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绩溪黑猪(jixihei Pig)一、一般情况(一)品种名称绩溪黑猪为绩溪县农民在长期的饲养中培育的优良地方猪种,俗称“荆州黑铁”。1958 年定名为荆州黑猪。 1982 年经省、地区鉴定改名为绩溪黑猪,并与杨山猪统称为皖南黑猪列入安徽省地方品种志,2010 年经第一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皖南黑猪从圩猪中分出,单独列入“国家地方畜禽品种志”。古徽州地区人口较多,市场需要大量鲜猪肉,交通闭塞,物流不便,因而促使当地群众选育早熟、体型中等的兼用型绩溪黑猪。(二)中心产区及分布绩溪黑猪中心产区位于绩溪县荆州、家朋、和阳等乡。中心产区的绩溪县荆州乡,海拔 700 米以上,是绩溪县
2、内的小高寒地带,四周山峦又叠嶂,与外界交通极为不方便。与外界交流不多,种质纯度较高。(三)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及对品种形成的影响绩溪县位于长江以南、介于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之间。该县养猪历史悠久,据绩溪县志和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元朝前,已盛行杀猪祭祖、过年腌制腊肉、火腿,制作工艺十分考究,至今仍有这种习惯。绩溪黑猪产区主要位于绩溪县荆州、家朋、和阳等乡镇及宁国部分地方。中心产区的绩溪县荆州乡,海拔 700 米以上,是绩溪县内的小高寒地带,四周山峦又叠嶂,与外界交通极为不方便。与外界交流不多,种质纯度较高。绩溪县的荆州、家朋地区四周山峦叠障,为山中的小盆地。作物以水稻为主,兼种玉米、黄豆等旱粮作物。这
3、些都是当地养猪的主要精料。产区不仅由于地理条件野草丛生,群众还有种植红苋菜、苦蔴菜等青饲料的习惯。以缸或大木桶长年水沤青料,煮后喂猪。但总的来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粮食不甚丰足,经济比较困难,猪除在哺乳期及催肥期外,四季主要依靠青料为主,久而久之遂培养成耐青饲的特性。当地没有种绿肥的习惯,肥料来源主要靠养猪。绩溪黑猪除分布全县外,仔猪在历史上有外销的传统,销路多达安徽、浙江、2江西、江苏四省的四十余县、市。为了便于运输和销售仔猪体格不宜过大,故一般在 3040 日龄即断乳出售。为了改善仔猪体况以利销售,对哺乳母猪饲养精心管理细致。故母猪哺乳期间体况较好,断乳后 45 天即可发情配种。山区为了防
4、兽害,猪从不放牧,终生舍饲,木制猪舍,内无风无光,阴暗潮湿,世世代代均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在选种上群众把繁殖性能作为最主要的选种指标,在以上这种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经长期选育就形成了耐青饲、抗逆性和抗病力强,繁殖力高,性情温顺等优点特性的猪种。其繁殖性能在安徽省地方猪种中名列前茅。二、品种来源、形成与发展(一)品种来源绩溪县养猪历史悠久,据绩溪县志和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元朝前,已盛行杀猪祭祖、过年腌制腊肉、火腿,制作工艺十分考究,至今仍有这种习惯。县城北的翠溪山把全县分为南岭、岭中、岭北三部分,隔山往来不便,人们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地形、气温、农业耕作制度和养殖业管理方法均有差异。交通闭塞和特定的
5、饲料条件是绩溪黑猪形成的主要原因。(二)品种生物学特性绩溪黑猪是我省繁殖力强、产仔数多、肉质优良的著名地方猪种,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 78 对,最多 11 对绩溪黑猪初产平均 78 头,经产母猪平均 1315 头以上。绩溪黑猪性成熟早,公猪 45 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75 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绩溪黑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绩溪黑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品质优良
6、,瘦肉率高,是三元杂交猪第一母本的首选品种。(三)群体规模据 2007 年调查,绩溪黑猪主产区存栏母猪 627 头,除 31 头为绩溪黑猪品种外,其余均为太湖猪或长大二元母猪,占母猪比例 95%以上,母猪利用年限8 年。公猪存栏数 42 头,公猪利用年限 7 年。目前在保种区存栏保种公猪 4 头,3母猪 27 头。(四)选育情况2007 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引导下,绩溪劳模实业有限公司在家朋乡幸福村建立黑猪养殖基地,绩溪劳模实业有限公司与家朋乡幸福村黑猪养殖协会达成协议,以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形式,由协会组织农户生产符合收购要求的黑猪,公司以高于市场白毛猪 2 元/公斤的价格负责收购质量标准的
7、绩溪黑猪。在县畜牧部门统一规划下,绩溪县新农村办公室一次性投入 20 万元扶持建设绩溪黑猪保护区,并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目前绩溪黑猪保护区已初步建成。为保护绩溪黑猪这一优良基因库,2008 年绩溪县农委招商引进安徽丰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 2000 万元建设绩溪黑猪标准化养殖园区,建立绩溪黑猪保种场和扩繁基地及育肥场,开展绩溪黑猪基地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对绩溪黑猪的保种和开发利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五)现有品种标准及产品商标情况围绕绩溪黑猪,安徽丰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绩溪黑猪保种场、注册了“富林山”商标,建成了“公司+ 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开发体系,近年来丰润公司等
8、龙头企业以纯种绩溪黑猪和含绩溪黑猪血缘的二元、三元杂种猪为猪源,开发生产绩溪火腿、腊肉、腌肉、有机猪肉等产品,畅销苏浙沪广大地区,购销旺盛;绩溪黑猪的仔猪生产及交易市场远近闻名,年销售含绩溪黑猪血缘的二元猪近 3 万多头。(六)近 1520 年消长形势1、数量规模变化自 20 世纪 70 代末以来瘦肉型猪生产的兴起与发展,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肉猪生产的发展,绩溪黑猪饲养量急速下降。据 1982 年的调查,产区共饲养黑猪 11 万多头,年底存栏 63000 多头,其中种公猪 103 头,种母猪 7639头。1999 年的调查中,纯种绩溪黑猪母猪饲养量已减少至 504 头。然而,经过畜牧部门的
9、不懈努力保种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至 2008 年,绩溪、宁国等地存栏绩溪黑猪达 6200 多头。2、品质变化大观近年随着新猪种的引进以及饲喂方式的改变,绩溪黑猪的胴体品质有了一4定的改善,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体型也进一步的增大。3、濒危程度目前绩溪黑猪存栏数达 6200 余头,品种已无灭绝危险,且已有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和领导。只要开展多点区划保种工作,实施保护计划,认真做好工作,该猪种资源尚可保存。三、体型外貌绩溪黑猪全身被毛黑色,肤色较深,有鬃毛,体型中等,结构匀称、清秀,体态轻盈。根据头型大致分两类:狮头型或称短嘴型,也称“狮子头”,“八卦头”。体格较大,体质较粗糙疏松,兼用偏脂。主要
10、特点是头宽,嘴短微翘,额部皱纹深而明显,呈“公”字形,或“八卦”形,耳大下垂,根较软,腹大略下垂,臀部微斜,骨粗皮厚,关节及体侧常有 23 条粗深皱褶,四肢发育较差,多卧系。性情温顺,肥猪膘厚,花板油多。马脸型或称长嘴型。体格中等大小,体质较细微,体型稍长而高,兼用偏肉。嘴筒较长而直,额部皱纹细浅,多呈菱形分布。耳稍小而尖,微前倾,背腰较宽而平直,后躯较丰满,关节和体侧很少有皱褶。此外,还有一种狮头马脸或短嘴及长嘴过渡类型。有效乳头一般 78 对。肋骨 1314 对。四肢发育良好,粗壮,直立,尾长 2530 厘米,公猪有獠牙(具体特征前面已有详述)。四、体尺和(或)体重后备阶段公猪的生长发育落
11、后于母猪,成年时,公猪略大于母猪。据原徽州地区畜牧局测定:小公猪二月龄平均重 12.74 公斤,六月龄平均重 35.5 公斤,26 月龄平均日增重 200 克左右,小母猪二月龄平均重 13.24 公斤,六月龄平均重 37.25 公斤,26 月龄平均日增重 210 克左右。成年猪体型中等偏大,公猪体长 145 厘米,体高 70 厘米,体重 113 公斤,母猪分别为 133.7 厘米及67.5 厘米和 102.64 公斤。不同日龄绩溪黑猪体重及体尺(2008)单位:千克、厘米指标 初生 20 日龄 30 日龄 60 日龄 90 日龄5体重(kg) 0.630.10 2.50.51 5.271.02
12、 12.743.95 27.080.88体长(cm) 17.360.75 29.863.02 42.293.30 65.335.51 88.831.26胸围(cm) 18.860.48 33.072.71 42.144.06 66.330.58 85.751.39管围(cm) 4.930.19 7.250.38 8.710.49 11.670.58 14.720.49体高(cm) 14.261.00 21.641.18 25.001.83 45.332.52 54.670.58头长(cm) 10.210.27 11.930.67 14.210.91 22.332.08 22.922.13体重和
13、体尺各项指标的相关(2008)体长 胸围 管围 体高 头长日龄体重 相关系 数 P 值 相关系 数 P 值 相关系 数 P 值 相关系 数 P 值 相关系数 P 值0 体重 0.711 0.073 0.474 0.283 0.828* 0.021 0.468 0.290 -0.773* 0.04220 体重 0.496 0.212 0.896* 0.003 -0.216 0.607 0.332 0.422 -0.033 0.93830 体重 0.772* 0.042 0.903* 0.005 0.681 0.092 0.838* 0.019 0.852* 0.01560 体重 0.839 0.
14、367 0.500 0.667 0.866 0.333 0.803 0.407 0.971 0.15490 体重 0.471 0.687 0.435 0.714 0.082 0.948 0.082 0.948 0.541 0.636注:*表示差异显著,此时 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测试地点:绩溪县丰润公司绩溪黑猪保种场。初生时体重与管围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 0.828;20 日龄时体重与胸围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 0.896;30 日龄时体重与体长、体高和头长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 0.772、0.838 和 0.852,体重与胸围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903;60 和
15、 90 日龄时体重与体尺各指标相关均不显著。初生时的体重与头长呈负相关,20 日龄时体重与管围、头长亦呈负相关,说明出生时头长较大的仔猪体重数不会太大,而 20 日龄时管围或头长若较大的话,同样影响到仔猪的体重。五、繁殖性能据调查,小母猪于四月龄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每窝活仔 78 头,经产母猪每窝产活仔 1315 头,哺乳期间管理较细微,多补饲大米粥、豆浆之类饲料,一般 3040 日龄断乳出售,断乳仔猪平均体重 4.56 公斤。小公猪 33.5 月龄初次发情。发情持续期 34 天,发情周期 19 天左右,小母猪六月龄初配为宜。妊娠期平均约 115 天。膘情适中的母猪,45 天断乳后 45 天即
16、可发情配6种。在青饲料不限,空怀及孕前期,每日从混合料中获得 1.85 兆卡消化能;孕后期每日获得 5.7 兆卡消化能,160 克可消化粗蛋白,哺乳期每日获得6.68.2 兆卡消化能及 170220 克可消化粗蛋白的饲养条件下,初产母猪平均产仔 9.51.22 头,产活仔 8.01.26 头,断乳窝重 21 公斤,经产母猪平均每窝产仔 14.032.75 头,产活仔 12.392.62 头,断乳窝重 49.3012.86 公斤。绩溪黑猪繁殖性能(2008)单位:头、公斤初生 二十日龄 45 日龄断乳项目胎次 窝数 总产仔数 产活仔数 窝重 头数 窝重 头数 窝重初产 6 9.5(1.22) 8
17、.0(1.26) 5.26(0.73)经产 24 14.03(2.75) 12.39(2.62) 7.67(1.50) 10.43(1.62) 30.45(8.27) 9.61(1.67) 49.52(13.57)测试地点:绩溪县丰润公司绩溪黑猪保种场。六、肥育性能据原徽州地区畜牧局相关资料报导,每头肥猪在 151 天的肥育期内共消耗一麦麸 145 公斤,三七糠 86.85 公斤,青饲料 60.056 斤,即每日摄取 2.950 兆卡消化能,100 克可消化粗蛋白的营养水平下,平均日增重 242.3530 克。85公斤重的肥猪屠宰率为 66.74%,膘厚 5.57 厘米,皮厚 0.69 厘米,
18、眼肌面积19.40 平方厘米,花板油占胴重的 9.5%。七、肉质性状在 2005 年对绩溪黑猪的肉质进行化学分析,测得其肉质营养成分如下:水份为 55.54%,粗蛋白质为 26.03%,灰分为 3.43%,粗脂肪为 12.27%,碘价为34.64 毫克,皂价为 202.03 毫克,肉色鲜红,有光泽。八、饲养管理绩溪黑猪适应性较广,温顺,耐粗饲。各类青绿及野生饲料均可饲喂。农场饲养以圈养为主。合群性强,繁殖以自然交配为主。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随着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的推广普及和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除偏僻山区或自宰年猪尚系熟食槽饲外,传统的“野草、菜叶加糠麸” 逐渐变成
19、了当今的“ 玉米、豆粕加麦麸 ”,同时过度分散饲养向适度密集过渡,圈7内积肥的管理方式也已几乎被淘汰。在繁殖方式上,当前仍是以本交为主、人工授精为辅。300 日龄皖南黑猪屠宰性状统计(2008)单位:公斤、厘米、克、平方厘米测试地点:绩溪县丰润公司绩溪黑猪保种场。九、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现状(一)根据生化或分子遗传技术手段等测定研究结果分析阐述品种遗传特性,注明引用文献。安徽农业大学(2005 年)曾对绩溪县相关猪场的绩溪黑猪(4 3)Ag-NORs 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Ag-NORs 均数为 3.67,定位于 10 号和 8 号染色体次缢痕区,具有明显的多态性,且可以推断绩溪黑猪的品种
20、纯度较高 1。(二)说明该品种目前是否建有保种场或保护区,是否提出过保护和利用计划。如果有,进行描述。说明保种场或保护区规模、保护该 品种的数量、品种畜群结构等基本情况。注明保种场或保护区地址、 联系方式。多年来,绩溪县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科学的保种方案,健全配种、防疫、性能测定等各项制度,坚持继代选育和选优提纯,保持一定的有效群体数量, 2007 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引导下,安徽丰润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荆州、家朋、和阳等乡建立黑猪养殖基地和皖南黑猪保护区,并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目前安徽丰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绩溪黑猪种猪场就有绩溪黑猪母猪 102 头,公猪 6 个家系。联系人吴仕安,联
21、系电话号码 13956569395。(三)该品种目前是否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如果已建立,对登记数量及登记工作情况予以详细说明。项目内容性别屠宰前空腹体重(kg)胴体重(kg)屠宰率(%)瘦肉率(%)6-7 肋背部脂肪厚度(cm)平均背膘厚度(cm)脂率(%)皮率(%)骨率(%)眼肌面积(cm2)皮厚(mm)肋骨对数肥育期日增重(g)料肉比公 100.00 74.84 74.83 47.3249 3.40 3.164 11.14 12.98 9.89 23.99 3.22 13.80 489.4 4.14平均值 母 102.00 78.14 76.67 49.327 3.18 2.971 13.
22、74 11.54 9.64 21.15 3.228 13.70 552.6 2.95公 2.34 3.772 3.083 1.682 0.212 0.064 3.795 0.87 0.74 1.807 0.258 0.67 0.038 1.013标准差 母 6.37 3.888 1.909 6.744 0.285 0.243 8.916 0.75 0.68 4.966 0.256 0.67 0.105 16.518从 1980 年起,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2008 年绩溪县畜牧兽医局又与安徽丰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荆州、家朋、和阳等保护区的饲养户签订了“绩溪黑猪保种公猪协议书” 、“绩溪黑猪保
23、种母猪协议书 ”,进一步明确了局(县局)户(保种户)双方的责、权、利。十、杂交利用上世纪六十年起,引入上海白、巴克夏进行经济杂交,据原绩溪县畜牧兽医站试验和观察,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明显,总产仔数比绩溪黑猪纯繁提高415% ,巴克夏与绩溪黑猪杂交,总产仔数达 15.583.32 头,产活仔13.582.61 头,断乳窝重提高 10.521.8%,也以巴克夏杂交组最优,肥育期日增重提高 10.3824.75%。巴克夏杂种猪肥育期 151 天,全期日增重 38830克,比纯种绩溪黑猪提高近 150 克。三元杂交上海白(巴克夏绩溪黑猪)效果更好,远胜于二元杂交(上海白绩溪黑猪),特别是产仔性能的优势
24、,尤为明显。2000 年以来,绩溪黑猪与杜洛克猪杂交成为当地生产商品猪的主要模式。十一、对品种的评价和展望绩溪黑猪是在以青粗饲料为主的舍饲条件下,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而成为耐青粗饲料,抗病力强,肉质好,瘦肉多的地方猪种。但是,随着人们对瘦肉率和生长速度的追求,绩溪黑猪与外来瘦肉型猪种杂交,造成纯种黑猪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同时,由于经济、财力和技术的不足,目前绩溪黑猪保护工作仍存在很大的困难。(1)在猪种资源的研究还开展不多,特别是猪种资源的内部特性,如抗病力等,还缺乏系统细致的研究,以至对猪种资源的了解大多限于外貌特征和明显的生产性能,从而限制了猪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深入开展。(2)缺乏系统的保护方案,选育技术线路不尽合理,方法不科学,家系混乱、血缘不清,造成资源流失。(3)开发利用不够。目前,绩溪黑猪在利用方面主要是与瘦肉型猪种进行杂交,获得后代的遗传互补效应和杂种优势。而在利用地方猪种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和品系方面则严重滞后,从而限制了绩溪黑猪的利用价值。9建议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该产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选育工作,积极扩大猪群数量,提高群猪质量,尽早选育出既保持耐粗饲、抗病力强、母猪母性强、肥猪肉质好、瘦肉多等原有性状,繁殖力、增重率、瘦肉率又有较大提高的地方优良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