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飞行模拟器行业发展现状.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701226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飞行模拟器行业发展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飞行模拟器行业发展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飞行模拟器行业发展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 年飞行模拟器行业发展现状在现代化各类航空器执照培训中,飞行模拟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设备。民航总局预测显示,我国到 2020 年和 2030 年,航线运输类飞机数量快速增长,将分别达到 3140 架和 5200 架,中国飞行模拟器市场总容量将超过 500 亿元,新增市场规模将超百亿。我国民航总局明确规定了高等级模拟器在各机型不同课程中可抵扣的真机培训小时数(如仪表等级课程和商用驾驶员培训课程,训练时间分别为 30 小时和 120 小时,模拟器可抵扣比例分别为 50%和 30%)。此外,飞行模拟器还需要承担飞行员转机型训练全部小时数以及飞行员复训的部分小时数,因此飞行模拟器在飞行员培训行

2、业中扮演着“降低风险,减少成本”的重要角色。飞行员培训虽市场需求量巨大但成本也非常高,如使用东方飞培中心的高等级模拟培训一小时,费用高达 8000 元。国外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公司主要有加拿大的 CAE 公司以及法国THALES 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的产品覆盖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几乎所有现役民用飞机机型,D 级模拟器售价高达数千万美金。我国民航企业现有 248 台现役 D 级飞行模拟器,其中以波音系列机型为最多,达到 76 台;其次为空客系列,达到 74 台;庞巴迪和湾流也占有较大比例。除此之外,我国还拥有现役 5 级飞行训练器 78 台。这些认证级别的模拟器均为欧美巨头公司制造,无一例外。

3、我国从事飞行模拟器事业的单位不多,目前有:北京蓝天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仿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解放军 93163 部队飞行仿真技术研究所等,北京蓝天航空科技公司是我国最早一家从事飞行模拟器研制的公司,成立于 1975 年,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内飞行仿真领域集研制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大型国企,主要为中航工业系统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开发的机型包括新舟 60 等民用飞机、军用飞机模拟器等,是行业领先企业。中仿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国际水平飞行模拟软件核心源代码的高科技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国商飞、中国航天、空军和高等院

4、校的软硬件产品开发项目,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定制开发能力,拥有民航、军机、通航飞机模拟器三系列产品,包含C919,ARJ,J11,Bell206 等机型。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火炬计划第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以网络和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仿真、控制、IT 系统及智能电子产品的研发及工程,飞行模拟器曾为其主营业务,但该业务由于研发力量的减弱,现已被淡化。解放军 93163 部队飞行仿真技术研究所为军方单位,也属于较早从事飞行模拟器研发的单位之一,有歼七、歼八、直 10 等多种军机模拟器产品,其客户大多为部队系统内部单位。国内其他研制单位一般规模小、人员少、形不成集团化,力量对比相差悬

5、殊;而且研制单位各自为战,造成力量分散,经费使用分散,不能发挥总体效益,竞争力差,形不成产业优势。根据2015 年度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持有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的人数 45523 人。目前,国内飞行员培训机构及设备还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培训负荷,每年需出国培训的飞行员仍占到 30。飞行员数量增速较高,2012-2015 年年均增速均在 12%以上。除此之外,根据2015 年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2006 年至 2015 年我国各类飞行起降架次持续增长,2015 年达到 778 万架次;年均增长率约为 9.9%。各类飞行起降指的是在我国境内机场起降的飞行,包括运输航班、通航、调机等飞行。大部分飞行起降是运输航班飞行起降。一般的,国内航班为一班两个起降,国际或港澳台地区航班为一班一个架次;飞越我国大陆上空的飞行不计算起降架次。由此可见,飞行员培训市场需求仍在快速扩张,为防止我国航空产业资本大量流失,高等级飞行模拟器的国产化进程仍需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