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 文章以将军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1、 在整篇文章中 , 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为什么 ? ( 画出相关语句 ) 2、 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 , 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 ( 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 ) 3、 文中怎样描写军需处长的 ? 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 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
2、难和考验的思索 , 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 ,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 1、 在整篇文章中 , 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为什么 ? ( 画出相关语句 ) 2、 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 , 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 ( 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 ) 3、 文中怎样描写军需处长的 ? 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 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恶劣 ,给队伍行军造成了极大困难 。“ 装
3、备很差 ” 不仅指武器 , 也包括军装等 , 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 1、 在整篇文章中 , 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为什么 ? ( 画出相关语句 ) 2、 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 , 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 ( 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 ) 3、 文中怎样描写军需处长的 ? 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4、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晶莹 ” 是光亮透明 , 意喻军需处长纯洁高尚的灵魂 , “ 丰碑 ” 是指军需处长用自己舍己为人 、勇于献身的精神在人们心中塑造了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 。 军需处长的身体和云中山融为一体,如同一座晶莹的丰碑,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他所代表的红军精神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将军愣住了 , 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 缓缓地举起右手 , 举到齐眉处 , 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
5、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说一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沉重”是为军需延长的牺牲感到悲痛,“坚定”是为他的精神所鼓舞,表达了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最后一句是一个反问句,与开头“装备很差”相联系,说明红军中有无数像军需延长这样的忠诚战士,尽管“装备很差”,但胜利一定是属于这支队伍的。这是一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队伍,这是一支勇于献身、战无不胜的革命队伍,这是一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队伍。 文章主要赞扬的是谁? 重点描写的又是谁? 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军需处长 将军 侧面衬托 1、采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动作、神态、外貌、语言); 2、侧面衬托的写作手法; 3、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当堂训练 你是一座( ), 你把( )给了( ), 你自己却( ) 你用你的( )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 ), 你用你的( )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 ), 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 丰碑 生的希望 战友 被严寒冻死了 生命 严峻的考验 精神 坚强的 丰碑 巍巍雪山埋忠骨 浩浩长空荡英魂 丰 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