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校长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卫生我国中小学校的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因此,校长的素质如何,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领导者,若具有健康的心理,则更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了解和分析中小学校长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预防其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促进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乃至整个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的心理是健康的,特别是自国家教委(89)教人字 035 号关于
2、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 ,全国普遍开展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以来,广大的中小学校长无论在基本的政治素质,还是在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在少数校长身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不属于诸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等严重的心理异常,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免对校长本人和学校工作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一)角色认知障碍角色认知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的认知,以及关于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一般来说,个体都是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对一定角色所持的期望,表现出一系列的角色行为,使角色扮演合乎
3、一定的角色规范,以达到角色适称。因此,角色认知是否准确,决定了个体是否能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如果中小学校长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多重性的特点,难以准确地掌握各种角色规范,错误地进行角色适称与否的判断,那么,就被认定为角色认知障碍。在中小学管理活动中,有的中小学校长还难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多种角色,或只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领导者,全面负责领导学校的行政工作,而没有认识自己还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服务者;或只明确自己是学校管人、理财、用物、处事等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却不知道自己还是教师的教师,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等等。这样,在处理领导职务与领导职责的关系中,有的校长不能正确认识
4、自己的领导身份,明确肩负的重要职责,严格履行职责的愿望低,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表现出只当官不做事,或者只享受权利而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没有充分认识到领导就是服务,使用权力不是合情合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是凭主观武断,滥用权力,炫耀自己的权力,或用权力来恫吓群众,甚至用权力去“整人” 。在领导个人与上级组织、领导集体的关系上,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不强,不能严格地执行领导指示和集体决定,或者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工作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另外,在学校工作中,有些校长对自己角色行为的评价比较片面,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有的骄傲自大,脱离群众;有的妒贤疾
5、能,排斥有志之士或抹煞他人的功绩;有的讳疾忌医,拒绝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则文过饰非,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等等。这些也是校长角色认知障碍的表现。(二)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在中小学校长中,严重的人格障碍者极为少见,但人格多少有点障碍的人却是常见的。有的校长自负很盛,自我评价很高,常常固执己见,独断专行,喜欢嫉妒,对别人吹毛求疵;而且过分敏感,疑心重重,总以为别人要和自己过不去,人格有一定的偏执倾向。有的校长容易出现爆发性的激情,情绪不稳定,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且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人格具有一定的爆发性特征。还有的校
6、长则过分追求完美、精确,甚至达到纠缠细节,吹毛求疵的程度,因而行为上循规蹈矩,拘泥于形式、章程及次序,遇事总是反复思考、核对,生怕出错,做起事来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情绪表现过分克制,心情总是轻松不下来,表现出明显的强迫性人格的某些特征。虽然中小学校长的人格障碍大多都是轻度的,但有时却会破坏自己愉快的心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整个学校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们的重视。(三)心身障碍心身障碍又称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身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心身障碍通常是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紧张刺激、认知与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7、中小学校长的心身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种:冠心病和高血压。虽然两者都是具有遗传倾向的心身疾病,但是精神紧张等却是这种疾病产生的“催化剂” 。神经衰弱。其特征是易兴奋、激惹,同时又易疲劳、衰竭,常有心慌、胸闷、头痛、失眠、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和情感脆弱等。溃疡病。其重要症状表现是进食后几个小时或空腹时胃部持续疼痛。支气管哮喘。发作时通常较急,先是感到胸部发憋,随后即出现咳嗽和喘息,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严重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以致于需要急诊治疗。恶性肿瘤。胃癌、肝癌、肺癌、口腔癌、结肠癌等,在中小学校长中时有发生。除上述身心疾病外,中小学校长还容易出现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神经性皮炎、习惯性便
8、秘等心身障碍。二中小学校长的心理障碍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既有遗传、生理因素的作用,更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是造成校长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一)激烈的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心理冲突在校长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心理冲突较为激烈的,主要是角色行为冲突和教育目标的冲突。如果激烈的心理冲突使校长自感难以处置或难以摆脱时,那么,它就会成为破坏学校领导者个性的一种潜力,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角色行为是个体承担某种角色时,根据社会对角色所持的角色期望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9、。由于学校工作的多元性,中小学校长在通常的情况下,往往同时承担几种不同的角色,使其角色扮演具有多重性的特点;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校长角色的认知并非完全一致,况且不同层次的个体,诸如上级领导、家长、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集团成员等,对校长角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校长在角色扮演中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境界,造成角色行为冲突,引起过于紧张的情绪体验。就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而言,校长准备设置实验班,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教学改革,但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家长对子女学习质量的忧虑以及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作困难等,又不得不使校长进行认真的考虑,进行抉择。若难以抉择,必然会造成
10、角色行为冲突,引起心理紧张。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未来人才的规格要求,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具有较高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以及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校长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却充满着内心矛盾。培养智力型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但该教学目标却是一种较为笼统的目标,其实现的程度也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而培养知识型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迎合上级组织和社会舆论以升学率高低评定学校优劣的心理,而且该目标虽价值不大却实现起来能立竿见影。有些校长若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引起紧张与不安。(二
11、)过强的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又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中小学校长时常会产生心理挫折。例如,学校领导班子不团结,拉帮结伙,矛盾重重,致使人际关系紧张,校长指挥失灵;校际竞争失败,升学率大幅度下降,遭到上级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抱怨;上级领导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抱不信任或不支持的态度,甚至偏听偏信个别人的“揭发” ,不负责地批评和指责,全盘否定改革的成绩,致使改革无法进行等等。如果校长自身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不能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准确地处置挫折,那么就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三)持续的心理压力中小学校长是学校行政
12、的最高负责人,他们不仅要承担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政治责任,担负搞好学校工作的行政责任,还要担当使学校公共财物不受损害的法律责任。如此重大的职责,使得任何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校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或是来自内部的压力,或是由外部压力引起的。在强调“升学率是学校的牌子、教师的面子、学生的命根子”的今天,校长明知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对,但由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校长不得不为升学率不高而发愁,为提高升学率而苦命奔波。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导致中小学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 “体脑倒挂” 、 “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厌学、弃学现象的出现,黄色书刊、录相的流传,使学校德育受到了社会先入为主
13、的干扰,遇到了新的困难。学校办学条件差,经费少,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给校长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工作头绪多,面临着“婆婆”多、会议多、评比检查多、来访人员多的被动局面,几乎大事小事都得管,校长真成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大忙人。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势必严重影响校长的身心健康。三心理卫生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针对其心理障碍的成因,根据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遵循心理卫生工作的规律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一)增强角色适称能力,适时进行角色转换角色适称是指个体的角色扮演合乎角色规范的要求。提高校长的角色适称能力,有助于校长适时地进行角色
14、转换,准确地实施角色行为,避免角色行为冲突。校长能否做到角色适称,首先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较为准确的角色认知,因此,使校长明确所扮角色的多重性,把握各种角色扮演必须遵循的角色规范,提高判断角色行为是否适当的能力,对于提高角色认知水平和角色行为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角色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作为一校之长,在走向领导岗位之前,就应该首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明确校长的权利和职责,初步领会人们对校长角色的期望,使自己的角色行为具有最初的价值取向。以后,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地依据角色规范实施角色行为,并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理解所扮各种角
15、色的角色规范;同时,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对他人所扮角色进行认知,在比较学习中加深对自己所扮角色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有特定的规范要求,而不同层次的社会个体对校长角色的认知并非完全一致;况且,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校长所扮角色也不尽相同。因此,校长要做到角色适称,还必须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适时变换自己的角色,并按角色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不仅不同情境所扮角色不同,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换位” ;即使所扮角色相同,但角色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不同,校长在实施角色行为时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应有所区别。这样,才有利于减少校长的角色行为冲突,避免心理紧张。(二)优化工作环境,
16、预防心理挫折组织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由素质优秀的成员合理组织的学校领导集体,领导成员间才能彼此尊重,相互谅解,相互支持,分工负责,协调行动,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同时,由于各成员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工作情绪高涨,工作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相反,若领导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内耗较大,就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容易造成集体心理气氛压抑、烦闷,而猜疑、沉闷、冷淡等消极的集体感受,还容易加剧彼此的冲突和隔阂。因此,组织一个奋斗目标一致、工作动机强烈、人际关系协调、工作效能较高的领导班子,对于维护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设置,都应该做到有利于充分发挥它们在达到
17、组织的总目标过程中的工作性功能;同时,还要注意有利于各部门成员的社会互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实现其维持性功能。如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或分工不当,职责不明,那么,不仅工作无序,办事效率低,使人际关系紧张,而且还会使校长整天陷入协调各种关系的泥潭之中,消耗精力不说,有时还会使校长之间、校长与部门负责人之间产生一定的心理矛盾,影响校长的心身健康。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职工参与管理。有效地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力度,可以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沟通学校领导者与教工的思想,促进教职工对组织和工作环境的认识,减少或克服他们由于不了解管理意图和措施而引起的不满心理,建构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关
18、心、相互支持、相互谅解、配合默契的心理氛围,以维护和促进校长的心理健康。(三)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有效地减少心理压力根据学校管理程序,超前安排各项工作。中小学校长承担的责任重大,工作头绪较多,因此,校长要紧紧围绕制定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总结提高等学校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预先设想、超前安排,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免“临时抱佛脚”而带来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如果学校管理工作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或执行与计划脱节,或有计划无检查,或有检查无总结,或总结不及时、不深入,都容易引起学校工作的混乱,到头来只能使校长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 善于运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校长普遍感到工作任务多,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也与校长不善于支配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校长有一张工作时间安排表,做到学期有中心,阶段有重点,周周有计划,天天有打算,按表行事,循序渐进;分轻重缓急来处理有关事情;把有关联的几种事情合并研究、处理,或采取简便的方法来处理不能合并办理的事情,就能有效地节省时间。另外,校长还要注意避免事必躬亲的倾向,不干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具体工作;即使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如开会) ,可以委托他人去处理的,也可以让他人代为办理。这样,校长就有可能从时间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减少过重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