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 代 都 居 与 二 里 头 文 化严 耕 望自 近 代 锄 头 考 古 发 现 “仰 韶 文 化 ”以 来 , 即 引 起 传 说 中 之 夏 代 与 某种 新 石 器 文 化 是 否 有 若 干 关 系 之 推 论 。 因 为 发 现 材 料 愈 来 愈 丰 富 , 鉴 定 方法 愈 来 愈 精 确 , 使 此 类 推 论 亦 愈 来 愈 能 接 近 真 相 。 余 讲 国 史 人 文 地理 十 余 年 , 甚 疑 中 原 发 现 之 最 后 期 新 石 器 文 化 称 为 “洛 达 庙 文 化 ”,近 年 更 名 为 “二 里 头 文 化 ”者 即 为 夏 人 之 遗 迹 。 1974
2、年 第 一 次 向 诸 生派 发 较 有 系 统 之 讲 义 , 即 强 调 此 项 意 见 。 盖 从 时 间 (时 代 )与 空 间 (地理 )一 纵 一 横 之 两 种 角 度 观 察 , 此 类 中 原 新 石 器 最 末 期 文 化 , 非 夏 代 文 化莫 属 也 。 近 年 考 古 学 者 亦 多 与 此 相 近 之 看 法 , 但 尚 未 见 提 出 具 体 论 证 。 去年 杨 莲 生 兄 看 到 拙 讲 义 稿 , 深 表 赞 同 , 促 提 前 发 表 。 回 忆 1974年 撰 发讲 义 时 , 中 原 新 石 器 文 化 遗 物 之 碳 十 四 测 验 尚 仅 发 表
3、 几 个 零 星 数 据 , 而 树轮 修 正 年 代 惟 从 友 人 论 文 中 得 悉 庙 底 沟 第 二 期 文 化 一 个 数 据 , 故 立 论 较 为困 难 。 近 年 “二 里 头 文 化 ”续 有 发 现 , 此 类 文 化 之 地 理 分 布 范 围 更 较 确定 , 而 中 原 新 石 器 文 化 之 碳 十 四 测 验 数 据 , 与 树 轮 修 正 年 代 之 数 据 大 为 增多 , 使 中 原 新 石 器 文 化 先 后 各 类 型 之 年 代 亦 更 为 确 定 。 考 古 学 上 此 两 项 进展 , 使 余 益 信 至 少 “二 里 头 文 化 ”之 前 期
4、必 为 夏 代 遗 迹 , 后 期 是 否 为 夏 文 化 虽 尚 待 碳 十 四 测 验 作 进 一 步 证 明 ,但 就 目 前 已 有 之 数 据 而 言 , 仍 以 夏 代 遗 迹 之 可 能 性 为 大 。 爰 遵 莲 生 兄 雅 意 ,再 就 旧 稿 补 充 论 定 , 以 就 教 于 并 世 学 人 , 共 同 商 讨 。一欲 论 现 已 发 现 之 新 石 器 文 化 遗 迹 何 者 与 传 说 中 夏 代 文 化 之 关 系 最 为 密切 , 当 先 就 传 说 中 夏 代 之 时 间 位 置 与 空 间 位 置 作 一 番 较 审 慎 平 实 之 检 讨 ,然 后 检 视
5、今 已 发 现 之 新 石 器 文 化 何 者 之 年 代 与 分 布 地 域 能 与 传 说 中 夏 代 之年 代 与 地 区 相 吻 合 。关 于 夏 代 年 世 , 古 本 竹 书 纪 年 之 纪 录 为 最 早 且 具 体 。 据 纪年 传 述 , 夏 代 自 禹 至 桀 十 七 世 , 四 百 七 十 一 年 。 商 代 自 汤 灭 夏 至 纣 二 十九 王 , 四 百 九 十 六 年 。 左 传 云 : “商 六 百 祀 ”, 则 商 代 年 数 有 一 百年 之 差 距 ; 或 兼 汤 灭 夏 前 之 一 段 时 间 而 言 欤 ?此 类 传 述 虽 不 尽 可 信 , 然参 考
6、 之 价 值 则 甚 高 1。 故 夏 禹 立 国 当 在 武 王 灭 纣 前 约 一 千 年 之 谱 。 武 王伐 灭 商 纣 之 年 代 , 近 人 说 法 甚 多 , 其 一 董 作 宾 先 生 定 在 纪 元 前 1111年 ,为 最 早 ; 其 二 雷 海 宗 定 在 纪 元 前 1027年 , 为 最 迟 , 似 亦 较 可 信 ; 然 相 差 亦 不过 数 十 年 2。 则 夏 代 立 国 约 自 纪 元 前 2100 前 2050年 前 后 开 始 , 不 得 迟 过纪 元 前 1994年 ; 至 纪 元 前 1600年 前 后 而 终 结 , 不 得 迟 过 纪 元 前 15
7、23年 。 现 今治 古 史 者 所 拟 定 之 夏 代 年 历 , 大 抵 与 此 略 同 3, 盖 即 依 据 同 一 之 基 本 史 料 也 。1古 本 竹 书 纪 年 辑 校 :“自 禹 至 桀 十 七 世 ,有 王 无 王 ,用 岁 四 百 七十 一 年 ”御 览 八 二 。夏 本 纪 集 解 只 引 末 二 句 )。 “汤 灭 夏 ,以 至 于 受 ,二 十 九 王 ,用 岁 四 百 九 十 六 年 ”(据 殷 本 纪 集 解 等 )。按 三 代 世 表 亦 云 :“从 禹 至 桀 十 七 世 ”,“从 汤 至 纣 二 十 九 世 ”;而 表 列 君 王 则 三 十 世 。又殷 本
8、 纪 凡 二 十 八 王 ,岂 连 伊 尹 摄 政 数 之 为 二 十 九 耶 ?而 殷 本 纪 集 解 又 引 谯 周 曰 :“殷 凡 三 十 一 世 ,六 百 余 年 。”按 左 传 宣 公 三 年 ,王 孙 满 对楚 子 云 商 载 祀 六 百 ;晋 语 四 :“商 之 飨 国 三 十 一 王 ”。盖 为 谯 周 所 本 。云三 十 一 世 ,较 纪 年 多 二 世 。或 连 汤 灭 夏 前 之 二 王 及 汤 灭 夏 前 之 年 代 (汤灭 夏 时 当 巳 在 位 颇 久 )数 之 耶 ?或 世 与 王 所 指 有 异 耶 ?四 十 年 前 ,学 人 勇 于疑 古 ,以 为 古 书 纪
9、 事 多 可 怀 疑 。近 二 三 十 年 来 ,地 下 出 土 材 料 对 于 古 史记 载 一 一 证 实 ,有 些 处 实 出 人 想 像 之 外 ,如 商 代 文 化 东 北 远 达 辽 宁 ,南方 远 达 洞 庭 、鄱 阳 之 南 ,湖 北 黄 陂 盘 龙 城 更 发 现 商 代 较 早 期 之 城 廓 ,规模 大 ,器 物 多 ,且 为 标 准 商 文 化 。此 不 仅 文 化 传 播 ,亦 见 政 治 势 力 之 远 届 。此 类 事 ,使 吾 人 诚 不 宜 轻 视 古 人 ,以 为 不 可 能 ,不 宜 轻 疑 古 史 ,以 为 多 虚夸 ,故 近 年 治 古 史 者 对 于
10、 古 代 传 统 记 载 ,多 取 审 慎 态 度 ,不 敢 轻 疑 。2董 说 见 所 著 殷 历 谱 及 中 国 年 历 简 谱 (艺 文 印 书 馆 本 )。雷 说 见所 著 殷 周 年 代 考 (文 哲 季 刊 第 二 卷 一 期 ,1931年 ,武 汉 大 学 )。此 处 转引 自 何 炳 棣 周 初 年 代 平 议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学 报 第 一 卷 ,1973年 )。雷 说似 较 可 信 ,详 何 文 ,与 劳 周 初 年 代 问 题 与 日 相 问 题 的 新 看 法 (香 港中 文 大 学 中 国 文 化 研 究 所 学 报 第 七 卷 第 一 期 )及 商 周 年
11、 代 的 新 估 计 (1980年 中 央 研 究 院 第 一 届 国 际 汉 学 会 议 论 文 集 )。此 外 唐 兰 定 在 纪 元前 1075年 ,方 善 柱 定 在 纪 元 前 1030年 。唐 说 据 汉 代 尚 流 行 之 殷 历 推 定 ,见 所 著 中 国 古 史 上 的 年 代 问 题 (新 建 设 1955年 3月 );至 1977年 ,仍 持此 说 ,见 所 著 西 周 时 代 最 早 的 一 件 铜 器 利 簋 铭 文 解 释 (文 物 1977年 8期 )。方 说 据 南 齐 书 祥 瑞 志 “案 周 灭 殷 后 七 百 八 十 年 ”之 语 推 定 ,见 所著 西
12、 周 年 代 学 上 的 几 个 问 题 (大 陆 杂 志 51卷 1期 )。又 赵 光 贤 定 在 纪 元前 1057年 ,见 所 著 从 天 象 上 推 断 武 王 伐 纣 之 年 BFQ卫 历 史 研 究 1979年 10期 )。3范 文 澜 历 史 简 编 ,将 夏 代 定 在 纪 元 前 2033(?)一 前 1562(?)年 。佟柱 臣 从 二 里 头 类 型 文 化 试 谈 中 国 的 国 家 起 源 问 题 (文 物 1975年 6期 )定 夏 代 约 当 纪 元 前 21世 纪 至 公 元 前 16世 纪 。关 于 传 说 中 夏 代 地 理 中 心 区 域 , 前 人 已
13、有 不 少 成 绩 可 资 引 借 , 兹 综 合 述 论如 次 :古 代 史 家 传 述 夏 代 活 动 涉 及 地 理 范 畴 者 颇 多 。 汲 冢 古 文 记 夏 代 诸 王之 都 居 尤 详 , 都 居 盖 即 其 地 理 活 动 之 中 心 也 。 今 以 汲 冢 古 文 为 中 心 , 参取 左 传 、 世 本 与 史 记 诸 书 , 作 简 要 述 证 , 以 见 其 地 理 中 心 之 所 在 。1 禹 居 阳 城 , 在 今 河 南 登 封 东 南 告 成 镇 1。 又 都 平 阳 , 谓 平 水 之 阳 ,在 今 山 西 临 汾 境 ; 一 云 居 晋 阳 , 晋 水 或
14、 云 即 平 水 2; 又 都 安 邑 , 在 今 山 西夏 县 北 3。1史 记 封 禅 书 正 义 引 世 本 云 :“夏 禹 都 阳 城 ,避 商 均 也 。又 都 平阳 ,或 在 安 邑 ,或 在 晋 阳 。”又 夏 纪 ,禹 “即 天 子 位 ”集 解 : “皇 甫 谧日 ,都 平 阳 ,或 在 安 邑 ,或 在 晋 阳 。”是 禹 之 都 居 非 一 地 。先 论 阳 城 。按汉 书 地 理 志 :“颍 川 阳 翟 县 ”,臣 瓒 注 : “世 本 ,禹 都 阳 城 ;汲 冢 古 文 亦云 居 之 。”又 孟 子 万 章 上 ,“禹 避 舜 之 子 于 阳 城 ”。夏 本 纪 本
15、之 云 ,避商 均 于 阳 城 。集 解 引 刘 熙 日 ,“今 颍 川 阳 城 ”。是 在 今 河 南 登 封 县 东 南三 十 五 里 告 成 镇 。今 镇 东 北 山 坡 上 发 现 春 秋 战 国 阳 城 遗 址 ,出 土 战 国 陶器 有 “阳 城 仓 器 ”印 记 ,陶 量 亦 有 “阳 城 ”字 样 ,汉 瓦 有 “阳 城 ”印 记 。此 类 带字 陶 器 的 出 土 有 力 地 证 明 此 阳 城 之 地 望 与 年 代 。见 文 物 考 古 工 作 三 十年 274页 。清 以 来 学 人 ,或 以 为 当 在 泽 州 之 阳 城 ,说 见 陈 逢 衡 竹 书 纪 年集 证
16、;地 名 后 起 ,今 可 不 论 。或 以 为 在 汾 浍 之 翼 城 ,说 见 丁 山 由 三 代 都邑 论 其 民 族 文 化 (史 语 所 集 刊 第 五 本 第 一 部 分 )及 赵 铁 寒 古 史 考 述 之 夏 代 诸 帝 所 居 考 ,是 在 黄 河 之 北 ,山 西 西 南 境 。按 就 平 阳 、安 邑 相 近而 言 ,阳 城 诚 当 在 山 西 西 南 境 。然 先 秦 故 事 ,凡 涉 阳 城 而 可 见 地 望 者 ,皆指 颍 川 之 阳 城 言 ,如 左 传 昭 公 四 年 ,晋 司 马 侯 日 ,阳 城 太 室 ,九 州 之 险 。六 国 表 韩 文 二 年 ,“
17、伐 郑 取 阳 城 ”。秦 本 纪 ,“攻 韩 取 阳 城 ”(参 看 钱 师史 记 地 名 考 卷 六 阳 城 条 )。故 旧 说 尚 最 有 力 。或 者 暂 时 避 地 ,非 都 居 ,故 孟 子 、史 记 皆 只 云 “避 于 ”,纪 年 只 云 “居 之 ”,皆 不 云 都 ,皇 甫 谧亦 独 删 都 阳 城 一 节 也 。然 近 年 锄 头 考 古 ,在 登 封 告 成 镇 附 近 发 现 二 里 头类 型 文 化 遗 址 多 处 ,如 镇 东 北 近 处 古 阳 城 遗 址 及 镇 西 之 八 方 村 ,镇 东 十余 里 之 石 羊 关 ,镇 西 南 临 汝 县 境 之 煤 山
18、且 发 现 “二 里 头 文 化 ”之 最 早 期 遗址 ,时 代 正 当 传 说 中 夏 代 之 初 期 (详 后 文 )。然 则 其 地 纵 非 禹 所 都 ,亦 当 为夏 人 活 动 之 重 要 地 域 ,故 禹 避 居 于 此 也 。2平 阳 以 平 水 之 阳 受 名 ,在 今 山 西 临 汾 县 西 南 境 ,无 异 说 。晋 阳 , 旧 说 在 今 太 原 地 区 ,近 代 学 人 多 以 为 不 足 信 。赵 铁 寒 以 为 平 水 古 有 晋 水之 名 ,故 与 平 阳 为 一 地 ,见 所 著 古 史 考 述 之 夏 代 诸 帝 所 居 考 ;而 丁 山实 已 先 言 之
19、,则 注 1所 揭 文 。3安 邑 ,旧 说 在 今 山 西 夏 县 北 。一 统 志 解 州 卷 古 迹 目 ,“元 和 志 ,古 安 邑 城 在 县 西 北 十 五 里 。县 志 谓 之 夏 王 城 ,据 鸣 条 冈 ,周 三 十 里 。西 南 遗 址 尚 存 。”按 安 邑 为 自 古 名 城 ,今 尚 有 遗 迹 可 寻 。赵 氏 以 为 在 平陆 县 北 五 十 里 之 虞 城 。按 此 亦 本 之 丁 山 说 ,恐 未 足 信 。2 太 康 居 斟 寻 , 在 今 河 南 翠 县 西 南 五 十 余 里 , 实 近 偃 师 1。1汲 冢 古 文 云 :“太 康 居 斟 寻 ,羿 亦
20、 居 之 ,桀 亦 居 之 。”此 见 夏 本纪 正 义 臣 瓒 所 引 。其 地 望 ,正 义 引 括 地 志 即 有 两 说 。一 日 “斟 寻故 城 ,今 青 州 北 海 县 是 也 。”一 日 “故 鄩 城 在 洛 州 巩 县 西 南 五 十 八 里(张 仪 传 正 义 所 引 同 ),盖 桀 所 居 也 。”按 北 海 说 盖 本 之 汉 书 地 理 志 北 海 平 寿 县 注 引 应 劭 说 。洛 州 巩 县 说 所 本 尤 古 。左 传 二 五 昭 公 二 十三 年 , “二 师 围 郊 ,癸 卯 效 郡 溃 。”杜 注 :“河 南 巩 县 西 南 有 地 名 鄂 中 ”。续 郡
21、 国 志 河 南 巩 县 注 :“寻 谷 水 ”。史 记 张 仪 传 :“下 兵 三 川 ,塞 什谷 之 口 。”索 隐 引 徐 广 日 :“一 作 寻 ,成 皋 、巩 县 有 寻 口 。”水 经 洛 水注 ,“洛 水 迳 偃 师 城 东 ,东 北 历 鄩 中 。水 南 谓 之 南 鄩 ,亦 日 上 寻 也 。迳 訾 城 西 而 郡 水 注 之 。水 出 北 山 鄩 溪 东 入 洛 水 。谓 之 下部 ,故 有 上 部 下 部 之 名 ,亦 谓 之 北 寻 ,于 是 有 南 鄩 北 鄩 之 称 矣 。又 有鄩 城 ,盖 周 大 夫 鄩 肸 之 旧 邑 。”说 文 亦 云 ,“鄩 ,周 邑 ,在
22、 巩 县 。”钱 师史 记 地 名 考 与 丁 山 由 三 代 都 邑 论 其 民 族 文 化 、赵 氏 古 史 考 述 引此 诸 书 ,以 为 斟 鄩 当 在 巩 县 ,是 也 。按 夏 纪 正 义 引 臣 瓒 日 :“尚 书 日 太 康 失 邦 ,兄 弟 五 人 须 于 洛 汭 ,此 即 太 康 居 之 为 近 洛 也 。”故 又 日 : “斟 寻 在 河 南 ,盖 后 迁 北 海 也 。”知 钱 丁 赵 之 说 甚 的 。下 文 论 桀 所 居 亦在 河 南 ,不 在 北 海 ,亦 其 证 。惟 所 谓 在 巩 县 西 南 者 ,括 地 志 既 云 在西 南 五 十 八 里 ,检 一 统
23、 志 河 南 府 卷 ,巩 县 在 偃 师 之 东 微 北 只 五 十 里 ,故 斟 郡 故 城 实 近 偃 师 。观 河 水 注 ,亦 然 。故 杨 氏 水 经 注 图 置 故 城于 偃 师 附 近 ,是 也 。3 相 居 帝 邱 , 在 今 河 北 濮 阳 县 境 。 又 居 斟 灌 , 在 今 山 东 观 城 县 境 1。1古 本 竹 书 纪 年 :“后 相 即 位 ,居 商 邱 。”(御 览 八 二 引 )又 云 :“相 居 斟 灌 ”(巨 洋 水 注 引 )。商 邱 ,朱 右 曾 云 : “商 当 作 帝 。帝 邱 即秦 汉 之 濮 阳 。左 传 ,卫 迁 帝 邱 ,卫 成 公 命
24、祀 相 ,是 也 。”(范 氏 订 补 引 )按 水 经 巨 洋 水 注 引 皇 甫 谧 即 云 ,“夏 相 徙 帝 丘 ”。赵 铁 寒 日 :左 僖 三 十 一 年 传 ,述 帝 丘 为 相 之 居 ,至 为 明 白 ,故 字 误 无 疑 。其 地 在今 河 北 濮 阳 县 。斟 灌 ,旧 说 误 据 左 传 杜 注 疑 辞 ,多 于 鲁 东 求 之 。实 则 巨 洋 水 注 引 薛 瓒 汉 书 集 注 :“按 汲 郡 古 文 ,相 居 斟 灌 ,东 郡 灌是 也 。”又 左 昭 元 年 传 :“夏 有 灌 扈 ”,杜 注 : “观 国 ,今 顿 丘 卫县 。”卫 县 本 东 郡 之 畔 观
25、 县 ,光 武 更 名 卫 。其 地 在 今 山 东 观 城 县 ,说 详赵 氏 夏 代 诸 帝 所 居 考 ;而 丁 山 论 三 代 都 邑 文 已 先 言 之 。观 城 与 濮阳 相 近 ,故 巨 洋 水 注 以 为 皇 甫 谧 日 徙 帝 邱 即 汲 冢 书 之 居 斟 灌 也 。4 宁 居 原 , 今 河 南 济 源 县 西 北 有 故 原 城 1。 迁 于 老 邱 , 今 河 南 陈 留县 北 四 十 里 有 老 邱 城 2。1古 本 竹 书 纪 年 ,“帝 宁 居 原 ”(御 览 八 二 引 )。原 即 周 初 原 国 。在 济 源 县 西 北 。左 传 隐 公 十 一 年 ,王
26、以 苏 忿 生 田 与 郑 ,原 为 其 一 。注 :沁 水 西 北 有 原 城 。续 郡 国 志 ,河 内 郡 轵 县 有 原 乡 。水 经 济 水 注 ,“水 出 轵 县 西 北 。水 有 二 源 ,东 源 出 原 城 东 北 ,西 源 出 原 城 西 。”“昔晋 文 公 伐 原 ,以 信 而 原 降 ,即 此 地 也 。谓 之 济 源 城 。”寰 宇 记 )五二 孟 州 济 源 县 ,故 城 在 县 西 北 九 里 ,晋 文 公 伐 原 即 此 。后 世 论 者 大 抵多 同 。2纪 年 又 云 ,宁 “自 原 迁 于 老 邱 。” (同 上 引 )按 左 传 二 八 定公 十 五 年
27、,“郑 罕 败 宋 师 于 老 丘 ”。杜 注 ,老 邱 ,宋 地 。一 统 志 开 封 府卷 ,陈 留 县 北 四 十 里 有 老 邱 城 。按 陈 留 东 南 五 十 里 为 祀 ,夏 纪 ),周 封夏 之 后 于 杞 即 此 ,盖 即 帝 宁 故 都 而 封 之 耳 。参 看 丁 论 与 赵 考 。5 胤 甲 居 西 河 , 在 今 河 南 安 阳 地 区 1。1古 本 竹 书 纪 年 :“胤 甲 即 位 ,居 西 河 。”(山 海 经 海 外 东 经 注 、御 览 八 二 引 一 作 “河 西 ” (御 览 四 引 )。先 秦 西 河 之 说 有 三 。其 一 ,仲 尼 弟 子 传 ,
28、“子 夏 居 西 河 教 授 ”。索 隐 以 为 在 河 东 郡 之 西 界 ,盖 近 龙 门 。又 引 刘 氏 云 今 同 州 河 西 县 有 子 夏 石 室 。正 义 则 以 河 西 郡今 汾 州 为 解 。而 隋 图 经 以 为 在 安 阳 之 西 河 。钱 师 以 为 子 夏 所 居 ,以隋 图 经 为 正 ,是 也 。详 所 著 先 秦 诸 子 系 年 考 辨 卷 三 第 三 九 目 。古代 大 河 正 流 行 邺 之 东 境 ,称 为 邺 东 大 河 ,故 安 阳 地 区 有 西 河 之 称 。其二 ,吴 起 传 ,为 魏 西 河 守 。吕 氏 春 秋 长 见 篇 云 “治 西 河
29、 之 外 ”,是当 在 黄 河 以 西 ,即 索 隐 引 刘 氏 说 之 西 河 也 。禹 贡 “黑 水 西 河 惟 雍州 ”亦 此 。其 三 ,渑 池 亦 称 西 河 外 ,见 史 记 蔺 相 如 传 。胤 甲 所 居 不 知究 在 何 处 。惟 前 世 数 君 均 居 东 方 平 原 ,似 安 阳 之 西 河 为 正 。丁 氏 以 为龙 门 邻 阳 之 西 河 ,非 也 。6桀 居 斟 寻 ,自 洛 汭 延 于 伊 汭 。洛 汭 即 今 巩 县 境 ,伊 汭 即 今 偃 师 县 境 ,实 即 指 斟 寻 地 区 而 言 1。1前 引 汲 冢 古 文 :桀 亦 居 斟 寻 ,在 今 巩 县
30、,实 近 偃 师 。而 逸 周 书 度邑 解 云 :“自 洛 汭 延 于 伊 汭 ,居 易 毋 固 ,其 有 夏 之 居 。”巩 县 即 在 洛 汭 。是 亦 前 后 迁 徙 无 定 。而 要 在 伊 洛 流 域 ,故 国 语 周 语 云 :“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度 邑 篇 有 “武 王 问 太 公 ,吾 将 因 有 夏 之 居 ”(夏 纪 正 义 臣瓒 注 引 )之 语 也 。复 考 史 记 吴 起 传 ,起 对 魏 武 侯 日 : “夏 桀 之 居 ,左 河 、济 ,右 太 华 ,伊 阙 在 其 南 ,羊 肠 在 其 北 。”(此 本 自 魏 策 吴 起 日 :“夫 夏 桀 之
31、国 ,左 天 门 之 险 ,而 右 天 豁 之 阳 ,庐 睪 在 其 北 ,伊 洛 在 其 南 ”)太华 即 今 华 阴 之 华 山 ,伊 阙 迄 今 仍 旧 名 ,在 洛 阳 县 南 。顾 师 颉 刚 日 :“羊肠 之 说 有 三 :一 说 在 怀 潞 间 。 史 记 魏 世 家 所 云 ,昔 者 魏 伐 赵 ,断羊 肠 ,拔 阏 与 。正 义 谓 羊 肠 在 太 行 山 上 ,南 口 怀 州 ,北 口 潞 州 。一 说在 壶 关 。汉 志 ,上 党 壶 关 有 羊 肠 坂 。一 说 在 晋 阳 。水 经 注 谓 ,羊 肠坂 在 晋 阳 西 北 。三 说 之 中 ,晋 阳 太 北 ,一 二
32、两 说 相 近 。”(中 国 疆 域 沿 革史 第 三 章 第 三 节 )则 夏 末 桀 王 所 居 之 险 随 ,西 有 华 山 ,东 有 河 济 ,南 有伊 阙 ,北 有 太 行 ,大 略 以 伊 、洛 、怀 、孟 为 中 心 之 黄 河 中 游 地 区 ,巩 县 、偃 师 即 在 此 范 围 之 内 。7 古 史 称 夏 虚 与 大 夏 , 皆 在 今 山 西 西 南 隅 1。1史 记 吴 太 伯 世 家 :“武 王 克 殷 封 周 章 弟 虞 仲 于 周 之 北 故夏 虚 ,是 为 虞 仲 。”集 解 :“徐 广 日 ,在 河 东 大 阳 县 。”索 隐 :“夏 都 安邑 ,虞 仲 都
33、 太 阳 之 虞 城 ,在 安 邑 南 ,故 日 夏 虚 。”按 此 即 晋 假 道 于 虞 以伐 虢 之 虞 ,亦 即 虞 芮 争 讼 之 故 虞 国 ,此 无 可 疑 者 ,其 地 在 今 山 西 平 陆县 东 北 六 十 里 。复 考 左 传 二 O昭 公 元 年 ,子 产 日 :昔 高 辛 氏 (帝 喾 )有二 子 ,伯 日 阏 伯 ,季 日 实 沈 ,日 寻 干 戈 ,以 相 征 讨 。帝 后 (帝 尧 )不臧 ,迁 阏 伯 于 商 邱 ,主 辰 ,商 人 是 因 ,迁 实 沈 于 大 夏 ,主 参 ,唐 人是 因 ,以 服 事 夏 商 。其 季 世 日 唐 叔 虞 。及 成 王 灭
34、 唐 ,而 封 大 叔 。”又 卷 二 七 定 公 四 年 ,子 鱼 日 : “昔 武 王 克 商 ,成 王 定 之 ,分 唐 叔以 大 路 ,怀 姓 九 宗 ,命 以 唐 诰 而 封 于 夏 虚 ,启 以 夏 政 ,疆 以戎 索 。”杜 注 : “夏 虚 、大 夏 ,今 太 原 晋 阳 也 。”而 服 虔 注 谓 “大 夏在 汾 浍 之 间 ”。按 杜 注 盖 本 于 汉 志 太 原 晋 阳 注 “故 诗 唐 国 ,周 成 王灭 唐 ,封 弟 叔 虞 ”之 语 。然 清 儒 顾 炎 武 是 服 说 。顾 栋 高 则 谓 夏 虚 今 为 山西 平 陆 县 (参 见 顾 师 中 国 疆 域 沿
35、革 史 )。钱 师 于 大 夏 是 服 说 。又 据 吴太 伯 世 家 集 解 与 索 隐 ,以 夏 虚 即 虞 城 ,在 今 平 陆 县 东 北 六 十 里(史 记 ,地 名 考 卷 六 )。皆 与 服 说 为 近 ,谓 其 地 不 得 北 至 太 原 ,而 当 在汾 浍 安 邑 ,南 至 中 条 山 中 虞 坂 地 区 。与 虞 国 为 近 。此 宜 较 可 信 。是 大夏 故 虚 约 在 今 山 西 省 西 南 部 地 区 ,亦 即 夏 初 禹 都 故 地 ,故 有 夏 虚 之 名 。夏 纪 ,汤 伐 桀 ,“桀 走 鸣 条 ,遂 放 而 死 。”集 解 引 孔 安 国 日 : “地在
36、安 邑 之 西 ”。 殷 纪 “桀 犇 於 鸣 条 ”。 正 义 引 括 地 志 :“蒲州 安 邑 县 北 三 十 里 南 坡 口 即 古 鸣 条 陌 ”。是 奔 回 夏 初 故 地 也 。而 竹 书纪 年 云 :“汤 灭 夏 ,桀 逃 南 巢 氏 。”(御 览 八 二 引 )盖 汤 由 东 方 来 伐 ,桀 由 伊 洛 奔 回 夏 虚 ,汤 追 逐 ,放 之 南 巢 而 死 ,观 夏 纪 走 放 层 次 甚 明 ,非 有 抵 牾 也 。8 夏 后 皋 墓 在 骰 山 , 山 在 今 河 南 渑 池 县 西 1。1左 传 七 僖 公 三 十 二 年 ,蹇 叔 日 : “觳 有 二 陵 焉 ,其
37、 南 陵 ,夏后 皋 之 墓 也 。”杜 注 :皋 ,夏 桀 之 祖 父 ,殽 在 弘 农 渑 池 县 西 。按 此 在巩 洛 之 西 不 远 ,而 北 踰 河 至 夏 虚 尤 近 。综 上 所 考 , 传 说 中 之 夏 代 地 理 中 心 有 三 , 而 东 西 毗 接 。 其 一 今 山 西 西 南部 , 河 曲 之 内 , 汾 浍 之 会 与 涑 水 流 域 。 其 二 河 南 西 北 部 伊 洛 黄 河 间 古 称 三川 之 地 。 其 三 今 河 南 东 北 部 古 黄 河 南 北 大 平 原 。 大 抵 夏 代 初 期 居 河 曲 之 内 ,此 固 传 说 中 尧 都 平 阳 、
38、 舜 都 蒲 坂 之 故 地 也 。 然 亦 兼 有 第 二 地 区 , 故 禹 得 避地 阳 城 。 河 曲 有 河 流 交 通 之 便 , 有 两 池 盐 产 之 饶 , 然 局 面 逼 仄 , 难 可 发 展 ,故 第 三 世 太 康 已 渡 河 南 居 巩 洛 , 活 动 范 围 渐 向 东 扩 大 , 至 中 世 君 王 多 居 第三 区 今 濮 阳 、 陈 留 、 安 阳 之 野 。 是 则 山 西 西 南 部 及 河 南 北 半 部 皆 其 君 王 之都 居 活 动 中 心 也 。 又 史 记 货 殖 传 曰 : “陈 在 楚 夏 之 交 ”, “颍 川 、南 阳 , 夏 人 之
39、 居 也 。 ”则 嵩 高 以 南 今 河 南 中 部 西 部 亦 皆 其 地 , 惟 东 部 属 于商 耳 。 夏 末 桀 王 复 西 都 巩 洛 , 盖 避 商 民 族 渐 强 之 逼 欤 ?最 后 商 汤 西 伐 , 桀复 逃 避 于 安 邑 夏 虚 之 鸣 条 也 。 史 记 货 殖 传 曰 : “昔 唐 人 都 河 东 ,殷 人 都 河 内 , 周 人 都 河 南 , 夫 三 河 在 天 下 之 中 , 若 鼎 足 , 王 者 所 更 居 也 。”实 则 夏 人 已 并 有 三 河 之 地 , 先 都 河 东 , 徙 都 河 南 , 亦 曾 都 河 内 , 绾 毂 中原 , 实 开
40、中 国 史 上 中 原 虎 踞 之 局 , 不 始 于 周 , 故 治 国 史 者 若 撇 开 以 文 字 为信 史 之 原 则 不 论 , 固 当 以 夏 为 端 绪 也 。二传 说 中 夏 代 之 年 世 与 各 君 王 之 都 居 既 略 考 定 如 上 , 可 进 而 论 夏 代 与 现已 发 现 新 石 器 文 化 遗 迹 之 可 能 的 关 系 。按 中 原 河 洛 地 区 现 已 发 现 之 新 石 器 文 化 , 以 时 代 先 后 , 可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较 早 为 仰 韶 期 之 “庙 底 沟 类 型 文 化 ”, 重 要 发 掘 遗 址 有 河 南 西 北 部
41、之 陕 县庙 底 沟 、 洛 阳 王 湾 、 登 封 庙 、 郑 州 大 河 村 、 安 阳 后 冈 , 陕 西 东 部 之 华 县 泉户 村 及 山 西 西 南 部 之 万 泉 、 芮 城 、 夏 县 地 区 。 次 为 “庙 底 沟 第 二 期 类 型文 化 ”, 或 称 “河 南 龙 山 早 期 ”, 或 称 “龙 山 形 成 期 ”, 其 分 布 之 范 围略 同 。 再 次 为 “河 南 龙 山 文 化 ”, 重 要 发 掘 遗 址 分 布 在 山 西 芮 城 , 河 南 之陕 县 、 渑 池 、 洛 阳 、 偃 师 、 郑 州 、 禹 县 、 临 汝 、 安 阳 等 县 地 区 。
42、 “河 南龙 山 文 化 , 之 后 , 又 有 “洛 达 庙 类 型 文 化 ”。“洛 达 庙 类 型 文 化 ”为 1956年 在 郑 州 洛 达 庙 首 次 发 现 1, 其 后 发 现此 类 型 文 化 遗 迹 在 豫 西 一 带 普 遍 存 在 , 且 在 偃 师 西 南 二 里 头 村 发 现 更 典 型之 遗 址 , 故 近 年 改 称 为 “二 里 头 文 化 ”2。 新 中 国 考 古 收 获 综 述 此类 型 文 化 之 风 貌 云 :其 特 征 是 承 袭 河 南 龙 山 文 化 若 干 因 素 ,而 有 较 多 之 商 代 早 期 文化 特 点 。例 如 陶 器 :纹
43、饰 以 细 绳 纹 为 最 多 ,篮 纹 次 之 ,亦 有 方 格 纹 与附 加 堆 纹 。器 形 有 鼎 、罐 、盆 、瓮 、豆 、爵 与 短 颈 大 口 尊 等 。就 中 以 鼎为 典 型 器 皿 ,数 量 较 多 ,器 身 如 圜 底 罐 或 盆 ,其 足 扁 平 或 三 角 形 ,其周 身 往 往 有 附 加 堆 纹 。盆 亦 有 显 著 特 点 ,一 般 为 深 腹 圜 底 ,口 沿 两 侧有 一 对 鸡 冠 状 横 耳 。生 产 工 具 以 石 器 、骨 器 为 主 ,很 少 蚌 器 。尤 值 注意 者 , 已 发 现 少 量 青 铜 小 刀 ,与 只 具 灼 痕 之 卜 骨 。3
44、此 项 综 述 , 代 表 此 类 型 文 化 初 发 现 时 期 考 古 家 之 一 般 认 识 。 此 无 疑 已 为中 原 新 石 器 文 化 之 最 后 阶 段 , 下 接 即 为 商 代 青 铜 器 时 代 。1实 际 上 1953年 在 登 封 玉 村 已 有 发 现 ,但 仅 调 查 ,未 经 发 掘 作 肯定 。详 韩 维 周 等 河 南 登 封 玉 村 古 文 化 遗 址 概 况 (文 物 参 考 资 料 1954年 6期 )。2参 取 新 中 国 的 考 古 收 获 第 二 章 奴 隶 社 会 44页 及 考 古 所 洛阳 发 掘 队 偃 师 二 里 头 遗 址 发 掘 简
45、 报 (考 古 1965年 5期 );殷 玮 璋 二里 头 文 化 探 测 (考 古 1978年 1期 )。二 里 头 遗 址 在 偃 师 县 西 南 九 公 里二 里 头 村 之 南 ,北 邻 洛 水 ,南 距 伊 水 五 公 里 。约 E11242,N3442,。此 与 前 考 夏 太 康 夏 桀 居 斟 寻 相 近 ,亦 与 毅 水 注 所 记 尸 乡 (偃 师 西 、阳 渠 水 之 北 )传 为 商 汤 所 都 、亦 云 帝 喾 所 都 者 相 近 。3考 古 收 获 第 二 章 奴 隶 社 会 44页 。嗣 后 发 现 渐 多 , 而 偃 师 二 里 头 遗 址 发 掘 次 数 最
46、多 , 规 模 最 大 , 出 土 器 物亦 最 丰 富 1, 1965年 考 古 所 发 表 简 报 2, 更 清 晰 描 绘 其 风 貌 云 :此 类 型 文 化 之 特 点 :(一 )具 备 一 套 有 一 定 特 色 、经 常 共 存 并 普 遍 大 量 出土 的 陶 器 群 ,如 三 足 盘 、平 底 盆 、鼎 、豆 、盉 、鬹 、觚 、爵 、角 、澄 滤 器 (?)、甑 、直 筒 深 腹 罐 、单 耳 鼎 、四 足 方 鼎 、带 耳 绎 ,以 及 少 量 大 方 格 纹 ,大 批 印纹 ,发 达 的 附 加 堆 纹 与 器 内 壁 施 加 麻 点 等 纹 饰 ,都 不 见 或 不
47、同 于 河 南 龙 山和 山 东 龙 山 文 化 ,也 不 同 于 商 代 二 里 岗 期 文 化 引 。(二 )墓 葬 中 开 始 普 遍 出现 觚 、爵 、盉 、鬹 等 专 用 之 酒 器 。(三 )生 产 工 具 ,出 现 有 锋 刃 之 穿 孔 石 刀 、石 镰 ,以 及 大 量 之 扁 平 长 方 形 石 铲 。(四 )开 始 出 现 (就 中 原 地 区 言 )金 属 工具 青 铜 器 。简 报 又 云 , 此 遗 址 本 类 型 文 化 堆 积 厚 达 二 至 四 米 , 时 间 先 后 可 分 为 早 中晚 三 期 。 而 陶 器 显 现 之 差 别 为 大 。 兹 抽 绎 异
48、 同 作 比 较 如 次 :(一 )泥 质 黑 陶 之 渐 减 : 早 期 占 14 , 中 期 占 9 5 , 晚 期 占 3 。(二 )早 期 瓮 、 罐 、 盆 多 平 底 , 有 假 圈 足 , 晚 期 陶 器 多 圜 底 。(三 )早 期 器 盖 握 手 呈 蒜 头 形 , 器 身 折 壁 有 棱 角 。 中 期 器 盖 握 手 呈 圆 锥 状 ,器 身 折角 不 显 。 晚 期 握 手 低 矮 , 出 现 桥 形 钮 , 弧 壁 , 大 敞 口 。(四 )三 足 盘 : 早 期 深 腹 矮 足 。 中 期 器 足 稍 高 。 晚 期 浅 盘 高 足 , 足 呈 舌 形 。(五 )中 期 出 土 四 足 方 鼎 一 件 。 又 出 现 盉 、 爵 、 觚 等 专 用 酒 器 , 爵 与 觚器 身 细 长 。 晚 期 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