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省提出未来 5 年 GDP 翻番被指未考虑资源承载力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年过七旬的张大爷在北京京客隆超市不停地转悠,他来到摆放牛奶的柜台前,不时抬头看一下柜台上同类商品的价格,取下来再放上去,反复对比后,将三元牛奶放入了购物筐。记者上前询问 GDP 是什么,张大爷满脸的疑惑,“GDP ?不关注,我只关注商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降了。”奇瑞圈煤再调查:全年造车利润不如 90 万吨煤矿 资源税改革五年内实施 官方称 6863 万补贴幼儿园无不妥 钢价矿价互相推高 催生泡沫 华尔街欲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 外交官员:未来 20 年美仍主导全球 天价过路费案兄弟贫富人生(组图) 长盛:地产
2、大佬们如此看待楼市 张大爷的几句话道出了 GDP 面临的尴尬:跟老百姓不直接相关,更不能用其来衡量老百姓的幸福,干吗关注它?2011 年 3 月,众所关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要公布,跟“十一五”相比,GDP 指标该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GDP 指标将何去何从?GDP 目标,多数省份不冷静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表示,2011 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定为 8%左右。“十二五”规划纲要会将 GDP指标定为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而 2011 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率先披露,让业内猜测“十二五”期间 GDP 增速肯定比“十一五 ”有所放缓。目前,各地已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十二五” 规划建议。
3、在“十二五” 指标上,北京 GDP 增速定为 8%,比“十一五 ”低了一个百分点。业内分析,其用意是想把精力更多放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相应调低经济增速的还有上海、河北等省份。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保持 GDP 年均增长率在 8%左右。河北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报告则提出,到 2015 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 30000 亿元、年均增长 8.5%左右。这已远远低于“十一五”期间河北省经济增速年均 11%以上的水平。从 “十一五”到“十二五” ,深圳的 GDP 年均增速将从 13.5%降到 10%。全国不少地方已经调低了 GDP
4、增速,但某些地方仍然提出了 GDP 高增长指标。目前只有北京等五六个省份将“十二五 ”经济增速指标定为 8%9%,其余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指标都定在 1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目标翻番。根据已经公布的信息,在全国 31 个省份关于制定未来五年规划的方案中,广西、江西、福建、安徽、陕西、山西、贵州、河南、黑龙江等地区预计 GDP 翻一番。其中,一些省份甚至还提出人均 GDP 也要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据学者们测算,如果一个省份实现 GDP 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则其年度增速将不低于 14.8%。这远远高于我国“十一五 ”期间年均 11%的增速,更将大大高于我国“十二五”期间肯定有所放缓的年度增速。在审
5、阅了各地上报的 GDP 增长目标后,张平在 1 月 6 日表示:“多数省份把“十二五“GDP 增速目标定得过高,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GDP,淡化但无法淡去 GDP 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是,关于 GDP 的诟病由来已久。如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等等。而民众呼声最多也是最主要的问题是,GDP 不能反映民众的幸福指数。“ 比如你今天把路挖了,明天把路又修好了,之后再挖路,再修路,这些都计入 GDP。看起来 GDP增长了,实际上大家的福利被损害了。这是很典型的。”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告诉
6、中国经济周刊。其实,不只是中国,欧洲各国也正越来越多地表达对 GDP 这一货币指标的不满,着手寻找反映政府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是否成功的替代指标。英国首相卡梅伦去年底宣布,打算建立衡量国民福祉的指标体系,可能纳入民众生活满意度等评价指标。法国总统萨科齐先前也作出类似努力。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探索提出替代 GDP 指标的绿色 GDP 概念,但是由于实施绿色 GDP 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GDP 的“权威”依然没人能够撼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GDP 是有问题,但仍然是当前考核经济的最好的一个指标,“别的国家找指标代替,也
7、不可能找到别的指标来代替,哪个国家也少不了 GDP。”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副编审邓聿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管中央强调与否,GDP 指标事实上还会起着一个重要的风向标的作用。“首先是因为有一种惯性,大家都会想着用这个指标来衡量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其次,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指标来代替 GDP 前,也只能用它去衡量、考核地方官员。所以它的角色还是很重要的。”尽管 GDP 角色重要,但中央关于“十二五” 规划的建议中,并未像历次五年规划的建议那样提出 GDP增长的目标,淡化 GDP 指标被认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祝宝良认为,在“十二五” 考核指标中, GDP 和人均 GDP 指标肯定是要有
8、的,只是在考核 GDP 这个单一指标的情况下,还要考核其他一些比如节能减排、公共服务等的约束性指标。记者注意到,“十一五” 规划中已经有 22 个考核指标,不仅仅强调 GDP,节能减排、就业指标也在“ 十一五” 中规划体现出来,“十二五“ 规划应该还会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从国家的角度,是在逐步淡化单一的 GDP 考核。 ” 祝宝良说。尽管中央明确要求未来五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但某些地方抛出的 GDP 超高增长目标表明,“落实仍是最大难点 ”。其实,GDP 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从来没有在政府或者党的文件中出现和罗列过,但实际上却一直是按照这个指标进行考核的。“中央考核省领导,是大面上的考核,当然还有其他考核指标;但是到了地方,省里对市里的考核,经济指标应该还是第一位的,这没什么可说的,交了多少财税(跟 GDP 直接相关的就是财税),这个是最直接的。” 张晓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