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教者:白亚军一、复习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 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 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 顾和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 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 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 进一步发展。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
2、惯 。二、复习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习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 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时,把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 计 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 过解决简单
3、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三、复习的重、难点- 2 -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复习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分类与整理;人民币的认识;找规律。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 十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会 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 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 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掌握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具体复习安排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
5、序、数位表、数的 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 则的重要基础。复 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3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 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
6、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 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 较熟练。对 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对于 计算方法,根据 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 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 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
7、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 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3“元、角、分” 的复习。本学期在学习“ 元、角、分 ”时,主要通 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 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 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4分类与整理本单元由“整理房 间” 和“一起
8、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4 -“一起来分类 ”,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5找规律的复习。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 掌握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6. 认识图形(二)的复习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 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
9、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五、复习的方法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 富有情趣的数学活 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 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 针对单元测试卷、复 习册、作业
10、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 活动,渗透各 项数学知 识。 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 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 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6、 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 5 -8、定期检测,检查复习的效果。 针对检测中出现的共性 问题再次进行辅导,完善巩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解决学生因为不识字等因素而失分。9 沟通家长,进一步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六、课时安排1、100 以内数的认识2 课时2、图形的拼组 1 课时3、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 课时4、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课时5、人民币的认识3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