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期三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质 量 分 析一、试题评析:1、基本情况分析:试卷就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个部分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有拼音的考察,生字的掌握学习是在阅读中进行的,离开了阅读,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于是阅读中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阅读中的运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次三年级抽测卷正是以阅读为专项对学生进行了测评。可谓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要害。测评有积累:成语、诗句、格言、理解:如成语的运用、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课外阅读难易适中,顾及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且从多方面检测学生的素质。写作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
2、最好水平,同时还让学生学习审题,很符合中年级学生特点。总言之,整份试卷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如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和短文的能力、表达能力等。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份优秀试卷。2、试题特点分析:通观三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以新修定大纲为依据,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积累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检测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3、。命题人员是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而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 ,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 ;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质量分析(样板量:100 份)(一)考试基本情况统计抽样数及格(60 分以上)优秀(80 分以上)特优(90 分以上) 40 分一下 人平
4、 分 最高 分 最低 分人 率 人 率 人 率 人 率10064 64% 41 41% 17 17% 19 19% 65.5 96.5 4.5(二)各题(板块)答题情况分析错误典型及失分的主要原因板块题号考点应得分实得分得分率(%)学生答题情况简析错误典型 失分原因1 看拼音写汉字1000 648 64.8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丧”多写一撇 书写不细心基础知识部分2 找正确读音400 264.5 66.1 带点字选出正确读音“鲫”读音不准确 多数学生判断为二声(三) 、考试结果综合分析我校三年级语文,此次考试:抽样人数:100 人, 平均分 65.5 分,及格率 64%, 90 分以上 17 人
5、,最高分:96.5 分,最低分:3.5 分。1、答卷情况。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 (1) “字”部分:如“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 “看拼音写汉字” 、 (2) “词”部分:如“组词” 、 “选词填空 ” , “把词语补充完整” 、 “(3) “句子部分” ;学生掌握得较好,得分率各题可达到 75%.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3 组词 800 601 75. 能正确搭配词语“持”和“待”分辨不清多数学生把这两个字弄反了4 词语搭配800 586.5 73 反义词和的、地、得的应用一( )秘书 很多学生填成“本”了5 选词
6、填空500 384 77 正确选择 “迎候”与“等候” 学生不能正确运用同义词6 词语补充1000 726.5 73 补充成语 ( )人( )目 不能正确的填写成语7 排序 400 247 62 排列错乱句子“一只”和“另一只”的顺序颠倒学生的逻辑混乱8 原文填空1000 527 53 根据课文内容或读读背背内容填空诗中描写的诗句是( )对古诗描写的内容领悟不到位9 课内阅读600 371.5 62 课内知识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对标点符号的应用能力较差阅读平台10 课外阅读1000 603 60 课外知识理解为什么把家乡的山叫“五花山”?学生对短文的阅读理解的能力还需要培养真情习作乐园11 作
7、文 2500 1589 64 学生写作 篇幅较短,字数不足 学生写作素材较少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第八题:“阅读并回答问题”得分率只有 55%, “作文题”得分率只有 60%.对于灵活性强,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新型尝试题,这个题既是对教师教学观念、行为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方法的考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不广、平时得到锻炼机会较少的学生,对这类新题感到相当棘手。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这份做到全、新、活、难度不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8、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1)词语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2)综合能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3)想象能力欠佳。本次质量检测作文为想象性的 作文,从
9、完卷情况来看,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话就事论事、套话、俗话接二连三,能反映创新思维、儿童童心、童趣的瘳瘳无几。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创新意识的培养。(4)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 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填写。由此我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
10、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四) 、教学反思及教学启示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
11、。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五) 、命题建议在课外短文阅读中,题型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