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81029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岗南中学 郜利刚升华和凝华的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四节。 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之联系起来。 具体到本节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了实验,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生对动手操作和对新奇现象具有浓厚兴趣的特点;二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樟脑丸变小,冰霜的形成,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感性认识多,为本节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三是与生活联系较紧密,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他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2、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而且教学内容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降低了难度,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惧感,这些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探究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岗南中学 郜利刚3. 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

3、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和识别。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岗南中学 郜利刚提供可能。 2 学

4、生分组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增强直观性,激发兴趣,便于理解,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设问 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撒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复习基础上猜想 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

5、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 情景 1: 课件依次展示四幅情景图片: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说明樟脑丸不是卫生球,卫生球实际是萘丸,萘有一定毒性,不适合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1992 年国家工商岗南中学 郜利刚局印发了“关于制止以萘丸冒充樟脑丸坑害消费者行为的通知。 ”) 冰冻的衣服干了。 冬天的“雪人”变小了。 白炽灯灯丝变细。 (知识链接:灯丝发光正常温度是 2000 摄氏度,钨丝熔点是 3410 摄氏度。 ) 问: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开始状态?结束状态? 在预习基础上引入升华定义,强调关键词:直接、过程画在书上。 情景 2: 课件依次展示三幅情景图片: 树上的“雾凇” 冬

6、天窗户上的“冰花”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问:它们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开始状态?结束状态?在预习基础上引入凝华概念,强调关键词:直接、过程,画在书上。 3、分组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 (说明碘蒸汽有毒,所以加热时瓶口要塞紧)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岗南中学 郜利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用酒精灯稍加热,过一会儿,让学

7、生观察。 问:你看到烧瓶中有什么现象? (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 问:此时有没有液态的碘产生?(无) 移去酒精灯,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 5、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 字串 1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而是对外放热。结论: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6、学生举例,交流,评估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霜

8、、冰花、旧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分别判断出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7、知识应用 让学生解释人工降雨,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指出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给食品降温,在舞台上制造“ 白雾”等。 岗南中学 郜利刚8、巩固练习,创新迁移。 用久了日光灯管(或灯泡)为什么会变黑?“潮湿的衣服干了”与“ 寒冬冰冻的衣服干了 ”是否一样? 樟脑丸在空气中会变小,这是什么物态变化?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这是什么物态变化,它一般在窗户的 侧? 9、小结形成体系 字串 5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自己画出六种物态变化图,并在书上 18 页图中填写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写吸热,放热情况 字串 1 10作业: 1)通过上网或查资料等方式,获得相应信息,分析自然界中云、雨、雾、露、霜、雪的形成原因及物态变化情况。 2)收集生产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 【板书设计】 五 升华和凝华 一,定义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二,特点 字串 1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教学反思】 由于升华和凝华的一般过程都较为缓慢而且难于被直接观察到,往岗南中学 郜利刚往需要学生的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因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逐步引导,层层推进,最终揭示其中的本质。大多数学生不能一下子全搞明白,需要遇到问题慢慢琢磨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