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80669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信息时代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吉万年 1,陆彩兰 2(扬州邗江霍桥学校,江苏 扬州 225104;扬州教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摘 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是加强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提升农民信息素养水平。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因素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农民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充实师资力量、扩大交流机会和缩小区域间差距,在农民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培育农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关键词:农民;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因素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推进县域

2、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占全国总人口2/3 的农民,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素养的提高就没有全民族素养的提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推进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已成为能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信息化作用的关键。本文从农民信息素养的理论渊源出发,通过对其正反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中探求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策略。一 农民信息素养的理论渊源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深刻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农民

3、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民信息素养一词由信息素养的概念引申而来,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最初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美国国家信息论坛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能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进而查找、判断和筛选信息,能利用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检索信息源,能对信息进行组织并运用到实际中,具有将信息结合到已有知识体系中的能力的人。 1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具体情况,本文认为,农民的信息素养是指在

4、信息社会中,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设备或技术检索信息源,通过对信息查找、判断和筛选,将有利信息与已有知识体系相结合,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去的能力和素质。其中,农民的信息搜集与检索能力是其它各种技能的基础和保证,是帮助农民利用信息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重要方面。二 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正逐步发展成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农民作为农村社会工作、责任和义务的主要承担者,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保持终生学习的能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鉴于此,本文将从影响因素的正反两方面着手,来讨1作者简介:吉万年(1970-) ,男,汉

5、,江苏兴化人,扬州邗江霍桥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扬州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电子信箱: 。 陆彩兰(1974-) ,女,汉,江苏扬州人,扬州教育学院讲师,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联系电话:0514-82105832;地址:扬州市富达路康文苑 3 撞 405 室;邮编:225002。2论和分析当前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现实问题。(一)正面因素分析经过多年来国家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农民的科学文化总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有利条件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1.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信息素养培育意识的形成。经济发展水平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行和实施,

6、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农民除以其收入满足其物质温饱之外,还可以以其剩余收入安排精神方面的需要,从而使得当代农民在外部信息的流通和传播的情况下,有条件去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一员。同时,为了能进一步增加经济活动的效益,农民迫切需要利用信息了解外部世界和市场行情。因而,随着经济活动范围和效益的不断扩大,信息素养的培育意识在农民中逐步产生。2.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效率。过去,我国农村的信息传播方式比较简单,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外部的联系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状态。当面临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远程传递和交流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以固定电话或口头传递为主要形式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抑

7、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随着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传递数量大大增加,信息的可理解性和传递效率得以提高,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外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因此,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民除了意识上渴望具有信息素养外,在实际行动上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有效提高了信息素养培育的效率与效果。3.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增加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机会。当前农村除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外,还在各地逐步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当代农村人口的文盲和半文盲问题,农民可以凭借这个阶段完成基本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以后接受更深层次的科学文化教育。同时

8、,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为农民进行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使用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进而意味着农民具有更多信息素养的培育机会。 24.政府政策的倾斜改善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环境。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扶助政策在农村中逐渐得到实行,对农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给予了发展上的引导和支持。例如,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政府 2007 年秋出台农民购电脑发给 500 元补贴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四季度,仪征电信公司就为 1235 户农民安装了宽带,累计增加用户 5799 户。 【3】 据2007 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 420

9、07 年是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农村网民数量突破 3700 万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创造收益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中,农民不仅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已有知识,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途径,自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而且,农民还可以在政策的引导下,接受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便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二)负面因素分析尽管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条件,但是,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按照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些条件仍不够成熟,突出表现在:1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意识肤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我

10、国教育的主体理应是农民。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却是一直忽视了这一事实。我国的教育主要关注从小学3到大学的培养,对农民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关注较少。而要使农民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技能,就首先需要有较好的信息意识,才能拥有对信息评价、鉴定、选择和利用的能力。尽管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信息素养的培育有着一定的经济支撑,但是对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提高整个农村的信息素养水平,可能还不太完全理解,也就是说,缺乏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社会氛围。这实际上不仅说明,一方面,当前农村中具有明显信息素养意识的只是少数农民,而

11、没有包括大多数甚至全部农民;另一方面,真正具有信息素养意识并能够深刻理解信息素养意义的农民所占比例更少。由此,反映出培育农民信息素养意识的淡薄和肤浅。2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服务体系匮乏。与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缺乏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机构,致使多数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由于我国各级乡镇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不从心,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等应有的作用,据统计,全国约半数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 20左右。而且还存在培训面窄,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等问题。零点调查发布的2005

12、年度零点我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 5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地区极度匮乏,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同时,我国农村信息化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信息站、农业协会组织、种植养殖大户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民既是使用者也是信息源,但是没有积极提供上行信息,反馈较少。63.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教师短缺。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师资来看,专门从事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教师极其缺乏。一方面,农村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需要的现象。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就业政策,培养出来到

13、农业第一线的学生多数成为国家农业技术管理干部,对政府目标关心过多,对农业的关心程度却大打折扣,与国家农业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非农转移的普遍化加剧了农业人才培育的难度。由于学制和教学大纲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知识接触极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后,由于没能从农业生产中获益和找到出路,往往出现向非农方向转移的想法和行为,导致留在农业生产中的绝大多数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对农业新科技、新成果和新信息的接受消化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7另外,农村大学生一旦培养出来后,也倾向于向城市转移。这些都使得农民信息素养培育所需师资大为缺乏,从而使得农民教育的

14、发展远远滞后于信息时代发展,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4.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文化交流机会缺乏。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但目前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如看电视、打牌、庙宇祭祀等往往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常见活动,而政府组织的交流活动却极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级乡镇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造成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机会不仅单一,而且缺乏科学正确地引导,从而在培养农民信息素养上,目前还没有专业交流的机会。5.农民信息素养培育存在区域间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15、的不平衡,不同农村地区在信息化重视程度、投入水平、推进力度和利用水平方面差别很大,东部地区的农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要好于中西部地区。但4在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着农民信息素养培育水平不均的情况。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多,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机会充分,但重复建设、分散投入、多头投入情况比较严重,资源和设备共享程度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信息化建设投入主体和服务主体单一,信息化主要靠政府推动,社会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服务模式还没有形成,导致该地区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条件还不成熟,从而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滞后状态。三、培育农民信息素养的策略选择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影响农民

16、信息素养培育的各类因素,本文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驱动下,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善,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以及政策的倾斜,都为农村信息化发展和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针对农民信息素养培育中的问题,选择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信息素养培育策略。第一,强化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涉及到每一个农民,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在实际行动上给予倡导和支持。政府相关机构和教育部门应根据信息化社会对人的新要求,出台农民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文件,促进农民信息素养教育全面系统地开展。同

17、时,政府要加大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媒体、刊物、书籍、网站、讲座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农民的培育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的氛围,从而增强农民对信息素养培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其自觉主动地提高信息素养。第二,健全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服务体系。推进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既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撑。要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等学习资源的建设,如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立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等。同时,政府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工作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发动和引导社会力量搭建专为农民服务的信息平台,并

18、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在全社会创造信息化的环境,为农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农民能够学会收集、组织和处理信息,逐渐成为独立的、自主的、终身的学习者。第三,充实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师资力量。要培育农民信息素养者队伍,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热心农村事业的教师和“土专家” ,帮助农民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扶持一批有文化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五好家庭户。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人才培养体制,如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应逐步灌输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知识和管理技术知识,为培养有志于农村信息化事业的师资队伍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和激励引导,转变社会人才择业观念,把为“三农”服务同样看作人类社会

19、的神圣职业,甘愿成为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者。另外,从事农民教育的教师应在职前和职后不间断地接受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各方面素质,实现增收致富,进一步扩大农村培训师资的影响。第四,扩大农民信息素养培育中的交流机会。从农民信息素养的性质来看,农民是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利用已有的条件与外界发5生联系的。因此,要有效培育农民的信息素养,就决不能让农民孤立的环境中学习,而必须多开展活动,创造大量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相互交流和联系。比如,可以建立便民读书室和电教室,戏场和球场,宣传栏和阅报栏等,让农民们能够有这样的场所聚到一起讨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利用社会力

20、量和村民的力量建立乡镇或村级网络,使得农民在网上能够互发邮件表明见解,或者通过 BBS 发布相关的信息。可见,农民除了面对面交流这种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方式进行远程互动和访问。但农民所有这些现代方式和技巧的掌握,都是建立在相互间不断联系和运用的过程基础上的。第五,缩小农民信息素养的区域间差距。目前,由于我国区域间与城乡的信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农村较之中西部农村更加开放,信息化程度更高,人们对信息量和信息工具的占有等方面差距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缩小由农民信息素养的区域间不平衡导致的地区间信息化水平差距和贫富差距,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

21、作。首先,国家应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向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倾斜,多投入资金以完善其信息技术设施。其次,整合资源,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要通过政府引导来保持公平和协调,将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向落后地区延伸,广泛开展区域间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加快落后区域和边远地区的发展。最后,要加快改造一批农村薄弱学校,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与劳动力培训规模和水平。比如,可以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育信息技术人才,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的结构由“洋葱头”型向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转变,以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2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36.2谢舒潇,林秀曼.培养成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途径J.成人教育,2006(6):51533扬子晚报网.仪征农民买电脑政府补贴 500 元.http:/ 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http:/www.e- 2006(8):584587 7彭国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信息素养现状及规划J.求索,2006(6):9496.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trategies cultivating information qualities of Chinese farmers in information timesJI

23、Wan-nian1,LU Cai-lan 2(1.Huoqiao School of Hanjiang, Hanjiang 225104, China;2.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Yangzhou 225002, China)Abstract: Possessing a certain information qualities for farmers i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mand of their development with lifelong learning. Informatio

24、n qualities education for Chinese farm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information era and new village building so as to rais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rovement of 6information qualities for Chinese farme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25、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ir awareness of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qualities, developing service system, rais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extending the opportunities to exchange, narrowing dow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and widely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ir work and living practices.Keywords: Farmer; information times; Information quality; Fact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