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理工大学马哲 王家涛老师 第四章.ppt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8697836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226 大小:5.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理工大学马哲 王家涛老师  第四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河南理工大学马哲 王家涛老师  第四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河南理工大学马哲 王家涛老师  第四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河南理工大学马哲 王家涛老师  第四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河南理工大学马哲 王家涛老师  第四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capitalism)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资本主义形成一种经济的现象,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这一名词却产生于几百年后。,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什么是资本主义,基本特征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

2、济的干预尽量少。 二,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什么是资本主义,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用马克思的表达式: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富农经济,商业资本,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一是商品生产者握有大量的资本,即大量的货币财富集中在少数人受中,他们愿意并有可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企业; 另一个是有大量的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他们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和过程是: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4、。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赚钱发了财,开始雇工生产,变成了资本家;另一部分生产条件差的生产者赔钱破了产,被迫出卖劳动力,变成了雇佣工人。,其次,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手工业者的行会制度逐渐瓦解,使行东和学徒、帮工之间的宗法性师徒关系逐渐变成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一些富裕的行东变成资本家,一些帮工、学徒和破产的行东则变为雇佣工人。 再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资本家的作用日益加强,在商品人控制小商品生产者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生产者变成了雇佣工人;而商人则逐步摆脱单纯商人容貌,变成了工业资本家。,(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

5、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采取暴力手段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因为它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它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 第一,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变成无产者,是整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第二,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障碍

6、 : (1)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大批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而当时农奴制虽已瓦解,但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农民名义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并没有根本上改变。 (2)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业生产技术,但封建国家为获取捐税而维护的行会统治则明显束缚工商业的自由发展,阻碍技术的进步。,(3)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但封建割据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 (4)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封建贵族利用其拥有的特权横征暴敛,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但政治上无权,并受到封建特权阶级的歧视。他们迫切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取得政治上的统

7、治地位。,(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胜 利,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奴 隶 社 会,封 建 社 会,原 始 社 会,(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

8、所有者占有,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商品经济,三次社会 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三次社会 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三次社会 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商人的出现,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条件,根本条件,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 分工,不同的 物质利益主体,生 产 不同产品,各自有

9、相对独立的 物质利益,需 要 互通有无,采取商品交换形式,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相互协作,相互联系 相互协作 彼此需要,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商 品,是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具有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A、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

10、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对象,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因而在任何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所构成的。但是,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它与财富的社会形式无关。,充饥,阅览,拍照,观看,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显著区别:(1)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阳光、空气和水等,虽然对人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因不是劳动产品,它们也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需要,而是用来满足他人、社会的消费需要。 (3)商品的使用价值

11、必须是通过交换才能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例如,农民用于交纳地租的粮食,虽然也是满足他人消费需要,但未经过交换,因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 交换价值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劳动产品,交 换,体力脑力耗费,共同的质,凝结着人类劳动,价 值,体力、脑力耗费,凝结,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

12、值,商品的二因素,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交换的量的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 (1)凡是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2)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13、价值的矛盾表现在二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这表现在: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商品对它的生产者而言,只具有价值而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因此,就同一商品而言,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即二者是相互排斥的,生产者的劳动,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判断对错 1、有价值

14、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着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各式各样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社会分工。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因此,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2)抽象劳动 无论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不同,但它们都是人们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因而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劳动具体形式

15、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比较,彼此交换,并不是因为它们的自然形态或使用价值有什么共同性,而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都包含着一定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显然,只有抽象劳动才形成价值,才是构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劳 动 二 重 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同质 使用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

16、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 品 二 因 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学说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3、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和原理如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奠定了基础。,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量,(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决定,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17、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或劳动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大小、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是: 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自然条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18、。,比较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时,应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价格机制,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的比价与它们的价值比例总是一致的.商品的市场价格

19、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但价格的波动也会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市场价格上涨下落可以互相抵消,故长期的商品平均价格与其价值是一致的.,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追加投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减少投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客观的,基础性的,有一定适用范围的,3.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高,低,少,多,等价,等价,多利,少利,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甲,乙,丙,4小时,5小时,6小时,5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经济活动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可能出现资源配置的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价值,?,?,?,?,?,价值,价值,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再表现为一两银子,交换,商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表现出来,它经过了交换价值最后到货币形式,揭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交换价值成了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叫价值形式,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的

21、地位, 起着不同的作用,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注意三点,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即ww,商品价值的表现是不充分的,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1只羊,2把斧子,1分黄金,3公斤茶叶,20公斤小麦,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11,12,13,120,2把斧子,1分黄金,3公斤茶叶,20公斤小麦,整个商品世界还没有一个共同的和统一的价值表现,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1只羊,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待交换物,一般等价物,物与物 直接交

22、换,以一般等价物为 媒介的商品交换,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不固定的,因时因地而不同,2把斧子,3公斤茶叶,20公斤小麦,1分黄金,其它商品,=,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1两黄金,货币形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货币出现后,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W,货币是 特殊商品,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双重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决 定 的 使用价值,特殊,商品二因素,价

23、值,使用价值,社会职能决 定 的 使用价值,商品,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也称“价格标度”,是指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等分部分,中国货币,元、角、分,美国货币,美元、美分,英国货币,英镑、便士,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4300元,650元,4元,价值尺度,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劳动时间),货币价值(劳动时间),价值尺度,

24、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1匹绸价格,1匹绸价值(100小时),=,=,1两金,1两金价值(100小时),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价值尺度,2两金,(提高),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价值尺度,1匹绸价格,1匹绸价值(100小时),=,=,1两金价值(50小时),1匹绸价值(50小时),(下降),0.5 两金,1匹绸价格,=,=,1两金价值(100小时),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价值尺度,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值的

25、变化成正比例,而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例,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货币,商品,W,G,W,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 要 的 货 币 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金

26、银,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铸 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金 银,纸 币,铸 币,金 银,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货币,流通中 需要的 货币量,贵金属货币400亿元,发行 纸币,400亿元,1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2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800亿元,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电子 货币,纸 币,铸

27、 币,金 银,二、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W,物物交换,买卖结合,W,W,G,W,商品流通,买卖分离,买,卖,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货币的职能,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供大于需,平 衡,流入,货币贮藏,流出,供小于需,平 衡,二、货币,“货币贮

28、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贮藏手段,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的职能,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本票,汇票,支票,二、货币,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支付国际 收支差额,

29、购买 外国商品,作为财富 转移到别国,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某些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都是由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商品既然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所以,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又都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自己决定,劳动的成果也归自己所有。他们在主观上,在形式上都是为自己劳

30、动。因此,他们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1)有时私人劳动不能在事实上转化成社会劳动。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盲目进行的,当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商品卖不出去,他的劳动就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2)有时私人劳动不能在数量上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当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或者生产的商品不能全部卖出时,他的私人劳动就不能全部被社会承认,不能全部转

31、化为社会劳动,从而也会发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原因: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交换成功,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实践并发展,丰富和

32、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理论意义:从理论上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该理论的提出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石。,实践意义:从实践上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含的关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和货币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说解释的关于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33、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流通公式: GWG. 两者的区别是: 第一,流通的动机和目的不同。 第二,流通的内容不同 。资本总公式:GWG,(G=G+ G) 第三,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与价值规律的冲突?,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解决资本总

34、公式矛盾的条件 流通领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必须以流通流域为媒介。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二)劳动力商品,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须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

35、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 ,价值也 ;,布,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二、资本主义所有制,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行为而获得收益的权利。,所有制和所有权,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系。,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所有者在直接生产过程

36、中,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占有剩余产品的经济利益关系。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为维护经济利益上所有制关系,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规定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不同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程度不同。 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奴隶社会 青铜器广泛使用,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人类社会发

37、展存在着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封建社会 铁器广泛应用,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资本主义所有制特征,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 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主

38、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进行劳动,他们的劳动归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商品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 造,使用价值,转移,旧 价 值,形成,价 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了生产资料的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 资本家会想各种办法使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超过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这样,资本就出现了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39、。,工人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工人的劳动时间,劳动的价值,商品的价值=C+V+M (V是劳动力价值,C是物化在产品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M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产品总价值(C+V+M)-已转移的预付资本(C+V) 工人创造的新价值=V+M,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 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因此, 要分析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必须从分析 价值形成过程开始。,例:,假定某纱厂的资本家雇用纺纱工人,支付劳动力日价值为10元,等于纺纱工人6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又假定工人劳动6小时消耗10公斤棉花,10公斤棉花价值为80元

40、,还消耗纱锭等劳动资料,价值5元,最终生产出10公斤棉纱(假定棉花的损耗不计)。分析10公斤棉纱的价值形成过程。,2、资本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抓住这些经济生活中的表面现象,断言资本仅仅是物,是“手段与工具”,甚至把原始人手中的石块、木棒等最简陋的原始工具也说成是资本,其目的在于否定资本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其实,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无论是货币,还是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其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们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是个历史范畴。,“资本不是

41、任何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品上,给这个物品一种独特的社会性质。”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马克思,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家使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时,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用c和v表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原有价值 ,价值量 k,使原有价值 , 产

42、生,增殖,,剩余价值,转移,没有变化,划分意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公式:,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或: 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生理因

43、素,0,24,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吃饭、睡觉、休息时间,社会道德因素,0,4,8,必要劳动时间3,剩余劳动时间5,3,工作日(8小时),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44、,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谋求竞争中取胜 追求更多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全社会资本家,当代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生产,机器再先进依然是生产工具,它不能创造新价值 自动化体系的出现不能改变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范围扩大了 个别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装置,获得了更多的超额利润;同时由于整个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劳动力价值,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资本积累含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积累的实质,3、进行积累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

45、外在压力,(三)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由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构成,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资本的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追求剩余价值,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四)资本的流通过程,销售 阶段,准备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剩余 价值,实现剩余 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 阶段,生产 阶段,G,W,Pm,A,P,W,G,1、产业资本循环:,字母或符号的

46、含义:,G:货币(资本) W:进行生产所必须的商品 A:劳动力 Pm:生产资料 W:代表生产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商品(资本) G :代表由商品(资本)转化成的货币(资本) 虚线:表示流通的中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买-生产-销售,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GWPWG GWPW G,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2、资本的周转,资本价值要不断增值,就必须周而复始地反复循环

47、。当资本运动不是当作孤立的一次行为,而是当作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地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利润已定,则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利润总量就越多。,周转次数(n) =,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一年的时间(U),周转时间(u),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周转时间周转次数,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利润量节省预付资本,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一定形式的预付资本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增殖的价值返回原来形式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生产资本的类型,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类型。 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周转越慢,反之,资本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有重大影响:,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而遭受的价值上的损失。 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价值补偿,实物替换,如何用货币形式购买到再生产消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的回来),社会总产品的各个实物部分如何通过商品形式出售实现货币价值(卖的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