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苏---苏洵.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79610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苏---苏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苏---苏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苏---苏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苏---苏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和蘇轍,他們之所以有非凡的的文學成就和高尚德操,也足與其父母的家教分不開的。其父蘇洵,文史上稱為大蘇 ,不僅文章名聞天下,而且博通經史和諸子百家,這給兒子蘇軾、蘇轍的文化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蘇軾在十歲時,父親外出四方遊學,他的教育由母親程氏負責,所讀之書除儒家經典外,史書以及先秦兩漢名家如老子、莊子、韓非、賈誼、陸賈、揚雄、董仲舒等人的著作,都無不廣博閱讀,其弟蘇轍比他小兩歲。亦在母親的教導之下;後來兄地二人同時考取進士,他們的文章為宋仁宗、神宗所嘉獎。據史書記載,神宗在宮中閱讀和欣賞他們的文章,飯菜擺在桌上都忘記了就餐,還拍著桌子連連叫絕不已,稱讚

2、蘇氏二兄弟是天下奇才(宋史蘇軾傳)。蘇軾生性剛直,屢忤權貴,終身只做得個地方州郡官,蘇轍都官至宰相。儘管他兄弟倆在仕途上有窮達之別,但他們對子女的家教是同樣重規的,也都有成就。蘇軾的三個兒子即蘇邁、蘇迨、蘇過,俱善寫文章,亦都登人了仕途。蘇軾不僅親自教育他的兒子,而且還教導他的族孫。如其族孫蘇元老,幼時孤貧,在蘇賦和兄弟蘇轍的教導下勤勉學習,後長於春秋 ,且善寫文章。當時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初識蘇元老,粗閱讀他的文章,十分驚奇,說元老是蘇氏之秀 ,嘉許蘇賦和蘇轍對牠的教導之功。後來,蘇元老舉進士,官至國子博士、太常少卿,並有詩文流傳於世。可見,蘇氏的家教是以重文學見長的。 前言一家三父子,都是大

3、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 眉山有三蘇,草木皆盡枯。 在歷史上震耀一時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蘇“,是北宋文化昌盛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傑出的思想家,三父子一齊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觀。在讀過蘇家三父子的文章後,對於他們三人,產生了興趣。我國歷史上罕見的“父子三文豪“-蘇家三父子是繼曹操一家之後的閃亮之星,且跟曹操一家所不同的是:曹操他們是帝王之家;而蘇洵他們則否。為何他們也可以如此的令人們敬仰且稱讚呢?他們三人尤其是蘇軾及蘇轍,很年輕的時候就早已轟動京師,人家說樹大招風、不遭人忌是庸才,兩兄弟的一生,遭遇了多少的風風雨雨?而他們又如何去處理所面對的問題呢?“三蘇“生

4、時已譽滿天下,“三蘇“文章人爭傳誦,當時即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之諺。迄至清末,“景蘇“、“范蘇“、“注蘇“、“評蘇“之風仍然熾盛,出現“千家注蘇,萬人評說“的獨特景象。“三蘇“作品廣傳邊裔,遠播重洋,在當時的遼邦、金國,乃至朝鮮半島、日本群島都產生過“典範“式的影響。近代以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三蘇“(特別是蘇軾)的作品還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歐洲獲得了不少“知音“。到底他們的文章有何特色或思想方面有什麼令人讚嘆的地方呢?而在創作方面,有哪些永垂不朽的詩或文流傳至今呢?三蘇之中,尤其蘇軾,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代巨擘。在“唐宋八大家”中,眉山占了“三大家” ,為中華文化作出了不

5、朽的貢獻。在此篇當中,我們就要探討三蘇各自的風格與特色。 生平一、 蘇洵蘇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人。年二十七,始發奮讀書,屢舉進士不第。嘉祐年間,攜長子軾次子轍,由蜀赴汴京赴考,深為歐陽修賞識,呈所著二十二篇文章於朝廷,文名大盛。其後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今河北文安)主簿等職,和二子軾、轍,並稱三蘇 ,有嘉祐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能繼承孟子、韓愈議論文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擅長政論、史論,喜談兵謀、權變。敘事文較少。用筆矯健奔放,修辭精簡雄峻,得力於孟子,且有戰國縱橫家的氣勢。名作有六國論 、 心術 、 管仲論 、 名二子說等。二、 蘇

6、軾蘇軾(一三七-一一一)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年間進士。神宗初年任京官,因支持舊黨,反對王安石,出為杭州通判, 轉知密、徐、湖三州,因作詩諷刺新法,四十五歲時被貶黃州。後哲宗召還, 因和程頤一派舊黨不合,出知杭、穎、定三州。他五十九歲時,新黨再度執政,他被貶到海南島瓊州。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內徙,次年七月卒於常州。諡文忠。和父洵、弟轍並稱三蘇 ,著有蘇東坡全集 。蘇東坡是個多方面的文學家,散文、詩、詞都卓然成家。他比之前主張文以載道的古文家,更強調文章本身的藝術價值。在文章寫作上,自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即要求自由表達,擺脫形式束縛;又要求

7、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 ,即充分掌握文章的表達能力。其文達到了如萬斛源泉不擇地而出 ,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 )的藝術境界,具有獨特的文藝風格。後人把他和韓愈並提,稱為韓潮蘇海 ,是唐宋八大家中重要人物。他的政論文如策略 、 策別 、 策斷等,廣引史實,借古喻今,是政治論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書札、雜記、雜說、小賦,如答謝民師書 、 篔簹谷偃竹記 、日喻 、 前後赤壁賦等,大都是夾敘夾議,隨筆揮灑,胸懷坦率,表現了對人生、文藝的見解和愛好,在散文中成就最高。三、 蘇轍蘇轍(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號穎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進士,累官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和父洵、兄

8、軾,並稱三蘇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欒城集 。其文章發展了韓愈氣盛言宜的論點,平正委婉,在散體古文中,採取排句形式,吸收駢文的技巧,故聲調鏗鏘,色采優美,寫作風格接近歐陽修、蘇軾。記敘文紆徐曲折,饒有情節,名作有黃州快哉亭記 、 武昌九曲亭記 。 上樞密韓太尉書也是一代名作。 三蘇的生平表格整理姓名 蘇洵 蘇軾 蘇轍籍貫 北宋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眉山縣)字號.字明允.號老泉.字子瞻.字號東坡居士.諡文忠.字子由.號欒城,字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經歷1.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2.與二子軾、轍並以文名,世稱三蘇1.仁宗時,試禮部,主考歐陽脩擢置第二,嘗云: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2.神宗時,王安石倡新法,軾上書反對,出為杭州通判。 3.後謫黃州團練副使,築室於東坡,自號1.神宗時,因反對青苗法忤王安石,出為河南推官2.後坐兄軾作詩譏評時政,又被貶3.常出使契丹4.新黨復得勢時,轍又屢遭貶謫5.幑宗時,歸隱於許東坡居士。 4.嘗知杭州,疏濬西湖,築長堤,杭人呼為蘇公堤州,築室頴水之濱,字號頴冰遺老,讀書學禪以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