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论略,(下),1.3 道家、墨家及法家,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著的老子一书是道家的经典。 在道学中最为精练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为”。 道家的“无为而治”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管理模式,即它并不希望取得具体结果,而只是使过程自然发生,不加干涉。因而“无为”绝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干,都不做。,1.3.1 道家:自然主义的“无为而治”,老子反复强调,“无为”也不是主张听天由命,消极、盲目地听任自然支配自己,而是认为人要在符合自然要求的情况下行动。,事实证明,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是对付社会巨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弹性柔化的管理策略。作为领导方法,“无为”就是要求领导
2、人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的工作分配给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去做,而不要事无大小都亲自插手。,这样,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各尽其力,领导人能把整体的以及各部分的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取得最佳效。在当下,推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则,是企业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1.3.2 墨家:“兼爱交利”、“尚贤尚同”,墨家管理哲学的精髓要义在于“兼相爱”、“交相利”,讲究“一同天下之义”,讲究“尚贤使能”,在管理的宗旨、体制、人事等方面都有可借鉴之处。由于墨子出生劳动阶级,故而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重视生产制造与团队精神、强调实践与创新的论述。,墨家团队精神的建立,是基于一种共同
3、的信仰,即“天志”。遵循着这种信仰,人们循天意,趋善避恶,求利去害。这便是墨子所言“交相利”,也就是说追求功利不应违背人类的最高信仰,不能只求一己的私利,应当追求整体社会共同的功利。,墨子认为,人际关系中有两个根本对立的原则:“相兼”和“相别”。“相别”即“交别”,所谓“别”是指把人们分为贵贱等级的差别,实际上是指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对立。墨子强调“兼相爱”,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产生亲和力,发挥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结束“交别”状态,则一切祸殃怨恨都可消除,万民和国家富裕,人民众多,政清纪明。,墨子又提出“尚贤之道”作为国家用人之道。“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是墨家宏观管理思想中不
4、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尚贤”是要求在治国中任用贤能进行管理,是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尚同”也就是“上同”。,1.3.3 法家:法、术、势,法家以“人性恶”为基础,倡导“法治”,并针对人的心理特点以法、术、势作为三位一体的管理力量,重视的是组织的管理权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外在的权力因素和约束力,着重于从外部强迫、控制和利用被管理者来实现其管理目标。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实际上是同现实的社会管理活动结合得最紧密的学派。,商鞅对以法治国的必要性提了三点: (1) “法源”(2) “法用”(3) “法理”,由此,商鞅反对以“仁义”说教的儒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当然,就立法而言,法家以君主为中心,说到底
5、也是“人治”。,在韩非管理思想体系中,法是治国的根本原则。认为舍法不能进行管理,用“礼制”必然亡国。韩非主张“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即治国理民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法作为治国的根本。有了既定的法律,按法律办事,就可以匡正君主的失误,制约臣僚的行为,治理混乱,整治错误,益国利民。,韩非认为立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一是“必因人情”即必须考虑人情。,二是“法不两适”即指法律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法律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的利益。,先秦法家认为,仅仅用法还是不能管理好国家的,必须有术为之辅佐,或者说应该法术并用,才能成功。这里的“术”显然包括官吏的任用、工作成效的考察、生杀大权的掌握
6、、提拔群臣中有才能的人等方面的内容,是帝王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势”是法家所重视的另一管理因素,也是其重要的管理手段。法家认为,管理者应该善于运用“势”的因素,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组织管理的成效。,之所以在“法”、“术”之外还需要“势”,是因为:第一,绝对的权威、权势是君王的控制之本。第二,在“法”与“势”的关系上,“势”是对“法”的权威性的保证。韩非主张的势是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法制,使中等资质的君主也能依此治好天下。,由上观之,法家关于“法”、“术”、“势”的决策管理思想,在韩非那里得到了统一。他将法、术、势有机结合。这种“力”,首先来自势位,凭借势位立法和用术,法与术互补,又反过来共
7、同强化势位,这样三管齐下,成为势、法、术有机结合的独特的韩非管理思想体系。,1.4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兵家的学说构成了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被世人称颂为“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以下着重探索和评析其中的核心管理思想。,1.4.1 “慎战”、“伐谋”,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在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谋攻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战略的最高目标。,孙子还强调“慎战”,指出要慎重出战,务必求胜。慎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孙子主张在举战之前首先要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作整体研究。,在此基础
8、上,孙子进一步提出“上兵伐谋”的战略观:即所谓“上兵伐谋”,以高超的谋略,不费一刀一枪,致使敌人全部屈服或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将决策分为不同等级的做法表明,作战的可行方案往往有多种,应当将它们全部摆列出来,从中择其最优者。,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和优化的过程。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战争的效率问题。算决胜负,力争速胜和“上兵伐谋”。孙子对“兵不顿而利可全”的追求,正是坚持了现代管理学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原则。,1.4.2 “因敌制胜”,在孙子看来,我方与敌方军事实力相当,或甚至不如敌方,但只要我方善于运筹,巧妙部署,完全有可能将军事实力上的等势或劣势变为实际战场上的优势。,孙子提出以下五条指挥战争的具体规律: (1)“我专敌分”(2)“避实击虚”,(3)“兵形象水”(4)“巧计动敌”(5)“以迂为直”,1.4.3 “择人而任势”,孙子所讲的“势”,是指由一方向另一方发起军事挑战或进攻,由此形成的使双方或多方面临的军事“战势”。按着孙子的思想,求势的根本出发点是“取势”,即在充分利用把握势态的发展变化中,以势酿势,实现克敌制胜的战略目的。,依据孙子,将帅所需把握的“势”大致有四类: (1)“投之于险”(2)“奇正之变”,(3)“击其惰归”(4)“形圆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