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思政教学.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793124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思政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思政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思政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思政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重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先富”和“共富”的关系,防止两极分化;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收入差距的问题;理解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2、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例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玩真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制。虽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下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

3、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改革,在实践上为发展商品经济、遵循价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实践的发展要求在理论上实现创新,以更好地推进改革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开始是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4、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这个提法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所以,发达

5、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下图是我国所有制的结构形成:,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

6、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能原则。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郭嘉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7、非公有制成分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

8、来的。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制度,其实质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按生产

9、要素分配有多种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制度,必须主义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提出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好”指的是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指发展速度,而经济发展并非越快越好。首先需要看资源环境能否支持,其次,要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否得以有效的解决。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让我们为经济过于“迅猛”的发展付出了代价,所以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质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能耗,在“好”的前提下谈“快”。,这样的变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

11、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周记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 到“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

13、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长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

14、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五、统筹区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区域发展问题;二是区域关系问题。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只能在全面、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并结合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才能

15、确定。统筹区域发展内容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型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名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建设先看社会,必须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