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870741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

2、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

3、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 ,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2l 世纪的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

4、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 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40 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自强不息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

5、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 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 、 “有为” ,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 ,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与时俱进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 ,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

6、“时变” ,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 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 、 中庸 、 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 ,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天人和谐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 、“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

7、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 、 “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 “养财以任地” 、 “履时以象天” 、 “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

8、。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经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

9、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 ,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政治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

10、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 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 、 “大国沙文主义” ,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

11、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参考文献:张卫中论语直解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杨树增论语导读北京:中华书局,2002周韬孔子与儒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论文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学思想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儒家

12、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礼 乐文化等观念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是巾围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影响着华民族上千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其中庸思想、仁学体系、礼乐文化等观念对当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仁义之德为和谐之基 “和”是儒家哲学 ltl 煎要的思想范畴之一。予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这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思想观点具有差异性 ,不能完全求得一致,但仍

13、然可以在和谐的前提下,携手并进,;结起来一起做事。 “和”的思想元沦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能起着秋极作用,要达到“和”的理想境界 ,儒者讲“仁、义、礼、智、信” ,其 “仁”与“义”的思想观念在创建和谐社会 Il 要起列撼础性作用。 (一)“仁”者“爱人” “仁者,爱 人也。 ”论语 颜渊儒家仁学思想中的“爱人”把握_r 一个最 本的价值要索 ,这就足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质性基础,其实质就是“修己”与“克已” 。在儒者看来,见“爱人”无所谓“和谐” ;爱人,就要处处为他人着想,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已欲立而立人 , 欲达而达人”作为处事做人的准则。予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14、,不可 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 里仁) 2 “仁则荣,不仁则辱”是儒家哲学中世人的荣辱观,不仅是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而也是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子日:“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沧语 灵公)意为,一个力求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最引以为恨的,就是直到死去,三的 予还不能被世人所传颂。这关键就在于一个人应去追寻什么样的荣誉。儒家思恕要求人们应该有荣誉心、所谢:“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无耻矣 ;不知有耻,为国家大耻。士荣在于施仁,士辱在于施不仁。 ”(龚 自珍明良论二)“仁则荣,不仁则辱”充分概括了儒家荣辱思想的精神实质。这种观念在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对平衡人生价值,调剂生命意义同样

15、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二 )“非义不居” “非义不居”是儒家思想实践精神的代表,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对形成融洽和睦的人际关 系、人物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儒家哲学思想认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和争斗皆起源于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矛盾。在此认识的基础之上,儒者们提出重义轻利、崇义贬利、以义代利的“非义不居”思想。 义与利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的轻重取舍在人的生命过程 1|对人生的发腰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儒学更强调义的获取,强调义所赋予生命存在的道德意义。予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孔子把义与利提高到做人的道德境界上来,一个有德行、道德境界高尚的人知道的应该是“义

16、” ,而 一个无德行道德境界低的人知道的只足“利” 。正如孟子所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这就是儒学所推崇的人生境界观和道德境界。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 ,儒学倡导“舍生取义” ,它也并不在于要求人们完全放弃利而只顾义。只是说明,当义利发生矛盾激化时,人的行为要去追逐义而放弃 自己的私利。正所谓:“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但不至防义耳。 ”(二程论 河南程氏外书) 有高尚德性的人,不足不讨较利害得失的,只是尽力不做违背道德规范的事而已,也正所谓:君子求财取之有道。 构建和谐社会不只

17、是一种理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操作。儒家“非义不居”的思想 ,为我们构建不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道德标准和方法论依据。 三、礼乐文化的辅助作用 仁学中的“爱人”思想也表述一种最基本的实践主义精神,它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与否,是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孟子日:“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孟子 梁惠王下)所以弃“礼”而只讲“仁” ,肯定无法建构和谐社会。所谓“礼” ,是社会的道德规范、条规和人类生活准则。也就是说,礼的社会功能在于调节人与人之 问的关系 ,使之 和谐正如孔子所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 学而有

18、r 以礼节之的和,才算真和,才能说得上“和为贵” 论语 学而 。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它以“礼”与“乐”的相互支撑来追求和谐的统一,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儒家思想认为,“礼”的本质是“序” , “乐”的本质是 “和”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放群物皆别”(礼记 乐记)。 “和” ,意味着和合 、和谐;“序”意味着等级、秩序。和谐与秩序是对立统一的。世间没有无序而又和谐的状态 ,也没有不和谐而有序的事物。 “礼”规定了家庭、社会、国家巾必须遵守的行 为规范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具有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内涵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提供给社会

19、生活稳定的发展秩序。“乐”是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在内的综合艺术的总括,是声音、情感、动作的和谐统一,可以抒发情感,调节性情,感化人的心灵。“乐也者 ,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乐记)。所以儒家提出“和为贵”的思想,是以一个和谐社会状态为根本指导原则的。而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和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爱之心,忠恕之道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但人际和谐还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如果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就必然会产生组织或社会内部的相互对抗 ,人际之间的和谐就会

20、受到破坏。因此 ,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官与天地同节”(礼记 乐记)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就是“公”与“私”的关系。儒家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要三为一体,通过人人“兼善天下”来实现“天下为公” ,保障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中庸思想为和谐之准则 中庸思想儒家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 “庸”即“用” , “中庸”即“用巾” ,就是按“1l1”的标准去做,中庸不是折,也不是 中立 ,而是不偏不倚地把握“中”这个事物运动的准则。根据这个准则处世做人,就可以做得完美,恰到好处,是一种“巾正” 的象征,而“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巾庸之道”是一种追求内在的、

21、实质性的平衡行为准则,一种勿过勿不及的状态。 “中”与“和”有着密切关系,东汉郑玄对“中庸 ”解释为 :“名日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 也。 ”“巾和”一词的含义为按“巾”的标准去做事就会达到一种“和”(和谐)的状态,和谐状态是一种完美的表现,也可以说, “中和”是一种至善至荚的理想化状态。 中庸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就是说,达到“中和” ,不仅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而且也实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 ,这正是众多儒者梦寐以求的为政之最高境界。 礼记 礼运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22、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这是对“大同”社会状态的描述 ,也是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明鲜久矣。 ”论语雍也 。中庸准则可以运用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个人思想言行等各个方面,在为君治国方面“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 颜渊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其中, “正”乃思想行为端正,为人处事必求合乎“义” 。在经济上,必须“因民之利而利之” 论语 尧曰 。坚决反对“放于利而行”论语 里仁

23、 。在文化教育方面,必须要做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学而 。中庸准则要求个人在履行道德职责时“无过无不及” ,一旦过了应有的度 ,就会使原有的道德要求变质,所谓物极必反。掌握中庸准则,个人必须崇德徙义,但也必须兼德。所谓兼德,就是不偏于一德。仁、义、礼、智、信、忠、孝、恕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交叉、互补。所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中庸准则在树立个人的行为规范 ,和道德标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总的来说 ,它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和谐社会,以“中庸 ”为方法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在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生命系统中,儒者所倡导“仁民爱物” 、 “民胞 物与” ,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以礼乐之文化修仁义之德性,正如明朝王阳明所说:“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 ,其与天地万物一也”(王阳明全集 大学问)。 参考文献 1 论语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12 2 孟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 3 周易 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20036 4 春秋繁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 汤一介儒学的和谐观念 中华文化论坛 ,1997 第 4 期 6 杨向奎 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