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也纳古典乐派,政治背景: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美学思想: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主张艺术中真善美的统一;提出“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等口号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深入人心 1 市民阶层的政治地位提高,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和新的要求 2 音乐活动离开宫廷和教堂,迅速在剧院、音乐厅、酒店、旅馆、家庭 3 生机勃勃的世俗群众性音乐文化代替传统的宗教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4 喜歌剧成熟,格鲁克歌剧改革获得成功(音乐从属于戏剧) 5 音乐内容的深刻思想性:积极向上、热情深刻地表现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的哲理性。 6 音乐形式的高度完美:轮廓明确、结构严整 奏鸣
2、曲、交响曲、协奏曲 7 确立主调音乐风格,复调音乐风格退居次要地位 重要音乐家: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海顿(1732-1809),生 平 出身:出生在奥匈边境的洛劳村的车轮匠的家庭兄弟12人,排行第二,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期:从小接触奥地利民间音乐,5岁学习音乐基础,8岁进教堂唱诗班,17岁因变声被除名生活无着落。之后靠演奏教学维持生计。师从波波拉、结识格鲁克。23岁在孚伦贝尔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发表第一批四重奏12首,27岁任波西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乐长,写下第一首交响曲。,海顿(1732-1809),埃斯特哈齐宫廷时期:1761年(29岁)-1790(58岁) 30人的乐团 任指挥、
3、作曲、乐长 逐步确立了四重奏体裁 交响曲的形式已经完善 创作风格已经定型:既严谨又不失明朗、愉快、幽默的情调。 作品:号角交响曲悼念交响曲告别交响曲受难交响曲巴黎交响曲,海顿(1732-1809),维也纳时期(1790 58岁-1809 77岁):辞去乐长职务,定居维也纳。两次旅行伦敦创作出12部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惊愕交响曲军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鼓声隆隆伦敦交响曲 晚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婚姻家庭:理发师的女儿 性格:幽默、慷慨、宽厚、勤奋、成功而不自满,惊愕交响曲,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A5. 问题1:变奏几次? 问题2:在何处变奏?
4、,惊愕交响曲,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 (3)变奏三:十六分音符 (4)变奏四: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海顿(1732-1809),海顿的音乐风格:高产作曲家,交响曲104首、弦乐四重奏84首、三重奏100多首、协奏曲50首、钢琴奏鸣曲52首、歌剧24部、清唱剧4部 1 作品质朴、平稳并洋溢着轻松、愉快、幽默的气氛 2 作品中可以听到奥地利各民族音乐的音调 3 海顿是欧洲古典乐派器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海顿(1732-1809), 奏鸣曲初次定型为最典型的完美形式:双主题三段体(呈示部-展开部-再
5、现部) 交响乐套曲的结构更加完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缓慢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速的舞曲性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海顿(1732-1809), 使四重奏体裁规范化:D大调第53云雀 确立了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普通双管制乐队编制,莫扎特(1756-1791),生 平 一 少年时期(1756-1771 15岁):出生地:奥地利萨尔茨堡,父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师,卓越的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同时也是莫扎特姐弟的音乐教师。 旅行演出(6岁-15岁):声望传遍欧洲各大城市,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7岁在巴黎获得神童称号,8岁在伦敦结识了号称伦敦巴
6、赫的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4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获波隆那院士称号 视频,莫扎特(1756-1791),少年时期(15岁之前)的作品:歌剧4部 交响曲16部 小提琴协奏曲1首 小提琴奏鸣曲6首 钢琴奏鸣曲6首 弦乐四重奏及其他钢琴小曲多首 神童莫扎特:4岁学钢琴、5岁作曲、超强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莫扎特(1756-1791),萨尔茨堡时期(16-25岁):供职于萨尔茨堡大主教.23岁时想到巴黎谋一份经常性的工作,遭到拒绝。新任大主教蛮横苛刻,人身自由和出访受到大主教的限制,于1781年与大主教彻底决裂,成为第一个摆脱宫廷奴仆地位的“自由音乐家”,莫扎特(1756-1791),维也纳时期(1781
7、-1791):为音乐家的“自由身”付出很大代价,夜以继日的工作,26岁时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与年仅19岁的康斯坦采韦伯结婚,生活更加贫困。1787年众望所归,继格鲁克之后荣任奥地利宫廷乐长,1791年7月创作安魂曲,未完成病逝,草草埋葬在贫民公墓,享年不满36岁。但这个时期是莫扎特创作的巅峰时期。经典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作品,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 费加罗 苏珊娜:讲出实情,决定捉弄伯爵 著名咏叹调:我的小伯爵 凯鲁比诺与苏珊娜:我不知道我做了什么迷恋女性 音乐教师(搬弄是非) 苏珊娜 伯爵:宣叙调 三重唱 群众合唱 费加罗再也不要做情郎 第二幕 伯爵夫人:球爱神
8、给我安慰美好的时光那里去了1小时45分 最后一幕:花园 2小时22分 费加罗误会苏珊娜 苏珊娜等待美妙时刻的到来 伯爵夫人 凯鲁比诺 伯爵 苏珊娜和费加罗和好,误会解除 伯爵看到穿着夫人衣服的苏珊娜和费加罗亲密,顿生妒意,大怒,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行板 浪漫曲 第三乐章:小快板 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板 回旋曲式,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A(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反复一次) B(转调)简短 A (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 尾声,贝多芬(1770-1792),生 平 一 波恩时期(1770-1792) 童年:暴力下无规律、超负荷的训练 13岁第一次出版了钢琴
9、作品,17岁前往维也纳拜见莫扎特,22岁与海顿在波恩相见,得到赞赏并支持他到维也纳发展。 作品风格基本上市海顿、莫扎特式的 作为贵族小姐的家庭教师接触了贵族的生活、教育、文艺、进步思想等,旁听波恩大学的哲学课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主张自由、平等,贝多芬(1770-1792),二 维也纳初期 先后师从海顿、萨列里等学习作曲 经常参加贵族的演奏会,声誉传遍维也纳,受到贵族宠幸,生活在公爵家中10年 与贵族的关系:不卑不屈、强烈的自尊心、独立、要求以平等的身份与贵族往来。 关注社会问题、法国革命情况,作品具有火热的革命气息。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 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失恋及耳聋(26岁)的打击曾
10、有自杀的念头,贝多芬(1770-1792),三 维也纳中期-创作成熟期 作品呈现鲜明的个性,挣脱了海顿、莫扎特纯古典形态的束缚。第三交响曲热情歌剧费德里奥命运田园等,贝多芬(1770-1792),四 危机时期及晚年 梅特涅反对统治,进步人士、自由言论和文化活到遭到镇压。兴起一股浮华、享乐的文艺潮流,严肃健康的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被人们疏远。 贝多芬创作出现萧条期,双耳完全失聪,身体衰弱,经济陷入困境。对当时政局非常愤慨 五首钢琴奏鸣曲 合唱交响曲六首弦乐四重奏,贝多芬(1770-1792),音乐特点及风格 1 富于独创性的旋律与和声 2 大胆革新的音乐形式: 突破方整性 不墨守乐章的篇数和组合顺序 扩大形式规模 3 严肃的社会性和革命性 4 鲜明的英雄性,戏剧性 5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群众性,贝多芬(1770-1792),第五交响曲 命运 视频 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第六交响曲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