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6-1-1随堂(1).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74155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6-1-1随堂(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6-1-1随堂(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6-1-1随堂(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编 第六章 第 1 节 一考查角度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俯向大地的身影许俊文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包巾,右手握着一把小锄。举起,

2、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 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

3、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收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 ,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

4、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脉。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选自散文 2008 年第

5、9 期,有删改)1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 只有田边地角盛 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中的景物描写体现出田 野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体现出完成收割后的田野宁静、优美的特点。以此烘托母亲艰难翻地、捡拾残粮的劳动形象。2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几种手法,对刻画人物的效果作简单探究。答:_答案:(1)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2)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三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 ”、 “眼泪就出来了” ,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

6、惜粮如命的母亲形象。(3)通过细节描写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落下 ”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以后却站不起来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认真细心和翻地、捡拾的辛劳。(4)通过外貌描写生动表现。第三段中“青衣青裤” 、扎着 “黑色的包巾” 、 “粘满了泥土”的膝盖,第五段中母亲“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都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纯朴、辛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精神之树张栓固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而来,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穿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们扑进了千年智慧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心灵阳

7、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

8、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相反,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数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浑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

9、那般的不屈不挠,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以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到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

10、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选自散文选刊 ,有改动)1文章标题是“精神之树” , “精神之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_答案:“精神之树”是指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这种思想学说和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而耐人寻味。2作者在文章第四段用较多的笔墨描述了孔庙庭院中的古柏,结合全文来看,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描写古柏是为了托物言志,古柏其实是孔子生命思想的象征,这些经历了岁月却永远喷吐着翠绿的古柏,是历史的见证,也象征着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精神的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