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新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体系及其模型构建本文由 0o 飞天小猫贡献pdf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 8 卷 第 3 期 2009 年 9 月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JOU RN AL O F T A IY U A N NO RM A L U N IV ERSIT Y ( N atur al Science Edition)V ol. 8 N o. 3 Sept. 2009*发展新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体系及其模型构建刘叶志( 闽江学院 公共经济学与金 融学系, 福建 福州 350108)摘要 以发展新能源效益值
2、的绿色评价为目标层, 以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和可持 续发展效益为准则层, 依据一定的构建原则, 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 生产者、 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决策行为约束条件, 构建起发展新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模型. 关键词 新能源; 效益; 绿色评价体系; 评价模型 文章编号 1672 2027( 2009) 03 0069 04 中图分类号 T E0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 风能、 海洋能等新能源资源, 其存在着可再生性或资源容量极大以及对环境不 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等优点, 发展新能源产业, 既可填补我国近期的新增能源缺口, 也可为我国远期的能源
3、 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证. 但与煤、 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 发展新能源面临着经济、 技术、 市场、 社会等多方面发 展障碍因素. 这除了发展新能源本身的技术瓶颈外, 新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未能得到系统全面的认识也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这直接导致了现有能源市场机制下新能源市场竞争力相对于常规能源来说的 弱竞争性, 因此, 极有必要对发展新能源的效益给予综合系统的评价, 从而加快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1发展新能源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在发展新能源的系统评价指标及其体系上, 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研究, 如李京京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其利用生产率及经济性
4、评价方法提出了资源量指标及经 济可获利开发量指标 1 ; 叶寒栋提出用资源的观点评价能源利用项目, 认为应将生产中消耗的( 包括污染掉 的) 空气、 水和燃料等都折算成资源考虑能源的生产问题 2 ; 杨宏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可再生能源 的经济学特性, 并采用动态经济学的最优控制技术, 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不考虑生产成本及考虑生产成本的 可持续发展模型 3 ; 王宏利则指出在政策制定中要合理运用新能源投入产出分析及评价指标, 宜将环境与社 会的成本与效益作为影响能源财税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因素 4 ; 余祖松从能源消费角度, 应用计量经济 学原理和产业组织理论, 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来描
5、述我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5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 发展新能源效益的分析上, 主要基于生产端或消费端某一方面展开, 在分析对象上以市场经济效益分析为 主, 在分析方法上以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函数分析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的相对竞争 力, 在基于效益方面的发展新能源的系统性评价上, 已经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思路但有待进一步地深入.2发展新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展新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体系, 就是将能源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对经济、 环境、 生态以及社会等的外部影响( 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 纳入到效益的评价体系中, 从而改变过去仅重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经济 效益评价.
6、 整个新能源系统的效益评价主要从收益与成本的确认、 计量及比较这个角度予以分析. 2.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 应充分体现! 绿色?所体现的内涵, 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考虑能源、 经济、 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指标的科学性、 系统性及其一般适用性与可操作性亦是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收稿日期: 2009 06 10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 2008 J0201) . 作者简介: 刘叶志( 1977 ) , 男, 江西玉山人, 硕士, 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与金融学系讲师, 主要从事能源经济研究.70 2. 2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7、( 自然科学版)第 8 卷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构建 根据绿色效益内涵, 发展新能源的效益应由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及能源可持续发展效益构成.其中, 经济效益指的是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市场交易能够直接实现的企业内部产出效益; 环境效益指的是发展 新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状况的改善或提升; 社会效益则包括发展新能源所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效益指的是新能源的开发对后代人利用能源的代际公平效益. 2. 2. 1 经济效益 在产品的经济效益中, 其大小主要决定于产品的市场价格、 产出数量及其投入成本的大小. 由于我国能 源产品价格并未完全实行市场化, 因此, 能源产
8、品价格可采用效率影子价格进行核算. 在实际的处理中可以 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考虑到能源资源在生产中的瓶颈因素, 可以在生产函数中加入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进 行经济产出的核算并作为其经济效益; 二是从能源利用效率角度考虑, 利用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的实证结果 分析能源投入的经济收益. 对于投入则主要考虑资源的消耗问题, 因此, 基于企业角度的税收、 转移支付、 贷 款利息等由于未消耗资源都不纳入到经济成本中, 只有机器设备、原材料、 劳动力等的投入才构成真正的成 本. 采用第二种效益处理方式, 选择新能源能耗的国民产出增加值作为经济效益的指标值.1=T R 1, ne -T C 1, ne( 1)
9、 ( 2) ( 3) ( 4)T R 1, ne =mE F es # ECT C 1, ne = T FC 1 , ne ( A / P , i , m 1 ) + T V C 1, ne - TF C 1, te ( A / P, j , n 1 ) - T VC 1, te EF = 其中,1t+i= 1!Si+j= 1S ?nj代表经济效益值; T R 1, ne 表示由能源消费比例变化引起的能源效率的提高的经济收益增加值; T C 1, ne 表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的成本增加量; EF es 表示由于能源结构改变引起的能源效率的变化 值; EC 为能源总的消费量; T FC 1,
10、ne ( A / P , i , m 1 ) 代表新能源产出的年固定成本; T V C 1, ne 代表新能源产出的 年变动成本; T FC 1, te ( A / P , i , n1 ) 代表常规能源产出的年固定成本; T VC 1, te 代表常规能源产出的年变动成 本; EF 代表总能源效率; t 代表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效率提高; S i , S j 分别对应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种类在能 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2. 2. 2 环境效益 在能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上, 其主要会引起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如在农村地区过度消耗传 统生物质能就造成水土流失、 物质循环受阻等生态问题.
11、在环境效益的分析方面, 众多研究者往往认为其存 在着显著的环境效益, 这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 其实质是新能源对环境较为友好或对环境影响较小, 新 能源本身对环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能源种类并不多, 例如部分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通过对城市垃圾的 焚烧发电处理, 既净化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又额外新增了人类所需要的能量; 大中型水电项目的开发, 在调节 气候以及减少气象灾害方面就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但在环境效益的量化方面, 虽然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 一些较为可行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但要较为精确估算环境价值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只能是基于某一方 面的环境价值进行评估或是粗略估算. 考虑到能
12、源产品主要是对大气及环境生态造成影响, 选取发展新能源 的气体污染物减排数量及环境生态修复费用的减少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值.2=T R 2, ne1 +n l j j = 1 k= 1 mT E 2, ne2jk( 5)i= 1 k= 1T R 2, ne2 = T C 2, te - T C 2, ne =? EC EEn j= 1EP j k -? EC EEimlikEP ik( 6) ( 7)i= 1EC i =ECj其中,2代表环境效益值; T R 2, ne 1 表示发展新能源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值, 以相应的环境成本治理费用代表其价值量; T R 2, ne 2 表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
13、能源的环境污染物减排所带来的间接环境效益; EC i 为第 i 种新能源的消费量; EE ik 为第 i 种新能源第 k 种污染物的排放因子; EP ik 为第 i 种新能源第 k 种污染物的环 境成本系数; EC j 为第 j 种常规能源的消费量; EE j k 为第 j 种常规能源第 k 种污染物的排放因子; EP j k 为第 j 种常规能源第 k 种污染物的环境成本系数.第 3 期刘叶志: 发展新 能源效益的绿色评价体系及其模型构建712. 2. 3 社会效益 新能源产业除具有资金、 技术密集特点的同时, 还具有相对于常规能源产业的劳动力密集等特点, 新能 源资源则具有分布广泛, 易于
14、获取等特点, 发展新能源产业, 不仅具有显著的产业乘数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 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改善缺能地区如海岛和游牧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选 取产业乘数效益、 技术扩散效益及生活改善的意愿消费值作为评价的指标. 3 = T R 3, ne1 + T R 3, ne2 + T R 3, ne3 T R 3, ne 1 = ( K ne - K te ) EC ne T R 3, ne 2 = 其中,3 i= 1( 8) ( 9) ( 10)nDP i, tr代表社会效益值; T R 3, ne 1 表示发展新能源带来的产业乘数价值; T R 3, ne 2 表示
15、发展新能源带来的技术扩散价值; T R 3, ne3 表示发展新能源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 可以采用意愿调查法给予评估; K ne 代表发展新能源的技术扩散系数; K te 代表发展常规能源 的技术扩散系数; EC ne 代表 新能源的行业产值; DP i, tr 代表新能源的第 i 个上下游企业采用新技术后的产业增值. 2. 2. 4 可持续发展效益 能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 要影响因素之一,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 人在使用能源的同时, 应尽可能兼顾到后代人对能
16、源的使用问题. 由于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或资源容量极大 的特点, 其使用对后代人的能源利用一般不产生影响, 而常规能源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耗竭的时 候, 为此需要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替代能源以保证后代人对能源的需求, 此即为代 际边际成本, 可以认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效益在数值上等于代际边际成本, 其数值如下:4= GM C = A ( 1 - ) 6A r+ #t G1-( 11)其中,4代表能源可持续效益值; GMC 表示常规能源的代际边际成本; 代表资本替代率; r 代表跨期贴 .现率; 1/ #代表效用的跨期替代弹性; G t 代表经济增长率33. 1发展新能源
17、效益绿色评价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基本假设 为了提高模型的适用性, 本模型的新能源的效益以能源市场的常规能源作为参照系进行横向比较以利于能源政策的制定. 3. 2 模型的约束条件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的主体会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市场决策. 如生产方的新能源企业在利润 指标指引下较为关注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 作为消费方的社会公众则对产品功效及其环境影响较为关注, 市 场协调方的政府则对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 生态环境等更为关心. 发展新能源受到上述市场 主体的共同影响. 3. 2. 1 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约束条件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因此, 新能源企业单位投资获取的企业利
18、润低于常规能源生产企业的 情况下, 企业会转而进入常规能源生产行列, 即新能源企业生产新能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MR ne = MC ne ne te 其中, MR ne 为新能源企业生产的边际收益, MC ne 为新能源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 润值,te ne( 12) ( 13) 为新能源企业的利为常规能源企业的利润值.3. 2. 2 能源用户的消费约束条件 对于一个理性消费者而言, 购买商品的目标是获取效用的最大化. 根据消费者均衡的一般条件, 在资源 约束的前提下, 要求单位要素投入所获取的不同产品的边际效用值相等, 即:72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学版)第 8 卷M U
19、 ne = M U te P ne P te P ne Q ne + P te Q te % M 效用、 销售价格、 消费数量; M 为能源产品消费的总投入. 3. 3 模型的目标函数建立 根据发展新能源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市场约束条件, 建立如下的线性优化模型. maxne( 14) ( 15)其中, M Une , P ne , Qne , M Ute , P te , Qte 分别为新能源的边际效用、 销售价格、 消费数量以及常规能源的边际=1+ 2+3+4s. t .MR ne = MC nene te( 16)M U ne M U te = P ne P te P ne Q ne
20、+ P te Q te % M .4结束语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政府只需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但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 其收益的外部性使得市场处于失灵状态, 因而必须引入新能源的绿色评价体系 以正确反映其市场竞争力并加以适当的政策纠偏从而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能源利用绿色评价模型 的建立, 既有助于人们全新认识新能源的重要战略地位, 也有利于促进国家从能源安全、 经济安全、 国家安全 的高度来对待新能源的利用问题, 可以为政策制订者激励措施的选择和激励强度的确定提供一个科学的依 据, 这对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以保证我国的经济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
21、用.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李京京, 任东明, 庄 幸.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 J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4) : 373 380 叶寒栋, 李宇红, 叶大均. 用资源的观点评价能源利用项目 J . 热能动力工程, 2003( 4) : 407 410 杨宏林, 田立新, 丁占文. 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型 J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4( 9) : 15 19 王宏利. 能源财税政策成本效益绿色分析 J . 涉外税务, 2005( 11) : 18 21 余祖松, 许惠煌. 我国能源利用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 J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2、 , 2006( 5) : 105 107 黎永亮.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 D .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40On Building Green Evaluation System and Model of Benefits for Developing New EnergyLiu Yezhi( Department of P ublic Eco no mics and Finance, M injiang U niver sity , Fuzho u 350108, China)Abstract T he ev aluat ion sy st em t ak
23、ing green evaluat ion as t he t arg et level, t aking t he e conomic benefit s, environmental benef it s, social benef it s and sust ainable development benefit s as the crit eria lay er, based o n t he building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sy st em and acco rding t o produc ers, consumers and g overnm ent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const raint s, the green evaluat ion index syst em w as advised and t he gr een evaluat ion m odel w as built . Key words new energy ; benefit s; green evaluatio n syst em ; evaluat ion mo del &责任编辑: 王映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