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学模拟试题 (一)一、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共 15 分)1地物:地面上固定性的有形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2方位角: 从标准方向线北端顺时针计算到某直线所夹的水平角。3何谓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中有何用途? 图上 0.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为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距离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去定测图比例尺。二、填空题(共 30 分) 1经纬仪的安置包括两项工作内容:一是(1),目的是(2);二是(3),目的是(4)。2平均静止的水准面称为(5),它有(6)个,是我国(7)的起算面。3直线丈量之
2、前,应先进行直线的(8),以确保丈量的距离正确。4直线的坡度是其两端点的(9)之比。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10)。5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11)。6. 中误差计算公式:中, 是( 12 ), v 是( 13 ), n 是( 14 )。7.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其来源可概括为(15)、(16)、(17)。8. 测量学是一门研究(18)和确定(19)的科学。9. 将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测设在地面上以便施工,这种工作通常称为(20)。10.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时,闭合差可按(21)成比例进行改正,改正数的符号应与(22)。改正后的高
3、差总和,对于闭合水准路线应(23),对于附合水准路线则应(24)。11. 由角度测量原理可知,为了瞄准不同(25)和不同(26)的目标,经纬仪的望远镜不仅能在(27)面内转动,而且能在(28)面内转动。12. 对直线 AB 往返丈量结果分别为 300.682m 和300.658m,则相对误差为(29),AB 长度是(30)。答:1(1)对中,(2)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在一条铅垂线上,(3)整平,(4)使水平度盘水平,竖轴竖直2、(5)大地水准面,(6)1,(7)高程3、(8)定线4、(9)高差与平距,(10)小5、(11)定向6、(12)真误差,(13)改正数,(14)观测次数7、(15)仪器误
4、差,(16)人为观测误差,(17)外界条件影响误差8、(18)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9)地面点位9、(20)测设10、(21)测站数或水准路线长度,(22)高差闭合差的符号相反,(23)等于零,(24)等于终点与起点已知高程之差11、(25)方向,(26)高度,(27)水平,(28)竖直12、(29)1/12000,(30)300.670三、单项选择题(共 9 分) 1、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2、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其圆水准管轴应成( )位置 (a)竖直; (b)倾斜; (c)水平;
5、(d)和望远镜水平。3、已知 AB 两点的坐标 x2x1=0.5m, y2y1=0.5m,则其坐标方位角 12 是( ) (a) 45; (b) 315; (c) 135; (d)225o。 答:1.A 2.A 3.B四、是非判断题(共 12 分)(1)在 1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对)(2)地面上 AB 两点间的高差既可以是两点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也可以是相对高程之差。 (对 ) (3)竖直角观测中,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盘左、盘右两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对 ) (4)三种导线测量的形式,即闭合导线、附合导线与支导线,在相同观测条
6、件下进行观测,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测量结果最为可靠。 (错 ) (5)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 ( 对) (6)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均采用梯形分幅编号,并以 1:100 万为基础。 ( 错)五、计算题(共 37 分)1、等外闭合水准测量,A 为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列于表。试求各未知点高程。 点号距离D/km高差h/m高差改正数 v改正后高差 h+v 高程 HA 75.1891.1 -2.101 1 0.8 +1.468 2 1.0 +1.469 3 0.9 -0.801 A 答: 点号 距离 D/km 高差 h/m 高差改正数 v 改正后高差 h+v 高程
7、 H A 75.189 1.1 -2.101 -0.010 -2.111 1 73.078 0.8 +1.468 -0.008 +1.460 2 74.538 1.0 +1.469 -0.009 +1.460 3 75.998 0.9 -0.801 -0.008 -0.809 A 75.189 3.8 +0.035 -0.035 0 2、一段距离分三段丈量,分别量得 S 1=42.74m, S2=148.36m,S 3=84.75 m,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 m1=2cm,m 2=5cm,m 3=4cm,试求该段距离的总长 S 及其中误差 ms。答:S=S 1+S2+S3=275.85m S=S
8、1+S2+S3是一个和差关系式,由和差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可得:m S2= m12+ m22+ m32=2 2+52+42=45mS=6.7cm即该距离为S=275.85m6.7cm3.已知控制点 A、B 和待测设点 P 的坐标为:现用角度交会法测设 P 点,试计算测设数据。并绘略图表示。答:测量学模拟试题 (二)一、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共 15 分)1、绝对高程:地 面 上 某 点 沿 它 的 铅 垂 线 至 大 地 水 准 面 的 垂 直 距 离 。2、直线定向: 答: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所夹的角度。3、说明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地貌的基本形状(绘图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连
9、成的闭合曲线。1)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等高线在图上的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缓;平距越小,则坡度愈陡。地貌的基本形状(绘图表示)请参见课本(农大的测量学第四版)126 页内图7-97-13二、填空题(共 20 分) 1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2)、(3)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4)、(5)、(6) 。3地形图上 0.1 毫米所表示的实地距离称为(7)。4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8),平距小的表示地面坡度(9)。5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10),测量上通常采
10、用的标准方向是(11)。6地面上的点到(12)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到(13)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14)。7. 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15)分幅法;另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16)分幅法。8. 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为时,测设数据是(17)。9. 某点在 6带中的横坐标的通用值为 17456789.00,则该点在 6带的带号为(18),位于中央经线的(19)侧,离中央经线的距离为(20)米。参考答案 答:1(1)水平角,(2)水平距离,(3)高差2(4)踏勘选点,(5)测角,(6)量边3(7)比例尺精度4(8)小(缓),(
11、9)大(陡)5(10)直线定向,(11)坐标北(坐标纵轴方向)6(12)任意水准面,(13)大地水准面,(14)相等7. (15)矩形,(16)梯形8. (17)两个角度9. (18)17 带,(19)西侧,(20)43211 米三、单项选择题(共 12 分) 1、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可以消除 (a)水准尺未竖直的误差; (b)仪器升沉的误差; (c)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2、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计算角度总是用右目标读数减左目标读数,其原因是 (a)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顺时针增加的;(b)因为右目标读数大,左目标读数小; (c)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反时针增加
12、的;(d)倒过来减可能得负数。3、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比单位观测值中误差缩小 倍,由此得出结论 (a)观测次数越多,精度提高越多;(b)观测次数增加可以提高精度,但无限增加效益不高;(c)精度提高与观测次数成正比; (d)无限增加次数来提高精度,会带来好处。 答:(1)(c) (2)(a) (3)(b) 四、是非判断题(共 20 分)1、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 )2、通过圆水准器的零点,作内表面圆弧的纵切线称圆水准器轴线。 ( ) 3、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水平角观测,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每半测回均应归零。 ( ) 4、四等水准测量按国家规范规定
13、采用仪器不低于3 级,视距长度不大于 100 米,前后视距差不大于 3 米,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 5 毫米。 ( ) 5、采用大平板仪测图时,大平板可以安置在测站边的任意位置。 ( )答:(1) (2) (3) (4) (5) 五、计算题(共 33 分)1、附合水准路线测量,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于表中,完成表中计算并求 1、2、3 点的高程。 点号 测站数 n 高差 h 高差改正 数 v 改正后高差 h+v 高程 HA 56.345m112 +2.785 m -10 +2.775 59.120 18 -4.369 -17 -4.3862 54.73413 +1.980 -11 +1.9693 5
14、6.70311 +2.345 -9 +2.336 B59.039 54 +2.741 -47 +2.694 +2.694 答:2、某楼房在施工中,为求第二层的地面高度,将水准仪安置在第一层地面,由室内地坪向上引点,已知室内地坪的高度为 HA=50.000m,在 A 尺上的读数为 a=1.254m。现将一钢尺悬挂在楼外,d 处的读数为 d=0.212m,将水准仪搬到第二层后,在钢尺上 c 处的读数为 c=3.642m,B 点水准尺的读数为b=1.484m,求第二层的地面高程。 答:求在第一层地面时仪器高:H =50.000+1.254 = 51.254 m 第二层地面时仪器高:H=51.254 + (3.642-0.212) = 54.664m B 点的地面高程 HB=54.664-1.484=53.200 m 3、导线计算中,两点间改正以后的坐标差如表,请计算各点的坐标。改正后坐标增量( m ) 坐标( m )点号X Y X YA 600.100 400.20051.324 80.735B 65.598 75.471C 93.046 44.139D 78.772 112.067A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