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林祖荣).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81523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林祖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林祖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林祖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林祖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林祖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祖荣,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梅里尔教学设计新宣言,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刘电芝等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一、什么是教学设

2、计?,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刘电芝等儿童发展教育心理

3、学,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 起点与终点:教学目标 依据:系统理论;教育原理 解决三个问题: 目标:教什么? 方法与途径:怎么教?(形成过操作化的程序) 结果评价:教的结果怎么检测? 就本质而言,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将教学成效建立在教师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等基础上,帮助教师:目标更明确 程序更清晰针对性更强 灵活性更大 特点:是系统;是方案(内容与程序);是技术 通过设计天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够做到,学

4、习需要分析,学习 内容 分析,学习者 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改,修改,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与要素,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 教学方法、策略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 教学环境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 教学程序 (方法、策略、媒体),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效果评价,三、关于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比较,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2)通过对伴性遗传

5、特点的分析与比较,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3)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4)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渗透与教育。,教学目标 (1)概述什么是伴性遗传,能对伴X遗传、伴Y遗传以及伴XY遗传作出说明; (2)比较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3)归纳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4)分析推测伴Y遗传、伴XY遗传的特点; (5)体验科学家研究伴性遗传的过程,举例:伴性遗传,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概括性的说明,它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目标组成的系统。是人类活动持久的、整体的、终极的、宏观的行为结果。 特点高远、抽象、模糊,教学目标

6、目标活动的个别化、特殊的、阶段性的追求。是为达到目的而取得的细小的、具体的、阶段性的、可调整的行为结果。 特点具体、明确、清晰,比较一:层次,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2)通过对伴性遗传特点的分析与比较,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3)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4)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渗透与教育。,教学目标 (1)概述什么是伴性遗传,能对伴X遗传、伴Y遗传以及伴XY遗传作出说明; (2)比较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3)归纳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4)分析推测伴Y遗传、伴XY遗传的特点; (5)体验科学家研究伴

7、性遗传的过程,比较二: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教师,行为主体:学生,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2)通过对伴性遗传特点的分析与比较,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3)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4)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渗透与教育。,教学目标 (1)概述什么是伴性遗传,能对伴X遗传、伴Y遗传以及伴XY遗传作出说明; (2)比较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3)归纳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4)分析推测伴Y遗传、伴XY遗传的特点; (5)体验科学家研究伴性遗传的过程,比较三:行为动词,行为动词:模糊,不可测,行为动词:具体、可观察

8、、可测量,教学目标可以对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作出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辅助手段:如“允许查阅密码子表”提供信息或提示:如“能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根据模式图”时间的限制:如“在10 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完成行为时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程度的限制:如“80%的同学能”,比较四:行为条件,完整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1)目标层次 (2)行为主体 (3)行为动词 (4)行为条件,2、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行为动词,2、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行为动词,2、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2)了解癌细胞的特征及癌症成因。3)了解衰老细胞的特征。

9、 能力目标:1)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及生活目标:强化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生物学通报2002年10期,3、教学目标表述中的常见问题,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2)了解癌细胞的特征及癌症成因。3)了解衰老细胞的特征。,行为动词模糊笼统,能力目标:1)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行为主体是教师;,目标空洞,情感及生活目标:强化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

10、卫生习惯。,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目标,例:“肾脏的结构”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正确从人体体表指出肾脏的解剖位置; (2)能正确辨别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输尿管; (3)能说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形态结构特点; (4)能说出尿液和血液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通过计算,说明肾脏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的特点; (2)观察肾脏形态与纵剖结构并能描述观察结构; (3)能够利用彩线设计、制作肾单位简易模型 (4)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例:“肾脏的结构”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1)观看采访肾病患者与医生的录像,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 (2)分析肾小球、肾

11、小囊、肾小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学物观点。生物学通报 2009年4期,四、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已有知识水平的分析、教学对象需要形成的知识水平的构成成分的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在生理、个性心理、智力、能力发展等方面特点的分析。这些内容决定了以后各环节的内容。包括: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分析学生应达到的使能目标(中间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四、教学对象分析,例一:“肾脏的结构”一课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已经有了关于消化、循环、呼吸等人体生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对“肾”、“尿”等在生活中已获得了一定的认识;我校学

12、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从各种媒体上获得的相关知识会更多一些。 (2)技能: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识图和分析等能力;但是,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结构特点及彼此间的逻辑关系抽象,是学生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 (3)学习态度:通过平时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对生物学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教学过程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与个性特点学生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特定的教学环境,例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碳反应”,例2:性别的决定与伴性遗传,方案1: 概念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讨论色盲遗传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 方案2: 复习常染色体遗传

13、如果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呢?推测分析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与概念应用。 方案3: 调查(课前)汇报调查结果,并分析特点尝试作出猜测与解释阅读教材认识伴性遗传拓展应用 方案4: 科学史(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的意外发现)教师引导下进行猜测根据猜测(假设)分析色盲遗传归纳伴X遗传特点推测伴Y遗传、伴XY遗传特点应用,例3:减数分裂,方案1: 认识减数分裂概念分析配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建立减数分裂模型 方案2: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比较卵细胞的形成尝试建立减数分裂模型总结减数分裂过程归纳减数分裂的概念 方案3: 根据生殖细胞与体细胞染色体的关系推测分析配子形成中染色体与细胞的变化蝗虫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装片观察阅读教材,了解配子的形成过程二次模型:减数分裂的过程总结归纳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概念。,例4:发酵工程,方案1: 设计发酵装置讨论发酵过程中的条件控制 方案2: 根据发酵装置讨论各装置的功能讨论依据与条件控制,几个问题的讨论:,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不排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参与重要的是思维的参与。关于预设计与生成没有预设的教学盲目的,随意的;没有生成的教学是刻板的、缺少灵动的。关于媒体科学合理的媒体能为教学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过分依赖媒体的教学会会淡化教学的功能,六、教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