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箍筋长度计算推导一、135 度弯钩的箍筋长度计算式推导:三个概念:1.箍筋长度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平直段、两个弯钩上滴平直段、三个 90 度角的弯折处、两个 135 度角的弯折处。2.规范规定,计算时取 2.5 倍箍筋直径作为弯曲直径。3.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取 5 倍箍筋直径,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取 10 倍箍筋直径。以下计算式都是在计算箍筋的中心线长,弯曲直径(也就是弯心长度)在下面第一个图用蓝线标识。推导过程:四个平直段长度:约定:b 为构件截面宽,h 为构件截面高,c 为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直径。取 2.5d 作为弯曲直径。四个平直段的长度计算式为:说明:2(b+h)
2、是构件截面外边线周长, -8c 为构件截面 4 边扣除的 8个保护层厚度,扣除后,在构件中各边长度就算至了红线内侧,见下图。从红线到与其垂直的那条平直部分滴距离是 1.25d。从红线到纯平直部分间是弧线,由于要得到纯的平直段长度,所以还须扣除构件截面四个角点上的总共 8 个这样的长度。三个 90 度弯折处长度:从第一个图能够看见,弯曲直径所对应的圆滴圆心到弧形箍筋中心线滴距离是 2.5d*1/2+0.5d,即 1.75d,即待求弧长所对半径。所以根据弧长公式求得弧形中心线长为 1.75d290/360第 2/6 页=2.7475d=2.75d,有三个这样的弯折处,所以总长度是 3*2.75d=
3、8.25d。两个 135 度弯折处长度:同样用弧长公式求得弧形中心线长为 1.75d2135/3604.1233369d=4.123d有两个这样的弯折处,所以总长度是 2*4.123d=8.25d。 两个弯钩上滴平直段长度:这个直接根据是否抗震选择,抗震就选 5d,非抗震就选 10d。两个部分就分别是 10d 和 20d。最后把中红色部分加起来,得到计算式: 非抗震构件:2(b+h)-8c+16.5d 抗震构件: 2(b+h)-8c+26.5d第 3/6 页二、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默认滴带 135 度弯钩滴箍筋长度计算式推导:另外四个特别概念:1.广联达抽筋软件是将钢筋假想成下图形式,即四个弯折
4、部分均为纯的直角,而非弧线。2.广联达的钢筋公式是算至箍筋外皮,即平直段是外包尺寸。 3.弯钩增加值和量度差得区别。4.广联达计算箍筋长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四个算至外皮的平直段部分长度、135 度弯钩平直段长度、135 弯钩弧线的增加长度。 推导过程:四个算至外皮的平直段部分长度:第 4/6 页该部分计算式为: 2*(a+h)-8c+8d说明:2*(a+h)-8c 由上图可以知道 ,是算至箍筋内皮的平直段长度,而广联达要求算至外皮 ,即外包尺寸,所以每边平直段需加上 2d,四个边总共就是 8d。 135 弯钩弧线的增加长度:这部分的计算式为:2*1.9d说明:下面说下 1.9d 的来历以及
5、量度差和增加长度的区别:第 5/6 页1.9d 来历:由弧长公式可以计算出外皮的弧线 ABC 的长度为 2.25d2135/3604.123d而 AF 的长度为弯曲半径加上箍筋直径即 1.25d+d=2.25d而广联达所加的就是弧线 ABC 相对于平直部分 AF 的增加长度,所以为 4.123d2.25d=1.873d1.9d上式为弧线部分的增加长度,而不是量度差,量度差是外皮弧线 ABC 相对于中心线弧线的增加值,在此完全不要考虑成量度差。 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有抗震要求时为 10d,无抗震要求为 5d。 所以,综上:有抗震要求时广联达的箍筋长度计算式为:2(b+h) 8c+8d+21.9d+210d=2(b+h)+31.8d (24 d +8 d)无抗震要求时广联达的箍筋长度计算式为:2(b+h) 8c+8d+21.9d+25d=2(b+h)+21.8d (14 d+8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