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筏板基础设计的若干问题 基础重心校核 “筏板重心校核” 中的荷载值为什么与“基础人机交互”退出时显示的值不一样? 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对于梁板式基础,由于有些轴线上没有布置梁或板带,造成荷载导算时没有分配到梁或板带上,从而使两种方式所产生的重心校核值不一致。 地下水的影响:“筏板重心校核”中的荷载值没有考虑地下水的影响,而“基础人机交互”退出时显示的值考虑了地下水的影响。 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筏板重心校核该如何计算? 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筏板重心校校”主体应该与裙房分开计算,而且主要是验算主体结构的重心校核。 弹性地基梁结构 5 种计算模式的选择 弹性地基梁结构在进行计
2、算时,程序给出了 5 种计算模式,现对这 5 种模式的计算和选择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不考虑上部刚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工程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只有当该方法时基础设计不下来时才考虑其他方法。 按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该方法实际上是要求设计人员人为规定上部结构刚度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该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基础发生整体弯曲的程度。而上部结构刚度到底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并不好确定。因此,只有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荷载分布不均匀,并且用模式 1 算不下来时方可采用,一般情况可不用选它。 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式 3 与模式 2 的计算原理实际上最
3、一样的,只不过模式 3 自动取上部结构刚度为地基梁刚度的 200 倍。采用这种模式计算出来的基础几乎没有整体弯矩,只有局部弯矩。其计算结果类似传统的倒楼盖法。 该模式主要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结构,比如高层框支转换结构、纯剪力墙结构等。 按 SATWE 或 TAT 的上部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架计算: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理想,因为它考虑的上部结构的刚度最真实,但这也只对纯框架结构而言。对于带剪力墙的结构,由于剪力墙的刚度凝聚有时会明显地出现异常,尤其是采用薄壁柱理论的 TAT 软件,其刚度只能凝聚到离形心最近的节点上,因此传到基础的刚度就更有可能异常。所以此种计算模式不适用带剪力墙的结构。 另外,
4、设计人员在采用JCCAD 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附录 C 中推荐的基床反力系数 K 时,该值已经包含上部刚度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考虑一次。 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的倒楼盖方式计算:模式 5 是传统的倒楼盖模型,地基梁的内力计算考虑了剪切变形。该计算结果明显不同与上述四种计算模式,因此一般没有特殊需要不推荐使用。 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模型和弹位地基梁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弹性地基梁板模型采用的是文克尔假定,地基梁内力的大小受地基土弹簧刚度的影响,而倒楼盖模型中的梁只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粱,其内力的大小只与核板传递给它的荷载有关,而与地基土弹簧刚度
5、无关。 由于模型的不同,实际梁受到的反力也不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支座反力大,跨中反力小。而倒楼盖模型中的反力只是均布线载。 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了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而倒楼盖模型的底板只是一块刚性板,不受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 由于倒楼盖模型的底板只是一块刚性板,因此各点的反力均相同,由此计算得到的梁端剪力无法与柱子的荷载相平衡,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算出来的梁端剪力与柱子的荷载是相平衡的。 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 工程实例:某工程采用梁式筏板基础,基础布置如图 1 所示(图略),基床反力系数均取 20000Kn/m3,计算结果如图 2 所示:
6、(图略) 通过图 2 所示的结果可知,两种计算模式所产生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计算模型的假定不同。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梁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的计算是按照带翼缘的 T 形梁计算的,梁翼缘宽度确定的原则是按各房间面积除以周长,将其加到梁一侧,另一侧再由那边相应的房间确定,最后两侧宽度叠加得到梁的总翼缘宽度。 板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的计算仅按照矩形梁计算,没有按照 T 形梁计算。 梁元法计算筏板时,板仅仅是按四边嵌固的楼盖方式计算它的内力和配筋,不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的作用。 板元法计算筏板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楼板进行内力计算,能够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 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