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集中型的生产状况:(17-18世纪)体现了完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手工工场组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这是与作坊主的本质区别;二是工人多,分

19、工合作;三是生产规模大、产量高。,3: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影响 1)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1500年左右,欧洲发达的工业地区集中在佛兰德斯、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的狭长地带。17世纪末,荷兰和英国成为最具工业发展优势的国家。 2)为技术革命准备条件斯密型分工最大特点:细致的分工使劳动过程简单化、标准化,提高了考核个人绩效的效率,集中的手工工场又使团队的聚集效应充分显现,这就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手的费用。以后的技术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培养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 4)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存在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并没有立即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而是与机器大工业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真正的工场手

20、工业 现代工场手工业,4、近代金融制度的建立,金融即资金融通,最初常被人们理解为是使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灵活转动的润滑剂。17-18世纪初,欧洲银行制度、结算制度、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金融通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近代金融制度的建立被称为“金融革命”。缺乏硬币 对信用工具的需求 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均 产生了信贷业务 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发展 近代银行和结算制度,(一)近代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1)银行的概念和起源银行一词最早始于意大利语Banko,英语转化为Bank。 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成立的近代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是早期的存款银行。 1694年

21、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 早期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其原因在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对资金融通产生的创新需求。人们试图改进对黄金、白银的依赖。,2)早期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首先“大宗的借贷业务经常发生在国家和民间金融家之间。主要表现为政府一般以税收为抵押,向民间金融家告贷。通常两种方式:包税制和派税制。 包税制:是将某项征税权授予“包税人”政府贷款人,他有权向所有应就某一税种纳税的人征收该税,包税人不必申报他所征收的税额,只要想中央政府国库缴纳一笔固定的现金,超过部分归其所有,不足部分由其负责补足。派税制:是给政府提供借款的债权人被指派担任某一项税收工作,直到

22、税收偿清政府的债务为止,或者债权人从政府收税人那里取得一项赋税的全部税款,直到债务偿清。 其次是私人之间的借贷在前工业时期的欧洲成为了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银行家” 但是,存贷业务发展并不顺利,3)早期信用工具的发展: 银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信用工具的发展。“汇票”与“支票”“汇票”于14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是一种无条件支付的委托,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起源于12世纪的热那亚,13世纪时意大利商人曾在香槟市场上使用,14世纪广泛流行与使用。成为了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23、书面承若,为异地异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结算方式。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的贸易可以不依赖于现金的现实流动,只进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转账。16世纪70年代以后,汇票发展成为可以转让的信用工具背书汇票(即在汇票背面签字将其转让给第三者的汇票)。汇票的发展使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支付体系得以初步建立。,“支票”对于支付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支票”: 是在银行存款的客户向银行签发的,授权银行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支付的书面命令。 16世纪70年代主要在意大利人间使用,意大利是首先采用转让支票的国家。在欧洲其他国家还不常见。 17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最初的支票。4)早期清算制度的建立

24、: 清算制度是在私人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基础上由一般的票据变换发展而来的。 最早的票据交换在定期举行的集市上进行,参加交易的是商人,实际控制集市的是掌握着票据交换机构的银行家们,他们通过自己银行的账户与其他银行的账户之间的转账来结算客户的款项。1609年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正式营业,成为世界贸易结算中心1713年英格兰银行逐渐取代了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二)近代证券业的兴起: 1)交易所及证券交易所 交易所是商品和证券大宗交易的市场,有以买卖谷物、金属、布匹、食糖及咖啡等大宗商品为业务的称为商品交易所。有的以买卖股票、公司债券与公债券等有价证券为业务的称为证券交易所。 153

25、1年设立的安特卫普交易所是欧洲最早符合近代意义的交易所。 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它建于1613年,专门从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 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中,股票商正式组织了英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即当今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02年2月,伦敦证券交易所新大厦落成开业,生意兴隆。1827年,利物浦证券交易所成立,1830年,曼彻斯特证券交易所开业。到1914年,英国已有地方证券交易所22家。 1790年,美国组成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1792年5月,在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一梧桐树下聚会,签订了“梧桐树协议”。晴天

26、在大街上从事证券生意,阴雨天就转移到一家咖啡馆。在此基础上,1817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2)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 股份公司的诞生与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包括公司债券和国家债券。 3)金融投机事例南海泡沫事件 (17191720年)这是世界证券市场首例由过度投机引起的经济事件。“泡沫经济”或“气泡经济”一词也是源于南海泡沫事件。始于法国用国债券的票面值来购买一家贸易公司“印度公司”的股票。英国仿效用年金换“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成立之初,为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该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

27、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把对南美的贸易垄断权给予了它。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这就是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社会公众对南海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同时股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使得南海公司的股票多年来一直十分抢手,价格不断上涨。,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的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迸而带动了股价上升,从1720年1月起,南海公司的

28、股票价格直线上升,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的示范效应下,全英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以及所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这股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唯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 然而,南海公司与各股票公司的经营并未如愿,赢利甚微,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上市公司实际经营前景完全脱节。 股票投机席卷欧洲各大城市: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参考文献: 1.厉以宁著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张友伦著美国农业革命:独立战争十九世纪末,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朱闵铭、于力、黄红应主编中外证券市场概览,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思考题: 1.促成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经济后果如何? 2、何谓“近代农业革命”?简论英国农业革命的进程与特点。 3、比较美国农业革命道路与普鲁士农业革命道路的进程与特点。 4、欧洲工场手工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5、试述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6、简述近代早期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7、简述近代证券业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