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3 个例题、2 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单元主题图安排的是一个看世界地图的情境图,下面的孩子分别用我国的人口、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沿海渔场面积与世界的人口、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沿海渔场面积进行比较,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带给了学生一些信息,通过这样一些信息学生可以对我国国情作一些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图中出现的这些分数和学生原来认识的分数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单位“1”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的知识与原来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为新课的
2、学习做准备。图中的一些内容直接成为后面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教科书通过这样的编排方式,强化单元主题图与后面的学习内容的联系,强化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3 个例题的作用分别是,例 1 教学分数的意义,例 2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 3 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 1 从分月饼的“分”字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科书把分 1 个月饼和分 1 盒月饼对比安排,通过这样的对比应用,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的学习。这里分 1 个月饼是学生原有认知基础,通过分 1 个月饼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因此本册教科书的重点不是放在平均分上面,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前一个问题是把 1 个月饼看作一个
3、整体,而后一个问题是把 8 个月饼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初步认识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现象。接着教科书用分熊猫这个素材,让学生体会同样是 6只熊猫,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每份的熊猫只数也不一样,使学生理解分的份数与每份数的关系,感受每份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教科书还通过后面的“试一试”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由于拿的小棒的数量不一样,因此分出来的每份的数量也不相同,如都平均分成 5 份,拿 5 根小棒的学生分出的 15 是 1 根,拿 10 根小棒的学生分出的 15 是 2 根,拿 15 根小棒的学生分出的 15 是 3 根同样是 15,15 的 15 就比 5 的 15 多一些。这样揭示单位“1”在分数
4、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在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定义的方式归纳分数的意义,并教学分数单位,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例 2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对这个关系的探讨,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认识得更加深刻。教科书从舞台的情境图入手,让学生发现同一个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直观地让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教科书用“议一议”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才对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进行归纳。例 3 是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一方面通
5、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要注意的是这道题都是把许多动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并且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学生还可以用鸭的只数与兔的只数比,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 23 与 32 的联系与区别,还为后面的学习内容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学习做了一定的准备。课堂活动安排了说生活中的分数、表示一部分方格的 14 和对口令。第一个活动主要通过说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同时通过学生说分数,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水平。对口令这个活动主要采用对口令这种形式,强化学生对除法与分
6、数关系的理解,与前面例题不同的是,在对口令这个活动中有速度上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很快地说出与除法算式相等的分数,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练习一安排了 9 个习题和 1 个思考题。其中第 17 题练习的是分数的意义,8,9 题练习的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分数的意义的练习中,都强调把许多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强化单位“1”的概念。第 1 题的看图写分数和第 2 题的改错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第 3 题除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概念以外,还通过分数向学生传递了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劳动力占绝对优势这个信息。这样不仅学生对西部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而且还能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第 4 题用“任意圈一个分数”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的关系。第 5 题既要求学生以分数的意义的角度解释这个分数,还要说出这个分数传递的信息。第 9 题还选择了“神舟 5 号”这个富有时代意义的题材,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思考题是所学知识的深层次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理解单位“1”的大小影响和制约着分数的大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水平,还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