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 城市建成区的扩展状况南京城市建成区范围包括:绕城公路以内的主城区;绕城公路外雨花台区和栖霞区的一部分;以及三个新市区随着 1990-2010 年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南京的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增长期1994 年行政区划的调整,南京城区的面积从 764 平方公里扩展到 1867 平方公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中心工业、污染企业等搬迁、旧城改造、新兴住宅小区的建设、河西地区的开发等,使得城市建成区以每年 32 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展所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划成为当务之急圈 3-5 南京
2、市区各个方向在 5 个年份中的空问规模1949 年到 1966 年,南京市区的扩展主要在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1966 年到 1977 年,南京市区基本没有什么扩展,1977 年到 1989 年南京市区得到了迅速发展,扩展的空间比较大,一是在秦淮河以西,二是在东南和东北方向,但布局分散而零乱圈 3-7 南京市区空间雷达圈(四) 南京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现状l、市域层面根据 2005 年南京市统计年鉴,南京市全市市域土地总面积 658231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58360 万,人口密度为 887 人,平方公里2、市区层面南京市区包括 11 个区,其中有六个城区(玄武区,白下区、建邺区、鼓楼区、秦淮区和
3、下关区) ,五个郊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土地总面积为 472307km2市区总人口 50123 万,人口密度为 1061 人,平方公里3,城市建成区南京现状城市建成区范围包括:绕城公路以内主城区面积为 13l 公顷;绕城公路外雨花台区面积 1025 公顷。牺霞区 3795 公顷;三个新市区中仙林新市区 2328 公顷;东山新市区 50s702 公顷;江北新市区 5402 公顷,共计 3643802 公顷,如图 39兰、南京城市空问形态发展总结(一)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特点近代南京城,呈现多元结构的特征,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展,沿长江两岸发展,沿着交通轴线由内向外扩散,形成
4、。一城多点”的发展模式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南京建成区从 65kin2 扩展到 2004 年的36438kin:从南京城市空问扩展过程看它首先在。资源点。形成城市。飞地 0 然后建成。飞地与母城间的联系通道,再沿通道两侧发展形成指状长当指状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指状体之间横向联系加强,其间的三角形或梯形空间逐渐被填充近年来,随着城市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的建设,城市开始进入带型发育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南京从 1991 年起开始了乡镇撤并,以2000 年之后的撤井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成效最为明显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原江宁、江浦、六合三县相继撤县设区,快速扩大了南京的城市规
5、模。同时。通过乡镇撤并,减少了乡镇密度,扩大了重点建设城镇的范围,提高了它们的规模,促进了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城市的后备发展空间裕了,地域优势更加明显,经济实力更加强大3、交逅方式的改善交通方式的改变对城市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南京城市交通系统发展迅速,主城区与三个新市区的联系日趋紧密,至 2004 年底,我市城市道路总长度为 574912 公里,2005 年底,主城内快速路系统的基本形成这些不仅仅改善了江南地区的主城与江宁新市区,仙林新市区之间的关系,随着长江二桥、三桥的建成也大大加强了主城与江北新市区问的联系主城内的人口和产始向新市区疏散,居住、商务、工业和高等教育等功能的疏散,带动
6、了新市区的发展南京城市用地的空间形态形成了沿着交通轴线由内向外扩散,以交通走廊为城市发展轴的发展模式图 4-1 民国时期南京城区分区图(二) 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否定市场和市场力量,城市空间结构的推动机制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来决定在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的方针下,城市的工业生产能力提高,而生活、服务、商业性功能逐步萎缩此时,南京城市中心区的外围和边缘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区,国家一些重化工业投资项目在主城之外的郊区落户,大量的上下班钟摆人口使郊区铁路与公交线路延伸至郊外,城市的南北向伸展大幅度的拉长,江北的重化工业基地得以发展。栖霞的化
7、学建材工业也得到扩充同时,市区内的工厂企业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城区内原有的菜田与空地逐渐填充城市内部的空闻结构表现为工业,居住、办公、商业零售和行政办公等多种功能混杂的局面。有 22s的军事用地、34的工业用地,506的大专院校用地集中于老城区,而市中心新街口地段商业、服务、娱乐用地仅占 26(三) 三个新市区的用地布局1,东山新市区的用地布局近年来,东山新市区借助于靠近主城的区位优势将军路等与主城联系道路的建设、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的带动等,东山新市区的规模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 2004 年底。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经达到 508702 公顷东山新市区比较早的住宅区
8、主要集中在老镇区内。近几年来新建住宅区主要分布在老镇区外围、岔路地区以及开发区:老工业企业也基本上分布在老镇区的周边,其中以东山街道办东部金箔路北侧和外港河南岸最为集中,1992 年以后,江宁开发区和江宁科学园逐渐成为东山地区工业用地发展的主体;传统商业设施主要以大市口为中心在老镇区内分布,近年来商业设施布局进一步向南、向东拓展;一般教育设施在老镇区中比较完善,集中了绝大部分中小学,江宁职业教育中心和秦淮中学(高中) 目前分别位于老镇区的竹山路和大街西路2、仙林新市区的用地布局 2004 年底,仙林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经达到 2328 公顷有 9 所大学和 3 所知名中学入驻,其中初步建成
9、的高校有 2 所,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开工建设的有 3 所,分别为南京邮电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森林公安警察高等专科学校;已办理入驻手续的有 4 所,分别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应天学院、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入驻中学3 所,分别为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南京国际学校等目前仙林新市区的建设用地中,教育科研用地所占比例最高,是仙林新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等教育用地主要分布在仙鹤片区和白象片区,集中的科研用地主要布置在自象片区,3、江北新市区的用地布局江北新市区包括浦口区的珠江镇区和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到 2004 年底。全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有 5
10、402 公顷。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江地带其中,珠江镇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842 公顷,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4560 公顷。三、南京城市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总结(一) 南京城市用地内部结构特征分析1、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愈加发挥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表现出集中化与郊区化并存的格局 2、主城区用地结构合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3,城市扩张呈蔓延态势主城容量趋于饱和,城市用地仍有一定的潜力三、城市用地空间发展的战略构想(一) 城市用地空间发展问题 1、 。主城+组团”模式的困惑在南京,发展最快的组团是江宁。开发的商品住宅有近 80销售对象是南京市民,尽管有
11、相当部分失地而住宅还是每天有 4 万人次往返于江宁和主城市区仙林的南京师范大学,浦口的南京大学每天都有定时的通勤车往返于本部和分校各个组团的人口增长,承纳的主要不是由主城疏解出来的人口,而主要是县城和乡镇发展中转移的城市人口这种主城加组团的结构本来是想利用周边组团疏解中心城的人口,结果一些发展较好的组团沿着交通干线向主城延伸,不断靠近主城江宁向北沿路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蔓延人们想在主城防止的事情,却在外围出现可以想见,未来这个地区的发展会出现主城越过绕城公路扩散出去、江宁蔓延上来,最后完全改变原来规划的结构关系2、主城内部发展由旧城向四周蔓延南京从 1950 年代起就从没打算在城墙以外的地方另起
12、炉灶城墙内的空地还有很多,而且服务和各种设旆条件也好,选择在旧城内发展是自然的到 1980 年还只有很少的部分溢出旧城南京近二十年的发展迅速,一方面在旧城不断改造更新时期满足新的功能需要,另一方面在旧城四周所有可以建设的土地上建设现在,旧城与东西南北四个片区之间除了有城墙和护城河的隔离以外,基本上是连成一片南京旧城一直以来都是建设改造的焦点,明城墙内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城市景观不断改造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到 2000 年,旧城内部集中了主城 70的人口,67的就业岗位和 77的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以及近一半的公共设施用地和近一半的商业服务用地,同时,由于市场的推动,各个基层政府在自己的辖区内用各
13、种方式将能够用的土地尽量用足,在旧城范围内,有利可图的而且可以觊觎的地块已经寥寥虽然近年来城市的框架拉开,跳出了主城,但拓展的方式却是沿着以主城为核心的放射形道路的无序蔓延,以及多点开发的分散建设,外围区对于旧城的依赖成了必然的结果(二) 空间发展策略南京是一个具有低山丘陵地貌特征的城市,宁镇山脉由东向西南契入南京,长江由西南方向经南京朝东流向下游;秦淮河、滁河连接长江,在江南和江北贯穿南京市域南北,一江二河形成了南京东西向的沿江滩地和南北向的沿河谷地,成为南京两条城镇发展轴主要发展空间。两条城镇发展轴之间则保留了自然契入的山体生态环境,形成了城镇与自然相互契合,相互映衬的大地生态环境景观由于
14、自身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南京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易形成轴向多核心的发展模式1,轴向发展以长江为横轴,宁高、宁连公路为纵轴,构建。十”字形空间布局的主脉络,长江两岸沿江交通走帮 I 哿:黾喊镇的主发展轴,市区南北向的交通干线是城镇发展的次发展轴。两轴”贯穿全市各级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并向南京都市圈其它地区辐射延伸。沿江产业带的产业布局整体上以主城和浦口新市区为核心,宏观上形成“x”型发展格局处于”交汇点的主城以发展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为主,浦口新市区以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长江南岸的下游和北岸上游。形成以港口物流为主体综合加工工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5、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些有污染的重化工业应当尽量睦免沿江发展,防止对水体的污染;沿宁高、宁连公路形成的产业发展轴,主要依托现有城镇和工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熏点发月移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刃鼍眍,椽口华商利越亚匿 l 等 2,多核的区域中心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南京未来强大的区域性服务功能将不能完全依赖旧城,这是南京大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必需的在这个前提下,南京区域服务功能强化的过程将是一个旧城区域职能不断疏解出去的过程。因此南京未来区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可以采取多核心的结构模式南京处在一个非均衡的区域中,它要发挥支
16、点的作用,就必须提供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服务,一面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因此,这些服务的空间区位也将有所差别选择多核心的结构模式才可能满足这样的功能要求从市区层次上看:建立“一城三区”四大核心。主城作为综合性服务中心,其用地主要用于信息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第三产业东山新市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商贸服务的副中心,鼓励商贸服务、生活居住、休阕娱乐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污染轻加工业等用地;禁止污染严重的、控制大量用水的相关产业用地仙林新市区作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土地主要用于发展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商贸服务、高品质居住等第三产业新技术产业研发加工以
17、及其他无污染,高科技含量的第二产业,禁止有污染、建设标准低、技术含量不高的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仙林地区接近宁镇扬都市圈的地理中心,建立这个服务中心可以更好的发挥南京在高新科技领域和教育产业方面的领导作用浦口珠江新市区可建设为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土地用于生活居住、商贸流通、综合服务,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无(轻) 污染加工工业,利用其余苏北相接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成辐射苏中、苏北、皖北等地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基地。从主城区内部看:主城区内设定中心区和副中心,中心区的范围为东至城东干道,西至城西干道,北至纬三路、玄武湖,南至建康路一升州路,用地 205 平方公里
18、主要由新街口中心商务区北京东、西路行政中心,夫子庙、湖南路、中央路商业中心,太平面路、朝天宫一仓巷、莫愁路、丹凤街等商业街、以及长江路文化街和珠江路科技街等特色街构成。河西副中心位于江东路西侧,纬五、纬六路之间,由大型体育中心、重要文化设施以及商业贸易区等构成。除此之外,在燕子矶以东发展区域性的物流管理服务中心,它靠近南京两个深水港口和长江二桥,可以为南京上游广大区域提供水路物资转运的高效率服务(三) 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 1,城镇生活区南京市主城区的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河西新城区的中部,其他地区重点建设和完善宁南片区及城东片区,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成熟社区同时,结合老城改造重点改善门东、门西片区,
19、宝善片区的居住环境仙林、东山,浦口作为外围城区发展的三个重点区域,发展定位为吸纳主城的疏散人口、辖区内城市化人口和外地人口的聚集。仙林片区强调居住、就业和商业多功能综合协调发展;东山片区强调建设与老城改造并举,重点集中在百家湖、康后,殷巷及老城;浦口片区主要向珠江镇南部发展,象山水库周边建设高档住宅区,沿江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中档居住区六合、板桥、新尧等区域,主要以吸周边地区的城市化人口为主居住用她要尽可能集中布局,严格杜绝挖山填河建房的情况2、工业发展区根据南京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布局现状,按照产业集聚的原则,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业发展趋势将呈。两轴三圈多组团”的布局。 。轴”为产业布局脉络
20、, 。两轴”贯穿全市各级开发区,工业区,并向城镇生活区辐射延伸。 “圈”是产业发展梯度,南京产业布局的。三圈”指以城市中心区域向外分内圈、中圈和外圈,内圈及绕城公路以内的主城区域,是指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都市型工业楼园;中圈是绕城公路到规划建设的绕城高速公路区域,是南京市建设国际先进翻造业基地的主要发展空问;外圈是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县域经济开发组团,三圈在产业上由内向外形成梯度辐射 。多组团”指以国家级和省级等多个开发区为核心,通过有效整合行政区域内的空间资源,形成产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集群在此基础上,南京市将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及软件、车辆制造,冶金,能源五大产业集聚为主导。走制造业
21、领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化工业用地空问布局南京市要逐渐使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租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选择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产业关联度大,适合嫁接高新技术的产业率先实现升级,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四、南京城市用地未来空间结构布局的相关建议(一) 合理安捧城市用地布局1 优化主城区用地布局 1)旧城区的改造更新南京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山水城林,但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城市的财富,同时也使南京在城建中背上重负,城市发展用地和历史古迹的保护矛盾重重南京的旧城改造必须在“保护文化”与
22、。现代城建”之问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南京在近现代历史中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分布在主城区的中小工企单位自身发展滞后,同时又占用较大比例的城市建设用地,造成南京主城区中城市建设缺少足够扩展余地,也成为旧城改造中重点改造对象旧城区内巨大的交通压力旧城中特别是市中心,拥挤的交通是南京市旧城区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闯题,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这使得旧城区交通状况严重的恶化,每逢上下班的高峰段更是拥挤不堪,虽然道路在不断的拓宽以适应越来越多车辆的需要,但是土地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仅仅靠拓宽旧城区的道路不是解决旧城区交通拥挤的根
23、本办法,大量的车辆还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污染在旧城区改造中,要加强旧城区内副中心的建设,增加多中心的吸引力以新中心区的建设引导旧城中心区人口与产业向外疏散,实践证明,以市场为主体的旧城改造模式,旧城区的处境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反而使开发强度不断提高,人口、用地更加聚集所以旧城改造当务之急是要分散旧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和用地压力坚持“一个疏散、三个集中”的城市发展新布局把新城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与旧城保护相结合,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把旧城区控制类项目和部分事宜在郊区布点的项目,合理、有效引导到新市区进行建设二要加强旧城区内公共交通建设,并且妥善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设施的
24、建设,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部分地区适当的设置公共交通地带,只允许公共交通工具通过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来舒缓旧城区内巨大的交通压力,保护旧城区的环境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问可以节约地面用地。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节省土地资源、缓解中心城市密度、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加城市绿地、保护城市历史景观比如,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口的修缮,随之带来了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业街,美食街的形成,大大节约了地面空间,缓解了新街口商业中心一直以来巨大的用地压力2)控制主城区居住用地的投放主城未来可供开发的用地有限,为提高主城生态品质及改善人居环境,必须严格控制主城尤其是旧城的居住用地投放量,特别要严格控制旧城区高层住宅的建
25、设,将可转化的用地优先用于增加绿地、发展环境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基础设施配套用地,特别是交通设施用地,以保证主城合理的用地结构2 加强开敞区(open space)的建设(1)生态廊道的建设在主城区外围的城郊结合部是缓解主城边缘“生态瓶颈 ”的关键地区这里作为主城退二进三”的缓冲区,农副产业供应区和景观生态廊道,服务于城镇人口和产业需要。在此处可以建立绿化隔离区,建设若干都市农业观光区和生态农业基地,作为城市环境调节的主要空间。加强城东青龙山一大连山、南郊牛首山一祖堂山等城郊森林建设,使中间圈林木覆盖率不低于 40,形成组团式城镇空间镶嵌于大片森林及农田背景的城林生态景观一是加快建设扬子公司与
26、大厂居住区、南京化学工业园与周边基本农田和农村居民点的生态防护隔离带,以高大乔木为主,宽度控制在 L 0-20 公里加快推进与仪征市交界地带低丘,岗地的复绿与水土保持,舫范仪征(扬州)化学工业园污染扩教对南京市区环境的影响二是从严控制仙西地区建设用地的扩展,防范进一步蚕食生态网架在新尧新城与金陵石化,南京化工厂、龙潭新城与金陵石化,仙林大学城与金陵石化之闻分别建成宽 05-10 公里的绿化隔离带三是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建设主城沿江水源涵养、生态景观防护林体系、绕城公路两侧各 100 米绿化带全面建成、建设沿外秦淮河两岸防护林带;建成沿宁马,宁高 16 条高等级公路两侧宽 100 米的生态绿廊四
27、是启动公路二环绿化带规划,全面建设。环城森林圈” ,基本建成栖霞山,牛首山祖堂山,老山等近郊风景区或山水景观体系(2)公路轨道的建设路建设包括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过江通道的建设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构架南京交通新格局,完善交通主枢纽布局,促进南京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沟通联系全市已经建成通车或在建,拟建的 12 条高速公路以及过境的 4条国道,数条省道的交通主脉,由纬一路、滨江路组成,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 100-120kmh南京市现有的过江通道是大桥、二桥和三桥,这些桥梁的建设部分的满足了南京过境交通的需要,但对于江北新区的发展似乎作用不大以后南北过江通道的衔接要更多的
28、考虑客运系统的衔接,加快建设过江客运隧道、地铁、快速捷运系统,促进江南江北人流的流动,更好的实现江北和江南的功能整合轨道交通包括轻轨和地铁,江北新市区将以地铁交通辅以轻轨交遥、市郊化铁路等方式联系主城区和江北新区,分别用三条快速轨道交通现将主城区域江北新区串联起来。实现城市内部快速轨道交通衔接,为都市圈范围内城市问长距离通勤和日常公物,购物、旅游、休闲提供快捷可靠的交通方式3 优化新市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三个新市区在发展中,普遍都出现了扩张速度过快、用地集约度下降等问题,尤其表现在一些工业开发园区的无序建设,大学城的大面积开发方面(1)大学城根据南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成果,大学城用地潜力
29、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潜力目前,以仙林大学城为例,进驻院校的土地利用率差别较大,以规划占地面积(标准) 除以总面积来表示土地利用率,有的学校高达 95以上,而有的高校只有 60多这说明除了自然条件的不同外,不同高校在校内用地的建设上尚有较大的潜力可加以开发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的潜力以建筑容积率,投资强度(万元,公顷) 来反映土地利用强度的大小目前,大学城进驻院校的建筑容积率普遍在 03 一 O4 之问,投资强度差别较大,高的学校达 1000 万元,公顷以上,低的学校只有 500 多万元,公顷这说明不同高校在提高校内用地强度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加强大学城校际公用设施共享上的潜力教育部普通高
30、等学校办学指标(试行)针对的是各个高校自身个体而确立的标准,从大学城来分析,存在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大学内部有些设施完全可以通过外部资源解决,如商业设旌、文化娱乐,甚至部分学生宿舍、附属设施等完全可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既节约了学校的投资,也避免了学校内部的小而全,重复建设从用地而言,可以进一步缩小定额用地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当然这需要在城市总体布局上进行综合部署(2)工业开发园区从目前南京新市区工业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存在两大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土地闲置率较高,土地建成率较低。二是由于工业企业大多以单层厂房为主,导致南京市开发区土地使用强度(容积
31、率) 相对较低,与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要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有:第一方面,在过去土地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应合理的用地规模指标,用地指标的制定往往带有较大的弹性同时缺乏强有力约束力;第二方面,各地方政府往往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在供地政策上对开发区给予了倾斜,由于土地成本较低而出现部分企业多征少用的现象2003 年国家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以后,特别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线的通知下发以后,各开发区进行了整改,通过核减、剥离、撤销等对原有不合理的建设用地进行清理整顿,开发
32、区用地结构向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治理整顿前规划范围有 6923 平方公里,通过核减、剥离、撤销部分不合理的用地,目前保留的总面积是2608 平方公里因此,对开发区的用地还需要加大调控的力度首先,在全面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开发区的功能,开发区之间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规划区面积和建设范围、发展目标、开发方式、主要产业内涵、以及与所在区域的关系等。以此指导开发区的建设行为以及与开发区相关的事务其次,结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制定符合南京市地方实际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地控制,推动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
33、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且发展潜力不大的开发区应予以撤销,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但有发展潜力的要强化规划管理当前,南京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对不同类型的工业项目进行了门槛限定建议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对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作出差异性的规定,根据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制定动态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保证本市开发区用地集约化水平稳步提高(二) 走集约式的城市化道路l、不同层次的地域空间有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用地目标主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经济质量、生活质量和国际化程
34、度都市发展区的发展重点要逐渐转移到主城以外的新市区,加强核心与外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向都市发展区外扩展,使南京都市发展区成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发展区以外城市化的重点是突出发展各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主城的用地应着力于挖潜。在人口,产业疏散的同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市发展区作为城市空间集聚发展、集约布局的重点区域,将重点建设三大新市区,对新市区的规模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布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优化,管理,要注重生态廊道的隔离作用,不能再延续。摊大饼”的发展方式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把主城区控制类项目和部分适于在郊区布点的项目,合理,有效引导到新市区进行建设。2,对城市的
35、郊区化要有合理的规划引导南京的郊区化开始于 90 年代由过去的向心集聚转向城市中心的离心扩散是城市发展形式的巨大转变,城市用地要正视这一趋势,对其因势利导。对现有的三个新市区的规模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布局要严格地进行优化、管理,要注重生态廊道的隔离作用,不能再延续“摊大饼”的发展方式同时要注意维护新市区内的职住平衡。避免新市区功能单一。仅仅成为“睡城” 新市区不仅是居住场所,还要成为商业中心,要建设相应的公共设施和一些大型服务设施场所,如:医院、超市、电影院等。成为高度独立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区综合中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分担主城区的部分用地压力3、充分考虑南京城市的腹地特
36、点和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她规模南京城市用地应该。跳出南京看南京一,随着京沪高速、沪宁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南京与其腹地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强,以南京为核心的经济区、以南京为核心的都市圈均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南京城市用地未来空问结构应该充分考虑它的腹地特点, ,充分考虑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以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其主要结论如下:(一)1949 年以来,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可以分为市区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成区用地的扩展总体来说,从近代南京城的城市土地空问扩展的特点和方向上看,呈现多元结构的特征,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展,沿长江两岸发展,沿着交通轴
37、线由内向外扩散,形成。一城多点”的发展模式;从南京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看,它首先在。资源点”形成城市。飞地” ,然后建成。飞地”与母城间的联系通道,再沿通道两侧发展形成指状增长当指状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指状体之间横向联系加强,其闻的三角形或梯形空间逐渐被填充,近年来,随着城市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的建设,城市开始进入带型发育区影响南京城市空问形态扩展的主要因素有两点:(1)地形地貌:(2)行政等级的提高和乡镇撤并的实施。(3)交通方式的改善(别对市区内土地利用结构总况、主城区用地布局和三个新市区的用地布局做了详细分析,总结出南京城市用地内部结构现状特征有:(1)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愈加发挥出对全省经济
38、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表现出集中化与郊区化并存的格局;(2)主城区用地结构合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3)城市扩张呈蔓延态势,主城容量趋于饱和城市用地仍有一定的潜力。影响南京城市用地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为:(1) 封建政治制度对原始格局的影响;(2)政府导向作用的影响(3)社会经济的发展(三) 基于对南京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动过程的分析,论I、南京的城市土地空间扩展实质上是城市在城市发展内外动力作用下的空间移动促使城市空间扩展的内外部动力主要有:(1)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2)政府管制;(3)交通的发展。这些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众多因素是不可分
39、割的,它们的合力形成了南京城市空间的扩展2、提出城市用地空间发展的战略构想根据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状况,南京城市用地的空问发展易形成轴向多核心的发展模式:(1)以长江为横轴,宁高、宁连公路为纵轴,构建。十 字形空间布局的主脉络,长江两岸沿江束状变 i 蘑走廊将是城镇的主发展轴,市区南北向的交通干线是城镇发展得 J 啦射轴:(2)构建多核的区域中心,从市区层次 E看,建立。一城三区”四大核心,从主城区内部看,设定中心区,河西副中心和燕子矾以东的区域型物流管理服务中心3、提出未来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布局的相关建议:(1)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其中包括优化主城区用地布局,加强开敞区的建设,优化新市区的用地布局结构;(2)走集约式的城市化道路,包括不同层次的地域空间有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用地目标,对城市的郊区化要有合理的规划引导,充分考虑南京城市的腹地特点和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截至 2009 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 629.77 万人 2,市区户籍人口 545.97 万人,全市常住人口 771.31 万人。其中江南八区户籍人口 309.61 万人,常住人口 433.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