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填充图册 1.B 5.A 二.1自上而下是日饵 耀斑 黑子 2.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3.BD 4.D 5.11 太阳活动高峰年 太阳活动低峰年,地理新课堂4.B 6.B 7.A 8.A 二.1(1)90 S 6月或7月 (2)低纬 高纬 (3)从3月和9月向其他月份递减 (4)南极地区多处在极夜期,太阳高度小,光照时数少。北极附近地区多处在极昼期,太阳高度较大,光照时数多。,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分析判断,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运动(第一课时),学完本节课你能解释以下现象:,1 为什么地球会有昼夜现象? 2 赤道地区无台风不奇怪! 3 去美国、英国需要调时差
2、,去澳大利亚却不用调时差。,下图是地球完整经纬网平面展开图,以粗黑线分别代表0经线和0纬线,标记出其他经线和纬线的度数,并写出ABC三点的相互位置,A在B ,B在C ,C在A 。其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0,180 135 W 90 W 45 W 45 E 90 E 135 E 180,90 N60 N30 N0 30 S60 S90 S,A,B,C,北方,西南,东南,C,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要求:在所给图形中加绘经线、纬线(均分地球),写上度数。,四条经线,五条纬线,四条经线,两条纬线,N,0,180,135E,90E,45,135W,90W,45W,3.通过阅读P1617页,演示地球自
3、转的方向(并在下图中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绘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写出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周期: (参阅课本P16表格)速度:(参阅课本P17表格),恒星日:23时56分(真正的自转的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角速度:每小时15度,两极点为0。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4.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3)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地方时。,探究一,地球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自转,又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所以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周期.进一步理解地球平均温度适合人类生活.,0,N,30W 30E 60E 90E 120E 150E,画昼夜半球的步骤,2晨昏线,1太阳 光线,5北回归线,4南回归线,3北极圈,3南极圈,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拓展】地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二,【都来做实验】:模拟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在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 在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左侧. 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预测河流弯曲情况,寻找矿产、建港、码头、航道选择等,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甲岸 乙岸 丙岸 丁岸
5、 A B C D ,SS,NN,D,知识巩固,2008年广东卷 6.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B. C. D.,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A,解析:主要考虑:第一、比较平直的河段,考虑地转偏向力,如图中的;第二、比较弯曲的河段,考虑水的惯性(找出河流凹岸和凸岸,河流凹岸一般侵蚀比较强烈,如、处)。该题较简单,只考虑地转偏向力就够了,该题河流的凹岸与地转偏向力作用方向相一致。,(1)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
6、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纬度、海拔,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规律,知识回顾,地图册第8页二.1题,(1)利用右图作6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太阳光线画在图的左侧,用A表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在图上标出B点,要求地方时为20点,(昼长为16小时)。标出C点,要求地方时为18时,(昼长12时)。,探究三,由于人类用太阳来定时刻,又以先见太阳的地点定为时刻早,加上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会不断有新的地点迎来太阳,所以,不同经线上的国家时刻就会不同。,多数国外返回的人都有一调时差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规律总结1】,时间计算,公式:某地区时X=已知地的区时
7、区时差,应用说明: 1 “”东+西-。 2 “时区差”同侧 “时区差”,大-小;不同侧“时区差”,两个时区数相加。 3 计算结果 X24时,则时刻应X-24时,日期加一天;若X0 ,则时刻为24x时,日期减一天,试试看,地图册第8页二.2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20时12分(伦敦当地时间)开幕。,自我创意,1)时区的中央经线经度=该时区数15 所求时区号=该地经度15 (四舍五入留整数)东12区和西12区只有半个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2)地方时计算: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3)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规律总结2】,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
8、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 B.8日23时 C.9日13时 D.9日23时,B,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第4题。,(2009年山东卷),1、已知起点时间、经度和路上花费时间,求到达地点时间 需加上路上花费时间 2、已知到达地点时间、经度和路上花费时间,求到起地点时间需减去路上花费时间,探究三,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规定: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比西十二区日期早(大)一天。,听说过连续两天都过生日的吗?解释一下吧。,学完了解释一下吧:,1 为什么地球会有昼夜现象? 2 赤道地区无台风不奇怪! 3 去美国、英国需要调时差,
9、去澳大利亚却不用调时差。,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24h,处处相同,15/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自西向东逆时针,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从天北极俯视 : “逆时针”,方向:,从天南极 俯视 “顺时针”,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公转方向规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七月初,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可见,正午太阳高度(即日照强度)、昼夜长短(即日照时间
10、)是造成热量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在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的最远点是1.521108千米,最近点是1.471108千米,因距离变化,地球获得太阳热能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比为10093,仅相差7%;而因阳光直射点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半球各自获得的太阳能占全球获得热能的百分比变化却在70%与30%之间。,探究一:为什么一月初距太阳近而温度低七月初距太阳远而温度高呢?,探究二:近日点、远日点速度有什么特点?,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黄赤夹角,轴黄夹角,黄赤夹角:23.5 或2326回归线的纬度轴黄夹角:66.5 或6634极圈的纬度,黄赤夹角大小决定了太阳回归运动的范围,度数在一定时期可以看作不变,但长时间有微 小的变化.,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使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