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测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地质剖面的测制,是展开各项各项地质工作必须进行的工作,也是各项地质工作的基础。测制地质剖面是通过系统、详细的观测,掌握地层层序、岩性特征,确定地层单位,划分填图单元,统一技术要求。准备工作剖面选择剖面选择在地层出露较全、基岩露头较好、构造较清晰或较简单的地段,剖面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地层的走向。踏查 剖面线的位置基本选定后,赢实地踏查,了解露头出露情况、地层组合及岩性特征,确定填图单元、标志层划分和位置、化石层位,标本、样品采集位置,剖面总体方位等野外实测剖面工作有地形及导线测量、岩层分层、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实测剖面以组为单位,
2、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大致分工:前后测手各一人;观察、描述及分层 1-2 人,标本及样品采集与编号 1-2 人;绘制草图 1 人。实测剖面的分层精度,以剖面的比例尺大小确定。凡在剖面图上宽度大于 1mm 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特殊意义的标志层、化石层不足 1mm 可夸大表示。(1) 地形及导线测量此项工作有前后测手完成。一般用 50-100m 测绳(或皮尺) ,后测手持 0m 站于剖面的起点,为 0 测点;前测手持另一端沿剖面前进方向,至地形起伏变化处停止为 1 测点。然后两人将测绳拉直,有 0-1 测点间为第一导线,以此类推。当导线拉好后,前后测手用罗盘共同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导线方位
3、指导线前进方向,用方位角计数。前后测手测量误差应小于 3,应取平均值记录。地形坡度角利用罗盘测定,前后测手瞄准对方眼睛高度的部位,分几次测量,前后校正,开始读数。仰角或俯角以后测手为准,仰角为“+”,俯角为“-” 。前、后测手测量的坡度角误差小于 3,取平均值记录。(2) 观察描述及分层 这项工作是实测剖面的中心工作,一般由工作细心、经验丰富的人担任。分层是根据岩石的成分及结构构造上的差异性特征,按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岩性单位,并将分层的位置在导线上卡出并记录。分层时,首先确定岩石大类,然后根据具体特征进行边观察边描述,准确定名,详细记录。此工作可有观察、分层人员互相研究、磋商。
4、取样人配合采集地层标本和各种样品。要注意分层准确合理,有时无需分的过细。但对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矿层必须详细的划分,待室内整理时在进行取舍。分层人员要及时向记录人员报告分层位置、层号及岩性定名,并要测量地层产状。当第一导线工作完毕时候及时挥手测手前进。记录人员则详细记录各种数据(eg 导线长度、剖面方位、地形坡度、分层数据、地层产状、标本与样品等) ,并进行地层岩性特征的描述。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要做素描图或照相。对于一些出露不好且又关键的地段,要向两侧追索补充描述。(3) 标本及样品采集编号实测地质剖面时,原则上对所有分层应逐层取样,其中包括地层标本、化石标本、岩石薄片标本、矿石光片标本、岩石
5、化学分析样品等。根据地质测量规范的要求,确定样品项目。标本和样品一定要标准系统编号,所有的标本及样品编号不准重复。一般编号要有剖面编号、层号、标本及样品类型、标本及样品的顺序号等。所有的标本及样品编号必须与记录一起。所有标本及样品一定要在岩石新鲜面上采集,位置与记录。规格(30mm60mm90mm)或(20mm50mm80mm) ,标本用白胶布贴好,记录编号。(4)绘制草图实测地质剖面时,应现场绘制草图。草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实测剖面小结1 前言叙述剖面测量的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剖面长度、标本及样品数量等。2 剖面地质特征地层:以地层年代有老到新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以组为单位阐明接触界限、标志层和分层识别标志。构造:分别描述断裂及褶皱的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的破坏等。岩浆岩:描述其形态、产状、穿插关系等。3 存在问题及建议。剖面测量剖面名称及编号:导线距m产状导线号方位角坡度角 斜距平距高差m累计高差m 位置倾向倾角岩相面层与夹走剖角假倾角真厚度 m分层位置m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野外记录表年 月 日 第 页标本与样品分层号岩性描述 位置 编号鉴定名称 备注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