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810802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七章 病 因第一节 外感病因一、选择题(一)A 1型题1 “六淫”是指( ) A. 六气 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 六种毒气 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风寒暑湿燥火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 季节性 B. 地区性 C. 传染性 D. 转化性 E. 外感性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 热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暑邪 E. 燥邪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暑邪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

2、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 津液 B. 气 C. 血 D.精 E. 神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A. 手足震颤 B. 四肢抽搐 C. 四肢游走性疼痛 D. 角弓反张E. 四肢麻木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A. 凝滞 B. 粘滞 C. 涩滞 D. 瘀滞 E. 动血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A. 风邪 B.

3、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13寒性收引可导致( )A. 阻滞气机 B. 损伤阳气 C. 耗气伤津 D. 气机收敛 E. 凝滞经脉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瘀血 E. 暑邪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 寒 B. 燥 C. 湿 D. 暑 E. 火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2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

4、邪 E. 火邪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邪 E. 火邪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 燥邪 C. 热邪 D. 暑邪 E. 寒21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A. 气消 B. 气耗 C. 气泄 D. 气乱 E. 气收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 )A 暑热炽盛 B. 扰及心神 C. 耗气伤津 D. 暑湿夹杂 E. 热极生风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 )A. 心火上炎 B. 肝火上炎 C. 胃火炽盛 D. 肺火炽盛 E. 阴火炽盛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 损伤

5、阳气 B. 阻遏气机 C. 粘腻重浊 D. 凝滞收引 E. 病程缠绵25在一定条件下, “五志”和“五气”皆可化( )A. 风 B. 寒 C. 湿 D. 火 E. 燥2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A. 上炎 B. 耗气 C. 伤津 D. 动血 E. 扰神 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 )A. 燥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火邪 E. 湿邪 28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 )A. 传染性强 B. 特异性强 C. 症状相似 D. 气候反常 E. 发病急骤29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A. 社会因素 B. 气候因素 C. 隔离因素 D.环境因素 E

6、.体质因素30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刘完素 C. 陈无择 D. 陶弘景 E. 巢元方(二)A 2型题1某人素体虚弱,感受寒邪而发病,自诉恶寒,手足冷,腹痛腹泻,便下清稀。望诊:精神萎靡,嗜卧,舌淡胖嫩。脉诊 :脉微细。此为( )A. 寒中阳明 B.寒中少阳 C.寒中厥阴 D.寒中少阴 E.寒中太阴2某小儿突然发病,头面一身悉肿,尿少,舌苔薄白,脉浮。其病因为(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3某人四肢关节疼痛,酸楚沉重,肌肤不仁,阴雨天加重。其病因主要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4时值秋季,某人

7、干咳少痰,痰粘难于咯出,咳甚胸痛,口鼻干燥。此为( )A. 伤及肺气 B. 伤及肺阴 C. 伤及肺津 D. 伤及卫气 E. 伤津耗气5某女月经过多,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其病机为( )A. 寒凝血瘀 B. 热迫血行 C. 瘀血阻滞 D. 脾不统血 E. 肝不藏血(三)B 1型题A. 寒邪伤于脏腑 B. 寒邪伤于肌表 C. 寒邪伤于筋脉 D. 寒邪入于血分 E. 寒邪伤于关节1 “伤寒”是指( )2 “中寒”是指( )A. 风邪 B. 湿邪 C. 火邪 D. 燥邪 E. 暑邪3六淫中最易导致肿疡的是( )34六淫中最易导致出血的是( )A. 开泄 B. 收引 C. 涩滞 D. 生风 E. 重浊5

8、燥邪的性质是( )6湿邪的性质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7导致四肢抽搐的病因是( )8导致胸闷苔腻的病因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9易于阻气的邪气是( )10易于耗气的邪气是( )(四)X 型题1六淫致病若表证不除,其传变途径是( )A. 由表及里 B. 由腑至脏 C. 由寒转热 D. 由浅入深 E. 由实致虚2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 )A. 六淫 B. 七情 C. 疠气 D. 药邪 E. 医过3风性主动常表现为( )A. 眩晕 B. 震颤 C. 四肢抽搐 D. 角弓反张 E. 狂躁妄动4伤暑的临床表现有( )A.

9、 发热面赤 B. 心烦不宁 C. 胸闷呕恶 D. 气短乏力 E. 大便溏泻5寒邪的基本特性是( )A. 收引 B. 属阴 C. 凝滞 D. 寒凉 E. 粘滞6下列哪项症状是“湿性趋下”特点的表现( )A. 带下 B. 小便浑浊 C. 泄泻 D. 下痢 E. 崩漏7湿性粘滞,所见症状有( )A. 大便粘腻不爽 B. 舌苔粘腻 C. 带下粘浊 D. 缠绵难愈 E. 反复发作8火邪致病的特点是( )A. 其性炎上 B. 善行数变 C. 耗气伤津 D. 阻遏气机 E. 生风动血9易于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A. 风邪 B. 暑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10属性为阴的邪气有( )A. 风邪 B

10、. 暑邪 C. 湿邪 D. 燥邪 E. 寒邪二、词语解释1病因2辨证求因3六气4六淫5疠气6风胜则动 7寒则气收8湿胜则阳微 9壮火食气10阴暑 三、填空题1中医临床探求病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 ,二是( ) 。42外感病因从( ) ,或从( )等体表部位侵入人体,引起外感病。3风邪以轻扬开泄、 ( ) 、 ( ) 、多兼他邪为基本特性。4寒邪以寒凉、 ( ) 、 ( )为基本特性。5暑邪以炎热、 ( ) 、 ( )为基本特性。6燥邪以( ) 、 ( )为基本特性。7湿邪以( ) 、 ( ) 、趋下为基本特性。8火邪以燔灼、 ( ) 、 ( )为基本特性。9风性善行,故致病有( ) ,(

11、)的特点。10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 );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 )。11暑月受热,即为( ) ;暑月感寒,即为( ) 。12风邪易于侵袭( )位;湿邪易于侵袭( )位。13寒邪阻滞气血,多见( ) ;火热之邪动血,可引起( )病证。14疫气有别于其他病邪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强烈的( )和( ) 。15疫气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多从( ) 、皮肤侵入人体;也可随饮食、蚊叮虫咬、血液、或( )等途径侵入人体而发病。四、简答题1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2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是什么?3六淫致病共同的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5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6寒邪的致病特

12、点是什么?7为什么寒邪容易导致疼痛?8湿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9如何理解湿性粘滞?10温燥和凉燥有何区别?11为什么说“燥易伤肺”?1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13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14如何理解“壮火食气”?15疠气的发生和流行与哪些因素有关?五、论述题1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简述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以寒邪、湿邪伤及阳气为例,说明“阴胜则阳病”的原理。4试述暑邪、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异同。5试述六淫与疠气致病特点的区别。6试述根据不同病位的病证探求外感病因的方法。7试述导致疼痛发生的病因和病机。 8试述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和联系。9试述外寒与内寒的区别和联系。10试述疫气的

13、概念、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及流行原因。5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一)A 1型题1D 答案分析: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2C 答案分析:传染性是疠气最显著的致病特点。3B 答案分析:风邪常为外感病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4A 答案分析: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容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5B 答案分析: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6D 答案分析:湿邪侵及人体,由于其粘腻停滞的特性,故湿邪最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湿为阴邪,湿胜即阴胜,阴胜

14、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7E 答案分析:燥为秋令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8A 答案分析:燥性干涩,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9C 答案分析: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性躁动,与心相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 10C 答案分析:“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征。风邪偏盛所致痹证为“行痹” ,其特点是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11B 答案分析:湿性粘滞。寒邪凝滞,燥邪涩滞,热(火)邪易动血。凝滞、涩滞、瘀滞等都是干扰答案。12D 答案分析:湿性重浊粘滞,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粘

15、腻不爽的症状。13D 答案分析:寒性收引, “寒则气收” ,故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14A 答案分析:寒、湿、燥、热等邪气,多是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致病。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故又有“风为百病之长” 、 “风为百病之始”之称。15B 答案分析:寒性收缩牵引,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故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症状。16C 答案分析:暑为夏季主气,暑邪为夏令的火热之邪。暑邪独见夏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17D 答案分析: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而无内生,故无“内暑”之说。 18D 答案分析:风邪偏盛所致痹证为“行痹” ,其特点是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

16、体现了风邪善行数变的特性。19B 答案分析:湿邪偏盛所致痹证为“着痹” ,其特点是四肢关节酸重疼痛,体现了湿性重浊的特点。20D 答案分析:暑性升散,易于伤津耗气;暑多挟湿,故暑邪为病,常见暑湿夹杂证候。21E 答案分析: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 ”22C 答案分析:炎热夏季容易感受暑邪,暑邪易于伤津耗气,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623B 答案分析:肝开窍于目,火性炎上,故肝火上炎,而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24A 答案分析:寒邪和湿邪都是阴邪,易损伤阳气。25D 答案分析:“五志” 和“五气”皆可化火。26C 答案分析:热(火)邪侵犯人体,因其燔灼蒸腾而消灼煎熬阴津;燥性干涩,

17、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使腠理开泄、津液发散于体表,而致大汗出,从而耗伤津液。27B 答案分析:心肾阳虚,寒邪可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28D 答案分析:气候反常是疫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而不是疫气的致病特点。29E 答案分析:A、B、C、D 都是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而 E 不是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30C 答案分析:宋代陈无择明确提出 “三因学说” 。(二)A 2型题1D 答案分析:本题要求确定病位。寒属阴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所以首先排除 A 和 B。综合分析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望诊和脉诊,病因病机为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

18、2A 答案分析:本病具有风邪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变化无常;且病发于上,以头面一身悉肿为主;属于小儿风水病,故其病因为风邪所致。3D 答案分析:肢体困重,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阴雨天加重,体现了湿邪重浊的致病特点,故其病因为湿邪所致。4. C 答案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有季节性因素:秋季易感燥邪;有伤肺症状;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痰粘难于咯出等。燥邪主要伤及肺津。5B 答案分析:本患者月经过多,血色鲜红而没有血块,故不是血瘀证,排除 A 和C。非虚性出血,其血色淡,排除 D 和 E。病人表现出一派火热症象,舌脉主热象,体现了火热之邪可加速血行的致病特点。(三)B 1型题1B 答案分析:外寒致病根据

19、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有伤寒、中寒之别。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 。2A 答案分析: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3C 答案分析: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形成阳性疮疡痈肿。4C 答案分析:火热之邪侵犯血脉,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5C 答案分析:燥性干燥涩滞。 6E 答案分析:湿性重浊。7A 答案分析: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肢体动摇不定的特点,可见四肢抽搐等症状。8C 湿性粘腻停滞,故湿邪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性粘腻,故苔腻。9C 答案分析:湿邪具有粘

20、腻停滞的特性,其致病最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 10E 答案分析:壮火食气。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同时,火热之邪迫津外泄,也会导致气随津泄,则更加耗气。7(四)X 型题1A D 答案分析:六淫致病表证不除,其传变途径是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2A B C D E 答案分析:病因即致病因素,泛指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的原因,包括六淫、疫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外伤、寄生虫以及先天因素、医过、药邪等。 3A B C D 答案分析:风邪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临床常见到肢体异常运动, 如破伤风之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

21、。但狂躁妄动多有火热之邪扰及心神所致,非风邪引起。 4A B D 答案分析:暑邪伤人多表现出阳热之象、耗气伤津,如出现壮热,心烦,面赤,烦躁,气短乏力等症状。暑邪挟湿,称为暑湿,方有胸闷呕恶,大便溏泻等症状。5A C D 答案分析:寒邪的基本特性包括寒凉、凝滞、收引。用排除法:E 是湿邪的性质,B 是寒邪的阴阳属性。要注意区别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6A B C D 答案分析:湿邪有趋下之性,致病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例如水湿所致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崩漏虽见于下,但并非为湿邪所致。7A B C 答案分析:湿性粘腻,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

22、粘腻不爽的症状。例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泄粘腻不爽,下痢脓血粘液;小便浑浊涩滞不畅,妇女黄白带下过多。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湿邪的致病特点,而非所见症状。8C E 答案分析:火热之邪的致病特点包括耗气伤津和生风动血。注意区别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不同的,不能混淆。9B E 答案分析:暑性升散,暑邪为害,易于导致伤津耗气;火邪燔灼蒸腾而消灼煎熬阴津,又逼迫汗液外泄,从而耗伤人体的津液,同时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此外暑邪和火热之邪迫津外泄,还会导致气随津泄,则更加耗气。10C E 答案分析:寒邪、湿邪属于阴邪。二、词语解释1病因即致病因素,又称为病原(古作“病源” ) 、病邪等,泛

23、指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的原因。2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3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正常的种自然界气候。4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5疠气泛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为“疫气” 、 “疫疠之气” 、 “戾气” 、 “异气” 、“杂气” 、 “乖戾之气”等。6风胜则动言风善动不居,其性动摇不定,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其致病特点为肢体异常运动,如破伤风之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7寒则气收即寒性收缩牵引,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故素问举痛论说:

24、“寒则气收。 ”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脉收缩而挛急。8湿胜则阳微是因为湿为阴邪,湿胜即阴胜,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故有“湿胜则阳微”之说。9壮火即病理之火。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加之火热之邪迫津外泄,气随津泄,使气更加耗伤,故曰“壮火食气” 。10暑月感寒,即为阴暑。三、填空题81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有关情况;辨证求因2皮毛肌腠;口鼻3善行数变;动摇不定4凝滞;收引5升散;挟湿6干燥;涩滞7重浊;粘滞8炎上;急迫9病位游移;行无定处10伤寒;中寒11阳暑;阴暑12阳;阴13疼痛;出血14传染性;流行性15口鼻;性传播四、简答题1答:目前的医学家综

25、合了历代医家对病因分类的认识,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四类,即将六淫、疫气归属于外感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归属于内伤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归属于病理产物性病因,外伤、寄生虫以及先天因素、医源因素、药邪因素归属于其他因素。2答:中医临床探求病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询问发病原因,例如,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感受外邪、有无情志因素、外伤、有无接触传染因素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实际应用时常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或干扰。二是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3答: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外

26、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季节性: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环境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地区和环境有关。相兼性:六淫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邪气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4答: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且常挟带其他病邪共同侵犯人体。风邪是外感病因中主要的致病因素,寒、湿、燥、热等邪气,多是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致病。例如风与寒合为风寒,与热合为风热,与湿合为风湿,与燥合为风燥,与火合为风火等,可见,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故又有“风为百病之长” 、 “风为百病之始”之称。5答:“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

27、易行而无定处的特征。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痹证中的“行痹” ,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反映了风性数变的特点。6答:寒邪的致病特点为: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7答:气血津液的运行,有赖阳气的温煦推动。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8答:湿邪的致病特点:易于损伤阳气。易于阻遏气机。易于侵袭阴位,致病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病程缠绵难愈:湿性粘滞,胶着难

28、解,故起病缓慢隐9袭,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见头身肢体困重。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粘滞不爽。9答:湿乃水液弥散浸渍的状态,多粘腻不爽,易于停滞留积,故湿性粘滞。湿性粘滞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粘腻不爽的症状。例如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粘腻不爽,下痢脓血粘液;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涩滞不畅。二是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疹、着痹等,亦因其为湿邪所侵而常反复发作,不易痊愈。10答: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则燥与热相结合而侵犯人体,故病温燥。深秋近冬之凉气,西风肃杀,则燥与寒相结合而侵犯人体,故病凉燥。11答:燥为秋令主气,与

29、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的大气相通,外合皮毛,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燥邪犯肺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症。12答: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基本特性。暑邪的致病特点:表现阳热之象。上犯头目,扰及心神。易于伤津耗气。多见暑湿夹杂。13答:火邪为阳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火邪的致病特点:表现阳热之象。易于伤津耗气。主要侵犯人体上部。易致生风动血。易扰心神。易致阳性疮痈。14答:壮火即病理之火。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加之火热之邪迫津外泄,气随津泄,使气更加耗伤。15答:导致疫

30、气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气候反常。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隔离工作不严格。社会因素影响。五、论述题1答:风邪以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邪为基本特性。风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故为阳邪。风邪具有轻扬、上浮、外越和发散、疏通、透泄的特性,故其性轻扬开泄。又来去迅速、易行而无定处、变幻无常,故风性善行数变。风善动不居,其性动摇不定,故“风胜则动。”六淫之邪中,以风邪最为突出,多与其它邪气相结合,具有相兼性的特点,故称之为多兼邪。风邪的致病特点:易于侵袭阳位:风为阳邪,阳邪易袭阳位,风邪致病常易侵袭人体的头面、咽喉、肌肤、腰背等属于阳的部位。例如,风邪循经上扰头面,则头项强痛、口眼歪斜

31、;风邪犯肺,则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病位游移不定:风性善行,故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疹、荨麻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发病急骤,变化无常: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症状时隐时现的特点。例如,小儿风水病短时间会发生头面一身悉肿,均反映了风性数变的特点。肢体异常运动: 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如因受外伤再感风邪,出现的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的“破伤风”等。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之中,风邪居于首位,它致病极为广泛,而且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例如,风与寒合为风寒,与热合为风热,与湿合为风湿,与暑合为暑风,与燥合为风

32、燥,与火合为风火等,故又有“风为百病之长” 、 “风为百病之始”之称。2答:热(火)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热(火)邪之性炎热燔灼,温度升高,蒸腾向上,其动也来势紧急,其变则迅速猛烈,故热(火)邪为阳邪。热(火)邪的致病特点:表现阳热之象:热(火)为阳邪,其性燔灼,故火热之邪侵犯人体表现为一派阳热之象,可见壮热,面赤,烦躁,舌红,脉洪数等症状。易于伤津耗气:热(火)邪侵犯人体,因其燔灼蒸腾而消灼煎熬阴津,又逼迫汗液外泄,从而耗伤人体的津液,故火(热)邪致病临床表现除热象显著外,往往伴有大汗出,口10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不足的症状。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

33、人体正气,故有“壮火食气”之说;同时,火热之邪迫津外泄,也会导致气随津泄,则更加耗气,因此临床上还可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的症状。主要侵犯人体上部:热(火)邪具有上炎的特点,其致病主要表现在人体上部。例如,风热上扰可见头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阳明火盛可见牙痛,齿龈红肿等症状。易致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行的病证。火热之邪伤人,可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养,运动失常,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热之邪侵犯血脉,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如吐血、

34、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易扰心神: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性躁动,与心相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症。易致阳性疮痈: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形成阳性疮疡痈肿。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可见,火热之邪是引起阳性疮疡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特征。3答:寒属阴邪,故寒邪偏盛则阴邪偏盛,“阴盛则阳病”,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感受寒邪,阳气受损,失于温煦,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寒邪侵袭肌表,郁遏卫阳,则恶寒;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脾阳,则运化升降失常,以致脘

35、腹冷痛,吐泻清稀;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湿为阴邪,湿胜即阴胜,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而有“湿胜则阳微”之说。湿邪侵袭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阴盛则阳病”即阴邪偏盛,损伤阳气,而致阳气绝对或相对不足。寒、湿均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阳气不仅不足以祛除寒、湿之邪,反而被阴邪所伤,造成阴盛阳虚,故称“阴盛则阳病” ,这是阴阳消长原理在病因病机理论中的体现。4答:暑邪、火邪的相同点:皆为外感病邪,具有季节性以及其它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皆为阳邪,都具有炎热、升散的基本特性。皆有以

36、下致病特点:a. 表现出一系列阳热征象。b. 上犯头目,扰及心神。c. 易于伤津耗气。暑邪、火邪的不同点:暑为夏季主气,暑邪为夏令的火热之邪。暑邪独见夏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之邪常见于夏季,但四时皆可发生。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热多属外感,而火邪常自内生,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如心火上炎、肝火炽盛之类病变。暑邪有挟湿的基本特性,致病多见暑湿夹杂证。火邪还具有以下致病特点:a. 易致生风动血。b. 易致阳性疮痈。5答: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包括:外感性:六淫之邪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故六淫致病多为外感病。季节性: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环境性:六淫

37、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地区和环境有关。相兼性:六淫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邪气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疫疠之气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疫疠之气有别于其他病邪的最显著特征。特异性强,症状相似:疫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体现在致病因素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疫病发生,所谓“一气一病”;疫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种特异的亲和力,即具有特异性定位的特点;因此,每一种疫气所致之疫病,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特征和传变规律。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迅猛,故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

38、猛,变化多端,病情11险恶的特点,发病过程中常出现热盛、伤津、扰神、动血、生风等临床表现。某些疫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甚至“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故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疫疠之气有别于六淫,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所以既可散在发生,又可造成大面积流行。疫疠之气致病其发病比六淫更为急骤,且来热凶猛,病情危笃。一种疫疠之气致病,可造成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与六淫不同。疫疠之气和六淫致病皆与气候反常有关,但疫疠之气的发生和流行又与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工作不好、社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6答:按人体属阴、属阳的病位来区分病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侵袭阳位,例如病位在上,出现头痛,咽痒

39、,面目浮肿;病位在表,腠理开张发泄,出现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湿性类水,水性就下,质重下沉,故湿邪有下行趋低之势,易于侵袭阴位,致病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例如,水湿所致浮肿以下肢水肿较为多见,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故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之说。以太阴、少阴病位来区分病因:脾属太阴,寒、湿俱为阴邪,皆可损伤脾阳。寒伤脾阳,则运化升降失常,以致脘腹冷痛,吐泻清稀;湿困脾阳,导致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寒邪与湿邪又有不同:寒邪侵袭肌表,郁遏卫阳,导致伤寒;若心肾阳虚,寒邪可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

40、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燥邪最易伤肺:燥为秋令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又外合皮毛,而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清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暑邪、火热之邪皆可上犯头目,扰及心神。伤于暑邪,上犯头目,则头昏目眩;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可引起心烦闷乱而不宁。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症。7答:六淫中的寒邪、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中的瘀血、结石和其它病因中的外伤都可以导致疼痛。寒邪侵入人体,阳气受

41、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感受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多为局部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寒邪阻滞气血多见疼痛。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运不畅,或血行停蓄,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局部可出现疼痛。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为: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结石停留体内,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通。结石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局部胀痛、钝痛、痠痛、隐痛,甚则导致通道梗阻、结石嵌顿,则出现剧烈的绞痛,绞痛时疼痛难忍,常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部位常固定不移,或放射至邻近部位,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有所变化;以阵发性、间歇性为多,发作时剧痛难

42、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其他:外伤中的各种因素,如跌打损伤、持重努伤、枪弹伤、利器损伤、意外事故,以及化学伤、电击伤、烧烫伤、冻伤、虫兽咬伤等,皆可导致疼痛。寄生虫病的血吸虫病可致肝区疼痛,蛔虫病可致右胁下剧烈疼痛等。8答:区别:主要为病因、病机的不同。外湿指病因而言,多由气候潮湿,居处潮湿,以水为事,或涉水淋雨等外界湿邪所致;内湿指病机而言,由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变化。联系:外湿入侵每易伤脾,湿邪困脾伤阳,则易脾失健运,滋生内湿;脾虚运化无力,内湿素盛者,又每易招致外湿入侵而致病。9答:区别:外寒指病因而言,寒邪外袭,多见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

43、凉,空调致冷等,均为感受外寒的途径。内寒指病机而言,是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其形成多与脾、肾的阳气虚衰有关。主要区别为病因与病理变化的不同:外寒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致病因素,内寒则是因机体阳气虚损而表现出寒象的病理变化。外寒是以寒为主,属实寒;内寒是以虚为12主,属虚寒。联系:外寒不解,必然会损伤阳气,病变发展可导致阳虚内寒;而阳虚之体,抗邪无力,又易感外寒而致病。10答:疫气,泛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中医文献中,疫气又称为“疠气”、“疫疠之气”、“戾气”、“异气”、“杂气”、“乖戾之气”等。疫气的传播途径:疫气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多从口鼻侵入人体,或随

44、饮食入里,或蚊叮虫咬,或通过血液途径,或由性传播而致病。疫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疫气有别于其他病邪的最显著特征。处在疫气流行的地区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只要接触疫气的,都可能发生疫病。特异性强,症状相似: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疫病发生,所谓“一气一病”;疫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种特异的亲和力,即具有特异性定位的特点;因此,每一种疫气所致之疫病,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特征和传变规律。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迅猛,故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的特点,发病过程中常出现热盛、伤津、扰神、动血、生风等临床

45、表现。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气候反常。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隔离工作不严格。社会因素。13第二节 内伤病因一、选择题(一)A 1型题1惊则易于导致( ) A. 气上 B. 气乱 C. 气结 D. 气消 E. 气下2过怒主要影响( )A. 肺的呼吸功能 B. 肝的疏泄功能 C. 肝的藏血功能 D. 肾的纳气功能 E. 脾的运化功能3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A. 肝气 B. 脾阳 C. 肾精 D. 心神 E 肺气4过度悲哀,则易损伤( )A. 肝气 B. 心气 C. 肾气 D. 脾气 E 肺气5思虑过度,易导致( )A. 肝失疏泄 B. 心气紊乱 C. 肾气虚弱 D. 脾气郁结 E 肺失宣肃

46、6过食肥甘厚味,易于( )A. 阻滞气机 B. 损伤胃肠 C. 化热生痰 D. 营养失调 E 寒湿内生7过饱主要损伤( )A. 心肾 B. 肝肾 C. 脾胃 D. 心脾 E. 心肺8味过于咸则易致( )A. 肝盛而乘脾 B. 肾盛而乘心 C. 脾盛而乘肾 D. 心盛而乘肺 E. 肺盛而乘肝9劳力过度主要伤及( )A. 精 B. 气 C.血 D. 津液 E. 神10劳神过度主要伤及( )A. 肝脾 B. 肺脾 C. 脾肾 D. 心脾 E. 心肾11过劳则易致( )A. 气上 B. 气乱 C. 气结 D. 气耗 E. 气下12长期形体少动,先是导致( )A. 气血运行不畅 B. 脏腑功能减退 C.

47、 脾胃运化呆滞 D. 心肺之气不足 E. 形体消瘦痿废(二)A 2型题1某人有七情内伤病因,症状表现脘腹痞塞,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应考虑为( )A. 怒则气上 B. 喜则气缓 C. 悲则气消 D. 思则气结 E. 恐则气下2某人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应考虑为( )A. 饮食停滞 B. 饮酒过度 C. 饮食偏嗜 D. 食物中毒 E. 饮食不洁(三)B 1型题A. 气 B. 血 C. 肉 D. 骨 E. 筋1久行伤( )2久立伤(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3恐伤( )144忧伤( )(四)X 型题1情志所伤的病证,多见于(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2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有( )A. 社会因素 B. 疾病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体质因素 E. 气候因素3饮食失宜包括( )A. 饥饱无常 B. 饮食无时 C. 五味偏嗜 D. 饮酒过度 E. 食物中毒 4情志内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