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87429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本文由 nylzd25e8e贡献doc文档可能在 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新世纪杯论文大赛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 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天津市河北区 扶轮中学 张少英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扶轮中学 张少英摘要: 摘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 的。根据新课标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以三 国鼎立一课为例结合务分析理论,试述在新课程背景 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过程及在该过程中教师的活 动。 关键词:教学目标 起点能力 终点能力 使能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设 计的起点,又是整个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但在实际教学 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对教学目标的 分析不够明确。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教 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我国著名学者皮连生在 总结国内外关于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1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得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任务分析理论,我们可以把它引入到历史 教学当中。任务分析也叫做作业分析、目标分析“是一种教学设 计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所规定的需要 学

3、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及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 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它有利于新教师 ” 的成长,新教师掌握了这种方法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中 就不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不断发挥创新思想。下面以中国历 史(七年级上)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就这一理论结合历史教 学目标的确定简单谈一下。1一、确立学生的起点能力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是确立学生的起点能力。学生的起点 能力是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我们应当 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掌握该课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系统 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了解。 历史发展是有一定 因

4、果性,历史事件发生的有其原因、背景、社会条件等等,学生1皮连生, 智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 234 页,2001 年。 2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可能在没有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一部分的。对于哪些内容学生掌握 了,哪些没有掌握,我们应该有一个分析。比如学习三国鼎立时,我们了解到学生汉朝时,已经了解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导 致皇权的衰微,黄巾起义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这些知识正是三 国鼎立形成的背景之一。同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小说、 电视电影、游戏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生动的故事,能够认识到这 一时期三个国家的实力处于均势,这说明学生已经可以对于三国 时期的整体特征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

5、就要通过一些途径在教学 目标确定之前去了解学生对于一些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与该课内容相关的一些跨学科的基础性常识性知识。学习 三国鼎立一课要清楚历史与文艺作品之间的区别,艺术真实 与历史真实的区别和联系,这些对我们教学中可能起到很大的作 用,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些差别,那么学生很难把握对于一些历史 人物,比如对于曹操的评价。3、学生策略性知识掌握的程度。所谓策略性知识,“学习者 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跟多学习的反省思维和分析思 维。 不同人的策略性知识不同,他们认知风格不同,对知识加 ”22转引自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 学习的条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 189 页,1985 年

6、。 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工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将 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学生策略性知识掌握的水平我们 平时老师不容易把握,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策 略性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默契。二、确立学生学习的终点能力及类型 学生学习的终点能力即教学目标,终点能力的确立,我们基 本上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学生的起点能力。但是我们现在 教师往往缺乏的知识是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出现问题,所确定的教 学目标一般用词比较含糊, 仅仅是使用一些 “掌握” 、 “了解” 、 “培 养” “理解”等词语。良好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在目标

7、中明确 、 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老师的行为,目标应该具体化能反映 学生学习结果的层次,并且具有可测量性可评价性。 认知心理学家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将历史学 科的学习结果分为以下几种: (1)史实性知识,包括历史人物、 事件、现象、概念、材料等。 (2)史学理论包括历史观、历史发4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展规律等。 (3)策略性知识即史学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等。 (4) 情感性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公民意识等。按照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可将史实性知识和史学理 论知识归为知识与能力;策略性知

8、识归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性知 识归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到三国鼎立一课,我们可将 其教学目标即学生学习的结果分类如下: 历 史 知 识 分 类 史学 理论 知 识 曹操的 观 价, 历史 的分 人物 史实 性知 识 葛 三国鼎立识 与人物 曹操、诸葛亮、刘备等 , 等知,、诸观 、等能 力5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历 史 知 识 分 类策略 根据学生的差异可能采用比较、 归纳等方 性知 法 识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情感 对于曹操有重新认识; 分裂中蕴涵统一的 态 度 性知 因素,统一是大势所趋;台湾是我国领土 与 价 识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 值 观不同的知识类型有不同的学习条件。

9、我们把影响历史学习的 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分为必要条件和支持条 件,必要条件是到达终点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了解三国时 期一些基本状况是认识该时期历史特征不可缺少的知识,它就是 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则是那些可以加快学习效率的条件,它主 要是与所学相关知识但又不是所学知识的必须条件,主要有以下 几种:a、学生的学习动机 b、学习的注意力 c、学生的认知策略 d、学生原有的基本素养技能如:阅读历史地图、文言文等方面6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的能力。三、使能目标的确立 “使能目标指学生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很 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

10、能力的 前提条件。我们把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这些教学目标称为使能 目标。 实际上使能目标就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我们只有分 ” 析清楚了起点能力、使能目标、终点能力的关系,确定教学步骤 和教学方法才有科学的依据。 奥苏贝尔的同化论 ,提出一套学习新概念学习理论,他认 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构成三种关系,可以供我们参考: 1、上位学习: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 现在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命题 和概念便产生了上位学习。如学生学习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已经 对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的赤壁之战有了了解, 所以军阀混战这个概念与之相比较属于上位学习。4 33 4

11、皮连生,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77 页,2000 年。 转引自陈琦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 88 页,1997 年。 7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2、下位学习: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性和 概括性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这种学习便叫下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 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并产生了并列结合学习。 新知识可能与原有知识有某种吻合和类比关系,例如,我们已经 学习了东周时期春秋战国的纷争,当我们再学习东汉末年的军阀 混战时,这两个知识点就属于此种关系。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者的内部和外部的 学习的条件不同,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也不同,我们要正确分析 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解学生上课学习时的心理过程,从而选择最 优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是我们的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 怎么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传统的教“教材” 转变为教“知识” 。任务分析作为新的指导教学设计的技术,对 于教师完成这一角色的转变有很大的益处。但是掌握这种方法需 要有丰富的学习理论基础,这是我目前所欠缺的。我们必须学习 各种学习理论结合个人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创新。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