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导尿拔管后尿路感染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拔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进行现况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订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 25降至活动后的4。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导尿拔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圈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品管圈;降低;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现
2、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组成的小集团,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循环法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活动。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可以达到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妇科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病人多,停尿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Tract Infection,CAUTI)。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NNIS)报告显示,医院内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35%45%,居医院感染的首位;根据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络(NationalHealthcare
3、Safety netword,NHSN)统计数据显示,住院病人CAUTI平均感染率为22.5%28.7%1;我国CAUTI 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为20.8%31.7%,仅次于呼吸道2。因此我科根据品管圈特点,于 2013年6月至10月开展了以降低留置导尿病人拔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我科为妇科病房,护士12名,平均年龄34.5岁。学历:大专7名,本科5名。职称:护士4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收集2013年6月10日至30日我科发生尿路感染的人数,对开展品管圈活动拔管前后尿常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 方法2.1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小
4、组由9名护士组成,设圈长一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其余人员为圈员。选定圈名“半边天”,根据头脑风暴法提出5个候选主题,按照“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原则,最终确定“降低留置导尿病人拔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题理由:对病人而言减少痛苦,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护理人员而言提升护士专业护理水平,增加工作成就感;对医院而言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活动,创医院服务品牌。2.2 拔管后尿路感染的判定标准 拔管前患者尿常规阴性的情况下,拔管后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取中段晨尿,尿常规检查白细胞10个HP3 。2.2 现状调查2013年6月10日至30日查我科留置导尿患者拔
5、尿管前后的尿常规报告比较,80名患者在拔管前尿常规正常的情况下,其中有12人拔管后尿常规显示尿白细胞10个HP, 8人有尿路刺激症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达25%。2.3 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QCC小组用鱼骨图分析法从护士、病人、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尿路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结果见图1。依据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结合主题选定时本圈的圈能力设定目标值:降低留置导尿病人拔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8%。拔尿管后尿路感染多病人护士管理 其他中原因中原因图1 鱼骨图2.4 对策与实施2.4.1 制定拔管新流程 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和开晨会、圈会时间,组织研究改进导尿管的拔管方式,原先的抽气式拔管尿管气囊部不光滑
6、,易损伤尿道,(见图2),经研究拔管方式由原来抽气式改成自动放气式(见图3),在输液剩余250ML左右,夹闭引流管,输液完毕后患者膀胱充盈,此时用针筒直接插入导尿管气囊管,让其自然排出气囊内气体或液体,同时嘱患者自行排尿,尿管随尿液流出;或嘱患者作排尿动作同时顺势拔除导尿管。并采取PDCA循环方法拔管时机无菌操作是否定时夹管拔管方式不科学会阴护理更换集尿袋饮水不够 尿道口不清洁尿量少抗生素应用自身抵抗力未得到重视流程制度不完善尿管型号无菌物品放囊气是否彻底知识来源局限尿管留置时间指导实施。 图2 图32.4.2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发生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应缩短
7、尿管留置时间,妇科手术患者一般在术后24h将留置尿管拔除。2.4.3 提高尿道自净 患者术后禁食及胃肠道反应,术后饮水不够,也是尿路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饮水大于2000ml/24h,不能饮水的情况下补液量大于3000ml/24h。2.4.4 严格会阴护理 操作者带手套左手分开大阴唇,右手持一次性碘伏棉棒自上而下擦洗会阴区至无污垢,每日两次,除每日会阴护理外,嘱家属及时清洁患者会阴部。3 效果3.1 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5%,经过学习与培训,并严格按新制定的流程及制度执行,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第三个月尿路感染发生率降至10%,品管圈活动结束时(
8、2013年10月),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尿路感染明显减少,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2%提升至99% 。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 / (改善前-目标值)100%=(25-4) /(25-8) 100%= 123.5%,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 / 改善前100%=(25-4) /25100%=84%。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尿路感染率比较活动前后 例数 尿路感染活动前 80 20(25%)活动后 156 6(4%)X2 值 24.18P 值 P0.0053.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成员从改善前和改善后对积极性、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就感、团队精神等方面自我
9、评价,发现每位圈员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3.3 标准化 QCC小组将活动中编制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拔尿管操作流程,在全院推广应用。4 体会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找出拔管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制订了完善的拔尿管流程和制度,并严格按流程及制度执行,加强观察与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品管圈活动是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改善的一种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能让圈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4。护士能够从操作规范、自身、患者等多方面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
10、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之间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圈员在品管手法运用、积极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等多方面都有提高,在开题汇报和成果发表时更是锻炼了圈员的组织及演讲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循证护理等提高了圈员的科研能力,促进了品管圈活动的持续性质量改进。参考文献:1、张政,张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45247. 2、林美珍、刘德方等,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现代医生2009,25(15):2366-2367.3、臧滢尿常规分析中亚硝酸盐和白细胞检测对尿路感染的筛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28264、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