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教学论文: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7369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论文: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教学论文: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教学论文: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教学论文: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教学论文: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1 页 共 9 页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水平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或经线方向延伸的规律性;垂直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随地势高度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异的规律性。观点: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在表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垂直地带性受山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又有其自己的不同于水平地带的特点。论述:1、温度递减这一共同成因,使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之间出现了相似之处,且在海洋性条件下,垂直带谱能较好地“重复”水平带谱的更替规律。2、垂直地带性并不像“竖起的

2、水平地带性 ”。(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对比关系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了外貌截然不同的自然带。(2)基带把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联系起来,同时又制约着垂直地带性带谱的性质和类型,出现了高、中、低纬之间,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之间,山体垂直带谱的差异。(3)垂直地带性还受山体自身特点,如山体与风向、山体形态、山体高度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于水平地带性的特点。(4)外貌相同的自然带,在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中,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2 页 共 9 页其生态条件、结构特征、种类组成也不一样,表现为热量条件、温度变化、植物种类、结构的差异。综上所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是由温度递减产生联

3、系,基带是他们的纽带。同时,基带的特点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又使他们产生差异,各具特色。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参考文献:陈炳涛: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陈传康、伍夫和、李昌文:综合自然地理学武吉华、张坤: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年陈尔寿:地理(高级中学课本上册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陕西省旬阳县赵湾中学 耿萍不同的水热状况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类型,构成不同的自然带。水热状况在地表有规律的变化,使自然带也呈 带状分布。水平地 带性和垂直地 带性是水热状况随经度、纬度、地势有规律递变形成的。两者有许

4、多相似之处,呈一定对应关系。是基带把他们联系起来,基带的特点又制约了垂直地 带,使垂直地 带与水平地带 并不完全相似,而各具特色。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客 观规律,合理开 发利用及保 护自然资源。所谓的地域分异是指由于海陆分布、太阳辐射的原因,造成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在地表空间按一定方向和格局发生有序的分化,而成为一系列性质有别的结构单元(即自然带)而呈现出的差异。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形式。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综合表现。前者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并按经度方向南北更替的规律性。后者指自然地理环境各

5、组成成分或自然综合体沿经线方向延伸,并按经度方向由沿海向大陆发生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亦称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各组成成份及自然综合体随地势高度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异规律性。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形成都是由于水热状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两者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2 页 共 9 页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纬度地带性在表观上与垂直地带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纬度地带性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由于热量在地球表面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不同气候带的特定的水热组合产生了该地带中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热量状况不仅会随纬度而发生变化,且随

6、高度上升,大气变稀薄热量也随之迅速递减。只要山地达到足够高度,自下而上就形成了垂直地带性。同样的温度递减这一规律,使纬度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低纬地区在海洋性条件下其相似性越明显。以喜马拉雅山南坡与亚洲大陆东岸的比较为例:高度( m)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纬度70605035232610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冰原带喜马拉雅山属海洋性,一定高度以下的水分条件与亚欧大陆东岸相似。从图 1 喜山南坡垂

7、直地带与亚欧大陆纬度地带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3 页 共 9 页上图可以看出,温度递减这一共同因素使喜山南坡的带谱同亚洲大陆东岸带谱有许多相似之处,并在一定高度以下产生对应关系。但是,图中也显示出在一定海拔高度以上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垂直带谱的形成还受山体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带谱构成。所以从另一方面说,垂直带谱并不像“竖起来的水平地带” 。垂直地带性虽然也有温度递减这一规律,但是其递减速度比随纬度变化要快得多,所以同一自然带在垂直地带中的宽度比水平地带的宽度窄得多。且其更替速度也比水平地带快得多。山地的水分变化由下向上增多,达一定高度后,又会下降。而在水平

8、地带中,水分变化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的影响,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这样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之间的水热对比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在一定海拔上,山地就出现了与水平地区截然不同的水热组合。如图 1 可以看出,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等,在水平地带中是没有的。山地的纬度、经度地带即是垂直地带的基带。基带把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联系起来,垂直地带就是在基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带坐落的位置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垂直带谱,其与水平地带的对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基带坐落的纬度位置,限制了垂直带谱的完整性。从低纬至高纬地区,随基带的更替,垂直带谱也随之变化,带谱结构也渐趋简单。与此同时,同类型自然带分布高度也逐渐下

9、降。在冰原地区,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融为一体。其次,基带的特点及其水热状态,也影响了垂直带谱。在干旱地区,山地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4 页 共 9 页植被从当地的草原或荒漠类型向上过渡为水分条件较好的植被类型,但超过一定高度后,低温的限制作用变得突出,出现相应的高山植被:图 2 天山阳坡垂直带及亚欧大陆部分水平带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高度( m)4000300020001000阳坡亚冰雪植被高山草甸带山地荒漠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荒漠带由图 2 天山阳坡垂直带谱可以看出,山脚的荒漠,向上水热状况发生了变化,水分增多,光照增强,出现了夏绿阔叶林带,再向上出现了独特的高山自然带。图 3 是天山

10、地区向北的纬度地带性和向西的经度地带性,从带谱看,两者截然不同。图 3 天山向南、向北水平地带60N50N45N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5 页 共 9 页山坡的方位与风向的关系,也影响着垂直带谱,山体的迎风坡,水分较充足,常会与水平地带产生对应,但背风坡与迎风坡水热状况不同,产生了与迎风坡不同的带谱(见图 4):图 4 喜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高度( m)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北

11、坡 南坡由图可看出,喜马拉雅山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背风坡却产生了不同的分布,与水平地带性也没有对应关系。即使某些水平地带植被与垂直地带植被的外貌类似,但他们的生态条件不同,同时也有不同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等。高纬地区日夜温差小,云雾多,辐射强度弱,而在低纬地区的高山,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夜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生态条件,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6 页 共 9 页不同的生态条件就有不同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如亚寒带针叶林等,亚热带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就存在明显不同。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是水分、热量、光照等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如森林、草场、土壤等自然资源时,应以其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及保护。遵循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第 7 页 共 9 页参考文献:陈炳涛: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陈传康、伍夫和、李昌文:综合自然地理学武吉华、张坤: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年陈尔寿:地理(高级中学课本上册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图 3 喜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