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思考题及习题: 单选题: 1.在 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 A)。 A.阿道夫凯特勒B.威廉配第C. 约翰格朗特D.赫尔曼康令 2. 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A。 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C.构成 总 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 3.一个统计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在某地区2003年GDP和人均GDP资料中,属于下面哪一种类统计指标(B)。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
2、标 C.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5.对 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D)。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 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 C.某一高等学校D. 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 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 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 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C.该 市国有工 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 7.有 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 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工资 B.200个公司 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个公司每个
3、职工的工资 8.下列 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 A.性 别B.年龄C.商品价格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 9.某企 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C)。 A.标志 B.变量C.指标D.标志值 10.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B)。 A.标 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 11.工 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 型 变量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多选题: 1.对 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BCE) 。 A . 某
4、企业为亏损企业 B. 工业总产值为1.1亿元 C. 职工总人数为10万人 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总台数为750台 2.设 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和65万元,则(ABCE )。 A.“全民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 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个变量 D.“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E.25、22、40、33和65这几个数字是变量值 3.某商场800名职工的每个人的工资资料中(ACDE)。 A职工工资总额是统计 指标B.800名职工是总体单位 C有 800个标志值D. 职工工资是统计标志 E
5、该商场 工资总额等于 800人乘以其平均工资 4在全国人口普查当中(AC )。 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B.男性是品质标志C.年龄是数量标志 D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 标志 E.全国人口数是数量总体 第二章强化练习题: 单选题: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200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12月2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D)。 A. 2000年12月20日零时B. 2000年 12月19日24时 C. 2000年11月1日24时D. 2000年10月31日24时 2.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D) 。 A. 标志值很大的单位B. 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
6、量的绝大比重 C. 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D.标志值总量占总体标志指总量的绝大比重 3. 为了了解全国钢铁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可对首钢、宝钢、武钢、鞍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c) 。 A. 非全面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 4. 调查几个主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 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B) 。 A. 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C. 普查D. 抽样调查 5.某工业企业系统内欲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1月1 日至2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A) 。 A. 调查期限B. 调查时间C. 登记时间D. 标准时间
7、 6. 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B) 。 A. 确定调查组织工作B. 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C. 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D. 调查经费的确定 7.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B) 。 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填报单位D. 一般单位 8.某市2004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C) A.一年 B.一年零一个月 C.一个月 D.一天 9.要调查上网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比较适宜的调查方法是(C) A. 访问 法 B. 实验法 .网上调查 .观察法 第三章强化练习题: 单选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 A. 确定分
8、组标志B. 确定组数C. 确定组距D. 确定分组界限 2. 分布数列是指(C)。 B. 各组次数依次排成的数列 A. 各组组别依次排成的数列 D. 各组频率依次排成的数C. 各组组别与次数依次排列而成的数列 3.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B)。 A. 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 4. 下面属于变量分配数列的资料有(B)。 A. 大学生按专业分配B. 电站按发电能力分配 C. 商业企业按类型分配D. 企业按国民经济类型分配 5.等距数列中,全距一定, 则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 A. 正比B. 等比C. 反比D. 不成比例 6. 在组距数列中,以上累计到某组的次数是10
9、0,这表示总体单位中(A)。 A. 大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B. 小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C. 大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D. 小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多选题: 1. 组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BD)。 A. 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B. 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C.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D. 全距的多少成正比 E. 全距的多少成反比 2. 现将某班40名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分别列入60分以下、60-70、70-80、80-90、 90分以上5个组中,这种分组是(ABE)。 C. 形成品质数列 A. 形成变量数列 B. 形成组距数列 D. 按 质 量标志分组E. 按数量标志分
10、组 3.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ABC)。 A. 钟形分布B. U形分布C. J形分布D. S形分布E. 十形分布计算题: 1. 某单 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 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 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 分为优 。 要求: (1)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布表; (2)指出分组标志、
11、类型以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 ()考核成绩次数分布表 第四章强化复习题: 1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它们是( D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 较 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2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533亿元,这是( A ) A.时期指标 B.时 点指 标 C.总量指标 D.平均指标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C ) A.国内生产总值 B.流通费用率 C.人均利税额 D.商店总数 4下列指标属于比例
12、相对指标的是( D ) A.工人出勤率 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 每百元产值利税额 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5下列指标属于 总量指标的是( B ) A.人均粮食产量 B. 资金利税率 C.产 品合格率 D. 学生人数 6将不同地区、部门、 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D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7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D ) A.12 B.150 C.111.11 D.11.11 8时 点指标的数值( A )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B.通常连续登记 C.时间间隔越长,指
13、标数值越大 D. 具有可加性 9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1997年比1996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150 B.94.4 C.104.5 D.66.7 10总 体各部分指标数值与总体数值计算求得的结构相对数之和( C ) A.大于100 B.小于100 C.等于100 D. 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1下列指标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 A1981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 B1990年国民生 产总值为1980年的236.3 B1990年国民生 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 27.3 D1990年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
14、.2 E1990年国民收入使用 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 2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CDE ) A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均利税总额 C 利税总额 D职 工人数 E固定资产原值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BCDE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人均钢产量 D每千人拥有的商 业网点数 E人均粮食产量 4 常用的相对指标有( ABCDE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 较 与比例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5相 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BE ) A比例数 B 无名数 C结构数 D抽样数 E复名数 6.2008年全年国内生 产总
15、值GDP300670亿元,这个指标是(ABE) A.数量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相对指标 E. 价 值指标 7.下列指标属于比 较相对指标的有(BE) A.男生人数占全班学生总数的51% B.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2倍 C.某商场9鱼粉费用额是销售费的8% D.某厂2008年的产量是2000年产量的5倍 E.2004年北京市生 产总值是4283.3亿元,是上海市生产总值7450.27亿元的57.49% 第五章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反映(A) 。 A. 总体分布的集中 趋势B. 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 C. 总体分布的大概趋势D. 总体分布的一般趋势 2平均指标是说
16、明(C)。 A. 各类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B. 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C. 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D. 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3计 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D ) A中位数B. 众数C. 调和平均数D. 算术平均数 4各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之和(C)。 A. 等于各变量平均数离差之和B. 等于各变量离差之和的平均数 C. 等于零D. 为最大值 5当计算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时,应采用哪种平均数?(D) A. 众数 B. 中位数C. 算术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 6对
17、比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水平,应该采用的指标是(A )。 A. 人均粮食产量B. 单位粮食产量C. 粮食总产量D. 平均单位粮食产量 7众数是(C)。 A. 出现次数最少的次数B. 出现次数最少的标志值 C. 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D. 出现次数最多的频数 8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C )。A. 众数在众数组内靠 近上限B. 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 C. 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D. 众数为零 9某地区8月份一等鸭梨每公斤1.8元,二等鸭梨每公斤1.5元,10月份鸭梨销售价格没变,但一等鸭梨销售量增加8%,二等鸭梨销售量增加10%,10月份鸭梨的平均销售价格是(C)
18、。 A. 不变B. 提高C. 下降D. 无法确定 10.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C ) A. 600元 B.533.33 元 C.466.67元 D.500元 多选题 : 1. 假定市场上某种商品最多的成交价格为每公斤4.60元,则每公斤4.60元(ABD)。 A. 可用来代表这种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B. 是平均指 标值 C. 是中位数D. 是众数E. 是调和平均数 2. 如果在分配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为零,则不能计算(BCDE) 。 A. 加权算术平均数B. 加权调和平均数C. 简单调和平均数D. 简单几
19、何平均数E. 加权几何平均数 3.平均指标 (ACDE)。 A. 是质量指标B. 是数量指标C. 能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D. 能反映总体单位 的一般水平E. 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第六章强化习题: 一.单选题 1.标志变异指标(A) A.说明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B.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C.能够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D. 与平均数的代表性成正比 2.标 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C) A. 标准差.平均数 C.全距 D.变异系数 3.某市2008年农村人均收入和城市人均收入分别为4800元和10060元,标准差分别为320元和780元,则人均收入的变异程度(A ) A.城
20、市大 B.一 样 大 C.农村大 D不具可比性 4.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有(C) A.两个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大,代表性差 C.平均数小,代表性差 D.无法正确进行判断 5.标 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C ) A.变动趋势 B.集中趋势 C.离中趋势 D.一般趋势 6标 准差指 标数值越小, 则反映变量值( B )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二.多选题 1.标 志变异指标有( ABCD ) A. 全距 B.平均差 C. 标 准差 D.标准差系数 E.相关系数 2.两个总体平均
21、数相同,但标准差不等, 则(ABE) A.标 准差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B.标 准差越小,各单位标志差异程度越小 C.两 总体集中趋势相同 D.无法比较两总体的离散程度 E.无 须计 算标准差系数,直接用 标准差比较两总体离散趋势 3.平均指标与标志差异指标的关系是(ABCD) A.平均指标是对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测度,代表程度取决于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 B.标 志 变异程度越大,平均指标代表性越差 C.标 志变异程度越小,平均指标代表性越好 D.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分别反映同一总体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E.两者无关系 三.计算题 . 某工 业局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差为512元,标准差
22、系数为8.4 试 求该工业局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 。 .课后习题: 第题 第七章强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 若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6,当试验6次时,该事件出现的次数将是(D )。 A.1次 B. 大于1 次 C.小于1次 D.上述结果均有可能 2.已知一批 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现随机抽取n个样本,其中 x个为正品,则x的分布服从(B )。 A.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超几何分布 3.若一个系的学生中有65%是男生,40%是高年级学生。若随机抽选一人,该学生或是男生或是高年级学生的概率最可能是( B)。 A.0.35 B. 0.80 C. 0.56 D.
23、1.05 4.有为朋友从 远方来,他乘火车、轮船、汽车、 飞机来的概率分别为0.3、0.2、0.1和0.4,如果他乘火 车、轮船、汽车来的话, 迟到的概率分别为1/4、1/3和1/12,而乘飞机则不会迟到,试求他迟到的概率为(A) A. 0.15 B.0.20 C.0.25 D.0.30 5.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C)。 A. 计算和控制误差B. 了解总体单位情况 C. 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 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二多选题 1. 抽样调查是(ABE )。 A. 搜集资料的方法 B. 推断方法 C. 全面调查方法 D. 典型调查方法 E. 非全面 调查方法 2.抽样误差是(ABCE)。 A
24、. 抽样估计值与未知的总体真值之差 B. 抽样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C. 抽样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引起的 D. 指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E. 偶然的代表性误差 3.下面哪些项是类型抽样(ACD )。 A.为研究城市邮政信件传递速度,从普通信件和快递信件中抽取一定信件组成样本 B. 为研究某工厂工人平均工龄,把工厂工人划分为100个生产班组,从中抽取一 定数量的班组组成样本 C. 某产品质量抽检按加工车床的性能(自动和半自动)分组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车 床组成样本 D. 农产量抽样按地理条件分组,从中取样 E. 为调查某市育龄妇女生育人数,把全市按户籍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分成许多区 域,对抽中的区域全面
25、调查育龄妇女的生育人数 平均数区间估计的计算 成数区间估计的计算 计算题3 从某大公司的10000女工中随机抽取100名,调查她们每天家务劳动时间,资料如下: 试计算: (1) 计算每天家务劳动25小时女工的比重、比重方差、均方差系数。 (2)在重复抽 样条件下,以95.45%的置信度来估计公司女工平均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的区间估计。 (3)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以z=1的概率度估计该公司女工每天家务劳动时间25小 时的比重区间,指出这种区间的可信程度。 计算题 4: 某工厂有2000个工人,用 简单随机不重复方法抽出100个工人 作为样本,计算出平均工资560元, 标准差 3245元。 要求:(1
26、)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t2)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 区间。 计算题3的答案 计算题5:答案: 解:已知N=2000 n=100 =560 =32.45 因为 (2) 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区间为: 所以 560-3.08560+3.08 556.92-563.08 回归方程的计算结果 第十章强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时间数列中,数 值大小与时间长 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平均数时间序列 B 时期序列 C时点序列 D相对数时间序列 2.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3.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
27、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 为( ) A150万人 B150 2万人 C1501万人 D无法确定 4.某企业的科技投,3,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 速度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平均发 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2.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 A环比发展速度的 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
28、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形式出现 例、某企业1997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1998年计划规定比1997年下降8%,实际下降6%. 企业1998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1997 1998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 试确定: 该种产品1998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3)1998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4)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解:以1997年的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数,根据1998 年的计划百分比和实
29、际完成百分比可以计 算出: 1998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800(100%-8%)=736(元) 实际单位产品成本 800(100%-6%)=752(元)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752/736)100102.17 (3)=1998年产品 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两种不同水稻品种的资料如右图: 试计算:两个水稻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并从稳定性方面确定应选用哪 一品种的水稻 概率的古典定义 某钢铁公司所属三个工厂的职工人数如下表。从 【例】 该公司中随机抽取1人,问: (1)该职工为 男性的概率 (2)该职工为炼钢 厂职工的概率 概率的古典定义 解:(1)用A 表示“抽中的职工为男性”这一事件;A为全公司男职工的集 合;基本空间为全公司职工的集合。则 概率的加法法则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事件的独立性 (例题分析) 正态分布 (例题分析) 例: 某大学英语统考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已知平均成绩为70分, 标准差为 10分。求该大学英语成绩在6075分的概率。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