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海洋環境的生態教育詹榮桂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臺北市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電話:02-27899519傳真:02-27858059E-mail:rqjanccvax.sinica.edu.tw摘 要臺灣是一個海島,與海洋關係密切。這裡的海洋環境深具特色;雖然各地沿岸海域生態系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複雜豐富的生物相卻是此周圍海域的一個綜合特徵。在另一方面,目前這裡的海洋環境正面臨了污染、非法捕魚、潛水漁業濫捕及破壞珊瑚群體等種種問題。海洋環境的良窳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因此我們亟待推動、落實生態教育,培養正確的生態觀念;一方面要教育大眾海洋環境的真、善、美,另一方面還要教導如
2、何來面對這些海洋環境問題。海洋環境亦同其他環境,因此在推展其生態教育時,最好能到野外現場去實際體驗;不過在受限於某些因素、無法進行實地體驗時,使用目前已有的材料,應該也能獲得具體的效果。目前國內海洋生態教育的推展具有很好的條件 除了一般的學校教育之外,國家公園及國家風景區、海洋博物館及水族館等等在大眾海洋生態教育的推動上,都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而內容豐富的書籍、動態媒體等等工具也值得善用。此外,我們亦應配合國際脈動,例如今年為 國際海洋年 這個契機,大家共同努力,為生態教育紮下長遠根基。關鍵詞:水族館、生態系、海洋博物館、海洋環境、生態教育、國際海洋年、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壹、 前言臺灣是一個
3、海島,與海洋關係密切。人們的生活、工作與休閑富有濃郁的海洋氣息。不過我們今天在這裡所要談的卻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因為它包括了臺灣海洋環境以及生態教育等兩方面。對於這樣的一個題目,我是將之解讀為:以臺灣海洋環境特色為範疇所進行的 生態(環境)教育 。所以免不了先要對臺灣海洋環境以及其變遷做一介紹(主要依據詹、張 1993),然後再談到生態教育問題。其實我對這個生態教育一辭也有些困惑,我知道環境教育是 達成改善環境為目標的教育過程。,是發展人們了解與體認人與文化及生物、物理環境間互動關係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教導人們實際面對環境品質時,如何作決定及發展自我行為依據之準則。 (摘自 東北角
4、海岸風景特定區環境教育解說手冊,1992),但是相對的:生態學是研究個體與環境之間關係的一門科學。若進一步看,所謂的關係實涵有主客互動、大家互為你、我、他 的意思。我不知道目前有沒有有關生態教育的具體規範;在這裡我所提到的還是以環境教育 為多。我認為生態教育亦應從情意、知識、技能及行為上著手,不過因為教育理論非我所長,所以我在這裡所要報告的,是拿臺灣海洋環境這個課題,分別就現有的硬體及軟體部份整理資料,希望能有助於受教者的情意培養、知識傳輸以及行為養成。至於解決環境(生態)問題這一部分,因多屬因事制宜,並且多牽涉政策、執法這一層面,而此部分多已偏離本 生態教育主題,所以僅略加陳述。此外,我在這
5、裡所提到的教育 ,並不止於學校教育,因為事實上這些資料也適合於一般大眾。同時,我在此也無意評論生態教育 的現況。海洋環境生態教育的實施,要到野外現場去實際體驗,這樣效果最好。不過當受限於種種因素而無法實地體驗時,使用目前已有的豐富材料,應該也能達到具體的效果。在進一步談到主題之前,有必要先就海洋的功能、臺灣海洋環境的特色做一說明。事實上,與我們有著密切關係的周遭海洋環境正面臨著許多問題,在此我們期望藉著生態教育的大力推動,能促使大眾正視現況,並助於問題的消弭與解決。貳、 臺灣海洋環境臺灣海洋環境有它的特色,而這些特色與其地理位置及周圍海岸地形有很大的關係。臺灣東部濱臨太平洋,海域水深;例如綠島
6、、臺東間海水深度動輒千公尺以上。北面、西面與大陸沿海的陸棚相接。西臨臺灣海峽;臺灣海峽水深較淺,多在百公尺以內。南面鄰接的巴士海峽也很深。臺灣沿岸海洋環境一向受海流及湧升流的影響很大,黑潮暖流與大陸閩浙沿岸冷水流在此相交會,造就一些好漁場;近年聖嬰現象所及,可能也涵蓋臺灣周圍海域。臺灣周圍沿岸海域內營養鹽來源豐富,加上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因此具高生產力。並且臺灣周圍擁有岩礁、珊瑚礁、沙泥灘地、潟湖、河口、紅樹林及較深海域等等不同棲地環境,形形色色的不同海洋生物乃得以在此棲生。這些豐富的生物種即是臺灣周圍沿海的一個特徵。以魚類而言,在臺灣近岸海域內已發現的礁岩魚類近 2,500種,此數約為世界海洋
7、魚種的十分之一,以臺灣這麼小的面積而言,誠屬得天獨厚。海洋蘊藏著多項資源,並且在這些資源的提供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例如自古以來,人們即一直仰賴著在海畔所曬採的食鹽;沿海居民也開發利用海域內豐富的魚、蝦、貝類而此 漁業即一直是沿海居民所經營的主要產業。漁業經營的舞臺經往外延伸,中華民國目前名列全球前六大遠洋漁業國,鮪魚、魷魚的產量亦列前矛。此外,海洋生物資源以及其與海底多變的地形所構成的海底景觀,對開闊人們的心胸,以及鬆弛人們現代生活中的緊張等等,均有莫大的助益,因此逐漸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觀光遊憩資源。一、海岸地區及沿岸生態系沿海環境受限於海岸地形,是以沿岸生態系間也不盡相同。生態系本身是動態
8、的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裡,有很多的生物在此棲生,同時在這些物種之間可能存在著共生、寄生、掠食或競爭等等關係。同時,在這些出現在同一時空中的許多生物種的歧異度、許多競爭物種之間的有限相似性、食物網的構造、生物量以及生產力等等,即呈現出這個生態系的特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生態能量以及營養鹽的循環則是一個生態系綜合顯現。不同海岸生態系在因子組成、能量傳遞上有很大差別,環境問題的發生,也有它的地區性背景。如果我們把臺灣沿岸海域分成岩礁生態系、河口溼地及灘地生態系以及珊瑚礁生態系來看(圖一、表一),很容易就可以明白這些沿岸生態系的差別了。簡單的說:北部海岸為火山邊緣緩坡地與海岸相交會的上升海岸,在這裡,曲
9、折的海岸線上,岬角和海灣交互出現;同時礁岸呈現出許多發達的海蝕地形。沿海以岩礁生態系為主。東部海岸濱臨太平洋,為侵蝕性的斷層岩岸。在這裡,岸邊大都為坡度陡峻的岩礁所構成;海岸平原及潮間帶都相當窄小。沿海亦以岩礁生態系為主,其間偶現珊瑚礁生態系。 1212120oooE524232ooo G x We fyaN圖一、本省三種主要的海岸生態系分布圖。西部海岸大都為平直緩降的隆起沙岸。本區沿岸多平原,加上有許多河流在此出海,因此有發達的海積地形,同時這裡分布著許多沙洲、沙丘、灘地及潟湖;在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地區沿海並有寬廣的海埔地。以河口溼地及灘地生態系為主。南部海岸為珊瑚礁海岸,海邊裙礁寬窄不
10、一,海蝕溝垂直切割入海,加上石灰岩易受雨水侵蝕,因此岸邊地形崎嶇不平。多為珊瑚礁生態系。在離島方面,蘭嶼和綠島都是火山島,不過環繞在周圍的主要都為裙狀珊瑚礁,沿海為珊瑚礁生態系。澎湖群島是由六十四個大小不等的島嶼以及許多的礁岩所組成,這裡眾多島嶼間,構成了兩個主要的內灣,其一位於澎湖島南邊,另一是由澎湖、西嶼、白沙等三島所環繞而成。澎湖中部及北部有廣闊的潮間帶,南部海岸則多柱狀玄武岩所構成的海崖。概括而言,沿岸海域分屬岩礁生態系、灘地生態系及珊瑚礁生態系。小琉球是本省唯一的珊瑚礁島嶼,四周多珊瑚礁岩。表一、臺灣三種主要海岸生態系的異同。河口溼地及灘地生態系 岩礁生態系 珊瑚礁生態系分布 西部海
11、岸 北部、東部、澎湖海岸 南部、澎湖海岸海岸地質 沙洲、沙丘、灘地及潟湖 岩礁海岸 石灰質海岸物種歧異度 小 中 大海底景觀 次佳 佳主要漁業資源牡蠣、文蛤、蝦、中水層魚類九孔、龍蝦、岩礁魚類 珊瑚礁魚類主要生態問題海岸地區多功能發展改變了臨水地帶,有些改變,甚至斲喪了經營利用自然生產力的機會。潛水漁業於岩礁海域內過度捕捉九孔、龍蝦,造成資源量驟減及生態群聚結構的改變。電廠熱污染、海底沉積物過多、海水優養化、破壞或採集珊瑚群體,或大量採集貝類。二、海洋環境問題在臺灣的海洋環境問題中,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特別是西部海岸地區陸續開發變成海埔新生地、臨海工業區、發電廠(火力及核能)、水產養殖區(
12、魚塭、淺海養殖等)、漁港、船澳、油港、海水浴場等等多用途區域所造成的一些歷歷能數的負面的效果。不過我在此還是將主要問題直接放在海洋環境上,而對發生在臨水地帶的問題則予以略過。以下將問題概分成四類加以說明。在此我並不意謂著這些環境問題就是此一 生態教育 的主要課題生態教育應帶給人們完整的知識,並希望藉著這些知識來提升環境品質。但是就如陸上的環境問題一樣,以下諸海洋環境問題的發生背景乃至解決的辦法,多不屬於單純的生態這一層面,這是我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需了然於胸的。(一)海洋污染改變棲息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隨著工業的發達及人口的集中,沿岸海域遭受工廠廢水、家庭生活廢水、電廠溫排水及海洋拋棄等污染的
13、情形相當的嚴重。海岸地區的不當開發會影響海岸線的自然營造;海岸陸地或山坡地的濫墾、濫建會影響水土保持如遇雨季,大量沙土經沖刷入海,馬上會改變沿岸水域的混濁度及化學性質,並經營養鹽的加入、有機顆粒的沉積、毒素的產生和一般沉積物的覆蓋等等方式影響水中浮游生物及底棲生物的生存。由於對河川及沿岸海域內的污染無法有效控制及處理,影響所及,不但海岸地帶環境品質迅速惡化,沿海生態體系也受到衝擊。此外,最近漫延於印度洋及東南亞海域的紅潮幸未影響到臺灣,不過這類紅潮現象仍然潛在威脅著我們的周圍海洋環境。(二)不良的漁具漁法破壞資源或海域環境。沿岸海域為定置網、刺網、地曳網及其他一些小型拖網漁業作業的區域。在拖網
14、的作業上,部分業者使用過細網目,或在三海浬內作業,以致破壞沿岸魚類仔稚魚的孵育環境,使得尚未達最大利用價值的資源生物遭受破壞。另外,在禁漁區(或設限海域如資源保育區)非法捕撈水產生物亦屬不該。此外,有業者利用炸魚、毒魚、電魚等撈捕漁獲,其對生態環境所造成之負面影響確實難以估計炸魚時會把爆炸點周圍的海洋生物(無論大小)濫殺殆盡,並且也會破壞海洋生物賴以避敵之海底棲所,對海洋生物群聚造成重大的傷害。(三)潛水漁業於礁岩海域內過度捕捉蝦貝類,造成資源量驟減及生態群聚結構改變。臺灣東部岩礁海域內盛產九孔及龍蝦。經過潛水業者的大量撈捕,這些蝦貝類的資源量今非昔比。生物性資源具有再生性,因此如果能配合漁政
15、單位所設置的漁業資源保育區來執行有關的保育事項,而漁民也能在作業的強度上自我約束,並且遵守漁獲體長上的限制的話,這些蝦貝類資源的延續應該是不成問題。此外,本省東部及南部珊瑚礁海域內產珊瑚礁魚類,其中有些魚種具有美麗的外形及鮮艷的體色,因此是水族業者捕捉的對象,但是這些定棲性魚種的族群一般都很小,若無限制地予以捕捉,不但會改變生態群聚的結構,進而可能使得這些魚種在區域海域內消失。(四)遊憩人員破壞或採集珊瑚群體,或大量採集貝類。遊憩活動的經營與發展可能對地區海岸生態系帶來壓力,除了隨而增加的垃圾量、船隻油污量以及錨鍊對海底的拉撞等等潛在的影響之外,人員破壞或採集珊瑚群體,或大量採集貝類等等行為對
16、生態系的衝擊也很嚴重。這類情形多發生在岩礁或珊瑚礁生態系,例如南部珊瑚生長海域,特別是小琉球、墾丁、蘭嶼、綠島、南灣等區域。澎湖北部海域具有廣闊的水域,星羅棋布的島嶼和潔白的沙灘,已成為海域遊憩活動的主要據點之一。有些往返穿梭於各無人島的遊客缺乏海洋環境保護觀念,因此如今這片海底處處可見塑膠袋、可樂罐,海域污染日劇,海洋環境劣質化。參、 生態教育基本上,我們希望生態教育的推動能達到下列目標:(一)培育環境、生態觀念與環境保護的情操。(二)傳授環境問題及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三)學習解決環境及生態問題的技能。以及(四)養成積極參與改善環境的行為。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教育大眾海洋環境的真、善、美,另一
17、方面還要教導如何來做生物監測及環境影響評估。我個人認為海洋環境問題的發生主要是源自於對海洋生態系的整體機能缺乏瞭解 或高估了海域的生產潛能,或高估了海域的淨化功能 而使得海岸生態系承載過大的壓力,甚至發生了重大(其中有一些為不可逆,如物種的消失)的變化。另外也有些是出自於對生態保育的刻意漠視或企圖獲取近利,或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挺而走險。一般而言,沿岸海域內的生物資源具有再生性當資源量充足時,在以保育為前提的情況下,可將資源有限度的加以開發利用;當資源量潰降時,則應馬上對該資源的開發加以調整或限制,以免資源枯竭。同時,在有些海岸地區,為了維護水中生態系、生態群聚、生物種乃至於魚類或其他海洋生物的
18、棲所,以及海岸(海底)景觀等等目的,而需維持區域環境於其自然狀態,也就是需要對海岸的人為變更加以合理限制。這是我們在進行生態教育時所持的基本觀念,而對這些生態知識的體認,也正就是合理解決海洋環境問題的一個途徑。事實上,珊瑚礁生態系在臺灣是數少而嬌貴。平日大家對這些生態系的變化也比較關注,所以像墾丁南灣附近的核三廠熱污染、海中沉積物的斷續出現以及水中營養鹽可能過多的問題,大家都能依據長期收集的資料做理性的分析判斷,所以在這裡我們從環境變化中獲得很多寶貴的知識,同時並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回到問題的處理以及解決上,在臺灣東部的岩礁生態系除了過去潛水漁業,所造成的一些漁獲壓力之外,目前此海岸線有二分之一以
19、上規畫入觀光局的國家風景區範圍,加上最近在這一帶海域賞鯨活動推展的如火如荼,當然大家不會輕忽對海洋生態系的保育。除了零星的一些資料庫外(如中研院的魚種資料庫)、目前臺灣尚未有完善的海洋環境生態地理資訊系統。在這種情況之下,生態教育可充分應用到已有的書籍、媒體及硬體建築以得相輔相成的效果。以下分別進一步說明。一、書籍、媒體與生態知識傳播(一)書籍生態知識的靜態傳播靠人,也靠書籍、媒體。缺了後者,事倍功半。在專業性的書籍方面,臺灣雖然有很多教授們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但是面對著沉重的教學、研究壓力,很少有人能夠真的將有關海洋生態知識做本土性的完整歸納。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國立編譯館主編了一本海洋生態學
20、 ,其中多處論及臺灣四周海域內的一些生態現象,不過還是有一部分內容是編譯自國外的資料。但是無論如何,這還是一本實際可用於指導學生教育海洋環境生態知識的書。其他尚有許多與海洋環境有關的書,這些書大概都是以介紹生物種為主,有許多是紮紮實實的分類知識,這些書幾乎都是彩色印刷,很漂亮,適合把賞或查閱。我另將手邊的一些相關書籍整理出並列於附錄一以供參考、利用。此外,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出版的海邊生物 這本書也值得向大家介紹。這本書除了分別說明礁石、砂石以及其它海邊生物外,還為東海岸設計了衫原、三仙臺、石梯坪等三個海邊教室,並且教人如何在這些地點做觀察活動,同時書中還對海邊生物的觀察方法做很詳細的說明。我想
21、這本書的確是生態教育的好教材。在這本書的附錄裡面,還附上了一欄國內海邊生物專家學者名錄。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也出版了一本東北角海濱生物,內容近似前者,並且在鼻頭南口公園、龍洞南口公園、馬崗、萊萊等處共規畫了四處海濱教室。(二)雜誌市面上有很多雜誌、刊物關心臺灣的海洋環境變動,例如科學月刊、大自然、拾穗、牛頓系列、漢聲系列、大地雜誌等等,經常有相關的報導或專文出現。由於所報導的內容多半具有時效性,所以所造成的衝擊以及生態教育的效果都非常大。光華雜誌 為新聞局的刊物,我在其上看過許多有關海洋環境的報導,譬如說沿海地區的地層下陷現象、黑面琵鷺的遷徙以及七股工業區所帶來的衝擊等。漢聲小百科以及其後來翻
22、譯的目擊者叢書等等,都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知識。所以從各個層面來看,我們很難說生態教育的推動在平面媒體上有什麼樣的不足。(三)電影、錄影帶生態(環境)教育離不開現實環境;有很多生態教育可以經由實地來營塑整體的印象,因此我們可以到墾丁去看珊瑚礁生態系,到東北角看岩礁生態系,到鹿港看寬廣的潮間帶。除此之外,生態教育也可以藉視聽軟體來輔助進行。這些動態軟體包括電影、錄影帶或是CD ROM,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DVD 等等。臺灣最早嘗試攝製海洋生態電影的是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其第一部十六厘米電影作品為臺灣沿海魚類生態,這部電影並獲得第一屆全國優良實驗影片最佳十六厘米記錄短片(金穗獎)(民國67年)。接下來
23、的一部海洋牧場之開發,獲金馬獎最佳記錄片(民國70年)。民國74年又有臺灣人工魚礁(續)、墾丁海底遊蹤、墾丁海底魚蹤 等十六厘米電影的製作。一般而言,國內擁有配製有防水外殼的16 厘米攝影機並不多,並且多半只能上100呎的片匣,使用起來不但麻煩並且效果也難以掌握,所以到目前為止,電影作品並不多,並且流傳也不廣。以 Beta Cam 錄製的海底影像亦有不錯的效果,但整套裝備的成本超過百萬元,所以國內這一級的裝備甚為稀少,成品亦不多。五色鳥(文化事業公司)的瀛海水晶宮系列甚具特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服務中心的海洋生物展示影帶共12篇,也屬佳作。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系列以3CCD 或Hi8機種所錄製
24、的錄影帶,內容多以近、沿海的海洋生物以及海底景觀為主。目前畫面品質較好的錄影帶多半是在珊瑚礁海域內拍攝的,這裡海洋生物種類多,顏色複雜鮮豔,較易掌握效果。在岩礁海域方面:受到水質的限制(在一般情況下,岩礁海域內的海水幾乎都比較混濁),攝製出好的影片或錄影帶並不多。河口灘地生態系的記錄倒是相當豐富,不論是公家單位或私人攝製,都有很好的作品。是以我們常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紅樹林區的招潮蟹、海和尚、彈塗魚等等生動活潑的海洋生物。這些作品都各有其吸引人的地方,經規畫後應可用來做為生態教育的教材。在此亦期待 DVD的普及能為教育提供一個新的工具。在CD ROM 方面,我所知的有嘉利博資訊製作有 小魚兒握握
25、手,錸德科技製有 3D 海底世界 等等,這方面的產品深具潛力,目前其製作也是方興未艾。當我們在看 Discovery 頻道或是英國 BBC 的空中大學教材時,可以發現他們節目的內容都是一些完全消化整理出來的知識。一個非常複雜的關係,能夠透過簡單的語句或是畫面來說明,所以教育的效果十分的顯著。其實臺灣並不是沒有這樣的人才,可是因為缺乏一個提供經費以及督導的機構,因此所做出的僅及於花葉,看不到主幹,而且內容能夠不出差錯就算不錯了!所以我認為要拿錄影帶來做生態教育的工具,首先政府要拿出經費來,先做基本研究,進而完成傳達海洋環境生態知識的腳本,然後再來攝製,而不是像有些國內製的遊記式的海洋介紹,但見其
26、東拉西扯,一個單元卻已結束了。如果公共電視臺能夠規畫攝製,當然是很好,但是如果不能踏實的去做,則亦難寄予厚望。二、國家公園及國家風景區政府在岩礁生態系及珊瑚礁生態系先後設立的墾丁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澎湖國家風景區等等加以經營管理。這些政府機構雖然分別隸屬於內政部及交通部,但是在其設立的宗旨中都包括了海洋生態的保育這個項目(表二)。這些保護(育)區的設置對區域海域生態系的維護自有其正面的功能。此外,經過完善的經營,目前各個機構都擁有很好的軟、硬體設施,可提供做為教育、觀察、研討之用。這些政府機構不但為大眾保存了重要的環境資產,可以說也是今日生態(環
27、境)教育的尖兵。表二、 臺灣周圍海域保護區的類別以及保育的目標主要保育目標 嚴格生態保護區(註 1)一般生態保護區(註 1)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國家風景區 漁業資源保育區(註 2)維護生態系 1(註 3) 2 2 2 2維護生態群聚 1 2 1 2 2保育生物種 1 2 2 3 1教育研究 2 3 1 2 3漁業生產 5 3 5 5 1遊憩觀光 3 3 2 1 5保護景觀 2 3 2 1 5多功能利用 5 3 3 3 4(註 1) 嚴格生態保護區 、 一般生態保護區為沿海保護區 的保護分區(內政部 1983、內政部營建署 1986)(註 2)漁業資源保育區為農委會公告之沿海保育區(註 3)欄內數
28、目代表意義如下:1. 地區及資源經營的首要目標。2. 雖然不是首要目標,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3. 需儘可能注意要到此點。4. 若可能,可兼顧此點。5. 此點不列入考量。三、海洋博物館、水族館臺灣的大型海洋博物館,有教育部於南、北兩端所籌設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及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於澎湖所設立的澎湖水族館。另外也有一些較小規模的,如臺北海洋生活館、澄清湖水族館等等。這些館藏、展示極富海洋生態教育功能。以下就澎湖水族館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加以說明。目前澎湖水族館已經正式開館營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則在興建之中,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博物館都會把人類與海洋之間的密切關係做為展示的主題,而對海洋生態問題也會加以重視。澎湖水族館是這三大海洋博物館中,目前已經開始營運的一個,本館提供全新類型的生態教育形式,很值得在這裡做一個介紹。(一)澎湖水族館水族館座落於澎湖白沙鄉岐頭村,民國八十二年五月開工,八十七年四月四日開幕。開幕以來每日遊客在 2,000人以上,是一個具國際水準的現代水族館。館區為兩層樓建築;所展示的以岩礁生態系為主。一樓分別佈屬了礁岩區、海濱區以及大洋區等三個區,其中以大洋區令人覺得身歷其境:巨大的黑影自頭頂掠過,哇!是魟魚!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