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3预防和处理(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3) 仔细评估
2、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 0.5 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 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吸氧持续时间超过 24 h,氧浓度高于 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 2)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
3、,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 2 种氧中毒。(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 1 个大气压左右的氧 8h 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 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 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2) 脑型氧中毒:吸入 23 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仔细
4、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在常压下,吸入 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 24 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 412 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4)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三)呼吸道黏膜干燥1原因(1) 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过于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2) 氧流量过大。2临床表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刺激性咳嗽,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
5、血或鼻出血。3预防和处理(1) 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治呼吸道黏膜干燥。(2) 及时给发热病人补充水分,嘱其多饮水。向张口呼吸的病人解释、宣教,尽量使其经鼻腔呼吸,以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程度。对于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湿化吸入的空气。(3) 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4) 已发生呼吸道黏膜干燥的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四)呼吸抑制1原因 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高浓度给氧易发生呼吸抑制。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型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
6、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抑制病人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2临床袁现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3预防和处理(1) 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 12Lmin。(2) 注意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以纠正低氧血症。维持 PaO2在 60 mmHg,以不升高 PaC02为原则。(3) 加强病情观察,将该类病人用氧情况、效果列为床边交班内容。(4) 加强健康宣教,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
7、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5) 一旦发生高浓度给氧引起的呼吸抑制,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 12 Lmin 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6)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五)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1原因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过高的动脉氧分压(达到 140 mmHg 以上)引起透明的晶状体后血管增生,最后纤维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2临床表现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
8、可逆的失明。3预防和处理(1)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严格控制在 4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2) 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3) 已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六)吸收性肺不张1原因病人吸人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氮气(不能被吸收)被大量置换,一旦病人支气管有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2临床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甚至发生昏迷。3预防和处理(1) 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常
9、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2) 降低给氧浓度,控制在 60以下。(3)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来预防。(七)肺组织损伤1原因(1) 进行氧疗时,没有调节氧流量,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若原本氧流量较高,则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造成损伤。(2) 在氧疗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没有取下鼻导管或未分离供氧管道,直接调节氧流量,若调节方向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2临床表现有呛咳、咳嗽表现,严重者产生气胸。3预防和处理(1) 调节氧流量后才能插入鼻导管。(2) 停用氧气时,先取下给氧装置,再关流量表开关。(3) 原本采用面罩、头罩、氧气帐等
10、法给氧的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调低氧流量。 雾化吸人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感染1原因 (1) 未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雾化装置、管道、口含嘴、面罩等没有及时按要求清洗和消毒,可促发肺部感染。(2) 病人自身免疫功能减退,加之较长时间用广谱抗生素雾化吸入,可诱发口腔真菌感染。(3) 雾化吸入液中若加入糖皮质激素,在长期吸入过程中由于激素可引起口腔黏膜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可诱发口腔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2临床表现(1) 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肺部听诊有啰音;X 线胸片可显示肺部有炎症的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2) 口腔真菌感染时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
11、色或白色的斑点,可出现鹅口疮或其他口炎症状。病人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3预防和处理(1) 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对雾化器主机要擦拭消毒,对雾化罐、螺纹管及口含嘴要浸泡消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晾干以备下一位病人使用。(2) 应注意雾化面罩或口含嘴专人专用。(3) 雾化治疗期间指导病人注意口腔卫生,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 如果吸人液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则需要用碳酸氢钠漱口水进行嗽口,以抑制真菌生长。同时注意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5) 肺部感染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6) 口腔真菌感染者加强口腔护理和局部治疗,选用抑制真菌生长的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患处涂抗真菌类药物如 25制霉
12、菌素甘油,每日 3-4 次。(二)气道阻塞1原因体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往往由于咳痰不利,支气管内常有比较黏稠的痰液滞留,如果再用低渗的雾化液吸入,则有可能引起气道黏膜水肿,或者使得痰液稀释膨胀,这样就有可能在原本痰液不全阻塞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气道堵塞。2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发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表现。3.预防和处理(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对痰液多且粘稠的病人要尽量先将痰液咳出或吸出后再行吸入治疗(2) 雾化吸入过程中,鼓励痰液黏稠病人有效咳嗽,配合叩击胸背部,及时排出湿化的痰液。必要时吸痰,以免阻塞呼吸道。(3) 雾化吸入中有痰液堵塞支气管应
13、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三)支气管痉挛1.原因(1) 一般是由于吸入过快且雾量大所致。过多的气溶颗粒快速进人支气管及肺泡,或者过饱和的雾液吸入都可形成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不良刺激,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2) 病人对吸入的药物过敏,或者雾化的药物刺激性大而导致的支气管痉挛。(3) 哮喘病史病人,吸入低温气体诱发支气管痉挛。(4)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因雾化气体中氧含量较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2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不能平卧,皮肤、黏膜发绀等表现。双肺可闻及哮鸣音。3.预防和处理(1) 雾化前告知病人雾化室可能有轻微憋闷感以及呼吸配合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掌
14、握好吸入方法,均匀而有效地进行吸入治疗。(2) 雾化前评估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3) 首次雾化的老年体弱病人先用较小剂量,待其适应后再逐级增加至所需雾量大小。哮喘的病人,湿化雾量不宜过大,雾化时间不宜过长,以 5min 为宜。(4) 雾化前机器预热 3min,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5) 一旦在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咳嗽加重,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应暂停吸入。发生哮喘者予以半坐卧位并吸氧。(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缺氧严重不能缓解者可行气管插管等。(四)急性肺水肿 1.原因大多是由于吸入雾量过大且时间过长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雾滴进人肺泡的增加,水的表面张力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张力,就会引起
15、肺泡萎缩,并导致肺组织间液静水压下降,从而使肺毛细血管中的水分易透入到肺泡中,引起肺水肿,甚至导致畸形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2.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剧烈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发绀等一系列表现,两肺满布大小水泡音。3.预防和处理(1) 避免长时间、大流量雾化吸入。(2) 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雾化吸人。给予高流量吸氧,采用50乙醇为湿化液,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五)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1原因(1) 超声雾化吸入气体含氧量低于正常呼吸时吸入气体含氧量,易致缺氧。(2) 超声雾化雾滴的温度低于体温,大量低温气体的刺激,使呼吸道痉挛
16、进一步加重,导致缺氧。(3) 超声雾化吸入气体大量进入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呼吸浅促,呼吸末气道内呈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4) 超声雾化吸入不当造成支气管痉挛或气道阻塞时,均可致呼吸困难,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临床表现呼吸浅快,口唇、颜面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呼吸困难。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3预防和处理(1) 尽可能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避免吸入气体中氧含量降低。(2) 雾化吸入前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3) 雾化吸入时避免雾量过大,时间过长。(4) 对于存在缺氧又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并加强病情观察。(六)呃逆1原因大多是由于雾化吸人过快、过猛,大量的气雾微粒被吞入而刺激膈肌,或者伴同大量冷空气吸入而刺激膈肌,从而引起膈肌阵发性痉挛。2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呃逆(即打嗝)症状。 3预防和处理(1) 雾化前机器预热 3min,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2) 雾化吸入时避免雾量过大,雾化开始先用较小雾量,待其适应后再逐级增加至所需雾量大小。 (3) 一旦发生呃逆,可采取在病人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或饮冷开水200 ml,亦可采取针灸等办法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