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扎根理论的具体技术,蔡思斯,说明:,扎根理论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理论。是一种充分发挥社会学想象力的方法。 在这根理论中,原则、理论触觉与具体技术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扎根法的一大特色,现在要将两者分开讲,完全是处于结构上的合理。 方法的重要作用在于操作,任何方法在经验积累中都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的。,步骤,资料的编码,又称译码或登录。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者不是很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交错进行。 抽样。分为开放性抽样、理论性抽样和区别性抽样。编码和抽样同步进行。 撰写备忘录。将备忘录排序有助于作者思考和著作。,案例:台北南阳街升学补习班观察记录(徐宗国),上课钟声响起,学生陆续走进教
2、室。人很多,学生排在门口依次进入。张三的座位在里边,外边的两位先坐下的同学必须努力把椅子向前拉,让张三走进座位。在张三走进座位之前,走道后边挤满了一堆人,因为走道太小过不去,必须张三坐定后,其他人才有办法通过,到自己座位的那一排。教室细细长长,每张桌子坐了四个人,每排有三张桌子,一共十五排,将近二百个学生在上课。张三坐定后打开书本,放个铅笔盒,发现桌面剩下不多空间,再放一个笔记本已经很勉强了。当老师开始讲课时,他想要开始写笔记,发现手碰到旁边的同学,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下课后,大家抢着道厕所,又是一阵排队。走廊上积满了学生,除了跟自动贩卖机买东西以外,讲话只能在厕所里。走廊上是不准相互交谈的。,
3、开放式编码,“很多人,学生在门口依次进入”、“将近两百个学生在上课”可编码为“大班级”或“大班上课” “外边的两位先坐下的同学必须努力把椅子向前拉,让张三走进座位”、“张三坐定后打开书本,放个铅笔盒,发现桌面剩下不多空间,再放一个笔记本已经很勉强了”、“他想要开始写笔记,发现手碰到旁边的同学”可编码为“座位狭小”,“在张三走进座位之前,走道后边挤满了一堆人,因为走道太小过不去,必须张三坐定后,其他人才有办法通过,到自己座位的那一排”可编码为“走道拥挤” “走廊上积满了学生,除了跟自动贩卖机买东西以外,讲话只能在厕所里”可编码为“缺乏休息场所” 注意:同一段落或句子不限制编码的次数,可以用不同的
4、概念同时编码两次或两次以上。,整理和思考,编码后,我们得到的是“大班级”、“大班上课”、“座位狭小”、“走廊拥挤”和“缺乏休息场所”等概念。我们发现他们都是指向空间,是一种不足的、令人不舒服的状态。因此,我们通过提炼得到范畴“空间剥夺” 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比较了,就是一个“演绎”的过程:是所有的升学补习班都是这样,还是台北的地理区位造成的?是所有类型的补习班都有空间剥夺吗?,于是,我们就观察其他县市(如台中)的升学补习班,发现情况一样,因此地理区位不构成空间剥夺的因素。 同时,我们观察非升学类的补习班(青少年英语补习班),结果发现就没有空间剥夺这一现象。因此,有信心认为空间剥夺是升学补习班的
5、现象之一。,主轴编码,主轴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发展主要范畴,其具体做法则是发展范畴的性质和面向使范畴更为“密实”。 这需要我们去回头看前几次的访谈稿,来确定“主范畴”和“次范畴”,用编码作为主要范畴的属性和面向。 下面还是以补习班的空间剥夺为例,我们将“大班上课”作为空间剥夺这个范畴的次范畴。并且可以当做空间剥夺这个范畴的因果条件:因为大班上课所以产生空间剥夺。当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采取大班上课?可以推论是为了增加利润等。 “座位狭小”、“走道拥挤”、“缺乏休息场所”可作为空间剥夺这个范畴的性质或面向,表明剥夺的方式和形态。,“手臂相碰”、“桌面只能勉强放得下书本和笔记本”作为说明剥
6、夺的程度。 “秩序维持”(走廊上不许说话)这个概念则作为次范畴,当做空间剥夺的结果,因为空间的剥夺所以补习班采取禁止在走廊上说话的规则。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进行深度描述,然后为我们的深度分析铺路。这一方法与我们在量化研究中的概念、指标和量表与分量表有着相似的原理。,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就是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在后继的观察和访谈中,用更多的案例确认这种关系是否存在。 如果后续的案例反复出现相同的连接关系,固然可喜;若出现反驳这种关系的负面案例,不必急于否定关系,也许这种负面案例正说明这种关系在何种脉络条件下成立。,开放性抽样,用于开放性编码阶段,随研究的情形而作调整。通常比较没有原则
7、,可以随意取样。但必须在一致性与发掘新范畴、新属性之间求取平衡。 例子:医护关系的观察。如果我只观察内科,可能会漏掉很多概念,因为相关现象可能在内科并不会观察到。相反,如果开始我们就从不同的科室开始观察,则可能因为差异性过大,概念就难以聚拢成范畴。,理论性抽样,理论抽样是透过演绎的思考,提出一些假设,从而决定要如何抽样。这有别于在量化研究中选择多少男性和女性,多少老人和小孩的问题。 例子:改宗研究(林本炫)一位已婚的女性受访者,说她对佛教很有好感,也曾经有过想出家的念头,但是都没有佛教的朋友带她到佛教道场去学佛,而且因为她先生是另一个宗教的信徒,并且在里面担任很高的职务,于是她选择了和她先生一
8、样宗教的信徒。为什么?因为如果不这样,她先生会没面子,产生家庭关系的紧张。,下面我们就要进行演绎思考: (一)在社会网络方面,如果有佛教相关的社会网络会怎样?社会网络怎样成功的改变个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网络是否都会动员成功?动员成功的机制是什么? (二)是否配偶有宗教信仰者,在选择、决定宗教信仰时,都会考虑配偶的宗教信仰?如果当事人不理会配偶的宗教信仰会发生什么事?,进行理论性抽样,(一)找一位有佛教的社会网络(朋友、亲戚、同学等)的受访者 (二)再找一位配偶有宗教信仰的受访者,看看发生什么事? 根据与理论相关的概念做抽样,才是真正的理论性抽样。如何进行抽样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受访者就
9、行。,选择性抽样,选择性抽样,主要针对范畴之间的关系,或是为发展出成熟的范畴而抽样。就是说,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随初步发展但未确定,或者某些范畴部分层次没有发展好,这就需要用选择性抽样。 这样要进行到理论性饱和为止,就是说,没有关于某个范畴的新资料出现,资料里的范畴已经发展的十分丰富,而且范畴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很妥当。,撰写备忘录,备忘录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资料的回应、对资料理论性的了解和解释、各阶段的研究设计以及采取的思路等。 撰写的过程也是研究者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发现所得资料在理论上的涵义,刺激研究者的思维并提醒其应该注意的社会现象。,备忘录注意事项,每份备忘录尽可能有一个主题,并且标明日期,这样可以方便以后整理以及推演研究者的思考历程,更有利于读者了解扎根理论的建构过程。 备忘录的排序,研究者针对所发现的现象给予的一种理论性的解释,将其表现在备忘录的排序上。,启示,从判断,到抽样,再到分析,扎根理论整个就是研究者思考的产物,那它到底有多大程度上的科学性? 再一次研究中,不断的思考、抽样、访谈,再思考、再抽样、再访谈,对时间和精力而言都是巨大的耗费,真正运用扎根理论做研究的可行性又有多少呢? 这种强烈依赖于研究者个人能力的方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采用的吧?,谢谢!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