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口译冲刺备考方法.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779220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译冲刺备考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口译冲刺备考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口译冲刺备考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口译冲刺备考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口译冲刺备考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11月(CATTI)口译冲刺备考:口译记忆方法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

2、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upting our conversati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poof!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

3、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

4、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1)由训练者(或练习伙伴

5、)以适当的语速现场发布源语信息,长度应掌握在1至5分钟之内。(2)接受训练者凭记忆储存源语内容,并尽量用译语记忆。(3)接受训练者用译语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要点复述。(4)复述后可进行讲评、切磋,探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5)练习可分阶段进行。复述的内容逐渐由大意进入细节,并逐渐提高对细节准确性的要求。(6)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记笔记。三、数字记忆训练在口译过程中数字的记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数字是意义单一且固定的“死”信息,内容不具有可伸缩性。所以数字记忆不包括其他信息记忆过程中的分析、整理过程,而是单纯的强型记忆。下面是训练数字短时记忆的“数字广度”训练。练习一:顺背练习把数字按照39位一组的

6、形式分成若干组。让译员一组一组或两组两组地听辨数字,然后口头用译语复述出来。可以从一组3位数字开始,练到两组9位数字。练习时不得记笔记。练习二:倒背练习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求译员听到数字后用译语倒背出来。目的是帮助译员强化自己的“数字视觉”能力,在听辨和复述的过程中尽量摆脱数字的源语或译语载体,将数字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保持在短时记忆里并将其投影在译员头脑中的屏幕上,从而提高译员对数字的感知和记忆的敏锐程度。2010年11月(CATTI)口译冲刺备考:汉译英的5大技巧笔者发现在历年的口译考试中,考生们往往可以比较轻松地通过笔试,可通过口试的人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口试中的“拦路虎”主要就是口译部分

7、。因此,本文想结合历年二阶段考试的真题,谈一些口译技巧,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技巧一:解释 (explanation)如果你查字典的话,你会发现,口译这个词的英语(论坛)表达 interpretation, 就是“解释”的意思,所以口译说到底就是在做一件事“解释” ,把意思解释明白就是口译员的职责。 “口译”不可能像“笔译”那样做到“雅” ,因为口译是即席的(impromptu) ,译员不可能找个安静的地方仔细推敲译文。笔者发现在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不屑用一些简单的词来解释意思,而是用一些自己认为的“高级”词汇,似乎觉得这样才能获得考官的好感,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考生所用的这些难词,往往不是

8、读音错了,就是搭配出了问题。所以,在考试的时候,用简单的词把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当然,用“高级”词也可以,可前提是不出错。笔者还发现,在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总是被“语言形式”所吓住,比如四字格,古诗词等,其实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武器就是“解释”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例 中国古代有种舞,就是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上跳的舞。In ancient China, there were a form of dance which was performed at ritual ceremonies to frighten off the ghosts and to relieve people

9、 of epidemics当考生们看到“驱鬼逐疫”的时候,大可不必惊慌,一定要冷静。先在脑子里把“驱鬼逐疫”解释一下,意思就是“让鬼和疾病都远离人们” ,接着再口译就比较轻松了。例 近一时期,国际上发生了许多大事,上至政治家,下至老百姓,都无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Some major events have taken place in recent months None of us, from politicians to people in the street, can afford to overlook“都无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的意思就是“不能忽视” ,所以这里大可不必费力的

10、翻译成“turn a blind eye to, turn a deaf ear to” , 只要翻译成 “overlook” “neglect” 等词就可以了。例 北京,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铿锵的步伐昂首阔步迈向国际现代化大都市之列。Beijing, an energetic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is now becoming/ rising to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modern metropolises听到这样的句子,对于练习较少的考生来说,肯定会被“铿锵” 、 “昂首阔步”搞得晕头转向。其实,原文的意思也就是“北京

11、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在解释的同时其实还在做一件事,就是“简化”原文。这是必然的,要解释一个概念,我们往往都会选择较简单的文字。这也是 listenerfriendly 的一种做法,在口译实战中,让听者明白译文,是最重要的。由此,我们也总结出一条口译原则就是 KISS (keep it simple but not stupid) 提醒大家注意,在简化的同时千万不要犯傻。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有人就译成 “The sky is high and people feel good The smell of Guihua is good ” 这种译文真是让人啼笑皆

12、非。 “秋高气爽”的意思就是:秋天天气晴朗,气候凉爽。译成 the weather in autumn is fine 即可。 “丹桂飘香”的意思就是“到处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 ,这里如果“桂花”不会译,可以简化成 flower, 但绝不能简化到拼音 Guihua 的程度。这个词组可译成 the scent of flower can be smelled everywhere 其实,这两句并在一起,还可以做更简单的口译:in the golden season of autumn2010年11月(CATTI)翻译必备: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差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

13、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 , 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

14、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 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

15、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16、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 and more from 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 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

17、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

18、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原文中两个 only if 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 but 和 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

19、and only if 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英语不仅有 we、you、he、they 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 that、which 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请看下面的例句: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

20、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 ,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2010年11月(CATTI)翻译必备:口译实战3步法之问、补、扔“没听懂怎么办?”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没听懂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水平越高没听懂的次数就越少,但还是会碰到。我在英国做口译十多年,接触过的领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媒体广告到石油化工、法律治安、机械采矿都有。越

21、译越知道有时听不懂是必然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我们根本无法把自己变成一本名副其实的大百科全书。大干世界,包罗万象,知识本来就无边无际,更何况这些知识还在不断发展中!遇到没听懂的情况,可以按照下述三步法对付:问、补、扔。问:可以问讲话人,也可以问对方译员,或是在场的其他人。但至于问谁比较合适,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讲话人谈了一件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恐怕得问讲话人。如果是一个技术词汇,在场的专家就比较合适。另外,实战中轮到译员开口时,在场的人都会把注意力转到译员这里。此时,只要抬起头来,眼中露出询问的目光,马上就会有人替你解围。但是有两种情况下不能问。首先,场合不合适。场合不一定按级别而定,我为英

22、国首相翻译时,偶尔也需要问一下,以确认没有听错。不合适问的场合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1 译员没有抓住讲话人的准确用词:首先,问题没法开口;其次,需要和讲话人稍微讨论一下才能确认问题是有关刚才说的哪一点。2 译员和讲话人同站在台上:讲话人被译员猛一问,可能会一楞,有失形象;而且台下听众距离比较远,他们不会知道译员是在澄清一个问题,会显得场面很尴尬。3 译员已经问了几次了:会影响讲话人和听众对译员的信心,没有必要,反正当场也不可能替换译员。4 译员问了,但是没听懂讲话人的回答。补:如果没有办法问,就必须走下一步,根据上下文和白己的理解,补齐原话的句子或意思。这种情况下,虽然译文与原话不同,但是没

23、有大错,可以保持讲话的继续。具体怎么补,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这里提供几个译员常用的补话表达法: 这一点 这些 等等 这些人 这一点很重要 这方面的问题扔:如果连“补”都有困难,那就只好走最后一步“扔” ,也就是没听懂的地方干脆不译。这是在既无法问,又补不出来,或因为吃不准、不敢补的情况下的无奈之法。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在英国的 次重大晚宴上担任口译,事先没有给我稿件。讲话人用了 fortuitous 这个词,我平生第一次听到。当时我和讲话人站在主席台上,聚光灯照得我眼睛发花;台下 百多人的宴会,人人西装革履。讲活人慷慨激昂,我当时觉得实在难以打断进程,请教讲话人 fortuitous 是什么意思:只好扔了它,根据上下文补齐了剩余的句子。回家后一查字典才恍然大悟。很多人可能对我这里讲的“补”和“扔”感到担心 怎么可以倡导“乱来”呢? 这不是乱来,而是分享实战中的应付方法。所谓实战,也就是说: 译员卡住了,整个活功也就都卡住了,所以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说下去。 译员的水平都是相对的,都是从不懂处较多进步到不借处甚少。也就是说,都是从“补”和“扔”中过来的,这是现实。 如果还不放心“补”和“扔” ,那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恐怕没有。上述三步法讲的只是实战中的应付技巧,耍想减少“听不懂”的成分,就必须不断提高白己的语言技能,增加知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