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873390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使用塑料容器时,一定要看清瓶底三角形内标注的数字,只有了解了材料性能才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使用。“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一般就印在塑料瓶的底部,当中有一个数字,从 17 不等。比如:在数字1下面注明着PET ,这是一种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的物质,常见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当 PET 耐热至 70,易变形,就会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同时,不能放在汽车内暴晒,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近日,一篇名为从塑料瓶底的数字知其毒性 无知害死人的帖子在众多论坛里流传开来。该帖详解了塑料瓶底数字所包含的意义,图文并茂地描述了 17 号塑料瓶使用的诸多潜藏禁忌;还称阿联酋一个 12 岁的女童,因为

2、连续 16 个月使用同一个塑料矿泉水瓶,得了癌症,这种 1 号 PET 塑料瓶反复多次使用 10 个月后,有可能释放出一种叫 DEHP 的致癌物。“DEHP”是工业中的通用型增塑剂,主要用于造漆、染料、包装材料的加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苑会林告诉记者,我们日常使用的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只要是由正规厂家制造并经检测合格,都不会含有这种物质,所以不存在“释放”一说。不过,看过网络帖子,市民李先生开始担心起来了。在他家附近的小吃店里,酱油、醋、油等调味品都是用污渍斑斑的塑料饮料瓶装的;但看外包装,陈旧得都不知道已经用了多久。徐先生在超市买矿泉水时也注意过瓶底的三角形, “但这些标识我们普通人

3、根本看不懂” ,他一直认为那数字代表的是“安全级别” 。“重复使用饮料瓶,并非如网上所传的那样耸人听闻。三角形是塑料制品的回收标识,它相当于塑料的身份证。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意思是瓶子的材料可回收再生利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重复使用。 ”中国塑料协会再生利用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旺说,数字标识从 1 到 7,每一种编号代表一类材料,如果制品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那么标识的就是它的主要材料。标识不同的数字,是便于分类回收,与瓶子“是否安全”没有关系。中国塑料协会质量标准部主任田岩告诉记者,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塑料容器底部都应该标识三角形的塑料回收符号。但目前在我国,这种标注是非强制性的;不像在很多国家

4、,塑料回收标识是强制性的。记者在物美超市里看到,普通的矿泉水瓶底部大多为“1-PET”(又作“1-PETE”) ;装洗发水、沐浴露、衣物清洗剂等产品的瓶底则标有“2-HDPE ”。而在塑料水杯、奶瓶底部,带箭头的三角形里写着数字“7” 。同时,记者也发现,市场上还有一些小摊上的塑料瓶,底部没有任何标识。“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标识,了解塑料容器所使用的材质,这样才能知道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这些塑料制品。 ”苑会林说。比如,1 号 PET 制成的饮料瓶可以在短时期内装常温水,但不能装高温水,也不宜装酸碱性饮料。标识为“2 号”的塑料容器是由 HDPE 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

5、沐浴产品。此类制品因为不容易彻底清洁,所以不适合用做水杯等,也不要循环使用。3 号 PVC(又作“V”)聚氯乙烯、4 号 LDPE 聚乙烯制成的产品,常用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因为这两类材质的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因此使用较为普遍。但它们的耐热温度较低,高温分解时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所以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而且这两类材质的容器本身难以清洗,容易造成残留,不适合装饮品。5 号为 PP 聚丙烯,可以用来制作微波炉餐盒,也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以重复使用。6 号标识的塑料制品由 PS 聚苯乙烯制成,在温度过高时会释放出化学物,不能用于装强酸、强碱性物质。7 号 OTHER 代表

6、由其他塑料制成,这类容器如果有破损,应该停止使用,因为它们表面的细微坑纹,容易隐藏细菌。苑会林告诉记者,市场上常见的饮用水塑料瓶都经过国家检测,可以安全使用。目前,国际上对“日常使用的饮水塑料瓶致癌”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但是,一些不正规厂家会生产垃圾塑料产品,并加入大量增塑剂等物质,这类产品就存在致癌隐患。“消费者应尽量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容易变质的塑料器具,饮料瓶最好不要多次重复使用,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存在卫生隐患。 ”苑会林提醒消费者,使用塑料容器时,一定要看清瓶底三角形内标注的数字,只有了解了材料性能才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使用。尤其要警惕的是,市场上由塑料垃圾回炉、再生后的产品。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外购回收料及受污染的原料不能用来制作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由塑料垃圾再生制造出的奶瓶、容器,通常做工粗糙,没有商标,更没有环保回收标识。这些产品本身非常薄,几乎手一捏就会变形,还伴有刺鼻的气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以增塑剂分解出的气体为例,进入人体会引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如果被大量吸收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和肠胃不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