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 执行情况总结1997年,我区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3 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在2003年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又一致通过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五年来,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实验区建设“重效率、重效益、重效果”的特点,在全面实施完成重庆市北碚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19962000)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 2005年)(简称“二五”规划),确定的 6大指标体系,36个指标,6 个方面发展重点,5 项主要任务
2、,50 个示范项目等目标任务,开展了全面卓有成效的工作,荣获“全国山水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 33项国家级奖项。一、落实“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一)落实规划各项工作目标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 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规划为纲,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府督办、部门分工、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及社会的积极性,把规划实施同部门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局部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指导同严格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将实验区的工作分解,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对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
3、理等目标,坚持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实验区建设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制定了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由实验区办公室邀请区“四大家”领导及人大、政协代表对在建项目进行视察;同时按照“自力更生、自加压力、自始至终”的原则,鼓励多渠道申报立项,多方资金投入,2001 年至 2005年间,仅实验区办公室就争取到国家科技部和市科委立项支持的项目近 20项,经费 200多万元。部门与各社会单位也加大了对规划内外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力度,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区实验区项目的建设工作。(二)规划的指标、项目实施情况几年来,区政府在社会事业投入、经济发展、环
4、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分析,规划中 90%以上指标完成较好,尤其是反映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获得大幅度提升,2000 年为 73岁,预期 2005年达到 75岁,实际达到 76.5岁;人口自然增长率 2000年为 1.3,预期 2005年1,实际达到0.7;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年为 5546元,预期 2005年达到 7800元,实际达到 101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0年为 2312元,预期 2005年达到 3100元,实际达到 3670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为
5、 12.7米 ,预期 2005年达到 21.0米 ,实际达到 31.0米 ;森林覆盖率 2000年为 27.19,2005 年达到 3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2000年为 85,2005 年达到95;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 2000年为 91.14,2005年达到 95;清洁能源利用率 2000年70,2005 年达到93;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2000年20,2005 年达到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000年为 8334元,预期 2005年达到 11520元,实际达到 13722元;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1。有部分指标呈统计下降趋势,如每万人医生数,万人拥有专
6、业技术人员数等。分析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因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用工灵活,部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并未纳入统计范围的人员逐渐扩大。加强实验区项目建设和管理,是抓好创建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支撑。2001 年,各个部门根据“二五”规划 50个优先发展项目要求,开始了组织实施工作。2005 年我们对实验区“二五”规划的 50个项目进行了集中全面调研分析,“三级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碚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等效果好、成绩大;“人居示范小区”、“名优果苗基地建设”、“北碚区观音峡观景广场”、“渝合调整公路北碚段建设”、“北碚区优抚对象疗养中心”、“北碚区社区服务中心”、
7、“扩产 50吨/年麦迪霉素技改工程”、“1000 吨/年黄霉素工业化生产”等项目已完成建设目标。初步显示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的优先项目目前已完成 28项,占 56%,正在实施的 20项,占 40%,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2项,占 4%。二、实验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一)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人均 GDP年均增长 10.1,分别超计划 1个和 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55亿元,年均增长 17.7,超计划 7.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 11亿元。企业改制不断深化,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56%
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 57.2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7.453.439.2。区行政中心顺利搬迁,北碚新城初具规模。渝合高速公路提前建成通车,省道 110北碚段、碚金路、碚青路等区间干道完成硬化改造,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建成天然气第二气源。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现代通讯基础网络覆盖全区。同兴垃圾处理厂、北碚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碚东大桥桥墩下部构造主体工程、遂渝铁路北碚段工程、北华路改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渝合高速公路东阳立交、缙云山立交建成通车,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进场道路及吴粟溪大桥全面竣工,澄八路、文干路等区间干道整治如期完成。到 2005年,城
9、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10185元,年均增长 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3670元,年均增长 8.5。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 31平方米和 35平方米。(二)“科教兴区”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北碚区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来,科技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每年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都要专题调研科技工作。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促进成果转化办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法等政策,坚定不移地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才、成果优势,以科技企业、龙头企业为载体,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工作,使转化率和应用率不断
10、提高到目前的 38%左右,一些成果如:“高速无刷电机”、“不饱和树脂电子电器封装绝缘材料”、“中华倒刺鲃产业化养殖示范”、“应用膨胀螺纹钉系统行前牙桩冠的临床效果观察”等得以在生产实践中转化应用。同时,还积极争取了国家科技部、市科委的项目支持,如:国家星火计划“歇马花果苗木生产者协会”、重庆市重大科技项目“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北碚花卉苗木产业化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指标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等,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西南大学资环学院合作编制了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实施规划(2006 2010)、北碚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开展了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1、重庆市北碚区科技资源转化成科技优势战略研究、重庆市北碚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专题调研;与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合作编制了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与西南大学高教所合作开展北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2001 2005年,区科委还以立项支持方式下达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科技项目共计 100余项,组织申报并获得市科委立项支持的市级科技项目近 20项,争取到科技经费近 300万元。 区科委坚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收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以简报向各镇、街推荐;多次邀请和组织专家、教授到镇(街)、村进行考察、调研,针对性地就果树、果苗、花卉、畜牧、水产、食用菌、无公害
12、蔬菜等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在各镇、街建立了科技管理办公室,落实了基层组织,使科技工作得到延伸,先进实用技术进入农户、社区。五年来,区科委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创建了北碚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协助重庆宇通仪器仪表公司和重庆飞特斯测控设备有限公司包装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125万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0余项,登记金额 9800万元,培育民营科技企业 32家,全年实现收入 6.5亿元,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4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2.0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12%。我区的科技工作,连续两年在重庆市政府对区(
13、市、县)科技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2005 年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三)大力推进生态北碚建设,四大生态构架初见端倪生态北碚论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以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研究案例,提出了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高效农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生态旅游体系建设、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等九个方面论证了生态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重点、途径、支撑与保障,充实了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以“生态经济”统领北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应用于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上取得了突破,为此获 2004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励
14、。逐步建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体系。如重庆横河川仪有限公司是逐步在我区推广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先进试点单位,取得认证后,公司用水、用电单耗分别比同期下降了 70%,26%,纸张消耗下降 5%,废弃包装再利用率达 80%以上,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排出大幅度减少并有效分类与合理处理,废水、噪声的排放全部达标;废油、废液严格按照危险物品五联单进行采购、使用及回收处理,为此年产生效益 21万余元。现我区已有麦田机电有限公司、川仪九厂、富皇水泥、歇马机械厂和重庆正川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陆续获得 ISO14000、ISO9000 认证。同时还涌现象重庆天奇物业公司和重庆澄江
15、煤矸砖有限公司这样资源节约型企业;重庆华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推行清洁生产中,投资 100多万元改燃煤锅炉为燃油锅炉、新建乳化液废水处理、医用焚烧炉、新建玻璃钢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废水、废气全达国家排放标准;重庆大新药业公司投资1040万元,采用生化处理技术,现每天可减少 4.210吨的化学需氧量进入嘉陵江。以种花、果、苗、养殖为特色的生态高效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我区全面进行可持续型农业生产改造,推广无公害技术,实施生物防治病虫害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种、环境、产品质量的监管。到 2005年,全区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 39个,新增花卉苗木、水果、香料、中药材基地 11000亩,改良精养
16、鱼基地 1000亩,形成了静观花卉、歇马果苗、水土名优鱼、东阳西瓜、施家笋竹、金刀峡食用菌和冬桃、石坝香料产业带。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6亿元。五年来,注意把花木产业作为优质高效农业的主导,抓出了特色和成效。至 2005年,我区花木基地面积已发展到 6万多亩,生产品种达 900余个,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103个,专业大户 130户,花卉企业 98个(其中:市区龙头企业 29个),花农花商 5000多户,涉及 31个村,148 个社,9000 多农户,从事花木产业的人员达 3.5万人,实现年收入 1.9亿元,带动全区花木产业收入达 2.2亿元,拉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200余元。江东花卉长廊产业带已成
17、为北碚区农村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现我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缙云山、北温泉,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刀峡,国家“2A”景区金果园,以及胜天湖、龙车寺、偏岩古镇等自然景观,同时,有老舍旧居、梁实秋旧居、晏阳初旧居、红楼、张自忠将军墓、中国西部科学院等历史名人、宗教文化、国内外政要等历史遗迹 100多处,并先后建立了晏阳初乡建学院存列馆,复旦大学纪念馆,卢作孚纪念馆等,突出体现抗战文化赋予北碚的特定文化内涵,展示北碚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场馆。自然景观与历史、宗教文化相融,吸引了游客,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北碚三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吸引游客
18、 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68亿元。以两大城市组团为依托,以生态花园为特色的生态城镇建设得以稳步推进。五年来,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 38%增加至 42.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 7.5平方米增加至 12.1平方米;生活垃圾袋装化率和垃圾无害化率达 96%和 100%,城市污水处理和生产污水排放达标率 99.67%和 99.29%,相关指标居全市前列。人居环境优势进一步凸现,建设成了象水天花园、天奇花园、云景华庭等生态居住区。并以点带面,认真抓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重点建成了以“天奇花园”为代表的夏热冬冷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2004 年开展了茂源名庄建设节能示范工程建设
19、,2005 年已竣工投入使用,从而全面推进了我区人居环境建设。五年间,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取得初步成功。区外来碚购房人数比例快速上升到 30%。(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蓝天、碧水、固废、宁静”四大工程,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区清扫保洁率均达 100%,II 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 304天,位居主城区首位。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 100,新增公共绿地 6.8万平方米。城
20、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受到建设部表彰,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检查验收。五年中,实施清洁能源工程,累计投资亿多元,建设天然气站 1座,汽车天然气配气站 2座,铺设输气管线 719.73公里,年供气量达 10184万立方米,对 21个企事业单位的燃煤锅炉、茶水炉共 55 台、燃煤大灶 200 余口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取缔市场及沿街商亭燃煤设施 1180 台(套),年减少燃煤 1.8 万吨,减少 SO 排放 1000 吨,烟尘排放 500 吨。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清洁燃料,建设沼气池 600 多个,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实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全区增加废气治理设施 210 台
21、(套),用气 7206 户,增加用电量 41631 万度,改用天然气汽车 732台,更新公交车 300台, 77 辆 19座以下柴油中巴车退出城区,有效降低了汽车尾气污染。对经营面积 100平方米以上和污染扰民的餐饮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实施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实施城区扬尘控制工程,共新铺设人行路面彩板 51895平方米,建筑工地和道路建设实行无尘施工,对垃圾、残土、煤等实施密闭运输,城区周边和嘉陵江小三峡沿岸共关停并转采石场、碎石场、水泥厂、堆煤场等 38 家粉尘污染源,并实施生态恢复,加强了嘉陵江小三峡沿线植被和山体保护。每天加强路面保洁和洒水消尘,减少扬尘污染。主次干道、繁华商业地
22、带实行机械化吸尘作业率达 75.9以上,清扫保洁 100%;实施区域水环境保护和节水灌溉工程,设置了饮水保护界碑,关停和取缔了污染较重、经济效益差且治污难度较大的纺织、食品、印染、橡胶、机械等企业 28 家。对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投资 1700多万元,在农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缺水地区 5.8万村民饮水问题。加快水源保护区和溪河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有效保护了我区集中式饮用水厂的水源水质。实施水污染控制工程,对辖区的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和在线监控装置,在全区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投资 0.85亿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水污染治理,实现 160家企业的基本达标排
23、放。投资 1.99亿元于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 5万吨的北碚污水处理厂,并被市政府评为示范工程;投资 2000 多万元,建成了西山坪生活污水处理站。完成了大新药业污水治理扩建工程以及歇马机械厂、光学仪器厂等污水治理工程,加强了对医疗废水的治理。积极推行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在经营性行业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开展电镀行业环保专项整治,确保达标排放。推行国家实用技术改造镇村公厕 400座,投入 500 多万元推广农村集中式或分散式生活废物处置和沼气利用。同时积极兴建节水灌溉和雨水集蓄工程,投资327万元,分别在静观、石坝等四处建立节水灌溉和雨水集蓄示范点;实施节能降耗工程,投资近 600万元,在北碚污
24、水处理厂实施中水利用示范项目,在大新药业实施 GMP认证,在天府矿务局实施矿井水综合利用等,不但有效治理了水污染,而且实现了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了节水节能的目的;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投资 3亿多元,建成了日处理 1200 吨的重庆同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并利用余热发电、烧渣制砖等,有效实现了固体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投资 1000 多万元建设规范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对协和垃圾处理场进行渗滤液处理、实施复垦和生态恢复,使垃圾渗滤液稳定达标排放。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及综合利用工程,投资 12245.3万元,建成磨心坡煤矸石全过程系统控制示范区,将废弃煤矸石用作发电、沸腾灰代替河砂配
25、制建筑砂浆,做到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70%,综合利用固体废物 38.95万吨。我区还提出了环保从源头控制,在生产环节中消除末端治理的新理念,对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实施全过程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有效探索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为西南及库区提供了示范。实施宁静工程,加强城区环境和道路交通噪声管理,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置禁鸣路段,组织开展机动车禁鸣暗查 100多次。限制商业噪声鸣放,对建筑施工噪声、餐饮娱乐噪声进行严格执法监督管理。先后建成了朝阳、天生等多个噪声达标区,面积达 12.02平方公里。(五)狠抓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效果凸显实验区“二五”规划实施建设
26、期间,正是我区“一团二园三城”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和推进的重要时期。作为北碚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和辐射作用已充分显现。一是蔡家组团建设进展良好。中环线蔡家段工程全面启动;悦来嘉陵江大桥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蔡家引道建设完成设计将于近期开工;红鼎休闲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深圳华侨城、香江集团、深业控股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组团前来考察和深入洽谈,世界五百强企业 壳牌与重庆东银集团合资企业即将落户北碚。二是同兴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在园区规划 5.27平方公里(近期将拓展为 16平方公里)面积上,针对空间分布不集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已初步明确生物制药及药械制造、高压、超高压输配电装
27、备制造、机械制造、光机电仪研发制造为主的四个特色分区,同时按照循环工业园区的构架模式,集聚高科技产业。目前,园区有 7家企业投产,5 家企业实现达产。三是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步伐加快。园区总投资将近 10亿元,核心区规划面积 6平方公里,由技术创新园、创业园、产业创新园三个功能园区组成;产业化推广基地规划面积 80平方公里,由花木产业化推广基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重建示范基地、经果苗木产业化推广基地、名优珍稀鱼类繁育与养殖推广基地、畜牧良种胚胎工程产业化推广基地、人工种草及配套养殖推广基地、出口瘦肉型商品猪产业化推广基地、蚕桑原种、原原种推广基地。目前,碚金公路水土至静观段道路拓宽
28、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静观生态园“新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建成 15户特色农家乐,碚金路沿线星级农家乐建设已开工。四是北碚新城建设初具规模,重点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区行政中心顺利搬迁,嘉陵风情步行街中心商业区 10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玉合山人防工程顺利贯通,完成海宇五星级标准大酒店、公安指挥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中医院城南分院、朝阳小学城南新校、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五年来,我区重点小城镇城镇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城镇化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加快了静观中心镇和歇马、童家溪、水土等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完成房地产投资 4200多万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70多万平方米,投资 6000多万
29、元用于城镇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公厕以及城镇路灯等基础设施项目,城镇功能正逐步完善。五是十里温泉城建设全面启动。正在实施的北碚温泉城建设,以北碚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突出的温泉资源为背景,以北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题,以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发展成为集会议、会展、休闲、渡假、文化设施、别墅、商业、住宅等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现代化新城。项目在功能上包括金刚古镇旅游区、城市动力基地、生活动力基地、生命动力基地、心灵动力基地等五大板块,建成后将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处著名的温泉旅游度假胜地。目前,十里温泉城一期工程控规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嘉陵温汤会馆建设已正式启动,运河核心区温泉井开始钻探。六
30、是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正式通过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认定。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依托西南大学优势学科,突出生态环保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三大孵化领域,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和建设,建成综合孵化器 1个,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孵化功能的专业孵化器(雏形)3 个,在孵企业 9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17家,外资、中外合资企业 2家,申请专利 592项(其中发明专利 37项),授权 20项,吸引贸学归国创业人员 31人,培训各类人员 2549人次。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20560万元。(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结构和环境得以优化到 2005年末,全区
31、各类人才总量已达到 7.03万人,比 2000年末的 5.69万人净增1.34万人,年增长率 4.3%。各类人才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为 10.9%,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4.8%。五年来,我区人才发展的特征为:一是人才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务层次明显提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1.3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15.5%提高到 18.5%;大专学历 1.87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25.6%提高到 26.6%;中专学历 1.49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22.7%下降到 21.2%;高中以下学历 2.37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36.2%
32、下降到 33.7%;全区在岗的 4.15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0.412万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1.328万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2.41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由 2000年的 9%、31%、60%调整为10%、32%、58%。二是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得到改善,35 岁以下有 3.037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41.1%上升到 43.2%;36 岁至 45岁人员 2.165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29.6%上升到 30.8%;46 岁至 54岁人员 1.378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 2000年末的 22.1%下降到
33、 19.6%;55 岁以上人员 0.45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末的 7.2%下降到 6.4%;全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三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群体有所发展,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 36名(厅局级),后备人选 23人。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11个,在站博士后 32名,两院院士 2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5名,有突出贡献专家 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帖的专家 350名,市级学术带头人 87名,后备人选 101名。四是人才资源分布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产业 0.35万人,占人才总数的 5%;二产业 3.87万人,占人才总数的 55%;三产业 2.81万人,占人才总数的 40
34、%。通过引进人才、安置高校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等,人才配置得到优化,公有制非公有制人才并存,三次产业人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五是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人才配置、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落实了科技专家岗位津贴等有关规定,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全区基本形成。(七)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继续保持较好水平五年里,我区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在全市的前列地位,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教育、卫生、计生、科技等先进区称号。素质教育成果
35、丰硕。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成功实现合并,进入国家“211”工程。基础教育通过优化结构,完善人力资源综合开发体系,撤、并中小学 105所,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普九”人口覆盖率达 100,盲、聋、弱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提高到 75%,100%和95%,城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40以上,北碚课改模式走向全国,高考上线率连续多年获得全市第一。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建成了文化广播电视大厦,文化广播电视节目再创精品,文化作品多次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公共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公共
36、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有效防控了非典等重大疫情,药品“两网”建设成效明显,现有医院 20所,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1992 人,其中职业医师 932人,全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1人,市九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其综合医疗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保健院。我区成功创建重庆市唯一一个“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成效显著。我区在全市首开研究和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之先河,建立健全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系统和网络,优生优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5以内,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 群众性体
37、育活动蓬勃开展。北碚体育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人口比例列全国先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完善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及生育保险体系,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下岗职工和农村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05以内。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广泛推行住房公积金归集制度,公积金归集率达 95。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粮食流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三、实验区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明显(一)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顺利通过验收,为创建示范区打下良好基础。2003年 11月,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考察专家组,对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六年来
38、的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考察。根据我区提供的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总结与自评估报告和资料汇编、档案、黄波区长的总结汇报、实验区建设电视专题片跨越、考察了天生街道荷花池社区建设、北碚区政务网络建设、北碚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国家级)、北碚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等九个科技示范项目,以及调查问卷结果。专家组对北碚实验区的建设工作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并于2004年 10月由国家 13部委一致同意通过验收。2003年 12月,科技部专家组刘学敏教授又带领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指标体系建设”课题组,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申报、考核指标体系建设,来我区开展了“城乡结合型国家可持续
39、发展实验区指标体系”和“城乡结合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指标体系”建设的调研工作。旨以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科技支撑能力等 5大主题 20多项子主题并涉及 60多个具体统计内容的指标体系为模板,提出新一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建设工作引导、考核标准。在北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的密切协同配合下,开展了对区交通局、区农委、区公安分局、区环保局、区交管所、交警七支队、市公交五公司等单位的走访调研,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二)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2006-2010)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20062
40、010)是巩固成绩和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必要准备。为此,我们成立了由西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协助参与共同编制的编委会。同时通过大量调研和总结使规划所提出的发展战略有成熟的理论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借鉴,指标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示范区项目筛选程序科学、严格。为了确保本规划的如期完成和编制质量,编写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认真钻研国家和市、区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我区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的现状。为了增强针对性,防止生搬硬套,编写人员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六大园区管委会以及静观镇等乡镇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并于 2005年 1月,
41、完成了北碚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科技资源转化成科技优势战略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3 个前期子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数易其稿,并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区委书纪办公室审议,按照北碚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审议意见,编制人员进行了认真修改,于 2005年 12月 13日北碚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我区实施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20062010)。(三)积极组织参加中国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开展的论坛征文活动2005年,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第二届、第三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论文征集活动。为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42、舆论氛围,实验区办公室以召开第二届、第三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城镇化建设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的论文征集活动。仅第二届论坛活动就征集论文 15篇,其中关于“两社两化”促进我区花卉主导产业发展的研究、关于北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两篇论文都正式入选,7 月中旬,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参加全国论坛会议上发言交流,使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验在全国得以推介。四、未来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一)增长方式尚未突破粗放发展模式,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区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直维持在 117m3/万
43、元。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区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制约矛盾的必然途径。(二)二元经济矛盾突出,城乡差距较大2005年我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 2.77:1,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1,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小,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城市居民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村公共产品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亟待大力加强。(三)可持续发展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区建立以来,各部门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了各级各类规划和计划中,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参与率也大大提高。但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各项法规、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建设不适应等问题
44、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五、今后的工作(一) 工作目标按照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20062010)目标任务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统领作用,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成重庆市“小康先行区”,努力把北碚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有广泛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二)工作要点1、全面启动实施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20062010),做好各阶段工作计划,及各部门、各单位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并按照国家科技部的部署,继续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工作,加快建设和谐新北碚。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发展
45、水平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保障,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节能增效为手段,确保地区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利税总额、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3、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示范区建设的重点,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启动“新乡村建设运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有较大增长,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 3.5%以上、农民人均增收 7%以上。培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依托西南大学
46、的科研力量,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基础建设的新面貌。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4、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依托西南大学等在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科技发展优势,实施社会联合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建设。加强北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科技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开展区域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代理、成果推荐的服务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5、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形成社会事业新亮点,巩固社会事业发展新成绩。要继续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在示范区建设中的支撑
47、作用,大力实施社会事业精品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快人一步,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要求,打造 12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名气的精品工程。充分依靠西南大学等在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建设,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实施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 北碚花卉苗木产业化建设项目,努力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深入开展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力争把北碚建设成为全国课改的窗口和高地。大力实施“名校工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主城区稳步发展数字电视用户,力争有线广播电视通社率达 100。加大卫生事业投入
48、,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基金。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进一步推进以市九院为龙头的医疗机构建设,建设儿童心理咨询、脑血管病防治等特色专科。加快出生缺陷筛查干预中心建设,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成果,创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广泛开展“两江四岸”全民健身活动。6、加快园区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六大园区的成长壮大是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撑保障。加大和加快“一团二圆三城”重点工作的建设步伐,将大大推进全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进一步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12005 年,我区通过实施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 2005年),极大的推动了科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长足发展,取得了属目成就。未来五年,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实施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20062010),必将迎来北碚的再次跨越发展。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二 00六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