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7 期扬州市人事局 2008 年 12 月 18日市直属单位 2008 年“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工作总结(摘要)市经济开发区2008 年,市经济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对于开发建设、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积极抓好项目申报,举办招聘会,建设人力资源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全区人力资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摸清区内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深入企业展开调研,摸清了区内规模以上企业的人力资源数量和状况。截至 2008年 10 月底,区内 146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力资源总数为233760 人,其中,博士 38 人,硕士 133 人,本科生 2196 人,大专生 3893 人,中专
2、及以下 27502 人;高级工 583 人,中级工 1624 人,初级及以下 31553 人。随着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和 LED 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二、引进国(境)外专家、高层次人才。一是利用主导产业和三新产业聚才。江苏顺大花巨资引进 24 名外籍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开展“ 高纯度多晶硅生产 工艺” 研发与创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充分利用载体引才。通过留学人员创业园、新光源产业园、太阳能光伏产业园等载体,加快了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三是通过合作借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柔性引进全区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四是开展招商招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
3、宣传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奖励政策、扶持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五是依靠政策引才。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国际化创业创新人才” 的实施意见,给予入 驻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50200 万元的资助,今年来,开发区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 12 人。三、抓好引智项目申报工作。6 月份,国家外专局正式批准了 6 个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其中江苏顺大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 高纯度多晶硅生产工艺的研发与创新” 被列为扬 州市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四、抓好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申报工作。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 申报工作小组” ,积极邀请省人3事厅、省科技厅领导进行指导,对区内
4、 131 余家列统企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情况逐家摸底调查。最终有 3 人(团队)进入公示名单。五、抓好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申报工作。8 月份,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的陈鹏博士入选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青年科技 领军人才,这是开发区首名入选的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六、组织国(境)外专家、留学人员来扬考察。10 月 5 日,市委组织部、市侨联、开发区联合组织 15 名外国专家赴开发区考察、交流,并已有几人达成了初步意向。七、成功申报 1 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 月份,扬州中集通华正式获批设立国家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开发区第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八、创新工作方法
5、,组建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4 月份,着手组建“开发 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引进社会化人力资源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中心下设 “扬州汇贤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为 区属企业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全年累计组织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 12 场,为企业解决普通人力资源 10893 人,解决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1158 人。九、协助企业与高校联合培训。江苏顺大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 07 年开展校企合作,今年已经有 82 人进入公司实习;华夏光电与南京大学合作的第二期在职电信工程硕士班已经于 4 月份顺利开班,将为开发区企业培养 23 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4经 贸 委2008 年,经贸委围绕“
6、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一、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开始启动。年初开展了百名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全市 119 人获县以上优秀企业家称号,其中市级优秀企业家 100 人。119 人中,20 人参加了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17 人参加了中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29 人参加了清华总裁班及其他培训班。二、企业人才队伍引培工作全面推进。组织 50 多名企业经营者参加了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100 多人参加了中级职业经理人学习班,组织企业经营者大专以上学历培训 119人。举办做大做强节能降耗、车船汽车、清华总裁班讲座、精确管理、重点企业高峰论
7、坛等 5 场以上,参加企业负责人达千人次以上。组织 169 名企业负责人申报了高级经济师职称,培养了 122 名技术带头人,培训企业经管人员及员工 36041人。其中参加清华远程学堂企业和视训 365 网络在线企业达150 多家,参训人数达 7669 人,组织中小企业主培训班、与江苏大学联办 MBA 课程进修班、以及举办信息化、节能降耗、创业辅导、营销、班组建设等各类短训班 100 多期,轮训人员达 28372 人。三、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深入开展。今年来,全市开展创建学习型活动较好的企业共有 46 家,其中示范企业 24 家。扬农、宝胜等 7 家企业参加了全省创建学习型企业研讨会,5宝胜集团代
8、表我市企业作了创建活动经验介绍,华伦化工集团作了书面交流。四、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更加有力。一是思想认识更加深化。在当前新形势、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引进、加大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大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二是政策配套更加完善。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管人员和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一系列有一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措施,确保我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三是人才培育形式更加多元。开展了百名优秀企业家评选和表彰,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风采;鼓励企业家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
9、。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光伏产业发展、企业危机管理、融资与上市等课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授,开展现场研讨交流。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江苏牧羊集团、琼花集团、扬力集团等企业分别与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合作举办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和各类研修班。市中小局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了 MBA 课程进修班,120 名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居全省前列。以县(市、区)牵头开展了中级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开全省先河。加强企业经管人员培训,举办了信息化、节能降耗、市场营销、班组建设、创业辅导等 100 余期,参训经管人员近万名。农 林 局6今年以来,农林科教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0、 1 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产业特色以及农民需求开出培训菜单,累计办班 3531 期,培训农民 29.76 万人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以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干部为学员,开展创业政策、创业技巧、市场营销等培训,累计举办创业培训班 124 期,培训学员 6061 人。三是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根据自身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
11、、技术服务等三种方式开展培训,累计培训农民 91676 人次,教师进村指导 2237 次。四是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结合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举办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三期培训班班,每期 30 学时,畜牧兽医专业培训班已于 12 月 9 日开班,培训农技推广人员 100 人,水产班和种植业班拟于近期举办,拟培训 240 余人。二、加速农业科技推广。一是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全市实施科技入户的产业(项目)由去年11个增加到17个,确定了8名市级专家组成员、481名技术指导员,9996个科技示范户,并以示范户为重点展开主体培训。2008年,全市开展主体培训5.4万人次,平均每个技术指导员
12、入户指导达81次。二7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配合市政协、市科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 粮油、畜牧、水产、蔬菜、农业行政执法等专业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科技讲座、搭建技术咨询台进行现场答疑,编印、发放技术明白纸20余万份,农业科技书籍1000多套,免费赠送蔬菜种子1000多袋。三、加强农业项目管理。一是做好项目宣传。及时向各县(市)区及业务处站宣传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项目申报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提高项目意识和对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指导好项目申报。组织申报了 5 个外向性农业项目、21个农业三项工程项目、8 个水产三项工程项目、2 个地方畜禽园艺种质资源保护项目,8 个科技支撑计
13、划(农业)项目,组织 7 个项目申报科技推广奖。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完成了 11个农业三项工程、2 个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和一个农业园区项目的验收。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把农业利用“三资” 作为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为平台,推进农业招商引资。一是农业利用“三资”持续增长。今年来,全市农业利用“ 三资” 项目 746 个,实际利用外资 1.4 亿美元,利用民资和工商资本 60 亿元。二是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 5 亿多元,用于“二区四园” 的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了“ 扬州现代农业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推介签约仪式” ,250 多名中外客商参加;组织相
14、关企业参加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举办苏台农业论坛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推介会;今年来,试验区已接待 39 个台湾农业8考察团共 400 多人。三是平台作用彰显。试验区作为扬台农业交流平台,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其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批台资农业项目在试验区落户,引进了 30 多个台湾优良的蔬菜和瓜类品种,核发了第一张台湾农民工商执照。五、认真做好职称评定工作。组织了全市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对本系统申报中级技术职务的 103 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材料进行了评审,全市有 99 人通过评审,获得农业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六、坚持开展农广校招生。4 月初,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
15、好 2008 年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落实脱产中专班学员 99 人,业余中专班学员 3 人,中专后学员 14 人。卫 生 局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下发区后,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抓好“双行动计划” 的贯彻 落实。一、制定计划目标。参照年初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申报的 08 年毕业生及各类人才引进需求计划,制定了市直卫生系统推进“ 人才强市人才引进集聚行动计划” 工作目标,全系统确保引进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职称 58 名;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人员 5060 名;本科及以下人员按需适度招聘,并按各单位具体情况分解目标任务。二、实施人才招聘。对各层次的人
16、才,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招聘人才。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招聘高层次9领军人才。局领导亲自带领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奔赴各地医学院校,建立人才合作意向,宣传本单位的概况及发展前景,吸引他们来扬工作。各单位人事科还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种毕业生招聘活动,收集各类毕业生信息及自荐材料,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对非常优秀、单位迫切需要的人才,想尽办法邀请他们到单位来,实地考察,加深对单位的进一步了解,以加大引才的力度。二是通过网络招聘急需的中级以上职称成熟型人才。对有意来我市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应聘者,先进行考察了解或试用考核,再通过调动、重建档案等方式,实现人才的引进。妇幼保健院等单位通过此方式引进了急
17、需的人才,缓解人才紧缺的困难。三是采取考核方式招聘院校毕业生。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采取统一组织专业考试、统一面试、单位面试考核的方式。对公共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对入围的考生指导单位做好政审考核等工作。四是采取编外聘用的方式录用急需的人才。对因受编制限制,单位又需补充的人员,按照计划管理、适度控制的原则、采取单位自行招考编外聘用的方式进行。今年来,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引进各类人才 285 名,其中:博士生或正高级职称人才 9 名、硕士生或副高级职称人才 73 名、本科生及其以下人员 203 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三、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报送毕业生就业协议、积极
18、办理商调手续、为基层单位争取进人指标,对一些单位洽谈成功的急需人才,做到特事特办。对各单位对招聘的人才,想10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苏北医院、市一院还各自制定了相关规定,包括补助安家费、安排过渡住房、对个别人才实行高薪制、解决配偶的工作调动和子女入学入托、以及提供创业舞台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等规 划 局2008 年,规划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注重培养、开发、引进各类人才,努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注意因才施用,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通过各项举措推动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为我市规划事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一、严格把关,多方引进各类人才。一是组织赴哈工大、同
19、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规划学科建设较强的国内知名大学上门举行专场招聘会引进各类人才;二是通过在各大高校就业网上发布信息的方式引进各类人才;三是采用编外聘用的方式引进急需人才,解决人才需求和编制限制之间的矛盾。06 年以来,共引进研究生 7 名,本科生 12 名,大专生 3 名,其中有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多名毕业生。 二、注意培养,确保人才素质的长效提升。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一是先后组织业务人员赴山东大连、青岛等地进行城市规划调研,赴北京、南京等地参加城乡规划法相关培训班学习,赴苏锡常、上海等地学习兄弟城乡规划先进经验。二是与市人事局、建设局、规划局联合承办的为期 3 天的扬州市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