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TCEC 20170205--能源互联网 第9部分:评估.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881684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EC 20170205--能源互联网 第9部分: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TCEC 20170205--能源互联网 第9部分: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TCEC 20170205--能源互联网 第9部分: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TCEC 20170205--能源互联网 第9部分: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TCEC 20170205--能源互联网 第9部分: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9.240.01F10/19T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标 准T/CEC XXXX.1201*能源互联网第 9 部分:系统评估Internet of Energy Part9:Estimate(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8.x.x)2017 - XX - XX 发布 2017 - XX - XX 实施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发 布T/CEC XXXX2016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14 基本原则 25 评估体系 .36 评估内容 37 评估方法 .48 评估指标 .5T/CEC XXXX2016II前

2、言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能源互联网构成支撑能源互联网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能源互联网分为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总则第 2 部分:术语第 3 部分:架构与要求第 4 部分:用例第 5-1 部分:与主动配电网互动第 5-2 部分:与微能源网互动第 5-3 部分:与分布式能源互动第 5-4 部分:与储能互动第 5-5 部分:与电动汽车互动第 5-6 部分:与热、气、水、交通互动第 6-1 部分:虚拟同步装置第 6-2 部分:能量路由装置第 7-1 部分:信息交换第 7-2 部分:数据资源平台第 8-1 部分:能源交易第 8-2 部分:能源调度第 9 部分

3、:系统评估本部分为能源互联网的第9部分。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积成节能公司、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朗新科技有限公司、方融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君华、陆一鸣、袁文广、高峰、程林、延星、王磊、黄文瑞、田浩、胡兵、邵燕、林华晶、林今、胡泽春、孙凯T/CEC XXXX20161能源互联网 第 N 部分:评估1 范围本部分明确了能源互联网的评价体系,规定了能源互联网的评价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描述了综合分析评估方法,给出了能源互联网总体评分标准。本部分可作为能源互联网标准其他部分制(修)订的基础。本部分适用于评估能源互联网建设和

4、运营效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28805 能源系统需求开发的智能电网方法GB/T 50811-2012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 50494 2009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IEC 62559-2 用例方法 第2部分:用例、参与者列表和需求列表的定义 (Use case methodology-Part 2: Definition of the templates for use case

5、s, actor list and requirements list)IEC 62357-1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 第1部分:参考架构 (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 exchange-Part 1: Reference architecture)IEC 62939-1 智能电网用户接口 第1部分:总体介绍和各国需求 (Smart grid user interface-Part 1: Interface overview and country perspectives)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3

6、.1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能源互联网 Internet of Energy (IOE)能源互联网是以电能为核心,集成热、冷、燃气等能源,综合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能源系统与信息通信系统,协调多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存储、转换、消费及交易,具有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特征的能源网络。3.1.2T/CEC XXXX20162微能源网 Micro Internet of Energy微能源网是由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装置、监控和保护装置、负荷等汇聚而成的,集多类型能源,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能量管理功能,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小型能源互联系统。3.1.3能源交易 En

7、ergy Transaction通过直接交换或媒介,在开放式交易平台上达成多能源间生产、传输、分配、存储和转换的协议,实现多能源生产与消费间的供需平衡,是能源互联网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核心部分。3.1.4定性评价 Qualitative Evaluation定性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以便从技术、管理等角度提出对策措施。3.1.5定量评价 Quantitative Evaluation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

8、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CHP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冷热电三联供CIM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公共信息模型CHP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热电联产CPS Cyber Physical System 信息物理系统DER Distribution Energy Resource 分布式能源ECP Electrical Connection Point 电力连接点IOE Inernet of Energy 能源互联网M-IOE Micro Internet

9、 of Energy 微能源网PCC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公共耦合点4 基本原则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基本原则。定性评价是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定量评价是依据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量化的精确评价。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坚持实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能源互联网兼具能源体系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取向,实用性从客观实际应用的角度给出评价分析指标,创新性从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等方面评价分析能源互联网的指标。T/CEC XXXX20163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坚持系统性和协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从全方位评价分析能源互联网的

10、综合能力,协同发展从跨业务协调共同发展的角度给出评价分析指标。5 评估体系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见图5-1,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进行评估。定性评价内容包括能源互联网的能量品质指标、安全可靠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能源结构优化指标、交互友好性指标、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公平开放性指标等,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和量化,量化评价指标将在相应的标准中详细描述。评价体系依托于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以评估计算指标为基准,对总体评估进行打分。图5-1 能源互联网评估指标体系6 评估内容6.1 能量品质指标能源互联网的能量品质指标旨在评估为客户提供的能量品质是否合格,包括电能质量、燃气

11、质量、供热质量、供冷质量等指标。6.2 安全可靠性指标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性评估旨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减少故障发生,减少系统停机时间。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性评价包括供电安全可靠性、燃气安全可靠性、供热安全可靠性、供冷安全可靠性和信息网络安全可靠性等指标。6.3 经济性指标能源互联网的经济性评价旨在考核能源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考核投入、成本、损失的降低和收益的增长,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T/CEC XXXX20164经济性的评价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能源利用效率、本地一次能源利用率、外部输入能源利用效率、设备利用效率、用户用能成本降低、运营成本降低等指标。6.4 社会性指标能源互联网的社

12、会性评价旨在考核能源互联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能源互联网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社会提供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的环境性评价体现了降低温室气体放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指标的考核。社会性评价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减排量变化、电能替代减排量变化率、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率等指标。6.5 能量结构优化指标能量结构优化是衡量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结构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通过对该项评估,有助于挖掘能源的潜力,发挥能源互联网在调整能源结构中的作用,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架构中的占比,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量结构优化评价包括可再生能源接纳程度、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峰谷波动幅度、电动汽车利用率等指标。6.6 交互友

13、好性指标能源互联网的交互友好性评价体现出用能客户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者的参与程度,通过对多方满意度等指标的考核,引导系统和客户共同参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能源互联网的交互友好性评价包括用户满意度、其它参与方满意度、需求侧响应比例、代理交易占比、余电上网收益占比等指标。6.7 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能源互联网的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是衡量能源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体现能源供需体系的状况、能源市场的状况和能源产业链的状况。能源互联网的组织和管理与商业模式评价包括组织形式与机制、区域管理与政策、商业模式等指标。6.8 合理开放性指标能源互联网的合理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现出对可再生能源生产者的开放接纳程度,通过

14、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占比等一系列指标考核,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纳。能源互联网的公平开放性评价包括用户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占比、获得相关数据的占比、平均申报接入电网的时长等指标。7 评估方法能源互联网成熟度模型评估方法是通过对七个维度、五个阶段进行综合评分,七个维度包括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公平开放性指标、交互友好性指标、组织与管理指标、能源结构优化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五个阶段包括起步阶段、单项建设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协同创新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五个阶段的关键特征描述见图7-1,每个阶段满分为一分,每个维度满分为5分。T/CEC XXXX20165图7-1 能源互联网的阶段特征

15、能源互联网指标体系的二层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按照五个阶段的特征,客观评价能源互联网项目所处的阶段。一级起步阶段:对能源互联网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处于规划筹备时期。了解能源互联网的方案,对典型案例和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已经具备了部分功能和初步建设的基础条件。二级单项建设阶段:开始单项业务或功能的建设,多个业务或功能并行建设或实施,并初步体现出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三级创新发展阶段:业务或功能在系统性方面发挥了作用,体现出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并能通过组织管理突破跨业务的局部利益,实现综合效益。四级协同优化阶段:对能源互联网的作用和效益有深刻的认识,系统性组织管理和运行依赖于能源体系中跨业务平台可观测数据的充

16、分利用、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协同优化手段。五级持续发展阶段:对新的商业机会具备自适应的能力,在能源价值链上具备利用各种机会的能力,具备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力。图7-2 能源互联网的五个阶段评价某一能源互联网项目,按照八个维度、五个阶段进行定性分析。例如能量品质指标处于单项建设阶段,安全可靠性指标处于四级协同优化阶段,经济性指标处于一级起步阶段,社会性指标处于一级起步阶段,能源结构优化指标处于二级单项建设阶段,交互友好性指标处于三级创新发展阶段,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处于三级创新发展阶段,合理开放性指标处于二级单项建设阶段,能源互联网评估结果表达方式见图7-3。T/CEC XXXX20166图7-3

17、能源互联网的评估结果8 评估指标8.1 能量品质指标8.1.1 能量品质指标体系能量品质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1。表8-1 能量品质指标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电能质量 数值型 %2 燃气质量 数值型 %3 供热质量 数值型 %4能量品质供冷质量 数值型 %评分标准:90%至100%标准分为5级,85%至90%标准分为4级,80%至85%标准分为3级,70%至80%标准分为2级,70%标准分为1级。8.1.2 能量品质指标释义1.名称:电能质量指标规定时间内,监测点电能质量在合格范围内的总时间与电能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表8-2 电能质量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18、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合格率 数值型 %T/CEC XXXX201672 谐波畸变率 数值型 %3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数值型 %4 频率偏差 数值型 %评分标准:得分大于 99%,得全部标准分;在 96%至 99%之间,得 80%标准分;小于 96%,不得分。8.1.3 燃气质量指标 表8-3 燃气质量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供气压力合格率 数值型 分值2 低位热值 数值型 分值3 燃烧势 数值型 分值4 含硫量 数值型 分值5燃气质量水蒸气含量 数值型 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大于 99%,得全部标准分;在 96%至 99%之间,得 80%

19、标准分;小于 96%,不得分。8.1.4 供热质量指标 参考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编写的GB/T 33833-2017 城镇供热服务标准。表8-4 供热质量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供暖温度 数值型 摄氏度2 供热时间 数值型 小时3供热质量供热水质 数值型 毫克/升评分标准:1.名称:供暖温度评分标准:供暖温度在 18C 至 22C 之间,得全部标准分;大于 22C 且小于 24C,得 80%标准分;大于 16C 且小于 18C,得 70%标准分;小于 16C 或大于 24C,不得分。2.名称:供

20、热时间评分标准:供热时间在 8 小时至 10 小时之间,得全部标准分;大于 10 小时,得 80%标准分;小T/CEC XXXX20168于 8 小时不得分。3. 名称:供热水质评分标准:供热水质很好得标准分满分;供热水质较好,得 90%标准分;供热水质较差,得 80%标准分;供热水质很差不得分。8.1.5 供冷质量指标 名称:供冷质量(三级指标可含供冷温度、介质可靠性、供冷均衡度等几个指标)表8-5 供冷质量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供冷温度 数值型 摄氏度2 介质可靠性 数值型3供冷质量供冷均衡度 数值型评分标准:1.名称:供冷温度评分标准:供冷温度在 18C

21、 至 22C 之间,得全部标准分;大于 16C 且小于 18C,得 80%标准分;大于 22C 且小于 24C,得 70%标准分;小于 16C 或大于 24C 不得分。2.名称:介质可靠性评分标准:介质可靠性大于 99%,得全部标准分;在 96%至 99%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90%至 96%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80%至 9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80%不得分。3. 名称:供冷均衡度评分标准:供冷均衡度很好得标准分满分;供冷均衡度较好,得 90%标准分;供冷均衡度较差,得 80%标准分;供冷均衡度很差不得分。8.2 安全可靠性指标8.2.1 安全可靠性指标体系安全可靠性

22、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6。表8-6 安全可靠性指标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供电可靠性 数值型 %2 信息网络安全可靠性 数值型 %3 燃气安全可靠性 数值型 %4 供热安全可靠性 数值型 %5安全可靠性供冷安全可靠性 数值型 %评分标准:90%至100%标准分为5级,85%至90%标准分为4级,80%至85%标准分为3级,70%至80%标准分为2级,70%标准分为1级。T/CEC XXXX201698.2.2 供电安全可靠性指标规定时间内,监测点电能质量在合格范围内的总时间与电能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表8-7 供电安全可靠性电能质量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

23、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安全供电能力 数值型 %2 电压安全性 数值型 %3 拓扑结构脆弱性 数值型 %4 暂态安全性 数值型 %5 风险指标 数值型 %6供电安全可靠性供电可靠率 数值型 %评分标准:1.名称:安全供电能力评分标准:安全供电能力大于 99%,得全部标准分;在 96%至 99%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90%至 96%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80%至 9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80%不得分。2.名称:电压安全性评分标准:电压安全性大于 99%,得全部标准分;在 96%至 99%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90%至 96%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80%至 90

24、%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80%不得分。3. 名称:拓扑结构脆弱性评分标准:拓扑结构脆弱性小于 1%得标准分满分;在 2%至 5%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6%至1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11%至 20%之间,得 70%标准分;大于 20%不得分。4. 名称:暂态安全性评分标准:暂态安全性大于 99%,得全部标准分;在 96%至 99%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90%至 96%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80%至 9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80%不得分。5. 名称:风险指标评分标准:风险指标小于 1%得标准分满分;在 2%至 5%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6%至

25、1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11%至 20%之间,得 70%标准分;大于 20%不得分。6. 名称:供电可靠率评分标准:供电可靠率大于 99.9999%得标准分满分;在 99.999%至 99.9999%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99.99%至 99.999%之间,得 85%标准分;在 99.9%至 99.99%之间,得 80%标准分;,小于 99.9%得70%标准分。8.2.3 信息网络安全可靠性指标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性指标根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为5级,详见表8-8。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随着安全保护等级的增高。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

26、: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T/CEC XXXX201610表8-8 信息网络安全可靠性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用户自主保护级 数值型 分值2 系统审计保护级 数值型 分值3 安全标记保护级 数值型 分值4 结构化保护级 数值型 分值5信息安全可靠性访问验证保护级 数值型 分值评分标准:按照指标序号得分分别为1到5。8.2.4 燃气安全可靠性指标按照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 GB/T 50811-2012规定的安全评价方法,对燃气管道、设备、场站、监控和安全管理进行评估,给出安全可靠性条件好、符合运行要求、基本符合运行要求和不

27、符合运行要求四类。表8-9 信息网络安全可靠性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燃气管道 数值型 分值2 燃气设备 数值型 分值3 燃气场站 数值型 分值4 燃气监控系统 数值型 分值5燃气安全可靠性安全管理 数值型 分值评分标准:计算模型为70到100分分别折合分值P/20,70分以下不得分。 8.2.5 供热安全可靠性指标按照热电企业供热可靠性评价标准规定的供热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对管理及备用能力、热网设备、热力网运行、燃料供应、热源设备与发电机进行评价。表8-10 供热安全可靠性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热用户室内温度要求

28、数值型 分值2 建筑物热储备系数 数值型 分值3 热源无故障工作概率 数值型 分值4供热安全可靠性热网无故障工作概率 数值型 分值T/CEC XXXX2016115 热用户无故障工作概率 数值型 分值6 管道故障维修时间 数值型 分值7 限额供热系数 数值型 分值评分标准:计算模型为70到100分分别折合分值P/20,70分以下不得分。8.2.6 供冷安全可靠性指标供冷的安全可靠性 表8-11 供冷安全可靠性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冷用户室内温度要求 数值型 分值2 建筑物冷储备系数 数值型 分值3 冷源无故障工作概率 数值型 分值4 冷网无故障工作概率 数值型

29、 分值5 冷用户无故障工作概率 数值型 分值6 管道故障维修时间 数值型 分值7供冷安全可靠性限额供冷系数 数值型 分值评分标准:计算模型为70到100分分别折合分值P/20,70分以下不得分。8.3 合理开放性指标合理开放性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12。表8-12 合理开放性指标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用户可再生能源占比 数值型 %2 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占比 数值型 %3 获得相关数据占比 数值型 %4 平均申报接入电网的时长占比 数值型 %5合理开放性与上级电网交互占比 数值型 %评分标准:T/CEC XXXX2016121. 名称:用户可再生能源占比定义:用

30、户可再生能源占比=协调优化后用户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协调优化后用户总的用电量100%评分标准:用户可再生能源占比大于 50%,得全部标准分;在 45%至 5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40%至 45%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30%至 4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30%不得分。2. 名称: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占比定义: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占比=协调优化后用户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协调优化后用户可再生能源总的发电量100%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自主交易占比大于 30%,得全部标准分;在 20%至 3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15%至 2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5%至 15%之间

31、,得 70%标准分;小于 5%不得分。3. 名称:获得相关数据占比评分标准:获得相关数据占比大于 90%,得全部标准分;在 80%至 9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70%至 8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60%至 7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60%不得分。4. 名称:平均申报接入电网的时长占比定义:平均申报接入电网的时长占比=协调优化后用户平均申报接入电网的时长/8760100%评分标准:平均申报接入电网的时长占比大于 10%,得全部标准分;在 8%至 1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5%至 8%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2%至 5%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2%不得分

32、。5. 名称:与上级电网交互占比定义:与上级电网交互占比=协调优化后用户与上级电网交互的发电量/协调优化后用户总发电量100%评分标准:与上级电网交互占比大于 10%,得全部标准分;在 8%至 1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5%至 8%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2%至 5%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2%不得分。8.4 交互友好性指标交互友好性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13。表8-13 交互友好性指标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用户满意度 数值型 %2 其它参与方满意度 数值型 %3 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数占比 数值型 %4 代理交易占比 数值型 %5交互友好性

33、余电上网收益占比 数值型 %评分标准:1. 名称:用户满意度评分标准:用户满意度大于 90%,得全部标准分;在 80%至 9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70%至 8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60%至 7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60%不得分。2. 名称:其它参与方满意度评分标准:其它参与方满意度大于 90%,得全部标准分;在 80%至 90%之间,得 90%标准分;T/CEC XXXX201613在 70%至 8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60%至 70%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60%不得分。3. 名称: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数占比定义: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数占比=协

34、调优化后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数/协调优化后总用户数100%评分标准: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数占比大于 30%,得全部标准分;在 20%至 3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15%至 2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5%至 15%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5%不得分。4. 名称:代理交易占比定义:代理交易占比=协调优化后代理交易电量/协调优化后总的电量100%评分标准:代理交易占比大于 30%,得全部标准分;在 20%至 3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15%至 2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5%至 15%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5%不得分。5. 名称:余电上网收益占比定义:余电

35、上网收益占比=协调优化后用户余电上网收益/协调优化后用户总收益100%评分标准:余电上网收益占比大于 30%,得全部标准分;在 20%至 30%之间,得 90%标准分;在 15%至 20%之间,得 80%标准分;在 5%至 15%之间,得 70%标准分;小于 5%不得分。8.5 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14。表8-14 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组织形式与机制 数值型 分值2 区域管理与政策 数值型 分值3 商业模式 数值型 分值4 系统性统一规划 数值型 分值5 产业链联合实施 数值型 分值6 资产与资

36、源优化 数值型 分值7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标推广应用指标 数值型 分值评分标准:每项二级指标按照1到5分进行打分。8.6 能量结构优化指标8.6.1 能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能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15。表8-15 能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T/CEC XXXX201614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 三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 数值型 %2. 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 数值型 %3. 可再生能源接纳程度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 数值型 %4. 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 数值型 %5. 天然气替代效益 数值型 %6. 生物质替代效益 数值型 %7. 地源热泵替代效

37、益 数值型 %8. 风光互补效益 数值型 %9.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光水互补效益 数值型 %10. 最大峰谷差变化率 数值型 %11. 电网负荷变化率 数值型 %12. 负荷控制比例 数值型 %13. 峰谷波动幅度峰值耗电率 数值型 %14. 能量结构优化电动汽车利用率 电动汽车利用率 数值型 %评分标准:90%至100%标准分为5级,85%至90%标准分为4级,80%至85%标准分为3级,70%至80%标准分为2级,70%标准分为1级。8.6.2 能量结构优化指标释义1.名称: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定义: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协调优化后可再生能源的入网功率-协调优化前可再生能源

38、的入网功率)/协调优化前可再生能源的入网功率100%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大于 30%,得全部标准分;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在 20%至 30%之间,得 90%标准分;10% 至 20%之间,得 80%标准分;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在5%至 10%之间,得 60%标准分;可再生能源入网功率变化率低于 5%,不得分。2.名称: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定义: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协调优化后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协调优化前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协调优化前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100%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大于50%,得全部标准分;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在40%至50%之

39、间,得90%标准分;30%至40%之间,得80%标准分;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在10%至30%之间,得60%标准分;可再生能源接入占比变化率低于10%,不得分。3.名称: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定义: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协调优化后区域弃风、弃光率-协调优化前区域弃风、弃光率)/协调优化前区域弃风、弃光率100%T/CEC XXXX201615评分标准: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大于50%,得全部标准分;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在40%至50%之间,得90%标准分;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在30%至40%之间,得80%标准分;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在10%至30%之间,得60%标准分;区域弃风、弃光变化率低于

40、10%,不得分。4.名称: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定义: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分供系统消耗的一次能源-联供系统消耗的一次能源)/分供系统消耗的一次能源100%评分标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大于30%,得全部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在20%至30%之间,得90%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在10%至20%之间,得80%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低于5%,不得分。5.名称:天然气替代效益定义:天然气替代效益=燃气轮机替代燃煤、燃油机组所减少的污染气体排放量/替代前燃煤、燃油机组所产生的污染气体总量100%评分标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大于30%,得全部标

41、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在20%至30%之间,得90%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在10%至20%之间,得80%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冷热电联供替代效益低于5%,不得分。6.名称:生物质替代效益定义:生物质替代效益=生物质发电供热替代传统能源发电供热所节省的一次能源量/传统能源发电所消耗的一次能源量100%评分标准:生物质替代效益大于30%,得全部标准分;生物质替代效益在20%至30%之间,得90%标准分;生物质替代效益在10%至20%之间,得80%标准分;生物质替代效益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生物质替代效益低于5%,不得分。7.名称:地源热泵

42、替代效益定义:地源热泵替代效益=地源热泵供热替代传统能源供热节省的一次能源量/传统能源供热所消耗的一次能源量100%评分标准:地源热泵替代效益大于 30%,得全部标准分;地源热泵替代效益在 20%至 30%之间,得 90%标准分;地源热泵替代效益在 10%至 20%之间,得 80%标准分;地源热泵替代效益在 5%至 10%之间,得 60%标准分;地源热泵替代效益低于 5%,不得分。8.名称:风光互补效益定义:风光互补效益=(与单一发电系统所需最大调峰容量-风光互补后系统所需要的调峰容量)/与单一发电系统所需最大调峰容量100%评分标准:风光互补效益大于20%,得全部标准分;风光互补效益在15%

43、至20%之间,得90%标准分;风光互补效益在10%至15%之间,得80%标准分;风光互补效益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风光互补效益低于5%,不得分。9.名称:光水互补效益定义:光水互补效益=(与单一发电系统所需最大调峰容量-光水互补后系统所需要的调峰容量)/与单一发电系统所需最大调峰容量100%评分标准:光水互补效益大于20%,得全部标准分;光水互补效益在15%至20%之间,得90%标准分;光水互补效益在10%至15%之间,得80%标准分;光水互补效益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光水互补效益低于5%,不得分。10.名称:最大峰谷差变化率定义:最大峰谷差变化率=(协调优化前系统

44、最大峰谷差-协调优化后系统最大峰谷差)/协调优化前系统最大峰谷差100%T/CEC XXXX201616评分标准:最大峰谷差变化率大于20%,得全部标准分;最大峰谷差变化率在15%至20%之间,得90%标准分;最大峰谷差变化率在10%至15%之间,得80%标准分;最大峰谷差变化率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最大峰谷差变化率低于5%,不得分。11.名称:电网负荷变化率定义:电网负荷变化率=(协调优化后电网负荷率-协调优化前电网负荷率)/协调优化前电网负荷率100%评分标准:电网负荷变化率。12.名称:负荷控制比例定义:负荷控制比例=区域直接实施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等负荷管理措施的用电量占

45、全部用电量的比例评分标准:负荷控制比例乘以标准分大于30%,得全部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在15%至20%之间,得90%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在10%至15%之间,得80%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低于5%,不得分13.名称:峰值耗电率定义:峰值耗电率是指在尖峰时段电量与总电量之比评分标准:峰值耗电率乘以标准分14.名称:储能配比变化率定义:储能配比变化率=(协调优化前储能配比-协调优化后储能配比)/协调前配比评分标准:储能配比变化率大于30%,得全部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在15%至20%之间,得90%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在10%至15%之间,得8

46、0%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在5%至10%之间,得60%标准分;储能配比变化率低于5%,不得分。15.名称:线路负载变化率定义:线路负载变化率=线路平均负荷/线路最大负荷100%评分标准:线路负载变化率大于10%,得全部标准分;线路负载变化率在5%至10%之间,得80%标准分;线路负载变化率低于5%,不得分。8.7 经济性指标8.7.1 经济性指标体系经济性指标体系和指标描述见表8-16。表8-16 经济性指标体系指标序号一级指标名称 二级指标名称指标类型 单位1. 盈利能力 数值型 %2. 偿债能力 数值型 %3. 能源利用效率 数值型 %4. 本地一次能源利用率 数值型 %5. 外部输入能源

47、利用效率 数值型 %6. 设备利用效率 数值型 %7. 经济性用户用能成本降低率 数值型 %T/CEC XXXX2016178. 运营成本降低率 数值型 %评分标准:90%至100%标准分为5级,85%至90%标准分为4级,80%至85%标准分为3级,70%至80%标准分为2级,70%标准分为1级。8.7.2 经济性指标释义1.名称: 盈利能力,涉及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等。定义: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协调优化后利润总额/协调优化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评分标准: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大于30%,得全部标准分;在25%至30%之间,得90%标准分;在20%至25%之间,得80%标准分

48、;在10%至20%之间,得70%标准分;低于10%,不得分。2.名称:偿债能力,涉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本周转率、清算价值比率、利息支付倍数等。定义:现金比率=(协调优化后货币资金+协调优化后交易性金融资产)/协调优化后流动负债合计100%评分标准:现金比率大于30%,得全部标准分;在25%至30%之间,得90%标准分;在20%至25%之间,得80%标准分;在10%至20%之间,得70%标准分;低于10%,不得分。3.名称:能源利用效率定义:能源利用效率=协调优化后消耗的能源总量/协调优化后供给的能源总量100%评分标准:能源利用效率大于90%,得全部标准分;在80%至90%之间,

49、得90%标准分;在70%至80%之间,得80%标准分;在60%至70%之间,得70%标准分;低于60%,不得分。4.名称:本地一次能源利用率定义:本地一次能源利用率=协调优化后本地一次能源消耗的能源总量/协调优化前本地一次能源供给的能源总量100%评分标准:本地一次能源利用率大于90%,得全部标准分;在80%至90%之间,得90%标准分;在70%至80%之间,得80%标准分;在60%至70%之间,得70%标准分;低于60%,不得分。5.名称:外部输入能源利用效率定义:外部输入能源利用效率=协调优化后外部输入消耗的能源总量/协调优化后外部输入供给的能源总量100%评分标准:外部输入能源利用效率大于90%,得全部标准分;在80%至90%之间,得90%标准分;在70%至80%之间,得80%标准分;在60%至70%之间,得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