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学 (9).ppt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879810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 (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学 (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学 (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学 (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学 (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教育制度,教育目标,1.理解什么是教育制度; 2.理解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能够明白与教育制度的区别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4.了解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重点与难点,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一、教育制度概述,(一)概念1教育制度1) 制度:一词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解释: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一个组织或机构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系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套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运行和协调规则。这套规则为系统的每个要素所理解和遵守。反过来说一定的制度或规则总是以一定的机构或组织系统为对象,起到制约和协调机构或组织之间机器内部的各

2、种关系的作用。,2)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二)教育制度的特点(见教材) 1客观性 2取向性 3历史性 4强制性,(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见教材) 1政治 2经济 3文化,二、我国学教育制度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简介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制:以英国

3、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

4、。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2)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特点是教育参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型学制、中间型学制:“Y”型:帝俄时期是双轨制学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推翻了沙皇

5、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这种学制又与美国的单轨制不同,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制,其次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如职业技术学校单独设立。再次,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3我国学制的演变 1)旧中国学制概述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

6、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1902 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 1903 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 21 年,至通儒院要 26 年。,壬戌学制: 1922

7、 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 5 年,为 16 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 其中的“壬寅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略微一提。,2)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A1951 年的学制改革 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另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中央人民政府政

8、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见教材) C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见教材),三、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基础教育:择校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 中等教育:择校问题、职业教育问题等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下滑、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积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 ,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

9、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国家法律机关将强制执行。 第二,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国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当今我国的义务教育情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

10、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对职业教育地支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

11、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各级政府要增加职业教育投入,重点支持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列入“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支持1000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一批职业教育骨干基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等教育结构主要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普通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将来升学或就业做准备。 职业技术教育则属于专业教育,包括各种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以及在职职工的各种技术培训。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

12、教育。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保持的比例,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两者的比例大至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中等教育尚末普及、经济还不发展的情况下,普通教育所占的比例大于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种是中等教育接近于普及、高等教育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经济发展较快的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则呈上升趋势。 第三种是中等教育普及后,高等教育已达到大众化时,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所占比例小,二者相互渗透、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方面发展,上述三种情况基本反映了两者发展的比例和规律。我国目前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处于第二种情况,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由第一种情况逐步向第二种情况过渡。从总体情况看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这种上升的

13、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不能没有限制,一般来说,职业技术教育比例最高保持在 40% 50% 限度内波动。,第一,青少年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充分挖掘中等专业学校潜力,并有计划地把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中学或增设职业班。 第三,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第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紧密结合,拓宽训练范围,城乡各有侧重,基础教育配合,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委的教育。 第五,在办学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鼓励集体、个人和其它社会力量办学。

14、第六,以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以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问题。,3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院三级结构。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 在层次结构上,重点发展高等专科层次教育,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城镇第三产业的高等专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现代学科结构应重点发展应用学科,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优先保证国家重点产业、教育国防军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和设备效率,

15、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加强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和校际合作,通过扩大学校招生人数来扩大高校办学规模。,4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扩大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各级教育领导的隶属关系、工作关系、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管理方式以及实施措施。从广义上说,是指国家政权机关领导管理体制。我国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前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以纵向隶属关系为主,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这种管理体制,对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十分有利,但权力过分集中,政权职责不分,国家又统得过死,管得太多,容易压抑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学校丧失办学活力。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实行简政放权就是要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其它业务部门之间对学校管理的权限。国家通过统筹规划、方针政策、信息引导、督导评估、经费拔付等手段实行宏观管理,使地方和学校通过责权的划分,拥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则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学校领导体制上的重大改革,使学校管理有了责权分明的行政指挥系统,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但校长负责制,要防止特权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必须以教职工民主管理为基础,保证行政指挥的正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