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制进校园专题讲座,2012,内容提要,一、为什么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二、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与矫治 三、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自我防范,一、为什么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严峻 二、培养未成年人的需要 三、维护家庭安宁、社会稳定和优化社会环境的需要,1、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突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低龄化和成人化,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而对预防未成人犯罪进行立法,丝毫也不
2、意味着将未成年人作为消极的社会力量对待,相反,是为了让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使未成年人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2、培养未成年人的需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实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大量事实说明,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最重要的自身原因。颁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目的在于引导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像孙悟空练就了火眼金晶一样,知道什么事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我们做了是违法的。同学们。法律就像高压线,你在高压线之内是安全的,
3、自由的,但是你一但触碰了高压线,你们知道后果吗,那就是要烧焦的。法律也铠甲,可以武装我们的头脑。,3、维护家庭安宁、社会稳定和优化社会环境的需要,制定和施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家庭安宁和 社会稳定的需要。 因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扰乱社会秩序, 影响社会稳定,也给未成年人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同时, 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是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青少年朋友一定要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守法的现代公民。,二、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与矫治,1、什么是未成
4、年人的不良行为 2、什么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1、什么是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不良行为是指导违反社会生活、学习和劳动纪律等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违反一般生活准则的行为。广义的不良行为除了指狭义的不良行为,还包括违反法律的行为和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预防不良行为开始。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下列行
5、为属于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如离家出走、经常考试作弊、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等,2、什么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所谓“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它与不良行为一样,都是反社会,其差别在于危害程度不同。,这里所称“尚不够刑事处罚”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尚不够刑事
6、责任年龄而无法定罪处罚的情况,如多次偷窃、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二是有的虽然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其行为的危害性尚不到刑事处罚的程度或者不属于刑罚处罚的范围,如吸食、注射毒品、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由于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预防未成
7、年人犯罪法规定,对这种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就怎样加以矫治作了规定。,(一)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二)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三)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1.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工读学校是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时行教育的半 工半读学校,其招生对象是 : (1)年龄在12周岁至17周岁 (2)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但又不够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或者刑事处罚的行为 (3)不适宜留在原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7条规定,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
8、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14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就是说,由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本身也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治安处罚,2.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的规定,(1)纠集他人寻衅滋事,扰乱治安的,处15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 (2)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处15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的,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或者
9、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5)时行淫乱或者色情活动的,处15日以下拘留、警告、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可以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6)多次偷窃的,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的,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 (8)吸食、注射毒品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也给予相应的处罚,拘留是公安机关对需要受侦察的人依法暂时扣押,什么是拘留,劳动教养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
10、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什么是劳动教养,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一般不负刑事责任,但犯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任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则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3.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什么是收容教养,收容教养是一种强制性教育发行措施,由当地行政公署以上级别的公安机关审批,并由少年管教所执行,收容教养期限一
11、般为13年。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1、未成年人自己要守法并树立“三自”意识 2、被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有关部门和组织请求保护 3、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可以向有关组织或个人报告,三.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未成年人首先要在自己心中筑起
12、一道牢固的堤坝,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1.未成年人自己要守法并树立“三自”意识,什么是“三自”,刚才提到的“三自”,就是自尊、自律、自强。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心理。自律是自己约束自己,以正确的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自强就是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战胜困难。“三自”意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一位未成年人都应牢固树立起“三自”意识,这是对犯罪时行自我防范最有力的武器 。,未成年人如果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未成年人请
13、求保护时,这些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不得推诿,并根据情况需要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以切实保护被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2.被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有关部门和组织请求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包括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吸烟、酗酒及经营场所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让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迫使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
14、的读物、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及其信息;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等。未成年人发现这些行为后,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3、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可以向有关组织或个人报告,谢谢大家!,2012,同学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世纪中华民族实现的伟大复兴中,青少年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希望各位同学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遵守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条例,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尊、自律、自强、自觉学法、懂法和守法,成为合格文明的公民。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天天向上。我的讲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