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教学课题: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情况及解决对策。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3结合实例,了解土地退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教学重点: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情况及解决对策。2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3土地退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教学难点: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情况及解决对策。2土地退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1 节教学过程:引言:可再生资源: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
2、用或人工经营再生, 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解决对策:开源:A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B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C 废水处理再利用 D 海水淡化 E 人工降雨等P48 案例 3 海水淡化节流A 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B 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1.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
3、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阅读 P49 我国水法 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活动 P50 世界水日活动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依靠占世界 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2的人口。到 21 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2具体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阅读 P51 怎样衡量土地的质量 全国土地日 (二)土地退化的防治1概念:土地退
4、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表现: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土壤盐渍化和涝渍、土地质量下降我国部分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 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红漠化、石漠化)青藏地区 以寒漠化为主阅读 P52 案例 4 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阅读 P52 土地退化对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石漠化 红漠化寒漠化 沙漠化3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遭破坏。4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防治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保护耕地,提高肥力,发展舍饲养畜,栽培牧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