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70883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各地理分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3、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和地形分布特点。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教学难点:1、为什么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哪个洲吗?你知道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哪座山吗?它

2、位于哪个洲?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老师讲述:认识一个地区首先必须认识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我们首先来认识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学生活动:讨论 P3 活动 1.2教师总结: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学生活动:结合活动 3 讨论为什么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老师归纳: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强调亚洲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过渡)因为亚洲是

3、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 6个地理区位。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 6 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断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老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 6个区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各个区域。学生活动:1、完成活动 42、找出下列国家并说出他们位于哪个区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3、找出东南亚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过渡)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学生活动:读亚洲地形图,完成 P5 活动 1。老师归纳:亚洲地形

4、特点是地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我们进一步从地形剖面图来认识一下亚洲的地形。学生活动:完成活动 2老师归纳:亚洲地形东西变化与北美洲相反,亚洲是中部高两侧低,北美洲是中部低两侧高。过渡: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形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活动:完成活动 3老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环境一、世界第一大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二、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三、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二课时)灵宝市实验中学 王锐凤教学重点:1.亚洲气候

5、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区域气候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以探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教学全过程设计提前自学自学目标1.初步了解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2.初步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学习过程学生读 P7/图 6.9“亚洲的气候类型” ,自己分析亚洲的气候。1.全球共有 11 种气候,亚洲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对照下发材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表格,找出亚洲没有的是哪些气候类型。 )2.找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3.看看 30N 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预设:此时学

6、生一般只能发现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地带气候特别复杂这个事实,在此主要得出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用课件出示的探究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情景研讨一、情景研讨目标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2.利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4.通过总结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对比亚洲和

7、非洲气候分布图,使学生掌握大洲气候特点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非洲气候的活动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二、情景研讨过程1.读图 6.9 和 6.10,结合课件,进一步分析亚洲的气候。(1)以雅库茨克为例,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变化特点。(2)以乌兰巴托为例,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3)试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现两地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差异纬度)(4)试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现两地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共同点纬度接近,引导学生思考纬度相似而降水有差异,说明造成

8、差异的原因一定不是纬度,再引导学生继续寻找两地的差异海陆,得出海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这两地点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这里用了排除法)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制作的课件,帮助学生化解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这一难点。2.再看 300N 附近地区的气候,除了发现这一地带气候特别复杂外,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突出不同的海陆位置所带来的不同气候类型,同是 300N,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这里可联系上学期“世界的气候”一节中的活动题“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突出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极为显著(有热带

9、、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说明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探究钻研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利用旧知获得新知的能力。 3.阅读 P8“被淹没的土地” ,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出示孟买气候直方图分析季风气候易形成旱涝灾害的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气候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思维习惯。 4.辨别下列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之间的差别(利用课件同时展现三种季风气候,并且三张气候直方图中的图例应一致,课件也提供这三种气候单列的直方图)设计意图:1.巧用手段,使学生直观地对比分析不同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差异。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获得分析气候的

10、方法。2.单列的直方图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每种季风气候的特征(具体数据) 。三、归纳与拓展1.归纳与质疑(1)亚洲气候特点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2)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由学生回顾刚才分析的步骤后得出结论: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能力。2.拓展(1)知识迁移:读图 6.12“非洲的气候” ,并与图 6.9“亚洲的气候类型” 作比较,说明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设计意图:分析案例、应用方法,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学生阅读,说明形成原因不作学习要求)温度带

11、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 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纬 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 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 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 3060之间的大陆内寒带 寒带气候 终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极圈内设计意图:补充知识,初步了解气候分布具有的规律性,为今后学习具体区域时有意识地找寻规律打下基础。撰稿人:灵宝市实验中学 王锐凤审验人:王赞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