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写作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写作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课堂系统的理论讲授和课内外写作训练实践,弄清写作的原理、规律,掌握常用文体的特点及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和书面表达能力,并懂得指导与评改学生作文的知识和方法。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学与用结合。教学中体现现代性,强化创新性,加强实践性,在丰富学生写作知识、深化写作思维的同时,重在要求学生能写出得体的常用文章,并懂得文章的鉴赏。教学内容绪 论 (4 学时)一 什么是写作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传播行为,是用语言符号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思维活动。写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章的生成一般包括“摄取
2、阶段、运思阶段、成文阶段”三个阶段。二 写作的地位和作用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是生存和谋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必备技能。三 写作行为的特点鲜明的社会性、目的性;很强的综合性;突出的实践性;独特的个体性。四 写作的规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从认识论到反映论,即从“意化一一物化”的过程,反映了写作活动中的“双重转化”规律。第一章 写作摄取阶段 (10 学时)第一节 观察能力一 观察的含义观察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行为,是写作活动的行为过程之一;是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是观察者多种器官的综合运用;是有序地、有目的地进行的。二 观察与写作的关系2使作者提高写作素养,为写作提供材料;使写作者
3、不断诞生写作灵感;写作使观察行为目的化。三 观察的方法定位观察;移位观察;比较观察;变换观察等。第二节 阅读能力 一 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是一种间接摄取材料的方法;它为写作者提供了众多的知识信息;对作者的写作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二 阅读的方式精读;泛读;选读;速读。三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第三节 感受能力一 感受的含义和作用感受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其作用在于引发写作、产生写作情感和启动写作思维。二 感受的方法观察体验;推想;推测;融情。第四节 采集能力一 材料的含义类型来源材料是作者从生活中获取的写作对象;材料的类型
4、有: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材料的来源有:观察体验、调查采访、阅读。二 选材的原则围绕主题选材;选择新鲜生动、有表现力的材料;选择典型的、真实的材料。第二章 写作运思阶段(10 学时)第一节 思维能力一 思维与思维能力思维的含义;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二 写作思维类型思维可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有人提出第三种思维一一灵感思维;不同文体的写作具有各自的思维特征。三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组合思维;变形思维等。3第二节 想象能力一 想象的含义和作用想象是语言符号传递的表象信息唤起作者改造、重组这些表象的心理活动;想象可帮助作者开拓创造空间、弥补和突破生活的
5、局限。二 想象的特征想象具有目的性、现实性、丰富性、清晰性和差异性特征。三 想象力的培养加强生活积累;储存丰富的表象;培养设想能力,进行切合实际的人物和情节设计。第三节 立意能力一 立意的含义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思想性的集中概括。二 主题的性质主题具有客观性、主观性、认同性和时代性。三 主题的作用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四 提炼主题的要求提炼主题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第四节 谋篇能力一 结构的含义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二 结构的内容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主次和详略。三 结构的原则服从主题的需要;正确反映事物内部发展规律和外
6、部联系;适合不同文体的特点。第三章 写作成文阶段(10 学时)第一节 表达能力一 叙述叙述是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经历叙写出来。叙述的要素。叙述要求人称明确、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二 描写描写是用生动形象做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的形态和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要求目的明确、形象逼真、情调一致、特点突出。三 抒情抒情是抒写作者触物感怀的意绪、心境,其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4情两大类。要求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情境(理)交融。四 议论议论是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借以揭示事理、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的方法有立论和驳论两种。要求论点正确、鲜明、集中;论据充分、真实、典型;论证周密,合
7、乎逻辑,论点和论据一致。五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把事物、事理或人的有关情状介绍、解说清楚。说明的方法。要求分清角度,讲究条理;抓住特征,解说明白;言简意明,通俗易懂。第二节 语言能力一 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物化工具,是文章形式美的重要手段。二 语言的总体要求语言要准确;语言要简练;语言要生动。三 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文学写作与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实用文体写作的不同语言要求。四 提高语言能力的途径在阅读中丰富语言;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在写作实践中锤炼语言。第三节 修改能力一 修改的意义修改是写作过程的必经阶段;是运思的再深入和再创造;是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二 修改的范围审定主题
8、;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三 修改的方法和符号修改的方法有读改法、求助法、冷却法等。常用的修改符号。 第四章 现代写作手段(6 学时)第一节 现代写作手段概说一 写作手段、写作工具与写作环境二 现代写作手段与传统写作手段三 现代写作工具的特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写作传播的特点。电子文章与电子作品。第二节 现代写作手段的实践一 现代化写作环境5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现代化写作环境的安全。二 材料工作与起草多媒体材料的占有、管理、选用。多媒体内容的处理、集成。三 修改工作与定稿电子文本的修改。格式化文档;编制目录、摘要;打印文稿;录制与复制。第五章 作文教学(6 学时)第一节 作文教学概说一
9、作文教学的特性和任务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特点。中小学各年级段各有具体的作文教学任务。二 改进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正确处理“想、读、说、写”的关系。三 作文训练的方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口头作文;缩写、扩写、改写和续写等。第二节 作文命题一 命题的要求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二 题目的类型主旨型;内容型;问题型;象征型;时地型;符号型。第三节 作文指导一 指导审题分辨题目的文体要求;弄清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掌握题目对写作方法的特殊要求。二 指导写什么和怎么写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选择特
10、定的表现角度;编织有创意的文章结构;以得体的语言为表达主旨服务。第四节 作文批改一 作文批改的意义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中间环节,既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评讲的前提和基础。二 作文批改的原则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突出重点,启发诱导;多批少改,注重实效。三 作文批改的方式6选批;面批;互批;榜批;自批等。第五节 作文评讲一 作文评讲的意义作文评讲是把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上升到写作规律的高度来进行分析,是作文指导和作文批改的继续。二 作文评讲的原则及时评讲;抓住重点;表扬为主;概而不空。三 作文评讲的方式综合评讲;专题评讲;对比评讲;择优评讲。第六章 诗歌写作(8 学时)第一节
11、 诗歌的含义和分类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它运用凝炼的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按内容和性质,诗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按体裁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儿歌、童话诗、寓言诗等。第二节 诗歌的特征一 强烈的抒情性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中抒写的感情应是独特的、真挚的、强烈的;应与人民大众的感情相通;应本质地反映时代精神。二 丰富的想象性想象是写诗的才能,也是欣赏诗的才能;想象产生诗的形象,诗中的形象常常是夸张的、变形的。三 悦耳的音乐性音乐性表现在音韵和节奏上,节奏是诗的外在表现,韵律是诗的内核。第三节 诗歌的写作一 精心构思提炼诗意;选取
12、角度。二 创造意境意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从性质上可分为壮美和优美两类;诗歌意境交融的方式主要有移情于景和触景生情两种。三 推敲语言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应注重对字句,特别是诗中动词的推敲,力求言简意深。四 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通感、排比、对偶等。7第七章 散文写作(8 学时)第一节 散文的含义和分类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关于文化散文、女性散文、随笔、美文等。第二节 散文的特征一 行文自由洒脱取材自由广泛;笔法自然疏荡;章法自如,不拘格套;语言活泼、灵动。二 取材基本真实散文“纪实”的特性;基本真实的材料。三 独特个性特征主观而直接的表达方
13、式;自我个性的袒露;感情真挚浓郁。第三节 散文的写作一 散文的叙事散文叙事的特征:对故事的有效切割;对情节有意淡化;自由的腾挪跳跃。叙事的方法:叙议结合;有效的转折;巧妙的蓄笔。二 散文的写人散文写人具有非虚构性;散文写人的方法有:淡笔重染、细节传神、变换角度等。三 散文的咏物咏物的基本功能:增加画感和意境;抒情言志;阐释事理。咏物的方法:描述景物形态法;借物(景)抒情法;物事互映法。第八章 小说写作(8 学时)第一节 小说的含义和分类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按篇幅和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第二节 小说的特征一 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
14、中心任务;人物形象应是个性化的、本质化的、典型化的。二 生动的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与生俱来的特质;情节与人物性格相吻合,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三 具体的生活环境8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是历史的纵深感、生活的广阔性和环境的具体性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环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第三节 短篇小说的写作一 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再现某一熟悉的生活矛盾;表达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作者的自我发现和深切感受。二 精心设计故事情节情节要适应短篇小说的特点;要根据人物性格的需要;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三 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生活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 第九章 杂文写作(6 学时)
15、第一节 杂文的含义和分类杂文兼具文学性和政论性,是一种边缘性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杂文与狭义的杂文;歌颂性杂文与讽刺性杂文;严肃杂文与轻杂文。 第二节 杂文的特征一 形象说理杂而有味杂文强调文学的形象性,借形象以说理;“杂文味”是杂文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二 感应敏锐内容博杂反映生活最直接、最敏锐、最及时、最具战斗性;题材广泛;杂而不乱。三 体式多样笔法灵活杂文体式没有规范,没有固定样式;体式求杂,不拘一格;语言和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第三节 杂文的写作一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重大社会问题中选取最尖锐、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以小见大,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从生活中的小事和现象中生发开去,上
16、升到理论高度,做到片言居要。二 以实论虚,虚实结合通过对具体事物生动形象的描述,引申发挥,生发议论,构成以实论虚、虚从实出、虚实结合的系统思路。三 讲究手法,涉笔成趣9杂文的幽默讽刺手法;杂文用典的方法;杂文的语言特色。第十章 报告文学写作(6 学时)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含义和分类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当代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可分为写人为主的报告文学与写事为主的报告文学、歌颂性报告文学与批评性报告文学以及长篇、中篇、短篇报告文学。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特征一 新闻性报告文学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即真实性和及时性。二 文学性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段和表达
17、方式来进行写作,即要注重文采和刻画人物形象。三 政论性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发表议论、表明态度,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思想倾向用充满激情的政论化语言抒发出来。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一 选择典型题材选材是否典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告文学本身质量的高低;贴近现实,反映社会热点,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人民群众的心声。二 深入调查采访通过调查采访,发现题材、核实材料、捕捉感人场面、找到写作切入点。三 合理安排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意识流结构等。四 发挥议论特色直接发表议论;揭示事物本质意义;用议论来过渡,串联、衔接材料。第十一章 文学评论写作(6 学时)第一节 文学评论的含
18、义和分类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作家的创作实践进行分析、探讨、评论的一种文章体裁;它可根据评论对象、写作形式、批评模式等,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二节 文学评论的特征10一 科学性运用抽象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来达到对评论对象的理性认识和科学评价。二 理论性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并借助理性的抽象思维,去感知和认识文学形象的典型性的本质和内涵,对之进行既是审美形态又是科学意义上的理性把握。三 社会性对于以充满思考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为评价对象的文学评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社会批评,它反映着评论者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分析和评价。第三节 文学评论的写作一 阅读是写好文学评
19、论的基础阅读不能带任何功利性;要区别作家与阅读者的情感;反复阅读;记好阅读笔记。二 准确选择论题从实用角度选题;从独特见解角度选题;从增加人的智慧的角度选题。三 文学评论文本成型的处理具有复述的能力、描述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第十二章 学术论文写作(6 学时)第一节 学术论文的含义和种类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以后,用以表述研究成果的议论性文体;学术论文按学科领域,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按发表形式可分为报告论文、报刊论文和学业论文等。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特点一 有创造性见解对研究对象有所发现或发明,提出前人为未论及的新课题,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拓创新,发表具有独创性、独特性的个人见解。二 有理论性的阐述对研究对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全部本质和内在联系,并进行基本原理方面的阐述,或提出证明自己见解的各种理论依据。三 有专题性的表达学术是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必须注意各门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它们的个性;学术论文还要求语言具有专业性特征。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